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林子导航 山林子自然智慧系列丛书 自然智慧教育书 自然智慧创新书
自然智慧自然书 自然智慧科学书 自然智慧社会书 自然智慧经济书
自然智慧生活书 自然智慧女性书 自然智慧养生书 自然智慧文化书
自然智慧美学书 自然智慧传媒书 自然智慧心语书 自然智慧诗歌书
时代呼唤雷锋精神 时代呼唤焦裕禄精神 自然智慧正气歌 自然智慧正气篇
智慧教育导航 《时代呼唤焦裕禄精神》诗歌 《时代呼唤好人精神》 《你是谁》  
 
贺敬之:现代著名革命诗人、剧作家
 
贺敬之:1924年生,山东峄县人。15岁参加抗日救国运动。16岁到延安,入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学习。17岁入党。1945年,他和丁毅执笔集体创作我国第一部新歌剧《白毛女》,获1951年斯大林文学奖。这是我国新歌剧发展的里程碑,作品生动地表现出“旧社会把人逼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这一深刻的主题。历任中国作家协会和戏剧家协会理事、文化部副部长等职务。建国后,写了《回延安》《放声歌唱》《三门峡歌》《十月颂歌》《雷锋之歌》《西去列车的窗口》《中国的十月》《八一之歌》等有名的诗篇。《回延安》已被选入苏教版七年级下。

贺敬之的诗可分为两类:
  一、抒情短诗。这类作品一般是表现他对某些事物的感受,感情真挚,意境清新,民歌和古诗韵味浓厚,如《回延安》、《桂林山水》、《三门峡》、《梳妆台》等。
  二、长篇政治抒情诗。主要表现我国政治生活中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如《放声歌唱》、《十年颂歌》、《雷锋之歌》、《中国的十月》等。
  他的政治抒情诗不仅数量多,而且成就突出。
  贺敬之的诗是时代的颂歌。他总是以敏锐的目光去抓取时代的最重大的事件、最主要的生活内容,而不去吟唱那些与人民无关的眼泪和悲伤。《回延安》表现了延安的巨大变化,赞颂了延安的历史功绩,指明“延安精神”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新的意义;《雷锋之歌》挖掘出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十年颂歌》是新中国十周岁的礼赞。
  贺敬之的诗通过想象、夸张、幻想等手法,将建立于革命理想基础上的革命浪漫主义风格表现得十分突出。并注意吸收民歌和古诗的营养,又不排斥外国诗歌的影响,如“信天游”体与“楼梯式”就被诗人以熟练的笔法熔铸为一体。

“北风那个吹,雪花那个飘,雪花那个飘飘,年来到……”大多数中国人对“喜儿”这段凄婉的道白都很熟悉,这部获得一九五一年斯大林文学奖并奠定中国民族歌剧发展基础的歌剧《白毛女》就是贺敬之先生参与创作的。除了《白毛女》之外,他还曾创作组诗《乡村的夜》、歌词《南泥湾》及《回延安》、《放声歌唱》、《雷锋之歌》、《中国的十月》、《“八一”之歌》、《三门峡——梳妆台》《桂林山水歌》等诗作。

   这次出版的《贺敬之文集》共六本,分新诗、新古体诗、文论、歌剧·歌词及散文·书信·答问·年表五卷,收录了贺敬之先生从事文学创作六十五年的大多数作品。   

贺敬之的延安岁月 歌剧白毛女如何诞生2009年09月06日 17:46凤凰卫视【大 中 小】 【打印】 共有评论0条
正在加载中...


凤凰卫视8月15日《中国记忆》以下为部分文字实录:

陈晓楠:在延安的历史上,抗战八年无疑是最为特殊的一段时期。在那个时代数以万计的热血青年怀揣着理想,历尽艰苦跋涉前往这个西北的边陲小城,贺敬之就是这些青年当中的一位。不满16岁到延安,21岁离开这块当时的革命圣地,贺敬之在这里完成了他的成人礼。

初到延安贺敬之考取了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在随后的五年当中他不但写作诗歌,而且还参与了歌剧《白毛女》的创作,今天我们就请来诗人贺敬之,为我们讲述一下他所经历的延安岁月。

解说:1940年4月的一天,流亡到四川的贺敬之收拾行囊准备再一次踏上旅途,和他同行的还有三位同学,不过这一次不是流亡而是奔赴他们心中的理想国,延安。

贺敬之:他们三个人中间呢这个程芸平这个时候呢,已经是地下党员了。因为他在成都这个地下党的这个关系,他带着的秘密介绍信,领着我们一起要到延安去,就要经过西安八路军办事处。他们从这个成都约集在一起,到了梓潼以后,不敢再到学校来正式见我,就在县城南边一个小店里头,秘密的把我找到一起,就说咱们可以走了。

