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林子导航 山林子自然智慧系列丛书 自然智慧教育书 自然智慧创新书
自然智慧自然书 自然智慧科学书 自然智慧社会书 自然智慧经济书
自然智慧生活书 自然智慧女性书 自然智慧养生书 自然智慧文化书
自然智慧美学书 自然智慧传媒书 自然智慧心语书 自然智慧诗歌书
时代呼唤雷锋精神 时代呼唤焦裕禄精神 自然智慧正气歌 自然智慧正气篇
智慧教育导航 《时代呼唤焦裕禄精神》诗歌 《时代呼唤好人精神》 《你是谁》  
 
"山药蛋派"鼻祖赵树理
 
1906年9月24日出生在山西省沁水县贫苦农民家庭,在农民中长大,他不仅了解农民,也热爱和深通农民的艺术。青年时代外出求学和流浪,曾就学于长治的山西第四师范学院,接触到新文学和左翼文学,受到影响。
  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国文联常务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曲艺协会主席,曾任《曲艺》《人民文学》编委、中国共产党第八次代表大会代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二、三届代表。
  1930年底,赵树理一边流浪一边开始写作,在抗战前的几年间写出了《金字》《盘龙峪》等小说。1937年投身抗日工作,在山西从事各种文化工作,编报纸副刊,写出了许多反映农村社会生活、深受广大群众欢迎的小说,如《小二黑结婚》(1943)、《李有才板话》(1943)、《李家庄的变迁》(1946)、《福贵》等。全国解放以后,继续深入农村生活,笔耕不辍,驰骋于中国文坛。短篇小说《锻炼锻炼》《登记》、长篇评书《灵泉洞》(上集),以及《实干家潘永福》、长篇小说《三里湾》(1955)等。赵树理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是我国真正熟悉农村、热爱人民的少有的杰出作家之一,他的作品乡土气息浓厚,真实地再现了我国农村几十年来的巨大变革,有一种新鲜活泼、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大众化风格,形成一个俗称“山药蛋派”的文学流派
  在文革中赵树理成为“周扬树立的黑标兵”,遭到长期的批斗,1967年1月8日《光明日报》发表《赵树理是反革命修正主义文艺路线的“标兵”》,被押著游街示众,曾被打断肋骨,又在批斗台上被推下,跌断髋骨,1970年6月23日被“隔离审查”,9月17日继续接受批斗,9月22日病危,1970年9月23日被迫害致死,终年64岁。
  
