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林子导航 山林子自然智慧系列丛书 自然智慧教育书 自然智慧创新书
自然智慧自然书 自然智慧科学书 自然智慧社会书 自然智慧经济书
自然智慧生活书 自然智慧女性书 自然智慧养生书 自然智慧文化书
自然智慧美学书 自然智慧传媒书 自然智慧心语书 自然智慧诗歌书
时代呼唤雷锋精神 时代呼唤焦裕禄精神 自然智慧正气歌 自然智慧正气篇
智慧教育导航 《时代呼唤焦裕禄精神》诗歌 《时代呼唤好人精神》 《你是谁》  
 
任溶溶记得刚接触儿童文学翻译的情景
 
任溶溶,翻译家,儿童文学作家。1923年生,广东鹤山人。译作有《安徒生童话全集》、普希金童话诗、意大利童话《木偶奇遇记》、《洋葱头历险记》、英国童话《彼得·潘》、《柳树间的风》、瑞典童话《长袜子皮皮》、《小飞人》等。创作儿童文学作品有童话集《“没头脑”和“不高兴”》、儿童诗集《小孩子懂大事情》、《我妈妈的故事》等。

任溶溶至今依然清晰记得自己刚接触儿童文学翻译时的情景,“那时,一个朋友在儿童书局办杂志,急需翻译找到我,我就乐呵呵地帮着翻了,到外文书店一看,哎哟,看到迪斯尼出的书,那画儿简直太美了,我就买回来陆续翻译,从此就一头栽进去了!”当时如果不是接触翻译,他大概就去做了考古。“我曾碰到一个考古学家,很受他感染,日思夜想的就是跑到从没打开过的古墓,看看里面是什么样。”岁月不饶人,而今他难拾昔日旧梦,说到这件陈年往事却不胜感慨。从事儿童文学创作同样不是任溶溶的初衷,他最早写的不是儿童文学作品。很多年前刚回到上海时,他看了左拉的小说《屠场》很是感动,就把它改编成剧本,在这个讲述工人因为到处碰壁最后变成酒鬼的故事里,他非常得意地用上了父亲常说的一句话:“富贵心头涌,贫穷懒惰眠。”然而很不凑巧的是,“后来一个朋友说他们想拿这个剧本去演出,结果这个朋友家失火把剧本也烧掉了,烧掉之后我跟成人文学就不‘搭界’了。”此后,他陆续写了《一个天才的杂技演员》等至今仍让小读者们津津乐道的故事。

  就这样,因为偶然的机缘,儿童文学翻译和创作成了任溶溶生命中的必然。他数十年孜孜不倦的辛勤劳作,结下累累硕果。他直接从意大利文译出的《木偶奇遇记》迄今仍是流传最广的中文版本,他晚年翻译的《安徒生童话全集》,由丹麦首相哈斯穆斯亲自授权,成为惟一的官方中文版本。与此同时,因在儿童文学领域作出的重要贡献,他于2006年荣获首次设立的陈伯吹儿童文学奖杰出贡献奖,并在今年被授予“资深翻译出版人”纪念牌。“我也很惊讶自己翻译了那么多书,不过这是因为我翻译的都是很薄的儿童读物,人家的一本书,我可以变成100本。”听任溶溶娓娓道来,不经意间会被他自得其乐的性情所感染。他用自己女儿的名字取的笔名,原是一次翻译童话时的顺手之举,却让他此后麻烦不断:有人登门拜访,家人总得问:您找哪个任溶溶?老的还是小的?还有小读者写信来,经常叫他“任溶溶姐姐”、“任溶溶阿姨”,这一切都是因为孩子天性让他忘了“女儿总有一天是要长大的”;他教儿子下棋,儿子学会了,快赢他了,他就让儿子另请高明,好让自己始终保持“不败”;他现在依然住在一间已经住了五六十年的老洋房里,有一次听说这片房子可能要被拆迁,他跑到好友、翻译家草婴家大哭一场,而事实上,他常年工作生活的那个房间其实并不舒适,连窗户也没有。