解说:此时抗日战争已经进入了第三年,无论国内还是国际的时局都不容乐观,从1939年年底开始,国共之间的摩擦时有发生。尽管身在大后方四川,贺敬之也感受到了形势的严峻。

贺敬之:我们那个训育主任,这是国民党的三青团在学校的总负责人,他直接找我谈话,因为他发觉我在参加读书会啊,看进步的书啊。他警告我,他说你还是个小孩,你什么事也不懂,你干吗跟着共产党那边闹?我告诉你,你想不想以后还活着,你还想不想吃饭?你要吃饭的话你就吃我们这边的饭,我们这是大锅饭。大锅饭就是跟现在的意思嘛,就是我们这饭是多的,你跑到共产党那,跟着它那边吃小锅饭,你吃不了几天的这时候已经很紧张了。

解说:贺敬之还记得就在临行之前发生的一件事,让他更坚定了自己的信念,不但如此他的心中还有了一个非常明确的目标。

贺敬之:决定一起走的头一天晚上,其中的一位同学带来了一本《七月》杂志,胡风主编的《七月》杂志。《七月》杂志上登得很具体,我现在都还记得很清楚,因为当时看了以后如获至宝啊。上边登着,周而复的小说,反映延安怎么开荒的,登了鲁藜的延河散歌,我特别地兴奋。那中间有些句子我都能记得,延河散歌。还登了鲁艺的招生广告,鲁艺招生广告,我要考鲁艺,就是呢我要。

因此呢,文学的和革命的对我来讲呢,这是两者是一回事,我之所以喜欢文学,因为革命,我之所以参加革命,我也想搞文学,这就是在我身上的这么个统一的。

解说:贺敬之回忆说,他们第一个目的地是西安的八路军办事处,不过当他们进入陕西之后,越发感到了政治空气的紧张,为了避开国民党的盘查,四个人决定兵分两路。

贺敬之:怎么联系,就是中间如果是发生意外了,这也是后来想想也觉得好笑。就是要在那个路旁啊,人们不注意的地方写一个字,用什么石头片啊,或者是什么东西在那里画出来一个字,画出来一个草书的一个“神”,“神仙”的“神”,好,就这么走,走一天还不错,这有“神”那有“神”。

解说:四个人在临出发之前还曾经约定,先到陕西宝鸡的益门镇会合,然后再一起向西安进发。然而贺敬之和另一个同伴还没有到达会合地点,就发生了一个意外。

贺敬之:快到益门镇好像还有相当一段路的时候,突然没“神”了,这是怎么回事?走着走着越看越没了,我跟李方立,没的话我们也得到这个益门镇这住住看,那么就猜想了,是不是他们改了路了?或者是甚至于考虑到是不是程芸平不信任我们了?因为他是党员啊,他警惕性高啊,做各种各样的猜想。

解说:在陕西的益门镇,贺敬之与李方立苦等了几天之后,终于见到了另外两位同伴的身影。

贺敬之:结果后来有一天,远远地看见他们走过来了,一个人扶着一个人,满面就是病容啊,后来见到了那个衣裳什么的衣服也都有残破的痕迹。他们怎么回事呢?走着走着,走了一条斜一点的路,而且呢,生病了。

解说:几天的疑惑和不安终于烟消云散,贺敬之等人不敢再耽搁,当天晚上就踏上了前往西安的火车。

贺敬之:一到了西安八路军办事处在西安七贤庄的一个接待的地方,一进门,那个接待室里边就看见有标语,有领袖像马恩列斯、毛泽东、朱德,而且贴的标语就是坚持抗战是反对投降,坚持进步反对倒退等等之类的吧。这我们这个简直是觉得是,阴阳两界了。一下到了这里以后那阵年轻,青年人的那种,放开嗓门大唱,唱黄河大合唱还唱着还有别的什么歌,义勇军进行曲,反正是就在这唱。

解说:经历了诸多的波折,也让年少的贺敬之逐渐成熟,不久之后就在那一年的七一,贺敬之和同伴们登上了前往延安的汽车。

贺敬之:一到了延安以后那就兴奋得不得了,感觉到到了另外一个世界,感觉就是像我的许多作品里面讲的,像到了家,到了真正的家,是我的真正的生命从这里开始的。那一转到,从那个边界的那个一进来,那两个眼睛就不停啊,就是睁着,连眼皮都不眨啊,看边区的一山一水,完了就是看到越近了延安的窑洞。晚上的时候窑洞的灯火就好像是鲁藜的诗里面写的,好像是军舰一样在那,夜间的灯火,那个心情当然是很激动的了。也就是我后来的那个《回延安》,那个诗里面写的那种心情。