赵树理小说与晋东南民俗

  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有个小说流派“山药蛋派”。这个流派以著名作家赵树理为代表,因其作品具有新鲜朴素的民族形式,生动活泼的群众语言,清新浓郁的乡土气息,而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这个流派还包括马烽、西戎、束为、孙谦、胡正等一批小说家。在50年代后期,他们结成了一个作家群体,创作出众多带有“山药蛋味”的优秀作品。如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三里湾》、《李家庄的变迁》、《登记》,马烽的《三年早知道》、《我的第一个上级》,西戎的《盖马棚》、《姑娘的秘密》,孙谦的《伤疤的故事》,胡正的《两个巧媳妇》,以及年青作家韩文洲、杨茂林、李逸民、义夫、成一等人的作品。
  “山药蛋派”的开创者赵树理,以其巨大的文学成就被称为现代小说的“铁笔”、“圣手”,在现代文学史上占有一席重要地位。他取得成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植根于晋东南这片家乡的土壤,熟悉农村,热爱人民,大量描写了晋东南独特的区域民俗事象,或作为作品深厚的民俗文化背景,或作为塑造人物形象,揭示人物心理,推进人物性格发展的手段,表现出了鲜明的民族特色。
  赵树理小说的可贵之处就在于:通过自己的审美加工,把混沌稚朴的民俗变成活生生的文学创作题村,具体深刻地反映了30年代到60年代太行地区的农村生活,为我们展出了一轴生动的农村风俗画卷。
  赵树理小说几乎涉及了晋东南民俗的各个方面,举凡生产劳动、饮食居住、婚丧嫁娶、宗教信仰、民间文艺都有描写,最突出的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家庭、家族和乡里社会的民俗。
  在《三里湾》第二节里,介绍了王宝全、王金生的居住环境,按东西南北的顺序介绍了窑洞房子及使用习俗。例如西边四孔窑洞的分工是这样的:金生、玉生兄弟俩已娶妻成家,各住一孔。王宝全老两口住一孔。女儿玉梅住一孔,但却是套窑,与父母住的那孔窑相通,有窗无门,进进出出必须经过父母的门。这表明,一方面闺女大了,需和父母分开居住;另一方面又因她未出嫁,要谨防越轨乱礼,和父母的窑洞串在一起,一举一动都可受到父母的监督、约束。在这里,窑洞已不是简单的物质客体,而是寄寓了传统的民俗心理,成为一种综合的文化现象。
  《三里湾》还描写两个旧式大家庭的劳动分工、经济分配、生活管理以及家庭内部成员之间复杂的关系,揭示了家长权威和旧伦理观念对旧式家庭的影响。《李家庄的变迁》里“吃烙饼”这一晋东南乡里民俗的描写,更富有深刻的社会内涵。“吃烙饼”的民俗特点是,村里发生了纠纷,由双方当事人请村落的头人、族长或地方上有影响的人物,在吃烙饼的过程中评理,地点设在村子的庙堂里。等评理人作出裁决后,输了的一方要承担责任并付给吃烙饼的费用。小说中写农民张铁锁与村长李如珍的侄儿发生纠纷,村长武断地评张铁锁输理,霸占了张铁锁的土地,并让他付出吃烙饼的费用。张铁锁回家后气愤之下说了几句过头话,被村长的人听到,就把他们夫妇锒铛入狱,最后赔了土地与房产,才了结此难。作品深刻揭露了集神权、政权于一身的封建势力代理人,依靠军阀统治者支持,对劳动人民残酷的压迫。
  二、恋爱婚姻习俗。
  赵树理小说中有大量恋爱婚姻习俗描写,借以反映农民生活思想面貌和时代精神。《小二黑结婚》里的三仙姑,30年代嫁给于福时,刚刚15岁,是前后庄第一个俊俏的媳妇。但是在落后愚昧的迷信思想影响下,渐渐成了一个装神弄鬼、争艳卖俏的女人。她“虽然已四十五岁,却偏爱当个老来俏,小鞋上仍要绣花,裤褪上仍要镶边”,每天都要涂脂抹粉,乔装打扮一番。作者活画出了一个病态心理和被扭曲了性格的女性形象,揭露了封建买卖婚姻带来的恶果。《登记》里的小飞蛾本来已有个相好的叫保安,可是父母却把她嫁给了张木匠。她虽然极不情愿,可还得按照传统婚俗顶着红头盖,吹吹打打被抬到婆家,任青年小伙子闹新房,照惯例在大年初一由两个妇女搀着到各家磕头、拜年,带丈夫“回娘家”。后来因和保安交换了爱情信物,而被张木匠毒打,婆婆和邻里也认为她“名声不正”。小飞蛾的婚姻悲剧,也是由封建礼教造成的。《邪不压正》则表现了妇女对以势压人的不合理婚姻的反抗,反映了当时错综复杂的阶级矛盾和时代的变迁。《登记》中的“罗汉钱”,是小飞蛾和艾艾母女两代人都曾用过的爱情信物,也是晋东南特有的习俗,有着深刻的象征意义。
  三、民间文艺表现手法的运用。
  赵树理成功地借鉴民间文艺里“讲故事”的手法,以故事套故事,巧设环扣,引人入胜,使情节既一气贯通,又起伏多变。语言运用上,大量提炼晋东南地区的群众口语,通俗浅近而又极富表现力,使小说表现出一种“本色美”。
[编辑本段]赵树理的写作真经
  大作家赵树理一次下农村,住在一农家。房东小李想向这位作家求点写作“真经”。赵知道他的心思后,建议他先写篇表扬好人好事的稿件给他看。赵看完送来的稿子后说:“你先改一改,明天再让我看。”第二天,小李送上改过的稿子,赵说:“你再改一改,再送给我。”第三天,赵看完改过的稿子说:“我看你会改,再改一遍。”第四天小李送上改过的稿子,赵看后说:“你改得有门路,再改一遍吧。”直至小李送去接连改了七遍的稿子时,赵看后才说:“你可以寄到报社去了。”小李照办后,回来问赵树理:“你是天下知名的大作家,有那么多写作经验,为啥就不肯教教别人呢?”赵说:“我把真经不是都告诉你了吗?”小李不解。赵树理解释说:“我的真经就是一个‘耐’字,一个‘改’字,写文章只有耐下性子、反复推敲、反复修改,才能写出好文章。”
  时下,我们的一些新闻作者、报刊同仁,往往在写稿时就缺少这两个字精神,大笔一挥而就,不用说反复修改,就连再看几遍的心思都没有,这能怪寄出的稿件石沉大海杳无音信吗?写稿子熟能生巧,在反复修改中方能悟出其中的“真谛”。但愿大作家的一席创作之谈能引起文友的共鸣。(摘自《应用写作》学术月刊2000年第5期《赵树理的写作真经》)

