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林子导航 山林子自然智慧系列丛书 自然智慧教育书 自然智慧创新书
自然智慧自然书 自然智慧科学书 自然智慧社会书 自然智慧经济书
自然智慧生活书 自然智慧女性书 自然智慧养生书 自然智慧文化书
自然智慧美学书 自然智慧传媒书 自然智慧心语书 自然智慧诗歌书
时代呼唤雷锋精神 时代呼唤焦裕禄精神 自然智慧正气歌 自然智慧正气篇
智慧教育导航 《时代呼唤焦裕禄精神》诗歌 《时代呼唤好人精神》 《你是谁》  
 
作家草明后代顺德寻根
 
草明(1913年6月15日~2002年2月16日)原名吴绚文,生于广东顺德桂洲乡东村。
  在广州读中学时,即接受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影响。1931年开始文学创作,参与欧阳山创办的进步刊物《广州文艺》的编辑工作。因揭露旧制度被通缉,1933年逃往上海,并加入“左联’。此时创作了许多短篇小说,处女作是《倾跌》,主要作品有《没有了牙齿的》、《小玲妹》、《大冲围的农妇》等。
  七·七事变后,草明回到广州,参与创立广东文学界救亡协会。1939年到重庆参加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的抗日宣传工作。1941年到延安,任中央研究院文艺研究室特别研究员,陆续写了一些短篇小说。1948年完成著名的中篇小说《原动力》,被译为10多种外国文字。1950年写出长篇小说《火车头》。之后两年主持东北作协工作。1954年落户到鞍山,在鞍钢炼钢厂党委工作。1959年出版长篇小说《乘风破浪》。
  草明曾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延安分会理事、中央研究院文艺研究室特别研究员。建国后,历任东北文艺家协会主席、中国文联第二至四届委员、中国作协第一至四届理事。是第二至六届全国政协委员。
  
  吴纳嘉、欧阳左嘉都已是年过七旬的老人,皱纹和白发悄悄地爬上了额头,但身体还十分硬朗。一路上,老人透过窗户看到美的、碧桂园等顺德企业,早已是激动不已了。
  家里有六种顺德产品
  吴纳嘉一行首先参观了德胜广场,正在展出的《顺德改革开放30周年回眸》大型图片展吸引了他们的目光。在顺德名牌图片前,吴纳嘉赞叹地说,没有想到这些产品都是出自顺德,“我家里用了不少顺德的产品,有美的、康宝、万家乐……”吴纳嘉数了数说,一共有6个牌子。
  “母亲经常和我们提起顺德,这次亲眼看到顺德的变化,真的感到十分骄傲”。欧阳左嘉是一名大学教师,退休后,欧阳左嘉在南海做木头生意,开了一家木业行,虽然多次路过顺德乐从,但从未到过母亲生活过的地方。
  顺德改革开放30年的巨大变化让他们感慨,草明外甥女、文学评论家田海蓝惊讶地说,顺德取得的成就真是了不起,她开玩笑地说,“我们鞍山是以万计算,你们顺德的钱以亿计算的啊。”
  德胜广场上,市民正在悠闲地玩耍散步,吴纳嘉拿出手中的相机,不停地留影,“多照几张,好留做纪念”。
  母亲时常提到家乡的一草一物
  家乡的大神庙、家乡的小桥、家乡的一景一物都时常在母亲的口中提及。但祖屋在哪里?吴纳嘉并不知道,只听曾经到访的表弟说过,在桂洲东村的第禄巷,离大神庙很近。
  “母亲经常跟我们念叨家乡,家乡的一切都让她念念不舍”,透过汽车的玻璃窗,欧阳左嘉说,这些地方母亲经常提到。
  汽车驶过瑞英小学,在一个小巷子口停了下来。由于同行的人都不知道第禄巷的具体位置,一下车,吴纳嘉便焦急地用熟练的粤语向巷子边一个士多店老板打听。
