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林子导航 山林子自然智慧系列丛书 自然智慧教育书 自然智慧创新书
自然智慧自然书 自然智慧科学书 自然智慧社会书 自然智慧经济书
自然智慧生活书 自然智慧女性书 自然智慧养生书 自然智慧文化书
自然智慧美学书 自然智慧传媒书 自然智慧心语书 自然智慧诗歌书
时代呼唤雷锋精神 时代呼唤焦裕禄精神 自然智慧正气歌 自然智慧正气篇
智慧教育导航 《时代呼唤焦裕禄精神》诗歌 《时代呼唤好人精神》 《你是谁》  
 
凭借《科尔沁草原的人们》成名
 
  退休后赋闲在家的玛拉沁夫,住在北京东城区一高档小区,门口有武警站岗,晚年的生活,他用一个字就概括了:静。

  玛拉沁夫很少接受媒体采访,不过对内蒙古的记者却常常破例。在长达5个多小时的采访中,他有问必答,之后哈哈大笑。

  凭借《科尔沁草原的人们》成名

  就连玛拉沁夫本人都没想到,《科尔沁草原的人们》发表后会获得巨大反响。多年以后,有很多人都阅读过他的另一作品《茫茫的草原》,误以为这是其征战文坛的巅峰作品,事实上,《科尔沁草原的人们》才是他在文坛上的代表作。

  1946年,玛拉沁夫开始“进行文艺创作。”

  此后他调任《内蒙古文艺》做编辑,在此期间,他于1951年创作的作品《科尔沁草原的人们》获得了极高的声誉。

  老人追忆说:“1952年1月18日《人民日报》发表‘文化生活简评’称赞《科尔沁草原的人们》是一篇‘写了新的主题、新的生活、新的人物,反映了现实生活中先进的力量,用新的伦理和新的道德精神教育人民’的好作品。”

  此后,当玛拉沁夫与另一名作者在北京将此作品改编成电影《草原上的人们》时,获得的声誉亦是其本人无法想象的。而电影主题曲《敖包相会》的词作者也是玛拉沁夫。

  《草原晨曲》再树标杆

  “我们是草原的神马,飞驰在草原上……”在内蒙古,《草原晨曲》这首歌传唱不衰,后成为包钢的厂歌。“这首歌本来就是给包钢写的。”玛拉沁夫透露。

  时光回到1958年,这一年火热的包钢建设令坚信“生活才是创作的源泉”理论的玛拉沁夫,下决心要到上述地方体验生活。

  当时已是中国作协内蒙古分会常务副主席的他,将户口落入了包头,目的很简单:“只想到包头当一名普通工人”。最终,玛拉沁夫成为包钢白云铁矿主矿车间党总支书记。

  在包钢工作期间,一次偶然的机会,时任内蒙古电影制片厂负责人的珠兰(布赫夫人)找到玛拉沁夫说:“要拍一部反映包钢建设的电影,向国庆10周年献礼。”

  玛拉沁夫说,自己刚到包钢,只想体验生活,暂时不进行任何创作,不过在珠兰的诚心邀请下,他同意了创作电影剧本,并最终有了电影剧本《草原晨曲》以及传唱不衰的同名歌曲。

  若干年后,很多人征询玛拉沁夫创作时对歌词的把握,他作答说:“我们是草原的神马”这个歌词是用来比喻包钢人,主要是一种时代的感悟。神马给人快速飞驰的感觉,在茫茫草原上建起现代化的钢城,是过去草原人想也不敢想,梦也梦不到的事情。“如果说,我做了什么,就是抓住了这种感觉。”

  为少数民族文学“上书”

  在与记者聊天的过程中,玛拉沁夫一直重复说:“少数民族文学中,内蒙古作家草原文学的跋涉绝对可以与同时代的作家比肩,我要大声地说,理直气壮地说。”

  改革开放之后,就在全国众多作家迎来第二次创作青春的时刻,时任自治区文化局副局长的玛拉沁夫感觉“少数民族文学一片沉寂”,他内心百感交集,认为“这是一个历史的关口、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1980年1月,在给中共中央宣传部的信中,玛拉沁夫把自己的想法尽数写出。“25年前的1955年1月,我就给中央有关领导去过信,就少数民族文学所提的建议,得到了中央的答复。”

  此信,得到什么样的答复?玛拉沁夫说:“中央对信中反映的少数民族文学和作家的状况非常关心,中央领导很快将我的信转给中国作协党组,并在信上批示:‘我们确应为少数民族文学办些实事,比如召开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会议;举办全国少数民族文学评奖;创办少数民族文学期刊;设立少数民族作家进修班;组织少数民族作家参观团等’。”

  1980年8月,玛拉沁夫奉调到北京,筹建《民族文学》,主持全国少数民族文学评奖。此后,相继担任作家出版社社长、总编辑;中华文学基金会常务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常务书记、党组副书记等职务。

  《茫茫的草原》缘何无缘茅盾文学奖

  现年80高龄的玛拉沁夫,作为内蒙古最负盛名的作家,他的作品以及他的每次讲话都会引发业界的无穷遐思。

  他接触了太多的文坛腕级人物。当他靠自己的作品成为“草原小说”流派创建人之一后,老舍先生1963年曾写条幅称赞他为:“文坛千里马,慷慨创奇文;农牧同欣赏,山河丽彩云。”而文坛巨匠茅盾对玛拉沁夫的作品更是欣赏有加。

  茅盾先生在1962年著专文评论玛拉沁夫的作品,认为“玛拉沁夫富有生活的积累,同时他又富于诗人的气质,这成就了他的作品的风格——自在而清丽。”

  玛拉沁夫在凭借《茫茫的草原》(上、下部)获得了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评奖长篇小说奖后,作品被译成英、法、俄、日等十多种文字,还曾出国访问亚洲、非洲、欧洲、美洲等多个国家,参加过多次国际文学讨论会或作家会议。

  当记者问及“作为茅盾先生称赞过的作家,为何与茅盾文学奖无缘”时,老人在经过一番思考后,对本报记者透露了没有获奖的原因。

  据玛拉沁夫说,当时这部作品在评奖中事实上已经获得了“茅盾文学奖提名”,最后不得不退出评奖之列的更深层次原因是,当时的茅盾文学奖评奖委员会主要负责人是玛拉沁夫,按照参评要求,作为评委如果要参评自己的作品,必须退出评委会。玛拉沁夫为顾全大局,《茫茫的草原》退出了参评之列。另一评委刘白羽,则在退出评委后,其作品《第二个太阳》摘取茅盾文学奖桂冠。

  而在玛拉沁夫的朋友李鸿然看来,不论是否荣获大奖,《茫茫的草原》都是一个醒目的历史存在,显示了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的实绩。
 
【关闭】
版权所有 山东昆仑山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山林子网站 昆仑山网站© 鲁ICP备05032341号
联系电话:13853597301 18754159301建议您将显示器设为1024×768像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