一个人在山路上疾走着,一个村庄豁然出现在眼前。烟雾缭绕,宁静祥和,这就是赵树理的故乡----- 山西省晋东南沁水县尉迟村,而这个人就是赵树理。赵树理在长治上师范时,接受新思想,积极参加革命,加入了共产党。组织闹学潮遭到镇压被迫流亡在外,靠卖画、做江湖郎中为生。事态平息后赵树理回到了老家尉迟村。赵家原本祖上较为殷实,有耕读的家学渊源,无奈家道中落,赵和清(赵父)为了扭转境况,也为了给女儿找一个不愁吃穿的好人家,在族长赵汝珍的威逼利诱下,答应把女儿小翠许配给邻村五十多岁的地主马先生作小婆。刚回村的赵树理,正好碰上性情刚烈的妹妹小翠在奋力抗婚。在长治师范接受了新教育新思想的赵树理,坚决地站出来给妹妹小翠作后盾,与封建族长和势力进行抗争,支持恋爱自由,婚姻自由,在当时还较为封闭和落后的尉迟村,出演了小翠抗婚三打媒婆土根嫂的好戏。赵树理从小博览群书,又受到当地丰富民间文化的熏陶,自己也成为民间文艺活动的爱好者。晋东南地区最为普遍的民间文艺活动就是八音会,和赵树理一起长大的各轮、狗剩都是各中好手。擅长鼓板的各轮因为欠地主家的钱,在八音会比赛之际被村警带到族长家拷问。赵树理临危受命,第一次上台就拔了头彩。虽然为村里争了光,但他的自由言论和做法还是激起了村里封建势力的不满。各轮也因为最终无法还清地主家的高利贷,被地主少爷张富贵推下山崖,经赵树理救治,后被迫逃离了尉迟村……
  
