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林子导航 山林子自然智慧系列丛书 自然智慧教育书 自然智慧创新书
自然智慧自然书 自然智慧科学书 自然智慧社会书 自然智慧经济书
自然智慧生活书 自然智慧女性书 自然智慧养生书 自然智慧文化书
自然智慧美学书 自然智慧传媒书 自然智慧心语书 自然智慧诗歌书
时代呼唤雷锋精神 时代呼唤焦裕禄精神 自然智慧正气歌 自然智慧正气篇
智慧教育导航 《时代呼唤焦裕禄精神》诗歌 《时代呼唤好人精神》 《你是谁》  
 
艾青的儿子"根本不读书"
 
除了著名诗人艾青之子的身份外,艾未未还有不少可以让人羡慕的头衔:旅美艺术家、中国前卫艺术代表、“鸟巢”设计者赫尔佐格和德梅隆的中国顾问、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的副导演……这一次,他的身份是书房主人。

  问艾未未“爱读什么书”,他常会说“我根本不读书”———但是他“翻书”,出去旅行的时候会习惯性地带两本书,闲暇的时候翻翻。而他住所二楼书房里的多数书籍都是画册或者图文书,设计类和艺术类书居多,确实适合翻看而不是阅读。而注重文字的书,则在一楼的另一个书房。书房透露出艾未未和书脱不开的关系,他读书、买书、出书,还烧过书。

  未读书,先烧书

  艾未未是诗人艾青的儿子,从小就看到家里有很多书。那时候他随父母在新疆石河子农场生活———艾青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分子,1958年4月不满一岁的艾未未就随父母到黑龙江农垦农场,1959年转到新疆石河子垦区,直到1975年才回到北京。“因为父亲在法国待过,也喜欢美术,所以家里有很多非常漂亮的画册,印刷制作都非常精美,他也非常爱惜书,不爱借书给别人,在家里读书的时候也仔细,我们是不能乱翻、折角的。”虽然小时候还读不懂,他也常常怀着郑重的心情翻翻。艾未未正经读的第一本书是《三国演义》。那年他11岁,刚刚有了自我意识。

  但是当1966年之后,这些书成了麻烦,“不烧不行啊,因为一拨一拨造反派来抄家,翻批注、笔记找反动罪证,我父亲不得不烧了。”因为书太多,父亲烧不过来,正上小学二年级的艾未未也叫同班同学来帮忙一起烧书,“因为很多画册都有封套,纸张很精致,我就想把封套取下来送给同学包书,但是有的我们怎么抽也取不下来”,他和父亲一起看着一堆书烧成灰烬。边上是他们拆下来的硬纸板,“那些封套的精美是现在很多书比不了的”。

  之后的文化荒芜年代,书特别珍贵,眼睛特别饥渴,首先是书少,如果谁有一本书就非常了不起,会在爱读书的人中传来传去,“那时候石河子垦区的文学青年都互相认识,谁有什么书就会来借,有人从很远的地方来借书,也没什么话,接过书后点一下头,有的人很仔细,读完还自己包上书皮,送来的时候也不说话,好像书本身就承载了好多东西”。

  送书和买书

  上世纪70年代末翻译家杨宪益送给艾未未几本画册,其中三本一本是德加,一本是凡高,一本是马奈,是小本的,当时北京还没有,制作非常精美,后来北岛曾经借去看,我估计“今天”诗派和星星画派的好多人都看过,还回来的时候很多人写了很多注释,因为是外文,有人边看边查字典边注在旁边。还有一美国艺术家贾斯伯·琼斯(JasperJohns)的画册,他一看上面是美国国旗、地图之类的,当时他对艺术的认识停留在凡高那个阶段,所以觉得“画的是什么啊,能算艺术吗?就扔一边去了。但是后来到美国,这是我特别喜欢的一个艺术家。看他的画册,此后,也接触到杜尚的创作,对我影响很大”。

  1981年,他到美国后买的第一本书是《安迪·沃霍的哲学:从A到Z,再回来》, 有点绕来绕去想到哪说哪,很有意思,至今还在我的书房里 。从这本书中也可以发现艾未未说话风格的部分来源。他在纽约从哈林区到曼哈顿到处搬家,靠打零工生活,所以没有买动辄几十美元的书籍,而是经常去书店看书,翻看自己感兴趣的书。他曾经在格林威治村住过,那里是纽约作家、艺术家聚集的地方,有三家书店比较有名,一家书店卖的全部是旧书,号称一本一本摆的话有8英里长,都是文学艺术类图书,他成天没事就到书店中乱翻。有一段喜欢看哲学的书,也看了很多画册,包括一本哲学家维特根斯坦设计的一个小屋子的书。

  出书:《黑皮书》、

  《白皮书》、《灰皮书》

  1993年艾未未回到北京的时候,当代艺术还没今天这样流行,“艺术家在圆明园、东村像苍蝇一样让人赶来赶去,农民租给艺术家房子都要被罚款5000元,很多艺术家都有半夜被敲开门查身份证、关到局子的经验,生活都不怎么样。”

  他回国以后觉得也没事干,不如找件事做,“想来想去最有效率的是出书,因为这个事情自己能控制,不需要经过很多人,加上在纽约也见识过一些独立报刊,所以我决定编辑出版《黑皮书》”,他和出钱的曾小俊以及旅居纽约的艺术家徐冰一起开始做这本记录当代艺术现状的书籍。

  1994年出版的《黑皮书》和之后出版的《白皮书》、《灰皮书》已经成为记录上世纪90年代当代艺术发展的重要资料。至今,艾未未还在制作书籍,自己设定版式风格,自己决定主题。当然,随着他的名气越来越大,展览越来越多,也有画廊在给他出画册,介绍他的文章也不时出现在各种书刊中,他也不断收到各种赠书,“这是好事”,他说。




 
【关闭】
版权所有 山东昆仑山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山林子网站 昆仑山网站© 鲁ICP备05032341号
联系电话:13853597301 18754159301建议您将显示器设为1024×768像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