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林子导航 山林子自然智慧系列丛书 自然智慧教育书 自然智慧创新书
自然智慧自然书 自然智慧科学书 自然智慧社会书 自然智慧经济书
自然智慧生活书 自然智慧女性书 自然智慧养生书 自然智慧文化书
自然智慧美学书 自然智慧传媒书 自然智慧心语书 自然智慧诗歌书
时代呼唤雷锋精神 时代呼唤焦裕禄精神 自然智慧正气歌 自然智慧正气篇
智慧教育导航 《时代呼唤焦裕禄精神》诗歌 《时代呼唤好人精神》 《你是谁》  
 
一个充满童心的老头——儿童文学作家、诗人金波
 
去采访金波时恰好是立冬,早晨没起床就听到雷声。约好9点钟还是迟到了,10点多到了金波的家,连连道歉,堵车成了最好的理由。金波微笑着将记者让进房里,虽然很早就读过金波的作品,这么近地与他相触,记者还是第一次。老人年近七十,却精神矍铄,神情爽朗,也许这就是与儿童文学相伴的魅力。
  我们的交流自然从金波如何走上儿童文学之路开始。金波把这归因于童年的爱好和母亲的教导。金波对诗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喜欢,从小读诗,从古体诗到现代诗,特别是冰心的《小读者》《繁星》,诗伴随了他一生的成长。同时金波很喜欢传统的童谣,不认为它是一种粗俗的东西,他说:“它的音乐性,艺术性吸引了我,它们都是些可以传唱的歌曲,虽然没有正式的曲子。”他的母亲有一定文化,很重视对孩子的教育,经常教金波背童谣。母亲对金波的影响是终身的,回想起来,金波对母亲还是充满感激。上大学金波读的是中文系,因此有机会对童谣进行整理,并开始写作童话诗,尝试着把诗与童话相接合。金波说:“在我的创作中,儿童诗的比重最大,甚至很多童话、散文的创作最早都是由诗引发的,《乌丢丢的奇遇》是由十四行诗连缀而成的。我的创作由童谣到歌词,到诗、儿童诗,到儿童文学,可以说是一个非常自然的过程。”“如果说诗是酒的话,童话就是果汁,酒精美浓缩,果汁香甜可口,儿童虽然最喜欢果汁,同时也喜欢甜酒。”
  从二十出头发表第一首童话诗开始,到新近出版的《乌丢丢的奇遇》,金波已在儿童文学园地耕耘了近五十年,发表了很多有影响的作品,影响了几代人的成长,获得了无数的荣誉,包括提名国际安徒生奖。他说:“其实孩子的喜欢比得什么奖都重要,在这个过程中我找到了精神的家园。我选择了儿童文学,儿童文学也选择了我。”多年来,金波一直认为儿童是民族的未来,国家的希望,从事儿童文学工作是件利国利民的大事。在此过程中,他深切体会到了作为儿童文学工作者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和使命。
  确实,要做一个称职的儿童文学作家,必须对孩子怀有一种深沉的爱,要有一颗不变的童心。金波说:“搞儿童文学的人要有天赋的气质,有童心,儿童文学是生就的不是造就的。”所以许多大文学家,不一定能成为儿童文学家。他认为从事儿童文学的人得对自己的童年保持一种永远的新鲜感,带着自己的童年来感受今天的生活,看着今天的孩子,能引发对于童年的回忆。比如看见雨后的蘑菇,能想起蘑菇是雨变的,其实这种想法早就埋藏在自己的头脑里,只是自己童年记忆的回归。金波很喜欢孩子,经常跟孩子接触,感受现代孩子的生活,体验孩子的感情,向孩子学习,捕捉创作的素材。著名诗人屠岸曾给金波写过一句话:“做儿童的老师,做孩子的学生。”这是对儿童文学创作的一个很好的概括。但是,金波认为,在创作中最重要的是思想,有了思想,对素材的反映才能更加敏感,才能更有深度。在《乌丢丢的奇遇》中,金波试图表达这样一种思想:构****生最深刻的内容,不仅被爱还要进行爱的付出。目前独生子女的教育现状令人堪忧,独生子女集万千宠爱于一身。金波认为,对他们重要的是进行感恩教育,使他们懂得要为爱而付出。基于这种思想,再结合生活中的素材,金波创作了这部具有思想和敏锐观察的童话。
  金波非常关注儿童文学图书市场但目前市场上畅销的基本都是外国的东西,引进与输出相差很远。金波认为这与我们的宣传力度不够有关,并不意味着我们的质量比别人的差,我们有自己的特色,只是作品还没有被世界普遍认同。他相信,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对儿童文学重视程度的提高,中国的儿童文学终有辉煌的一天。谈到目前国内的创作状况,金波赞成通常的分法,即把创作队伍分成热闹派、抒情派和传统派。他说,各派都有自己的特色,比如热闹派以曲折魔幻的情节和搞笑的语言取胜,抒情派以艺术性思想性见长。由于孩子喜欢热闹,所以热闹派的作品在市场上独领风骚。但是对孩子阅读习惯的培养不能偏废,文学的功能不能仅仅归结为解闷,应该让孩子能够静下心来看一些东西,应多创作能在孩子的感情里留下痕迹的东西。因此金波提出一方面搞儿童文学创作的人应该注重创作的多样性,不能简单地跟着市场走;另一方面出版界不能只盯着经济效益,还应该担负起对社会的责任,多鼓励原创,在推出新书时不可一味地迎合孩子。大家都应明确这一点,孩子是需要引导的。
  采访结束的时候,金老交给我一首诗《老人和孩子》。似是对自己作为儿童文学作家终生投入劳动的概括:
  睁开眼睛看自己
  已进入了老年
  闭上眼睛看自己
  还是那个孩子
  从孩子变老人
  从老人回到童年
  却可以在想像中变幻
  在感觉中想像
  在想像中感觉
  孩子——老人——孩子
  一生的两境界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金波和他的父母
 朋友,你读过诗集《在我和你之间》、《林中月亮》、《我们去看海》吗?你看过童话集《小树叶童话》、《影子人》、《眼睛树》吗?你唱过歌曲《海鸥》、《小红花》、《勤俭是咱们的传家宝》吗?它们的作者就是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金波-一位"美的向导,爱的使者"。四十余年来,金波在儿童文学的海洋中遨游,回顾过往,他由衷地感激自己的父母,他说,是父母将他引进了少年儿童文学这个艺术的殿堂。