《赵树理》分集简介

  第一集
  在外流浪几年的赵树理回到了太行山区老家尉迟村。一进家门,正碰上村里的媒婆土根嫂给妹妹小翠说媒,男方是个48岁的二婚老男人马先生。小翠已经跟村里的小伙子小庭自由恋爱上了,坚决不同意嫁给老男人马先生。恶霸张富贵逼各轮还债,各轮不怕威胁,让张富贵非常气恼。赵树理带领尉迟村乐队参加镇上的八音会比赛,大获成功。
  第二集
  张富贵深夜带人将各轮抓走,并将他推到沟底。狗剩、赵树理将各轮救下,暂时藏到后山一座庙里。不久,他们又送各轮逃走。赵和清图马先生的丰厚彩礼,答应了马先生和小翠的亲事,但小翠坚决不从,赵树理明确支持小翠自由恋爱。赵和清去求神保佑,却在回家的路上摔断了腿。赵树理读师范时一起闹学潮的同学王申、史纪言、王中青、霍启高到了尉迟村赵家,与赵树理一起议论时局,寻求出路。张富贵发现王申等,带人来抓,幸亏狗剩提早报信,王申他们得以逃脱。张富贵转而去把热恋的小翠和小庭抓到村公所。赵树理和狗剩等年轻人赶到村公所救出小翠和小庭。
  第三集
  土根嫂领着马先生到赵家迎娶小翠,被赵树理阻拦。躺在床上的赵和清跟赵树理倾诉说,自己收彩礼是为了养这个家,当年供赵树理读师范的钱,就是另一个妹妹小玉嫁给一个丑陋男人的彩礼。这事让赵树理百感交集。土根嫂得知张富贵要监视赵树理,去赵家报信。赵树理决定又一次去流浪。
  第四集
  赵树理通过考试当上了县城西关小学的教师,与同是教师的吴明一见如故。张富贵污蔑赵树理是共产党员,让县城警察将赵树理抓走,关到省城太原的反省院。在监房里,赵树理遇到也被抓进来的老同学霍启高。父亲赵和清得知赵树理被抓的消息,无奈之下,只得把家里唯一值钱的一头小毛驴卖掉,去太原看望儿子。不久,霍启高病故在监房,赵树理因证据不足获释出狱。他靠写稿、做零活、抄写讲义等勉强度日。
  第五集
  赵树理写出了很有内涵、很有艺术性的新诗《歌声》,受到史纪言、王中青的高度赞扬。赵树理开始写作小说《铁牛的复职》等作品,得到了一笔稿费,却赶上钱币在飞快地贬值。赵树理重新回到了老家尉迟,此时传来日本军队打进山西和张富贵当了汉奸的消息。赵树理踏上了抗日征途。赵树理被分配到牺盟会,负责人杨献珍派他去办抗日报纸《黄河日报》。赵树理编报之余,奉王申指示去指导烽火剧团排戏,惊喜地遇到在说快板的各轮,原来各轮在流浪途中参加了烽火剧团。
  第六集
  赵树理被调到新成立的华北新华日报社工作。报社负责人何云交给赵树理的任务是办一份通俗小报《中国人》。他全身心投入,把报纸办得生动活泼,受到读者的广泛赞誉。报社在日军大扫荡时被迫转移。赵树理的老家尉迟村也遭遇日军蹂躏,父亲赵和清被日本鬼子残忍地用刺刀捅死。报社转移途中,遇到日军阻击和飞机轰炸,何云和廖一萍不幸牺牲,赵树理也掉到悬崖半空中的一棵树上。赵树理在村民家养伤时听说该村一个叫岳冬至的民兵不明不白地死了,赵树理决心要调查清楚这件事。
  第七集
  伤愈的赵树理重回横岭村,调查岳冬至之死。村干部石三贵、石玉贵兄弟千方百计阻挠赵树理的调查,并软硬兼施不让当事人蓝秀英母女说出实情。赵树理又碰上了来这村结婚安家一年多的各轮。各轮给他讲了村里的真实情况。赵树理请来公安人员,在各轮、艾月父女等人的帮助下,终于弄清了岳冬至是被石家兄弟杀害的,石家兄弟受到了应有的惩罚。岳冬至与蓝秀英自由恋爱的悲剧,让赵树理决心要以这些素材为基础,写作一篇小说。在写作过程中,父亲赵和清和土根嫂的一些性格特点、妹妹小翠和小庭的恋爱经历,赵树理都加以提炼用到了作品中。王申读后给予了很高评价,并建议他把小说名《神仙的故事》改为《小二黑结婚》。
  第八集
  《小二黑结婚》出版发行后,产生了巨大的轰动效应。赵树理以各轮为原型,又写出了小说《李有才板话》,出版后又引起轰动。由这两篇作品的社会效果,赵树理坚定了继续走大众化、民族化创作道路的决心。抗战胜利后,赵树理回到了尉迟村。尉迟村的土改工作告一段落后,赵树理带着妻女回到了华北新华日报社,准备创作长篇小说《李家庄的变迁》。
  第九集
  美国记者贝尔登专程采访赵树理,对一身农民打扮的赵树理的生活、写作和工作非常感兴趣。赵树理告诉贝尔登自己从不拿稿费和版税。贝尔登很吃惊。全国解放后,赵树理进了北京,结识了专写北京人生活的大名鼎鼎的作家老舍先生。两人一见如故,一起为北京市的大众化文艺奔忙,办起了通俗化杂志《说说唱唱》,赵树理亲自担任主编。妻子关连中和儿子到了北京,与赵树理和女儿广建团聚,赵树理却即将踏上回乡体验生活的路。吴明进了北京文管会,从事文学评论工作。他已经跟农村的结发妻子离婚。
  第十集
  老舍先生充分肯定了赵树理作品地方特色的意义,让赵树理更坚定了走大众化、民族化创作的路子。吴明开始追求漂亮的艾月。赵树理签发的小说《金锁》受到上级领导批评了。赵树理决定亲自执笔写检讨。
  第十一集
  热恋中的艾月和吴明去赵家,赵树理要帮忙促成这桩婚事。赵树理迎来了老家的上党梆子剧团,跟着剧团忙碌。赵树理陪同老舍先生看上党梆子演出。老朋友王申病重,赵树理去医院看望。王申劝赵树理还是回农村去,写出好作品来。
