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林子导航 山林子自然智慧系列丛书 自然智慧教育书 自然智慧创新书
自然智慧自然书 自然智慧科学书 自然智慧社会书 自然智慧经济书
自然智慧生活书 自然智慧女性书 自然智慧养生书 自然智慧文化书
自然智慧美学书 自然智慧传媒书 自然智慧心语书 自然智慧诗歌书
时代呼唤雷锋精神 时代呼唤焦裕禄精神 自然智慧正气歌 自然智慧正气篇
智慧教育导航 《时代呼唤焦裕禄精神》诗歌 《时代呼唤好人精神》 《你是谁》  
 
感动中国的作家——矛盾
 
“茅盾”不仅仅是一个奖项

我相信很多今天的读者是因为“茅盾文学奖”才依稀记得或知道中国有一个作家叫“茅盾”的——尽管“茅盾文学奖”知晓度、知名度对大众而言,并不怎么受关注。“茅盾文学奖”于上个世纪80年代首次颁发,此后每四年开奖一次,至2003年已是第六届。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茅盾因长篇小说闻名。因此,“茅盾文学奖”事实上已基本等于“长篇小说奖”的同义语,并已成为国产长篇小说主题下的国内惟一奖。如果实话实说,对当今广大读者而言,无论其物质生活还是其精神生活,事实上正日益远离长篇小说的黄金年代。

如你所知,长篇小说的天敌正是电视剧以及电视连续剧。有趣的是,很多年后,茅盾先生的长篇小说《霜叶红似二月花》也曾被拍成多集电视连续剧。预先就可能知道的是,不管改编版的《霜叶红似二月花》之编导、舞美、演员阵容如何优秀,均依旧无法与F1、F2、F3、F4之类媲美。我无法知道茅盾先生在天之灵闻知如此尴尬会苦笑还是冷笑,正如我无法知道一个当代的美女怎么可能演绎得出茅盾笔下上个世纪初年轻女性的喜怒哀乐。

所以,事实上,无论作为思想家、革命家抑或文学家,“茅盾”远非一个奖项的冠名那么简单。且不说茅盾先生一生的多种文学成就,单就长篇小说,没有茅盾的作品,现代文学史也将留下一个巨大的空白。




“茅盾”不仅仅是一部长篇

在现代文学史庞杂壮观的作家阵容中,“茅盾”的名字向来被开列在首要、显赫位置。这其中的原因相当复杂。可以说,除了作品本身的重要程度外,更与其作品的高度个性化、风格化关系密切。

现代文学研究者评论家傅光明在谈到茅盾小说的时候说:“巴金是情感小说家,情节和人物全由充沛的激情牵着走,青春和着血和泪,喷涌出‘灵魂的火焰’。老舍是典型的文人小说家,他以炉火纯青的语言和娴熟老道的技巧,绘制了一幅长卷展现都市风俗物事和市井百态人生的文人画,也是一幅大雅若俗的‘清明上河图’,具有独特和永恒的文化审美价值。茅盾则是那种很理性的小说家,他缺乏巴金的热烈,也没老舍那么足的文人气,但似乎有着更大的气度、气势和气魄。”

傅光明先生的见解将茅盾及其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位置一语道破。它让我想起大学念书时老师反复讲到的茅盾小说《子夜》的第一章——尽管那不过是一部长篇小说的第一章,但同时也是一个伟大作家的第一章,上个世纪初中国社会现状、心态、情态的第一章,乃至于一个冷静如刀、理智如剑的作家的琐屑观察、庞大构建之力的一个缩影。

正如傅光明先生所说,“茅盾”与“老舍”有着很大的不同,其实,他们二人在另外的一个角度上又有很多相似之处——简单说,那就是,他们都有丰富多彩乃至斑斓多姿的生活阅历。我的意思是说,沿着傅光明先生所谓茅盾“更大的气度、气势和气魄”向下继续寻找,就会发现,一个作者的丰富斑斓阅历,不仅关乎一个作家的作品格局,同时更关乎一个作家的人生视阈与作品襟怀。说得再透彻些,那就是,与当今文坛作家作品中普遍存在的小恩怨、小情怀、小缠绵、小情色比,茅盾是一座山,一条河。

17岁,茅盾考入北京大学预科;20岁,茅盾北大预科毕业,进入“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工作,尝试翻译介绍欧洲文学;24岁在上海商务印书馆主办的著名文学刊物《小说月报》上主持《小说新潮》栏目,并发表有《新旧文学平议之评议》等著名文章;25岁,与叶绍钧、郑振铎、王统照、周作人、耿济之、郭绍虞、孙伏园、许地山等12人发起成立了新文学史上第一个重要的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组织成立“民众戏剧社”,创办戏剧刊物《戏剧》月刊的工作,成为了新文学初期重要的文学组织家和理论家;29岁,被选为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正式代表;31岁,任《民国日报》主编,发表第一部长篇小说《幻灭》;32岁,流亡日本;35岁,开始创作长篇小说《子夜》;41岁,创办《救亡日报》;53岁,当选全国文联副主席、作协主席……

我不厌其烦地在此重新罗列茅盾先生斑斓生命之旅中挂一漏万的若干关节点,其实无非是想说,“茅盾”是一个见过世面的人。我一向认为,对于一个作家而言,襟怀也好,视阈也好,一切均空穴来风。正如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一样,天下也没有无缘无故、无凭无据的襟怀或胆识。