  母亲:开启了一颗通往文学艺术殿堂的心灵

  金波是幸福的,因为他一出生就遇到了一位启蒙老师-母亲。母亲对他的教育影响了他整整一生,使他对儿童文学有了不倦的追求。
  母亲没有多少文化,但她却懂得人生的快乐原则。无论生活负担多么繁重,她都以愉快的心理来对待。一有空闲,她就喜欢用浓郁的河北乡音给金波唱童谣。每当此时,金波都听得如痴如醉,跟着摇头晃脑,还和母亲或对唱,或联唱,常常是娘儿俩乐作一团。随着童谣那鲜明的节奏,金波进入了一个充满韵律的世界,这个韵律的世界充满了无限的爱,充满了无限的美……
  学会了童谣,母亲还教他和小伙伴们一起边唱童谣边玩游戏。游戏所带来的开怀大笑不仅培养了金波幽默、乐观的气质,还让金波知道了童谣的节奏和韵律可以协调动作,可以让他越玩越高兴,越玩越上瘾。在这种童谣、游戏的影响下,金波开始对韵律节奏敏感起来,这为他后来的诗歌创作、歌词创作奠定了丰厚的基础。
  金波的母亲虽然不懂得什么"创新性"等教育原则,但她却了解孩子需要什么。她认准了"游戏是儿童最大的精神享受,玩具是儿童最忠实的伙伴",所以当金波和小伙伴们一起玩游戏,或者自己动手制作一些玩具时,她总是以鼓励的眼神,微笑的目光看着他们,尽管那些游戏让他们忘记了吃饭,忘记了睡觉,尽管那些泥塑的、木雕的、纸折的玩具都非常简陋。
  金波母亲教育孩子从来不讲什么大道理,也不训斥孩子,而是往往用一句不经意的话,给孩子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小时候的金波穿衣服从不在意,刚穿上身,转眼工夫弄得又脏又皱,母亲见了既不打他也不骂他,只是说了一句:"看,这衣服像是从眼药瓶里掏出来的!"形容衣服皱皱巴巴,用了这么一句生动的话,让金波大笑了很久,因为在他为数不多的玩具里,就有一个小小的眼药瓶,那是一个比他小拇指还细还短的小玻璃瓶。从此,金波记住了这句话,同时也记住了穿衣服要注意整洁、要爱惜。还有一次,老师布置作业是背出课文,让家长听。开始金波没用心背,等母亲来检查时,他只能背下开头的一段,下面的就结结巴巴地背不出了。母亲没有斥责他,只是拿起课本,很平静地说:"你学的都是白话文,念起来就像说话,不难背啊!我小时候学的是古文,还不懂意思就让背。"说完,她特别得意地背起来:"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看母亲连那么难懂的古文都能背下来,金波很受鼓舞,以后遇到难背的课文,他就用母亲的话激励自己。
  母亲的很多话,都像箴言警句一般,影响着金波的人生。如"远亲不如近邻"、"家宽不如心宽"、"人不能太贪,不能'蹬鼻子上脸'"等等。这些脱口而出的生动形象的话,道出了她平和的人生态度,让人听了经久不忘。每当想起母亲,金波总有一种春晖寸草的感戴心情。