  第十二集
  赵树理跟河底村的群众一起劳动,一家一户吃派饭,他看出群众对办合作社还是有一定的疑虑。老朋友王申去世,赵树理嘱咐妻子要每月给王申的家属寄生活费。各轮来北京,向赵树理反映尉迟农业社的状况,问题确实不少。各轮还说,像尉迟这样的情况,是非常普遍的,农民的生活困难很多。
  第十三集
  带着在河底村生活体验积累的素材,赵树理回到北京开始写作长篇小说《三里湾》。写完后,赵树理把它交给了面向农民的农村读物出版社。他要让更多的农民读者花小钱就能读到文学作品。《三里湾》出版后,引起强烈反响。艾月回剧团演出根据《三里湾》改编的上党梆子《花好月圆》,演出非常成功。
  第十四集
  赵树理回到阳城县积极参加县里的工作。赵树理不光全力解决乡亲们的吃饭问题,还关心青年人的婚姻大事,劝土根嫂同意女儿云花跟小柿成亲。赵树理应团县委的邀请,参加全县青年文艺大跃进会。他在讲话中明确反对文艺创作也搞“大跃进”,不赞成创作定指标和不切实际的计划,并用具体事例说明文艺创作必须要扎扎实实地体验生活,有感而发。
  第十五集
  赵树理回到尉迟,跟各轮具体规划出村里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方案,他当总指挥,还捐出2000元稿费用于购买工具、炸药等。各轮、狗剩等几个村干部带领全村人如火如荼地开始了工程建设。
  第十六集
  赵树理回京后,得知自己的文章《公社如何领导农业生产之我见》惹出祸来了。赵树理写的检查通不过,只好找老舍先生倾诉。老舍也无可奈何。狗剩在水利施工中被石头砸死了,赵树理立刻赶回尉迟,亲自抬棺为狗剩送葬。得知尉迟遭了灾荒,赵树理把家里的钱全部带上,又一次赶回老家,尽全力帮助乡亲们。不久,赵树理赴大连参加中国作协召开的“全国农村题材小说创作座谈会”,他的写中间人物的观点受到肯定,并被誉为写农村题材小说的“铁笔圣手”。晋东南上党梆子剧团为了参加全省现代戏调演,特意请赵树理写一台戏。他认真构思,调动生活积累,写出了表现农村女青年马红英先进故事的《十里店》。
  第十七集
  《十里店》正式演出,在地区受到观众的好评,但去省里调演,一些省领导却提出了意见。戏还得继续修改。不久,中国作协领导邵荃麟通知赵树理,调他回山西工作。回到山西,史纪言、王中青安排赵树理到晋城县挂职当副书记,希望他写出优秀作品来。“文革”开始了,挨了批斗的赵树理从晋城回到太原的家。赵树理、关连中带两个小外孙去汾河滩上放风筝。仰望蓝天,赵树理嘴里不停地说着:“我啥时候再能见见我那些农民朋友啊,我想念我那些农民朋友嘞。”
现、当代作家。原名赵树礼,笔名野小、吴戴等。山西沁水人。生于一个贫农家庭。因家贫,少时即参加农业劳动。从小喜爱民间文学和地方戏曲。父亲赵和清是生产上的多面手,兼通易卜星象和医术,常带儿子参加农村自乐性团体“八音会”,这使赵树理熟悉农村生活,了解农民疾苦,而且多才多艺。1923年小学毕业后任农村小学教员。1925年考入长治山西省立第四师范学校,受到“五四”新思潮的影响,接触新文学。后因参加学潮被开除。1929年被山西阎锡山当局逮捕入狱,次年获释。在此前后,卖过字画,当过江湖郎中、差役、录事,教过私塾,饱尝生活的艰辛。1936年任上党乡村师范语文教师。翌年参加山西抗日牺牲救国同盟会。抗日战争爆发后从事抗日宣传和民政工作。1939年起编辑《黄河日报》、《抗战生活》、《中国人》等报刊。1944年任华北新华书店编辑。1945年后编辑《新大众》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北京任《说说唱唱》、《曲艺》主编,并任中国文联常委。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曲艺工作者协会主席等职。1957年后回山西长期深入农村生活。1965年回山西文联工作。“文化大革命”中遭残酷迫害致死。
赵树理的创作活动始于20年代末。1930年首次发表了反映农民生活的短篇小说《铁牛的复职》。1943年发表成名作、短篇小说《小二黑结婚》。稍后的中篇小说《李有才板话》被誉为“反映农村斗争的最杰出的作品,也是解放区文艺的代表之作”(周扬《新的人民的文艺》),为他赢得了更大的声誉。此后,又发表了长篇小说《李家庄的变迁》,中篇小说《邪不压正》,短篇小说《地板》、《福贵》、《田寡妇看瓜》、《登记》等一系列有影响的作品。1954年后著有长篇小说《三里湾》,短篇小说《锻炼锻炼》、《套不住的手》、《实干家潘永福》等作品。另写有评书、鼓词、剧本、评论等。他的创作已结集为《赵树理文集》和《赵树理文集续编》出版。不少作品已被译为英、法,德、俄、日等20余种文字,产生了国际的影响,赵树理的创作以农村生活斗争和社会关系的变革为题材,塑造了一系列新型的农民形象。他的小说情节生动,故事性强,语言质朴凤趣,善于通过人物自身的行动和语言来展现性格,具有新颖独创的大众风格,在小说艺术的民族化、群众化方面做出了贡献。