  得益于这种幽默性情,任溶溶始终保持了乐观的心态。让很多人感觉不堪回首的“文革”经历,在他却是一段“幸运”的记忆。当时,他被分配到饲养场养猪,“养猪其实是很舒服的,连队里还要‘天天读’,有时候还要被训话,养猪却只要在猪吃食的时候喂一下。”因为太喜欢长着长鼻子的匹诺曹,他很早就准备了学习意大利语的资料,期待有一天可以翻译《木偶奇遇记》。“没事偷着乐”的任溶溶正是在此期间学会了意大利语,同时还偷偷学会了日语。以至于日后当很多人赞他精通四国语言时,他总得使劲儿“辟谣”说,其实自己比较精通的是英文和俄文,意大利文和日文都是在“文革”十年无聊时学的,不作数。

  “文革”结束,已届中年的他迎来翻译生涯的高峰。其时,整个出版环境为之一新。上海译文出版社成立,他没有回到之前供职的少年儿童出版社,而是开始在译文社编辑《外国文艺》杂志,业余时间专心致志从事儿童文学翻译。他先后翻译了《长袜子皮皮》、《彼得·潘》、《假话国历险记》、《小熊维尼》、《夏洛的网》等数以百计的经典儿童文学作品。其中最重要的自然还是《安徒生童话全集》。

  任溶溶坦言,翻译安徒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那时我已经70多岁了,此前根本没想过会去翻译他的作品,因为已经有很多很好的译本,像叶君健的译本就很好。但终究拗不过出版社的要求,决定翻译一个新的版本。”刚着手翻译时,任溶溶感觉有些吃力,等找到了自己的翻译方式才顺手了起来。他说,安徒生从小听了很多民间故事,他的许多童话跟传统的民间故事关系密切,像《皇帝的新装》就是从西班牙的民间故事改编过来的。后来他创作童话用的也是讲故事的方法。“所以我翻译时尽量用口语,像翻译民间故事一样,不要掉书袋,讲的都是‘大白话’,目的是写给小孩子看,尽量让小孩子看懂。”

  这也正是任溶溶在翻译中一贯坚持的原则。在他看来,译本没有别的自由权,必须忠实于原文,忠实于作者。“前人说‘信雅达’,我觉得‘信’是最重要的,文字要信,风格要信。翻译的时候我也经常会斟酌,尽量用浅显的单词来表达。可惜现在许多翻译者太浮躁,做不到这一点。”让他感到担忧的,还有目前国内儿童文学创作的现状。“儿童文学在国外很受重视,在国内却非常边缘。看似热闹风光的背后,大大小小的文学史上几乎没有它的位置。现在国内的儿童文学创作泥沙俱下,一些作品看着感觉很‘无厘头’,其实没什么意思。”

  然而,任溶溶无悔自己所选择的事业。他说,与儿童文学结缘是他一生的幸运。“我的性格深刻不了,干别的工作不会像做儿童文学工作那样称心如意。或许很多人会说悲剧可能更接近现实,但那不关我的事,我总希望团圆。尤其是给孩子看的书,还是让美好多一些吧。”这位87岁高龄的老人还不忘说,“有人说,人生是绕了一个大圈,到了老年又变得和孩子一样。我可不赞成‘返老还童’这种说法,因为我跟小朋友从来没有离开过。”


    一个人是乐观还是悲观,是有活力还是陈腐,只要听他谈话就可以了。幸福的人是那种由衷地喜爱生活的人,他会愉快地谈论自己所见所经过的事。
  
    对话
  
  
    任溶溶不停地为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孩子打开通往世界的窗口,让他们得以接触到第一流的儿童文学作品。而他创作的童话也已成为中国当代儿童文学创作中不可多得的佳作。最近,他重新翻译、修订的《安徒生童话全集》由浙江少儿出版社出版。上周六,他来到广州购书中心,和青少年一起庆祝安徒生诞辰200周年。
  
    安徒生永远不会过时
  
    信息时报:这次主要修订《安徒生全集》哪些部分?修订与翻译有什么不同体会?
  
    任溶溶:多读一遍就有不同体会。我这次还拿到一个很好的英文本,对照着看,校样看一次改一次。改稿子给我的体会是,好事坏事都是同样一件事。我这个人经常把稿子改得一塌糊涂,批评我的时候说我把稿子画得像航空地图,为什么定稿的时候不一次全改完呢?到了表扬的时候,我又变成最敬业的一个,因为到了快付印的时候还在改啊改。
  
    信息时报:人们发现,安徒生童话是比较成人化的童话,您认为它在多大程度上适合孩子阅读?
  