“茅盾”不仅仅是一个作者

言及茅盾的伟大文学成就,我们见到最多的是关于他在长篇小说上的诸多理论建树及其实践。其实,相对于中国近代风云变幻的伟大进程而言,茅盾先生所扮演的角色,远非一个作家那么简单。

在有关茅盾先生的评价中,我个人更倾向于用“中国社会剖析派小说的坛主”这样的论点来定义茅盾——从他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位置,到他的一生及其作品已经并将继续产生的影响。而在这个定义中,“剖析”二字最为关键:因为正是有了这与众不同的两个字,使茅盾成为作家茅盾,也使茅盾不仅仅是作家茅盾。

稍微熟悉中国现代文学史或对大而言之所谓文学略有常识的读者都知道,煽情和浪漫,是文学流派乃至作品调性中由来已久的一个主流。从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到郭沫若先生一口气连续高喊27个“晨安”的白话现代诗,浪漫洒脱潇洒无羁的文学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但茅盾为人及其作品却并非以浪漫激情见长。傅光明先生将如此特色概括为“凝视”、“分析”、“揭破”6个汉字,可谓精练传神。

傅光明先生还说:“茅盾是‘真实地去生活,经验了动乱中国的最复杂的人生的一幕,终于感到了幻灭的悲哀,人生的矛盾,在消沉的心情下,孤寂的生活中,而尚受生活执著的支配,想要以我的生命力的余烬从别方面在这迷乱灰色的人生内发一星微光。’于是他理性地用文字这把手术刀,并严格按他自己的‘小说研究ABC’开始解剖社会。他不感伤既往,也不空夸未来,而是把现实放到手术台上……”

所以,真实的茅盾是作家茅盾,但同时也超越了作家茅盾——他和他的作品所拥有并代表的,不是那种浪漫的激情之美,而是那种理智的冷静之美。茅盾那种更偏向于内心自省的叙事风格以及由此蔓延而出的那种冷静观察的犀利,对于中国人久习不察的一窝蜂、随大流心态,尤其具有警醒意味。

在《谨严第一》一文中,茅盾先生说:“艺术巨匠的天禀,固非人人所有,然而艺术巨匠的谨严,却是人人应当效法;狮子搏兔亦用全力——这一句成语,最足以说明艺术巨匠们之无往而不谨严,丝毫不肯随便。”茅盾还说:“认真与细心见于艺术形象的,是犀利,猛鸷,深湛,隽永;见于思想行事的,是嫉恶如仇,是‘一口咬住了不放’的韧性,是深入敌垒再杀出来的无畏的精神,是‘打叭儿狗’的那种彻底,是教育青年从不倦怠那种热心……”

我们固然可以将茅盾先生的如此论述理解为一种关乎文学、人生的感慨,但其实放大了说,它同样也是茅盾魅力的一种阐发乃至张扬:在我们伟大祖国坎坷辉煌的历程中,激情盲从之伤远多于、大于谨慎理智之心。正如茅盾先生自己所说:“一个做小说的人不但须有广博的生活经验,亦必须有一个训练过的头脑能够分析那复杂的社会现象。”

“伟大的作家,不但是一个艺术家,而且同时是思想家——在现代,并且同时一定是不倦的战士……”这或许就是茅盾冷静之美而外,所能给我们的丰富启示,并且,也是一种冷静的感动——正如有的大悲偏要放声大笑一样,有一种感动并不直接生产眼泪。



茅盾小传:

本名沈德鸿,字雁冰,1896年7月4日生于浙江桐乡县乌镇。这个太湖南部的鱼米之乡,是近代以来中国农业最为发达之区,它紧邻着现代化的上海,又是人文荟萃的地方,这造成了茅盾勇于面向世界的开放的文化心态,以及精致入微的笔风。他十岁丧父。许多中国作家、政治家的“第一教师”是寡母,茅盾即由其母抚养长大。

从北京大学预科读毕,无力升学,入上海商务印书馆工作,改革老牌的《小说月报》,成为文学研究会的首席评论家,就在这时候,接着他参与了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筹建中国共产党,下广州参加国民党第二次代表大会,任过国民党中央宣传部的秘书,宣传部的代部长是毛泽东。

国共合作破裂之后,自武汉流亡上海、日本,开始写作《幻灭》、《动摇》、《追求》和《虹》,遂拿起小说家的笔。这段上层政治斗争的经历铸成他的时代概括力和文学的全社会视野,早期作品的题材也多取于此。左联期间他写出了《子夜》、《林家铺子》、《春蚕》。抗战时期,辗转于香港、新疆、延安、重庆、桂林等地,发表了《腐蚀》和《霜叶红似二月花》、《锻炼》等。文艺界为他庆了五十寿,他的声名日隆。

新中国成立之后,他历任文联副主席、文化部长、作协主席,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他已很难分身创作。到了“史无前例”的日月,挨批靠边,稍稍平稳便秘密写作《霜叶红似二月花》的“续稿”和回忆录《我走过的道路》。

1981年辞世。
 
【关闭】
版权所有 山东昆仑山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山林子网站 昆仑山网站© 鲁ICP备05032341号
联系电话:13853597301 18754159301建议您将显示器设为1024×768像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