一个乡村婚恋的悲剧,在赵树理笔下成为宣传新婚姻法和自由恋爱的范本

2006年,作家赵树理百年诞辰。

这年3月,《大众收藏报》举办收藏品拍卖。在征集的拍品中,发现了一张山西省左权县政府刑庭,于民国32年(1943年)6月5日签发的刑事判决书。

经鉴定,这张泛黄的纸片,竟是著名作家赵树理创作的小说《小二黑结婚》中的小二黑原型岳冬至的真实案例判决书。当年,身在左权县的赵树理,就是以这件案子为基础,把现实的悲剧改编为大团圆式的喜剧,创作出《小二黑结婚》。

玉茭地里的恋情

1943年4月20日,农历三月十六。

横岭上村,位于晋冀鲁豫边区晋东南的辽县(今山西省左权县),一个仅13户人家的村庄。

这天晚上黑极了,月亮没有像往常一样出来。位于村中心位置的民革室里,5名年轻的村干部在开会。

此时,抗日战争已经到了第6个年头。之前一年的夏天,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刚刚在反扫荡战斗中牺牲。在驻扎县城里的日军的持续扫荡下,就像整个边区一样,辽县的形势依然严峻。

严峻的形势,从当夜村干部会议的议程中也可以看出一二:25岁的村抗日救国联合会主席石羊锁,先是向干部们布置了反扫荡工作,之后又安排了村里的春耕事宜。一年之计在于春,这些都是耽误不得的大事。

而在会议的末尾,石羊锁话锋一转,借“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中的“不调戏妇女”一项,委婉地对在场的民兵队长岳冬至提出了批评,督促这个20岁的小伙子把精力放在工作上,少做些违法乱纪的事。村里人都知道,他指的是岳与村妇女主任智英贤之间不寻常的恋爱关系。

“人才长得好,长脸,身高不赖,眼睛不小,大粗辫子一直垂到腰”,65年后,对于故事女主角智英贤的美貌,79岁的村民康双全记得很清楚。更加让村里的老人们印象深刻的,是她的新思想,“活泼开放,胆子大”。而在这个村里,即便是现在,有客人来家吃饭,女主人仍是不能上桌的。

像那个时代的很多人一样,青春妙龄的岳冬至和智英贤,在十二三岁时就被父母订了亲。岳冬至的未婚妻是他爹给订的一个童养媳,智英贤则以200块大洋被许给了老家河北武安县一个四五十岁的富商。