    任溶溶:我觉得安徒生童话老少皆宜,是可以从小读到老的,我就是这样,小时候看故事,老了领会深意。千万不要低估孩子,安徒生童话孩子看觉得好玩,但不求甚解,长大后重读,才知道里面的意思。比如《影子》,大人从中看出卡夫卡的味道,看出现代派痕迹,但小孩子也能看,他们觉得人和影子倒过来太好玩了。
  
    信息时报:现在的孩子喜欢看的是《哈利·波特》、《魔戒》等书,安徒生是否会过时?
  
    任溶溶:优秀的作品不会过时,安徒生也永远不会过时。小孩应该能够欣赏各种童话。罗琳很有创意,她把《哈里·波特》的故事放在魔法学校,孩子们每天学习飞来飞去,还要互相竞赛,这比作文竞赛好玩吧,太好玩了!如果她没想出来,让我想出来,我一定也能火!但是,这并不代表《哈利·波特》可以取代安徒生。
  
    信息时报:您怎样评价安徒生?
  
    任溶溶:安徒生开创了儿童文学事业,了不起!我一讲到安徒生就兴奋,我非常感谢安徒生,因为他是世界儿童文学的开创者,有了他我才能够搞儿童文学工作,这个工作最适合我,我最喜欢这个工作。
  
    译者好比演员
  
    信息时报:作为国内最著名的儿童文学翻译家之一,您翻译了大量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您的感受是什么?
  
    任溶溶:我搞翻译,主要还是想给国内的儿童文学创作提供借鉴——世界儿童文学的历史,从安徒生算起,时间也不长,最繁荣的阶段还是自二战以来的当代。还有就是译儿童书这个工作太有意思了,从我1945年译第一篇外国儿童文学作品到现在,足足有60年了。我如今还在一个劲儿地译。
  
    信息时报:您挑选、翻译外国儿童文学作品标准是什么?
  
    任溶溶:当然应该介绍优秀作品。我译了不少古典文学名著,像普希金童话诗、安徒生童话,也译了大量现代作品,像苏联马尔夏克、巴尔托、米哈尔科夫的儿童诗以及欧美的《玛丽·波平斯阿姨》、《女巫》、《地板下的小矮人》、《小茶匙老太太》,以及国际安徒生奖获奖作家凯斯特纳、林格伦、罗大里、格里佩、杨松、福克斯、德容、内斯特林格等的作品。
  
    信息时报:翻译的质量问题被广泛关注,读者普遍认为,如今的翻译作品质量下降了。对此您怎么看?
  
    任溶溶:译得了或者译不了,译者自己心中应该有数,译不好或者译出来没味道,那就不要译了。译者就好比一位演员,要揣摩不同人物,表现不同风格。演员投入一个角色,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一个目的:把原作尽可能贴切地翻译过来。原作者风格各异,翻译的时候也应保留原来的风格,我觉得翻译就是一个字——“信”,不但文字,整个作品都要忠实于原著。
  
    信息时报:儿童文学的翻译有什么特点?
  
    任溶溶:儿童书的读者对象再明确不过,是小朋友。因此译出来的儿童书,要让小读者读起来顺当,觉得有趣。还有就是注重口语,就像一位外国作家借用我这个中国译者的口,把他的书用中国话讲给中国小读者听。
  
    信息时报:翻译过程中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
  
    任溶溶:译儿童书有一件比较难又很好玩的事。就是作者往往喜欢逗孩子,玩一些文字游戏。译儿童书跟译大人书又不同,不能加很多的注解。碰到这种场合,译者最好能想个相应的中文文字游戏,字面上可能不那么忠实于原文,但精神是忠实于原作的,让小读者感到好玩。译多了,对某一位作者熟悉了,到一定的节骨眼,也就会跟着想出些花样来了。
  
    没耐心写不了长篇童话
  
    信息时报:现在的中青年读者,很少人小时候没读过童话故事《没头脑和不高兴》。您是怎样开始儿童文学写作的?
  
    任溶溶:上世纪50年代初,我经常去少年宫和学校给孩子们讲故事,起先讲翻译的外国故事,后来就自己编了这个《没头脑和不高兴》,《少年文艺》杂志正好要稿子,编辑就空下了几页等着我,我用了一个钟头写完。不过,能有现在这样大的影响,主要是动画片的功劳。但是我这个人写不了长篇小说,因为我这个人没有耐心,我贪新厌旧。后来我就写起儿童诗来了。
  
    信息时报:小时候读《没头脑和不高兴》时纳闷,那种孩子的故事和语言,您是怎么想到的?
  