  父亲:成就了一位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

  金波的父亲对金波人生的影响是粗线条的。回忆起父亲,金波说让他终生受益且永远感激的是两件事。一件是父亲教给了他成为一个文学作家的"窍门";另外一件就是父亲的豁达最终成就了他专业的选择。从这个意义上说,父亲成就了一位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
  父亲是个有学问的人,他有很多书。上小学后,刚认识了一些字的金波就开始翻看爸爸的书,有两本书吸引了他,一本是掉了封面的《诗歌季刊》,一本是冰心的《寄小读者》。这两本书伴随金波度过了小学时代。前一本书,金波保存至今,后一本由于翻看得太破了,又买了一本新的。还有一本绿色的硬皮笔记本,给了金波很大的启发,那是父亲上中学时写的诗歌和散文。金波说,父亲的绿色硬皮笔记本启发他找到了做一个文学家的"窍门",使他迈开了实现作家梦的第一步。
  金波照着父亲的样子准备了一个小本本,开始模仿着父亲的样子去做。他先抄的都是作家的名句和他喜欢的形容词。一个偶然的机会,父亲又给他带回了一本《契诃夫手记》。契诃夫是俄国伟大的作家,他的"手记"可以说是他的"文学创作备忘录"。当时的金波还不太懂得契诃夫写下的这些"手记",长大了,读了契诃夫的一些小说,才知道作家是用记忆和想像,丰富和发展了这些只言片语,写出了文学作品。这些手记还给了金波一个启发,那就是在小本子上,也可记下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也可记下自己的每一个新发现,每一个有意思的联想。
  由于家庭环境的耳濡目染,少年时期,金波对文学的感觉就超出一般的同龄人,他的作文总是名列前茅。每次作文讲评,都是他急切盼望的时刻,因为十有八九老师要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朗读他的作文,同时给予细致的分析,他常常听得入了神。这使他对文学的兴趣越来越浓。尤其是小学毕业时,班主任在赠言上的一句话,让金波终生难忘:"努力吧,做一个文坛上的才子。"虽然金波还不懂这"文坛"是什么意思,但他确切地知道了他的兴趣点是文学,是诗歌,他也明白自己在这方面非常有悟性,所以他立志长大以后要当一个文学家。他的这种兴趣渐渐变成一种渴望,一种难以克制的孜孜不倦的追求。可是在那个年代,学理工的人特别吃香,所以父亲虽然知道金波特别喜欢文学,但他并不希望金波将来从事这个清贫的行当,他想让金波学理工科。金波要报考北师大中文系,父亲要让他报考理工科大学。为此,父子俩有过很长时间的争论。但最终,父亲是民主的,也是明智的。虽然极不愿意,但他还是非常豁达地成全了金波的愿望,只是在沉默了很长时间后,摁灭了手中的烟头,拍拍金波的肩说:"既然选择了,那就要做好。"如果父亲强制金波按自己设计的路线走,也许今天中国就少了一位非常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家。
 
【关闭】
版权所有 山东昆仑山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山林子网站 昆仑山网站© 鲁ICP备05032341号
联系电话:13853597301 18754159301建议您将显示器设为1024×768像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