说不清什么时候,这对各有“家室”的年轻人的爱恋之火开始燃烧。村里人只是慢慢发现,岳冬至有事没事都爱上智英贤的家门口叫她出来,而这显然引起了女方父亲智老成的不快,他对岳开始有些骂骂咧咧,女方的两个哥哥智恩元和智魁元也颇多牢骚。但智家父兄的不满没能阻止这段恋情越出轨道,有人已经在村子的玉茭地里发现两人在“那个啥”了。

“他其实并不反对他们谈恋爱,反对的是他们那些勾勾搭搭、乱七八糟的事”。石羊锁已于2005年病逝,他的儿子57岁的石起元对《中国新闻周刊》记者说。

扑朔迷离的案情

在这个会议之后,岳冬至一夜未归。

第二天早晨,他的三哥起早喂牛,发现弟弟双膝跪地,脖子上吊着一根绳子,绳子的另一头系在牛棚门的顶上。当年的命案现场历经多年早已坍塌,变成了堆放玉米秆的地方。“我爹当时就是在这里发现我四叔的”,岳冬至的侄子岳栓福向记者比划,“牛棚的门不到一人高,根本不可能吊死人”。

根据山西省公安厅档案馆馆长董维民的转述,当时赶到现场的辽县公安局侦查员赵晋鏖也在尸检后发现,尸体的“嘴唇微开,牙关紧咬,颈部索沟无充血现象”——这显然不是自缢该有的迹象;而脊背、屁股和两腰肾囊上的黑青伤痕,则让自杀的说法更加站不住脚。

作为最后见过死者的人,当晚参会的其余4名村干部,被带到了当时县政府所在地黄漳村的公安局看守所。之后又随着县政府的转移,被安排关押在邻近的武乡县一处煤窑的竖井中。

村里的文化人曹旺生从2003年开始,曾遍访村里的老人和案件当事人,写下了数千言的调查文字。根据老人们对曹的讲述,4名村干部被认为是嫌疑人,还有一个背景,其中的3位未婚村干部与智英贤有着微妙的情感关系:无论年纪还是相貌都与岳冬至相仿的村青年部长史虎山,和岳冬至一起追求智英贤,举棋不定的智英贤则在同时与两位同样优秀的年轻人交往。而同样未婚的村长石献瑛和王天保,也在工作接触中对智英贤有了好感。

史虎山,这个在老人们眼里“说话和气、处事稳重、不计较”的人,虽然与智英贤的关系仅仅是发乎情止乎礼,“不搞这种拉拉扯扯的事”,但作为死者的情敌,他自然而然成为嫌疑最大的人。

太原市收藏协会会长王艾甫收藏着当年这宗命案的案判决书。判决书称:“史虎山踢死岳冬至,因其尚未成年,判处有期徒刑五年,剥夺公权五年。王天保殴伤岳冬至身体,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剥夺公权一年六个月。石献瑛、石羊锁滥用职权,命令史虎山、王天保殴打岳冬至,各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剥夺公权一年。岳冬至死后所用棺材洋一百六十元。葬埋时食用小米六十三斤、炒面四十五斤由史虎山、王天保、石献瑛、石羊锁共同负担。”

作家一丁编写的《太行根据地文化》中,记载了一段关于赵树理和《小二黑结婚》的故事,与判决书上的情节大致相似——

“1943年春天,赵树理在山西省左权县进行调研。在县里的横岭上村,年轻貌美的姑娘智英贤与同村的小伙子岳冬至相爱。尽管情投意合,两人的爱情却并不顺利。一是因为冬至父母已为他收养了童养媳,在他人眼中是‘有妇之夫’。二是他们的爱情遭到村长石献瑛、青年部长史虎山、救联会主席石羊锁等人的嫉妒。

那年4月的一天,岳冬至被发现在家中的牛圈上吊自杀,后经尸检排除了自杀的可能。在左权县公安局侦查员的努力下,终于查出真凶原来是史虎山、石献瑛、王天保等人。因情生恨,再加上当天双方发生口角,四人就把冬至叫来“教训”一下,谁承想,竟然活活打死了冬至。

 
【关闭】
版权所有 山东昆仑山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山林子网站 昆仑山网站© 鲁ICP备05032341号
联系电话:13853597301 18754159301建议您将显示器设为1024×768像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