  按照街坊邻居所指的方向,穿过几条狭窄的小巷,终于看到了第禄巷。看到家乡的小巷,吴纳嘉非常兴奋,并叫同行的记者帮忙拍照留影。
  在第禄巷巷子口,石墙上一块红色的木板上非常显眼,上面写着“旧地址,吴宅”等字样,老人仔细地辨认了上面的字迹,“没错,就是这里了”。吴纳嘉高兴地说,“第禄巷,说明以前这里是一个大户人家,想不到真的能找到。”
  为了确认祖屋的地点,吴纳嘉轻轻敲了一下门,发现主人不在家。吴纳嘉敲开了一位邻居的门,“大姐,你知道吴家的旧宅在哪吗,名字叫吴腾湘”,阿婆想了一会,并没有记起来,她对吴纳嘉说,你再去前面打听一下看看。
  接着,吴纳嘉又向几位街坊邻居打听具体地址,但由于年代太久,街坊邻居们都记不起了。欧阳左嘉也忙着打电话确认地点。
  “应该就是这个地方了,地点没有错,”看到自己的祖屋,欧阳左嘉很激动,在“第禄巷”路牌下,欧阳左嘉举起右手挥了挥说:“把这个路牌也拍下来,这能代表家乡啊。”
  大神庙激发母亲想像力
  在草明的回忆文章里,不时会提到小时候玩耍的地方———大神庙。吴纳嘉、欧阳左嘉提出,一定要去看看。
  经路人指点,吴纳嘉很快找到了大神庙。大神庙里内有一个水深7尺的石池,水中的乌龟和金鱼悠然自得地游来游去。吴纳嘉看到这个情景感慨地说,大神庙是小时候母亲玩过的地方,母亲写文章还提到过这里。当时,家里没有钱供母亲读书,母亲只能在这里玩耍。
  吴纳嘉说,外公吴腾湘曾做过两广道台,后来家道慢慢衰落。母亲有14个兄弟,10个姐妹。那时候家里很穷,困难的时候,母亲还吃过禾虫,就是稻田里的禾苗上长出来的昆虫,还吃过蚕蛹。
  看到此情景,田海蓝很兴奋,她说,姥姥的书上写着,她小时候可以随便进来庙里玩,孩子们在池边就可以摸到大龟,这些大龟不会躲闪,和人很亲近。这里以前可能是活水,听姥姥说过,大神庙前面还有一条河涌。这可能激发了姥姥的想像力,姥姥当时想,这个池子的水可能是通向大海的。
  “来之前很兴奋,到了这里又有些伤感,之后是一种归属感。”回乡探亲之行虽然很匆忙,吴纳嘉说,以后还要带子女、孙女来顺德好好看一看。回乡期间,原顺德老领导杨肖英、招汝基等设宴热情款待草明子女一行。
  对话:
  母亲的胸怀和品德是留给我最大的财富
  记者:顺德和你印象中有什么不一样?
  吴纳嘉:以前只听母亲说起过顺德,基本上还停留在农村的印象。虽然我也用了很多顺德产品,但是对顺德并没有更多的感性印象。到了顺德,感觉这里的工厂很大,经济很发达,顺德人很热情。另外,顺德的道路很宽,城市建设也不错,到这里,感觉特别舒适。
  记者:母亲对你们有什么要求吗?
  吴纳嘉:母亲给我们成长的环境很宽松,不会给我们去安排未来。她对我的婚事没有干涉过。我和先生是中国农业大学的同学,先生是江西丰城人,当时的社会,谈恋爱都不敢公开的。当时,母亲在文学界名气已经很大,但母亲没有多过问,最后,我把先生带回家的时候,母亲也同意了,没有多说什么。
  记者:母亲给你最大的财富是什么?
  吴纳嘉:母亲一生都很节俭,中国作协给她分了新房后,我们都劝她装修得舒服些,但是她坚决反对。她说,装修太高档了,工人同志就不敢来了,怕踩脏了地板。
  文革时期,我被分配到北京市郊通县张湾公社的一个中学教书,那时,我和爱人刚毕业不久,生了小孩,经济十分拮据,最后没有办法只能向母亲要。但即使是这样,母亲依然让我们自己去想办法克服困难。但每次有困难的工人作者或同事找她帮忙,她总是倾囊相助,每次公益捐款,她总是很踊跃。我从母亲身上学到了高尚的胸怀和做人的品德。
  记者:有没有想过当一名作家?
