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林子导航 山林子自然智慧系列丛书 自然智慧教育书 自然智慧创新书
自然智慧自然书 自然智慧科学书 自然智慧社会书 自然智慧经济书
自然智慧生活书 自然智慧女性书 自然智慧养生书 自然智慧文化书
自然智慧美学书 自然智慧传媒书 自然智慧心语书 自然智慧诗歌书
时代呼唤雷锋精神 时代呼唤焦裕禄精神 自然智慧正气歌 自然智慧正气篇
智慧教育导航 《时代呼唤焦裕禄精神》诗歌 《时代呼唤好人精神》 《你是谁》  
 
袁鹰著名儿童文学作家
 
袁鹰,原名田钟洛,1924年出生。是当代著名的作家、诗人、儿童文学家,散文家。参加工作以后改名袁鹰。江苏淮安县人。1924年生于一个破败的地主家庭。在杭州、上海读完小学、中学、大学后,曾在上海几所中学教书。1943年考入之江大学教育系,在校期间即参加《莘莘》、《新生代》、《联声》报刊的编辑,194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被分配在学生运动、文艺和宣传部门工作,长期在报社当记者、编辑。195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历任《世界晨报》、《联合晚报》副刊编辑。建国后,《解放日报》文教组组长,《人民日报》文艺部副主任、主任,《散文世界》主编,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和第三、四届理事。四十多年来,写了大量散文、诗歌、报告文学和儿童文学作品。主要作品有散文集《第一个火花》《红河南北》《风帆》,《第十个春天》等;诗集《江湖集》《花环》(与闻捷合著),儿童文学作品:游记《丁丁游历北京城》,诗集《篝火燃烧的时候》、《寄到汤姆斯河去的诗》等;散文集《胡伯伯向你们问好》,儿歌集《唱一唱北京》。其中《刘文学》在全国第二次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评奖中获一等奖。《寄到汤姆斯河去的诗》在第一次全国儿童文艺创作评奖中获二等奖。现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中华文学基金会评审委员会主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和书记处书记,《人民文学》编委会委员和《儿童文学》编委会员。
  粉碎“四人帮”之后,任《人民日报》文艺部主任,主持党报的文艺宣传工作。在他的主持之下,《人民日报》的文艺评论、副刊、美术作品等版面,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新时期文艺的发展与繁荣,起了鼓与呼的作用。《人民日报》文艺版还配合文艺界开展揭批“四人帮”的文化专制主义,为那些蒙冤的作家与作品平反。四十年代开始文学写作,解放后先后加入中国文学工作者上海协会和中国作家协会。到二十世纪末,先后出版散文随笔、诗歌、文学评论、传记文学和儿童文学作品。其中儿童诗《寄到汤姆斯河去的诗》、《刘文学》,散文集《秋水》,先后获优秀儿童读物奖、优秀散文奖。他的不少作品,特别是适合青少年阅读的诗歌、散文,如《青山翠竹》(选入课本时改为《井冈翠竹》)、《小站》、《渡口》、《白杨》、《筏子》(选入课本时改为《黄河的主人》)等,都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广为流传,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小读者。担任过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书记处书记、主席团委员,中华文学基金会理事、中华诗词学会理事,《人民文学》、《儿童文学》、《报告文学》编委,《散文世界》主编,《二十一世纪文学之星丛书》评审委员会主任等职。主编过《华夏二十世纪散文精编》(八卷)和《新文学大系(1949—1976年)散文卷》等选集。1987年从《人民日报》文艺部主任职位上离休后,继续从事编刊物、编书和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的评奖工作。曾获得巴基斯坦总统颁发的“领袖之星”勋章。

著名作家袁鹰是从江苏淮安楚州城区的百姓巷走出的大家。他的祖父田鲁渔曾经参与创办了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实验小学(前身为江北慈幼院,现与周恩来红军小学一校两牌)。为了与这位德高望重的老校友加强联系,10月10日,我和王文韶、郭寿龄、宋伟一行四人前往北京朝阳区金台西路拜访了他。

拜访中,我们向袁老汇报了来自家乡的信息:在楚州实验小学基础上,老一辈革命家、老红军后代为了表达对周恩来总理的崇高敬意和深切怀念,正在淮安市楚州实验小学基础上捐建江苏省第一所红军希望小学。今年8月5日,已经正式立项,命名为“周恩来红军小学”。 袁老听后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说,“周恩来红军小学”对于告慰革命前辈、教育启迪后人,在新时期继承红军传统、发扬周恩来精神,进一步改善和提升受捐学校的教育教学环境和水平、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必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他希望我们一定不负众望,把关爱化为动力,用好捐建学校的每一分钱,努力将“周恩来红军小学”建设成为一所特殊的纪念学校、一处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基地、一座镌刻历史的永恒丰碑,以实际行动回报社会各界对周总理家乡人民的深切关爱。

在拜访期间,袁老还深情回忆了祖父田鲁渔参与创办江北慈幼院的情况。当年,江北慈幼院是由本县三位在全国著名的银行家谈丹崖、周作民和朱虞生等发起创办。聘请了北京师范大学毕业的李宏增任第一任院长。同时邀请了祖父田鲁渔等为主事。记得,当时,江北慈幼院招生对象是12—15岁的贫苦家庭出身的男性儿童。袁老说,那时,他不到十岁,经常和祖父到江北慈幼院玩,认识了不少教工和学生。如第二任院长何宝善就一直和他有交往。再如,当年的校医刘树龙挽救了不少孤儿生命,赢得了人们的赞扬。后来任上海中医学院专家委员会委员。八十年代,有一位妇女在很多医院看了病,都认为病重无望。结果刘树龙老先生只开了7分钱的中药便医好了她的病。

往事历历。袁老叙述起来仿佛昨天。他要我转告王其明校长及其领导班子:多年来,他一直有个愿望:希望学校为孤残儿开个绿灯,就像当年江北慈幼院那样,办个食宿全免的学校,让他们免费接受教育。为了这个愿望,袁老欣然为学校题词:“发扬江北慈幼院精神,办好新时代教育。”他还表示,等新校区落成以后,他将无私的把自己的藏书捐给周恩来红军小学、楚州实验小学的孩子们。

一晃半天过去了。和袁老这样著作等身的大师在一起交流,我们竟浑然不觉。大师谈话中透出的朴实的生活方式、谦逊的做人原则、踏实的工作作风、执著的理想追求时时让我们温馨、时时让我们感动、时时让我们回味……
 
【关闭】
版权所有 山东昆仑山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山林子网站 昆仑山网站© 鲁ICP备05032341号
联系电话:13853597301 18754159301建议您将显示器设为1024×768像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