    任溶溶:这些全是从生活里来的。小孩子常常是马马虎虎、丢三落四的,有些孩子的口头禅就是“不高兴、不高兴”。童话里不高兴演《武松打虎》的老虎时,在台上怎么都不愿意被“打死”,其实这个故事的原型就在广州。我从5岁到15岁在广州生活,在报纸上看到过类似的报道,想不到几十年后被写到了童话里。
  
    花絮
  
    83岁的任溶溶是个快乐的老头儿。他想吃就吃,想喝就喝,哭笑随情而发,不克制、不做作、不养生。他永远有一颗未泯的童心,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对生活充满了热爱。
  
    喜欢大团圆结局
  
    任溶溶有一大爱好——每天看一张碟片。他对碟片的选择与评判源于非常单纯的直觉和兴趣:“我看电影就喜欢大团圆的结局,大难不死,逢凶化吉,好人有好报。英雄的故事我就很喜欢。成龙和施瓦辛格一出来,我就放心了,因为不管他们被打成什么样,结局总是用不着担心的,他们都是不会死的英雄。”任溶溶到现在也没看过《泰坦尼克号》。没看过如此著名的大片,他自己怕别人嘲笑,但是听说是个悲剧故事,他还是决定不看了。“很多人掉在水里淹死了,我不敢看,我怕看了会哭出来。”
  
    钱都被吃掉啦
  
    任溶溶爱吃,爱下馆子。文革期间,红卫兵抄他家,搜出的存折上只有一块两毛钱。在红卫兵看来,一定是他把钱转移了。而任溶溶只有一句话:“我的钱都吃掉了!”无论他怎么解释,红卫兵就是不相信。任溶溶吃母亲烧的菜一直吃到70岁。母亲去世前最不放心的就是儿子今后的“吃”每天指挥儿子下厨房做菜。母亲去世后,任溶溶成了家里掌勺的厨师。自己做了几年菜,好玩儿的劲头过了,还是像以前一样下馆子。
  
    现在他每周要下五到七次馆子,上海本帮菜、粤菜、川菜、西餐等一一吃来,而且他特别偏爱粤菜,每周总要安排两次。他对上海的老饭店、新酒楼都很熟悉,还能如数家珍般地报出每一个饭店的菜系,以及他们的特色菜。一个人吃不过瘾,任溶溶还常常邀上三五好友一起吃,最后埋单的当然是他。
  
    大大咧咧不吵架
  
    任溶溶觉得生活中尽可以大大咧咧,不要跟人计较。不跟人过不去,就是不跟自己过不去。他最怕吵架,觉得最浪费精力、最伤身体的事情就是吵架。要胜过对方,就要用比对方更恶毒的词语,用更大的嗓门。而作为知识分子,骂人又要有点文采,想要争赢,就得跟写作一样伤脑筋,犯不着。所以任溶溶不吵架,实在躲不过就摆出“逆来顺受”的架势。年轻时老婆跟他吵架,他就埋头听着,还悄悄提醒老婆声音小一点,让邻居听到会笑话的。“我真希望全世界的人脾气都跟我差不多,不着急,不生气。虽然有时候吃亏一点,但是活得快活啊。”
  
    东西好玩就有兴趣
  
    在任溶溶的话里,出现最多的词就是“好玩”。他最爱看的童话是《木偶奇遇记》,因为好玩呀;迪斯尼动画片他几乎都爱看,实在太好玩了。小时候他爱看《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济公传》,但没一本看完的,都是挑好玩的段落看了一遍又一遍。而到了后边梁山好汉和诸葛亮死了,他就不看了,因为不但不好玩,看了还要伤心。
  
    聊着聊着,任溶溶突然对记者的工作很感兴趣。“这些天不少记者采访我,我随便说一说。等报纸上一登出来,哈,把我写得太好玩了,我怎么没发现自己说了那么多好玩的话呢?你们是怎么总结出来的?年轻人真有办法。”被记者形容为“无厘头”、“老顽童”,任溶溶高兴极了,顿时觉得自己年轻、时尚了很多。
  
    
 
【关闭】
版权所有 山东昆仑山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山林子网站 昆仑山网站© 鲁ICP备05032341号
联系电话:13853597301 18754159301建议您将显示器设为1024×768像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