陈晓楠:1942年5月在延安举行了文艺工作者座谈会,在这次大会上,毛泽东在2号和23号接连作了两场报告,在报告当中他提出了“文艺为人民大众,首先为工农兵服务”的宗旨。这两篇报告被称为是《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讲话发表之后随即成为了中国共产党指导文艺创作的纲领性文件。不久之后毛泽东亲临鲁艺,为师生们作了一场演讲,而此时,贺敬之已经考取了延安鲁艺成为一名学员,他亲耳聆听了毛泽东那场别开生面的演说。

贺敬之:1942年的2月1号,毛主席、毛泽东同志在中央党校讲演整顿三风。到了4月3号,中央做出决定要深入开展整风学习运动,从这时候开始起。那么再经过几个月呢,就是5月23日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这个时候就开始了在文艺的整风,叫做文艺整风。当然了这个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也是整个的整风学习文件中间的,后来又增补了一个。

解说:贺敬之回忆说整风一开始采取了学习文件的形式,联系自己的实际,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最后写出反省笔记。

贺敬之:这个时候对我来讲这是思想上是一个提高,我向往革命投奔延安向往革命,但是革命还要经过这样的,这个自我反省才能提高。特别是自我批评,这是新的经历,但是由于我这个对于革命的这种感情,就是这是我的母亲,这是为了要使我提高是教育我更好,批评自我批评,我没有抵触。

解说:不久之后文艺工作者座谈会在延安召开,贺敬之回忆说当时他还是鲁艺的学生并没有参加这次大会,不过当时鲁艺的很多老师都出席了那次著名的会议。

贺敬之:延安文艺座谈会开会的自始至终,从头我们去参加会的我们的老师,文学系的比方何其芳同志、周立波同志,就当天回来给我们传达会议讨论的过程。中间是朱总司令讲的什么,毛主席几次都讲了些什么,分组讨论会的时候谈了一些什么,我们都知道了。到了5月30号也就是说一个礼拜之后,毛主席到鲁艺去,这是我亲眼目睹的了。我先看到他,我在鲁艺校门口一看,有一个警卫员牵着一匹马,进了大门。

我赶快就跑回来,我本来我要出大门要到桥儿沟去的,赶快回来我到我这个系里头,我说可能毛主席来了。结果呢过了一会儿,学校里边就听见敲钟,全体集合,毛主席要跟大家见面,还要讲话。

解说:尽管已经过去了将近70年,但是毛泽东亲临鲁艺的情景在贺敬之的记忆中依然清晰,甚至每一个细节都历历在目。

解说:我很有幸就是在这个操场上,鲁艺这个校园这个教堂旁边,那个礼堂啊,教堂的旁边一个篮球场上全体集合。有一个,一张小桌子,毛主席在那里有一个座,好像他始终没坐,没有坐,一直在讲。我就是拿个小马扎,就坐在人群里边的第一排,离他很近的地方。这是我是具体地看他的音容笑貌,听到他的声音湖南话,看到他讲话的生动的表达。我看到他的,他这个胳膊衣服上头有个补丁。

他讲话的内容,一个当然就是首要的就是讲,鲁艺是个我们党办的一个很重要的学校,你们这个鲁艺很有成绩,现在也发展的也很大了,但是不过我看你们还是个小鲁艺。小鲁艺的学习很重要,但是你们还要到大鲁艺去学习。大鲁艺是什么?就是社会,就是人民群众。这跟他这个延安文艺座谈会的讲话的精神是完全一致的,但是用了这样很形象的说法。

解说:毛泽东的讲话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同时充满了辩证法,这让鲁艺的师生们深深折服,贺敬之说当时毛泽东在演讲当中提到的一个问题,让他印象深刻。

贺敬之:就是叫洋包子和土包子问题,就是我们要大量吸收外来干部,但是我们不要轻视地方干部。不要以为一切所有的洋包子说的都是好的,不要这个。特别是知识分子应该虚心地向群众学习,不要摆知识架子,他说其实往往知识分子的知识是不够的。在这个之后呢,我还看到华君武同志画了一幅漫画,在延安的解放日报上发表,那漫画就画着一个,一个稻草人,稻草人上面呢,脑袋上呢落着一个乌鸦,那个稻草人上面写着字就是知识架子。

