山林子导航 山林子自然智慧系列丛书 自然智慧教育书 自然智慧创新书
自然智慧自然书 自然智慧科学书 自然智慧社会书 自然智慧经济书
自然智慧生活书 自然智慧女性书 自然智慧养生书 自然智慧文化书
自然智慧美学书 自然智慧传媒书 自然智慧心语书 自然智慧诗歌书
时代呼唤雷锋精神 时代呼唤焦裕禄精神 自然智慧正气歌 自然智慧正气篇
智慧教育导航 《时代呼唤焦裕禄精神》诗歌 《时代呼唤好人精神》 《你是谁》  
 
文学,为谁担当——袁亚平谈创作
 
袁亚平:我在读书的时候就很喜欢写作,1972年,我在乐清中学和几位同学一起创办了校刊《山花烂漫》,这一年4月,我在县级刊物发表了第一个短篇小说《夜宿李庄》。我对文学的爱好从没有断过,1974年在乐清汽车配件厂当工人时,还不忘学写诗歌和散文。我自以为是处女作的一首诗《钻工谣》,就来自机声隆隆的车间,发表在当时省级文学刊物《东海》上。所以说,是少时对文学的向往,之后的人生历练,使我手中有了一支文学的笔。

  记者:您的新闻工作起步于浙江日报,请问您又是如何与浙江日报结缘的?

  袁亚平:那是在1975年10月,我参加了乐清县业余通讯员会议,写了一篇通讯《食品站办起“猪医院”》,没想到,后来在《浙江日报》上发表了,这算是我和浙江日报的首次结缘吧。3年后,也就是1978年9月,我终于进入了浙江日报,学习如何当一名记者,自此和新闻工作结下了不解之缘。

  记者:在浙江日报的那段日子里,有什么是您最为难忘的呢?

  袁亚平:那实在太多了,你看我的文集第一卷,里面有我很为珍惜的老照片,它们记录下了我在浙江日报的一点一滴。

  这张我在1979年4月采访中越边境自卫还击战的照片,是当时报社领导傅通先带领我和浙江省军区两位同志,赴广西前线采访的。我们沿着战壕,钻进猫耳洞,小小的洞里,地面全是红泥,战士用油毛毡贴住洞顶和四周,再用竹签钉住,铺上一些稻草或者毯子。战士吃的是罐头,有时军用水壶里的水喝光了,就以草丛里的露水来解渴,伏在战壕里用潜望镜观察对方。战火中的前线,对于年轻的我来说,冲击力实在太强了。

  还有这张,我的结婚照,上了1981年12月30日《浙江日报》的头版头条。我当时作为浙江日报团支部书记,带头参加了省级机关集体婚礼,省长是我们的证婚人呢!我想,这样的例子在这家省报的报史上,大概是绝无仅有的吧。

  还有这两张,那是在1986年12月,我作为策划者和参加者之一,开展了“边疆万里行”大型采访活动,后来被誉为“中国新闻史上的一次壮举”,还被评为“中国报刊界十大新闻”之一。浙江日报编委会自始至终关心和支持这项采访活动,当时浙报总编辑郑梦熊亲自到北京出席了出发仪式。我真的很感谢浙报给了我最好的锻炼机会,告诉我作为一名党报记者,应该如何去承担起社会责任。

  再下来,就是1993年4月正式调入人民日报社做记者了。这些都是我记者生涯中比较难忘的几个转折点,我的新闻观和社会价值观都在这期间定型。
记者:多年的积累让您出版了14卷的文集,殊为不易,您能谈谈创作时的心得吗?

  袁亚平:我很感谢浙江历任省委领导的关心和支持,很感谢人民日报领导和同事的帮助和鼓励,没有他们给我创作的氛围和条件,不可能有今天的14卷文集。我是浙江人。每个人对自己的家乡总是一往情深。浙江是块福地,给了我生长的环境,也给了我创作的激情。在我写完《阅读浙江》后,心中更明确了一个使命,那就是,敏感地把握重大题材,真诚地反映现实生活。

  记者:您所撰写的《为民好书记郑九万》获得极大的好评,这其中,我们看到了一位优秀记者是如何深入采访和写作的,您能谈一谈写作者该如何接触采访对象吗?

  袁亚平:真切地深入生活是最为重要的。2006年2月下旬,我在郑九万家里,与他一边烤火一边用温州土话拉家常。当郑九万敞开心扉时我感动不已。我得到了一些独家新闻,了解到许多生活的细节。我在村两委办公室,采访乡村干部。我在村民家里,用温州话直接同他们交谈。我在九间大屋,中午吃着村民烧熟的饭菜,真是格外香。我在后九土夅村,上上下下走了个遍,就想多多体验村民的日常生活。之后,我又在温州市、永嘉县多方采访,就是想多多了解产生郑九万的文化背景。你只有深入生活,深入挖掘生活的细节,才能使作品生动丰满,才能使作品感人至深。而一部好作品要表现好人民的生活,要生动地显示人物的个性化和文化的地域化,更要追求深邃的思想和高远的境界。

记者:那么,一位有社会担当的作家,在您眼里又该有什么样的特征呢?

  袁亚平:当下社会,正如一片热带雨林,炽热的阳光和茂密的森林组成了蓬蓬勃勃的主体,而那些愚昧的,落后的,贪婪的,丑恶的种种,恰似无穷无尽的藤蔓纠缠着,相伴相生。我们不能指望一个早晨就把这些东西清除干净。我们要以豁达从容的心境去面对一切。

  作为报告文学作家,我们需要有敏锐的观察力,生动的表达力,深刻的批判力,还需要有真诚的感染力。

  作家要有文学品格。现在出书很多,五花八门。那些宣扬拜金主义、娱乐至上,有的发行量还很大。人心浮躁,众生喧哗,都想一夜暴富,都想一夜成名,庸俗,低俗,媚俗,这真是社会的流行病。我们的文学是迎合这些消费需求,还是坚持基本价值取向和审美标准?我的心中很明确,文学要坚持崇高和纯真的品格,为人民而担当,为时代而担当,为历史而担当。

  作家还应该首选大题材,作为人类的良知,他关注历史的演变,社会的发展,人类自身的完善。在当今世界的格局里,我们中国的大国地位,我们浙江的先锋姿势,与之相呼应的,当有史诗般的鸿篇巨制。那些事关国家、社会、公众的,那些具有历史厚度、时代特征、未来趋势的,那些表现中国气派、民族风格、浩然之气的,应该是大作家心仪之作。作家不应陶醉于“小我”,在狭隘的泥沼里打滚。作家更不应迎合世俗,甚至媚俗,低俗,把自己廉价出售了。

  作家也要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我在写《大国根本》的时候就有切身感受。纵向的时间轴,已经超过了60年;横向的空间轴,已经从中国到了德国,到了英国。面对这样的时间轴和空间轴,我个人太无知了,太渺小了。我唯有以读书来弥补,充实。为此,我买了一百多本书,读的书,就更多了,让我了解到了许多我从未见识到的领域。

  人有先知先觉,后知后觉,不知不觉。我把自己归类于后知后觉,所以告诫自己,只要活着,就要学习。




 
【关闭】
版权所有 山东昆仑山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山林子网站 昆仑山网站© 鲁ICP备05032341号
联系电话:13853597301 18754159301建议您将显示器设为1024×768像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