  吴纳嘉:上大学的时候,我读的是农大,毕业后做了一名教师,我教过农业基础,历史也教过。其实,在我内心,最想做一名文学评论家。
  永远的顺德女儿
  记者眼中的草明
  作为商报记者,从1994年开始,我与中国当代文学“岭南派”创始人欧阳山、新中国工业文学开拓者草明,以及他们的女儿、我国著名的语文特级教师欧阳代娜、吴纳嘉教授,草明的外孙女田海蓝教授有多次交往,草明给我最深的印象就是她常常说的一句话“我永远是顺德的女儿”。
  顺德是草明写工人作品的源泉
  草明之所以一生写工人,这与她是顺德人至为关键。顺德历史上盛产蚕丝,是中国最早的缫丝工业中心。她曾经在《草明文集》中写到,“我是顺德桂洲乡人。桂洲当时是个手工业的乡镇,中、小缫丝厂林立,唱主角的是女人,乡中四十岁以内的女人几乎都在丝厂干活。我没有钱去上学,又拿不出拜师的钱去学缫丝,那只好成天在厂内外转悠、玩耍、听她们随便编唱的怒骂、怒恨、讥诮的动人的木鱼歌词。我喜欢她们,我爱她们豪迈、勇敢与坦荡的风格。我从小就种下同情工人阶级、爱工人阶级的根子”。
  草明对顺德充满着感情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原顺德老领导杨肖英上北京,选了一件顺德产丝绸背心给草明,她捧在手里闻了又闻,喃喃道:“我仿佛又回到了老家!”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当顺德需要在国内提高知名度时,她义不容辞在《光明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发表多篇情真意切的宣传顺德的文章。1999年,反映顺德改革开放历程的《远去的村庄》晋京演出,病重的草明对此十分关注,这体现了她对顺德的深厚感情。
  草明每次回到顺德,她都深入群众,深入生活,与父老乡亲们促膝谈心,她质朴谦和、和蔼热情、平易近人,给家乡人民留下了美好印象。
  作为左联老战士、多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联全委、中国作协理事、全国妇联执委,草明认识不少著名书画家,家里挂满了名人书画作品,但她书房最显眼位置挂的却是顺德书画家张介的一副雄鸡图,足见对顺德的感情。
  顺德人民无限崇敬草明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当《草明文集》出版的资金有问题时,家乡顺德及时伸出援手,资助15万元出版,当时的顺德县委书记何敏和作序,并饱含深情地说:每当我想起草明同志,我就会立即产生一种‘原动力’,一种光荣感。草明同志不仅是我们家乡的光荣,而且是我们祖国的光荣。”
  1993年,草明文学创作六十周年研讨会在鞍钢举行。顺德县委、县政府专门派人参加。
  2003年,中国作协会同顺德区委联合举办“纪念草明九十诞辰《纪念草明》首发式”,并资助数万元出版《纪念草明》一书。
  (商报记者黄国育)
  顺德作家说草明
  陆镇康(原顺德作协主席)1991年草明回顺德探亲,我参加了座谈会。
  印象中草明瘦瘦的、但精神不错,非常温和。她对家乡的工业发展十分关注,还参观了万家乐,我们带她到车间,她很感兴趣。我们很惊讶那么瘦小的女性能跑到钢铁厂去,并且能写出那么好的工业题材的作品,确实非常难得。
  李健明(顺德作协主席)草明的文字朴素,充满了时代气息。她的作品还给人传达一种文字以外的信息,反应了当时民众的思想。
  工业题材是中国文学的空白,草明是新中国工业文学的开拓者,作品突破了传统作家写乡村、写自我的局限。工业生产的场面在作家的笔下呈现,使之走进了读者的眼前,是对传统文化的突破。
  叶泽流(广东省作协会员)1991年我见到草明的时候,她已是满头白发,但精神很好。我能感受到草明对家乡的深情,草明在座谈会上说“她一直想念家乡”。草明是桂洲东村人,顺德是她工人的最初源泉。
  草明到了顺德后,还到了很多企业参观,她开拓了文学创作题材的视野,在当时的社会,一个女性能够写出这样的作品,很不简单。
 
【关闭】
版权所有 山东昆仑山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山林子网站 昆仑山网站© 鲁ICP备05032341号
联系电话:13853597301 18754159301建议您将显示器设为1024×768像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