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林子导航 山林子自然智慧系列丛书 自然智慧教育书 自然智慧创新书
自然智慧自然书 自然智慧科学书 自然智慧社会书 自然智慧经济书
自然智慧生活书 自然智慧女性书 自然智慧养生书 自然智慧文化书
自然智慧美学书 自然智慧传媒书 自然智慧心语书 自然智慧诗歌书
时代呼唤雷锋精神 时代呼唤焦裕禄精神 自然智慧正气歌 自然智慧正气篇
智慧教育导航 《时代呼唤焦裕禄精神》诗歌 《时代呼唤好人精神》 《你是谁》  
 
"文坛老农" 乡土一生
 
今天,是我国当代著名作家刘绍棠先生逝世10周年的纪念日。在文学愈来愈大众化和都市化的今天,回顾这位终身致力于写作自己的故乡通州的乡土文学作家的一生,对于今天的读者和写作者,都有着深刻的启示之意。
  少年成名 早期创作充满牧歌意趣

  刘绍棠1936年2月29日生于通州儒林村,祖父是清末秀才,写得一手好字,文笔也好。外祖父家境贫寒,在一私塾教书。刘绍棠的母亲自小受父亲影响,也初通文字,喜爱读书。在这样的家境里,刘绍棠从小就喜欢看戏听说书。村中有个季三哥,常常带着少年刘绍棠去听说书,《彭公案》、《七侠五义》等故事和野台戏,大多都是刘绍棠骑在季三哥脖子上听完的。

  11岁,刘绍棠开始学写小说,13岁,在北京男二中读初中二年级的刘绍棠在《北京青年报》上发表了自己的第一篇小说《邵宝林变了》,得到鼓励之后,他一发不可收拾,利用业余时间写作了。在初高中阶段,他就完成了20多篇小说。1951年写的短篇小说《红花》,可说是他的成名作。这篇小说经周立波的肯定,发表在1952年元旦套红的《中国青年报》上。其后,他发表在孙犁主编的《天津日报·文艺周刊》上的《青枝绿叶》更是得到严文井、周立波、沙汀等人的共同肯定。后来这篇小说被选入高中二年级语文教科书,而此时的刘绍棠还在读高中一年级。自此,“神童作家”刘绍棠声名鹊起。

  1951年,15岁的刘绍棠就被借调到河北省文联,这一年他完成了9个短篇和一篇散文。1953年6月,刘绍棠出版了第一本短篇小说集《青枝绿叶》,选录的是他高中一年级和高中二年级上学期的作品。1954年,刘绍棠又出版了他的第二本短篇小说集《山楂村的歌声》,选入的是他高中二年级下学期和高中三年级的作品。同年夏天,刘绍棠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1956年,20岁的刘绍棠被吸收为中国作协会员,成为年纪最小的中国作协作家。

  刘绍棠青少年时代作品主要有短篇小说集《青枝绿叶》、《山楂的歌声》、《中秋节》、《瓜棚记》、《私访记》和长篇小说《运河的桨声》、《夏天》,这时期的作品他在写作方向上受孙犁和前苏联作家肖洛霍夫的影响,由于在上世纪50年代的作家中,他年纪最小,必须扬长避短,因此决定将写自己的家乡和家乡的人民作为自己的写作方向。他这一时期的作品清新、淡雅,把土改后的农村写得生机盎然,有社会主义“田园牧歌”之美誉,也因此而被称作“荷花淀派”。

  中年波折 出版长篇小说12部

  少年成名的刘绍棠的生涯并未一帆风顺,1957年,他被划为右派,成为全国从上到下批判的文艺界三大反党典型之一,戴了22年的右派帽子,直到1979年才获得平反。

  在农村改造的20余年中,刘绍棠对党和文学的感情始终如一,从不悲观,自信再过10年也会翻身。粉碎“四人帮”后,43岁的刘绍棠复出文坛,为了挽回22年的损失,他熬夜写作,到处演讲。1984年11月,他突发重病,救回一命后却落得了糖尿病和冠心病等多种疾病,而且得了中风偏瘫,只能坐轮椅外出走动,一直由妻子伺候,但他却一直没有放弃写作。

  从1979年到1991年,刘绍棠创作出版了长篇小说《地火》、《春草》、《狼烟》等12部,中篇小说《蒲柳人家》、《花街》、《小荷才露尖尖角》等四十余部,另有《刘绍棠文集·大运河乡土文学体系》(10卷)出版。

  刘绍棠说自己是蒲柳人家子弟。他曾说过: 我积累传统题材的民间故事,也拾取现实题材的民间故事。在我进行小说创作时,这些民间故事便在我的不知不觉中给我以影响,使我的小说自然成趣,返璞归真。

  他的主张,在他的作品中得到了切实的反映。中篇小说《蒲柳人家》中对于望日莲七夕乞巧和何满子在葡萄架下听哭的几千字的描写,是刘绍棠将优美动人的民间传说的艺术再创造。《渔火》等一系列中篇小说,都富有民间文学的色彩和情趣。后来描写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现实生活的中篇小说《吃青杏的时节》等作品,则使用了许多当时农民口头创作的民间故事。长篇小说《地火》中关于烟村村史的叙述,对于农村比武打擂台的描写,采用了民间文学的表现方法和艺术手段;长篇小说《狼烟》,处处闪现出从民间文学得来的传奇性和夸张性。

  文学成就 独创大运河乡土文学体系

  刘绍棠的文学风格,乃在于将“荷花淀派”的柔媚、清丽之美与“燕赵文化”的阳刚、劲健之美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建立了独具风采的大运河乡土文学体系。他不仅在创作上坚持乡土文学的方向,同时还有文学理论的见识,曾出版了《乡土与创作》、《乡土文学四十年》等9部散论、随笔集,被公认为高产、优产、稳产作家。

  刘绍棠先生自称是“彻头彻尾、彻里彻外的农家子弟和文坛老农”。他一生的作品,没有离开大运河的背景。不仅写作如此,生活也如此,他的大半生都是农村度过的,一直保持着农家的生活习惯,平日里,他总是身穿半旧的中山服、圆口布鞋,一生不穿西服不戴帽子,即使出国也是那身中山服。他几乎每天都吃粗粮,他曾如数家珍地对春节到访的朋友说:“从腊月三十到正月初五,吃得最多的是玉米面,其次是荞麦面和小米粥。人们开玩笑说我是‘土财主’、‘守财奴’,吃‘忆苦饭’过‘革命年’……”

  1997年,中国作家协会召开了第五届全国代表会,刘绍棠当选为中国作协副主席,同年3月12日不幸逝世,全国读者、作家为之痛心。在不到两月的时间,全国报刊发出数百篇怀念刘绍棠的文章和诗词,5月初,朋友为他出版了《苍穹永驻刘绍棠》一书。

  1998年4月11日,京城柳絮如雪,在大运河源头的柳林丛中,举行了刘绍棠先生骨灰安葬仪式,随葬品有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村妇》,这是绍棠先生未见出版的遗著,还有一盒先生在生前用剩的蘸水笔头和笔杆,此外,还有两小瓶茅台酒。这些随葬品伴随着绍棠先生,日夜倾听大运河的涛声。
 
【关闭】
版权所有 山东昆仑山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山林子网站 昆仑山网站© 鲁ICP备05032341号
联系电话:13853597301 18754159301建议您将显示器设为1024×768像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