解说:贺敬之还清楚地记得,毛泽东在讲到土包子、洋包子、知识架子的问题的时候,非常生动地引述了唐代散文家柳宗元的一篇文章,《黔之驴》。

贺敬之:他能背下那个很大段的原文,并且加以解释。说是这个毛驴从外边来的,他是个洋包子。大家都怕他,那个老虎也怕他。后来这接近了以后怎么碰到以后?原来只不过是踢了一下。这老虎笑道,技止此耳,你不过就是这点本事。说起来他做这个手势啊,非常之生动,活泼的,所以这个呢,也是给了我很深的教育。

陈晓楠:1942年的5月下旬,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成立中央总学习委员会来领导整风运动。6月8日,中宣部又发出《关于在全党进行整顿三风学习运动的指示》。贺敬之:回忆说,在他的记忆当中,延安整风总体来讲,还是遵循了实事求是的原则的。但是到了1943年,在延安普遍整风的后期发动的抢救失足者运动当中,却发生了扩大化的现象。

贺敬之:1943年,抢救失足者在鲁艺也是扩大了。好多人,就逼供信吧,说是,他也是特务,他跟谁什么联系,什么关系的。这个包括当时在秧歌运动中间,最有名的,最出名的这些演员,比方说《兄妹开荒》的作曲者安波,比方说演出《兄妹开荒》的王大化,这都在鲁艺抢救失足者中间,他们都是被抢救过的。因为他们坦白过了,所以还让他们继续工作。

解说:不久之后,贺敬之跟随刚刚成立的鲁艺文艺工作团一起来到陕北绥德,参加那里的减租减息运动。让贺敬之意料不到的是,在绥德展开的抢救运动把他也裹挟了进去了。

贺敬之:突然有一天,团部通知我们到绥德师范大礼堂,就开会,我们都去了。去到那,一到那上面看到,有一个人在那坦白呢,做坦白。那个人是谁呢?就是我们鲁艺文学系的同学,一个姓黄的同学,他是早毕业出来,在绥德师范当教员,他在上边坦白。说鲁艺,有哪些哪些人,是特务。有个什么小集团,中间是什么什么人,中间点了好几个人的名。中间就有我,我们就坐在这个下头。那当然紧张了。

这个回去以后,我们的团长和西北局的,派来的叫做辅导员还是什么,就是负责人吧,就把我叫去谈话了。说今天开会你听到了吧?你写检查吧,你写交代吧。我说,我写什么交代啊?我说我的历史都是清白的,我到延安的时候还不满16岁,那都是有正式介绍的。我的入党介绍人现在还都在,我说我参加革命来,怎么会碰到这个呢?说着说着我就哭了。我说我以前没哭过,我现在哭了。你不要哭嘛,我说那我怎么办?怎么办?张庚同志说,就是我们团长了,那你还是照样参加你的工作嘛。你该写什么写什么东西,叫你写,你还写嘛。好,所以呢,照样的写什么,减租会啊,那个歌啊,什么太阳一出,翻身道情,也就是在这以后写的,就在这同时。

解说:从1943年4月开始,在经历了三个多月的白热化的斗争之后,“抢救失足者运动”在毛泽东的直接干预下,终于告一段落。

贺敬之:这个里边就是说,以康生为主,就是搞了一个审干反特扩大化。伤害了很多人,这个毛主席提出停止抢救失足者,而且总体来看呢,毛主席自己也没有推卸责任,虽然他制止了,中间提出了正确方针。但是让这个康生这么搞,他也有责任,所以他在正式的大会上,向这个受伤害的同志赔礼道歉。

解说:1943年8月15日,中共中央通过《关于审查干部的决定》,重申审查干部的9条方针。10月9日,毛泽东再次明确指出,“一个不杀、大部不抓是此次反特务斗争中必须坚持的政策”。

贺敬之:从这个绥德回到延安,回到鲁艺来,忽然有一天,又有通知,要开大会。什么事呢?甄别平反,就是鲁艺那些被搞错的人,大部分人,都在那听着宣布名单,表示道歉。没让我去,我说这是怎么回事?我又去找张庚同志,我说怎么不让我去啊?没有叫我去,他说你那个去什么?当时就根本没把这个当回事,所以我就是这样地过来的。

 
【关闭】
版权所有 山东昆仑山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山林子网站 昆仑山网站© 鲁ICP备05032341号
联系电话:13853597301 18754159301建议您将显示器设为1024×768像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