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籍是养心的妙物,不可不读,又不可多读。靠书籍活着的人,容易陷入到书籍中去,而忘掉了自然智慧,忘记了人生自然智慧的本质。自然智慧的书籍,常能启发人的灵感。触类旁通,如同一条河流,蜿蜒分出许多岔道,每一条岔道又分出支流,在自然的泥土里描画,不管怎样,它都是自然智慧的妙笔。读书可以养心,养心的根本是符合自然宇宙之自然的本质。
一本书本身就是一个复杂完整的统一体,有些书其中包含着多元的、多层次的品质要素,这对读者的要求是比较高的,只有运用自我智慧去多读书才能解决此问题。有些书,不必刻意读、过于认真了,就会有死读书之嫌。读书也需要具有一种心灵智慧的感悟,只要有兴趣的,能够轻松就理解的,就会自然而然地记住了,书里的内容就会融化于心灵深处,到用时就会浮现出来。只是靠刻板强记式的读书,是不会有多大作用的。
|
|
书读的多了,是好事也可能会成为坏事。因为书读多了,肯定感受就会多。感受多了,如果不用自我智慧去进行甄别和梳理,难免就要在心灵里淤积很多无用的东西,长期下去就成了书呆子了,难道我们的周围,成天靠书本知识生活的人还在少数吗?智慧的读书,会使一个人受用终身。读书可以使你更好的关注人类和生活,帮助你去了解人世间的真与假、美与丑,从而更智慧地去看待这个世界,更自觉地去选择自己的生活道路。
读书,如同吃东西,要细细咀嚼,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消化吸收,而读书过程中的边学边思考就是细细咀嚼的过程。爱书读书但不能尽信书,不能崇拜任何权威,这才是我们读书过程中的智慧态。有些东西开始想学,后来却越学越没意思时,就不要学它。没有智慧思考的读书看报,就不会有智慧的见解,也不会有发现,不可能得到启示,更不会有任何发明创造。智者读书总喜欢用超常的、无定向之思维来学习和思维。有时跳出书籍外来读书,也许会更清晰地掌握它。
千书万书,不如一悟。人类生活就是一本无字的大书,智者会用心去读懂她的,然后再去真诚地对待生活,对待每一件事,并做到问心无愧。用充满智慧的文字、见解和观念去感化他人,并能够把自己的人格魅力自然融注入日常言行之中,这是用自己纯真的心灵智慧去撼动他人心灵智慧的关键。让智慧的书籍,使我们现代躁动的世界多一点自然、多一点宁静和多一点和谐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