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林子导航 山林子自然智慧系列丛书 自然智慧教育书 自然智慧创新书
自然智慧自然书 自然智慧科学书 自然智慧社会书 自然智慧经济书
自然智慧生活书 自然智慧女性书 自然智慧养生书 自然智慧文化书
自然智慧美学书 自然智慧传媒书 自然智慧心语书 自然智慧诗歌书
时代呼唤雷锋精神 时代呼唤焦裕禄精神 自然智慧正气歌 自然智慧正气篇
智慧教育导航 《时代呼唤焦裕禄精神》诗歌 《时代呼唤好人精神》 《你是谁》  
 
绚烂之极归于平淡:梁实秋的散文
 
梁实秋一生的作品基本上可以分作三类:

  一是散文

  二是翻译作品

  三是编写了很多种的英文字典

  这其中,最有成就的,也是让大众真正了解他的,就是他的散文。他的散文作品很多,比如著名的:雅舍小品,回忆友人的:看云集,回忆求学生活的:清华八年,专讲美食的:雅舍谈吃,写生活琐事的:秋室杂文,还有感人至深的回忆妻子的作品:槐园梦忆等等。

  意境:我很喜欢菜根谭里的一段话,大概的意思是说:文章极处,只是恰好,人品极处,只是本然。我觉得,梁实秋的散文,从意境上来说,就接近这样的感觉。

  气韵:南北朝时期的谢赫曾写过一篇著名的“六法论”,是品评绘画作品的六个标准,第一个标准就是:气韵生动,我觉得,这四个字用来判断绘画固然是个标准,用它来衡量文学作品,也很合适。我觉得小说就像一座山,它有一个山顶,一个故事的中心,一个矛盾冲突的焦点,一个华彩的部分,而散文,就像一条河,蜿蜒流过,看的是一路的风光,因此,我认为,好的散文在气韵上一定要有行云流水的感觉。

  梁实秋的散文,确实当得起:“行云流水、气韵生动”这八个字。

  看梁实秋的散文多年,它给了我很多美好的感受,让我了解到许多东西,下面,我们从几个方面来欣赏:


一、优雅

  说到梁实秋散文的特点,首先就是优雅。我们来看一看《雅舍小品》中的这一段:雅舍最宜月夜──地势较高,得月较先。看山头吐月,红盘乍涌,一霎间,清光四射,天空皎洁,四野无声,微闻犬吠,坐客无不悄然!舍前有两株梨树,等到月升中天,清光从树间筛洒而下,地上阴影斑斓,此时尤为幽绝。直到兴阑人散,归房就寝,月光仍然逼进窗来,助我凄凉。

  音韵和谐,词句优雅,读后感觉唇齿留香。

  读这样的书,令人了解什么是汉语的优雅与芬芳。

  梁实秋的散文是白话文,但是,这样的文章,一定是有深厚的文言功底的人才写的出来,所以,所谓优雅,它一定是来源于修养的。


二、古典精神

  梁实秋在清华读书的时候,正是“五四”前后鸳鸯蝴蝶派盛行的时候,文学中是铺天盖地的浪漫抒情,他的文章也必不可免的一团浪漫,后来他到美国留学的时候遇到了一位名师,对中西文化都有很深入的研究,他认为中西文化中有一种共同的古典精神。梁实秋因此而受到了古典精神的熏陶,他发现,那确实是比一味的云里雾里的浪漫要好,这样,他的文章就逐渐的靠近古典的理性、克制和严谨,他的文章开始走向:“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境界。

  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文章中这样的意味越来越浓,很明显的是:《槐园梦忆》

  槐园梦忆写于1974年,是梁实秋的妻子去世之后,他写的回忆的文章。

  文章描绘了他和妻子从相识、相恋到相伴五十多年的生活。我最初看这篇文章的时候,感觉有点不习惯,因为,从梁实秋以前的书中,我了解他们夫妻相伴五十多年,感情非常好,就一般人来说,遇到这样的伤痛,情绪会非常激动,尤其是梁实秋这样的性情中人,文字中该是非常悲哀,可是不,他的这篇文章写的依然婉转、平和,伤心和哀痛的情绪在文中只是淡淡的萦绕而过,这就让我们现代人的年轻人不太理解了,我觉得文章的情绪不够畅快,到后来我发现,正是这种写法,让我了解了什么是古典的克制和含蓄的修养,什么是中国传统的:“哀而不伤,怨而不怒”的情怀,这种写法并不会妨碍感情的抒发,相反的,这种含蓄的写法令人更深的体会到情到深处的意境,给人更多的回味。

  这样评价它是合适的:“稍微的夸张会破坏掉文章中的那一份恬淡,过分的内敛又会磨灭文章中的那一款深情”。


三、简洁

  梁实秋说过:简短乃是机智的灵魂。

  他一篇回忆老师的文中写到,他的中文老师曾经教他,写文章的时候,忌用过多虚字,该转的时候,硬转,该接的地方硬接,这样避免了废话,文章便显得朴拙而有力,他后来的文章,确实是这样,文字简洁,明朗。

  比如写到母亲:母亲怜爱我,总是亲自给我特备一道菜,菜的香,母的爱,现在回忆起来不禁涎欲滴而泪欲垂。

  写到客人:无客时嫌岑寂,有客时嫌烦嚣,客走后扫地抹桌又另有一番冷落空
虚之感,“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那种境界我觉得最足令人低徊。他的文字基本上都是这样,由简洁带来了明朗和洒脱。


四、幽默

  梁实秋的散文和一般人非常不同的地方就是幽默,比如写到女人的时候:

  女人善变,多少总有点哈姆雷特式,拿不定主意,问题大者如离婚结婚,问题小者如换衣换鞋,都往往在心里经过一读二读三读,决议之后再复议,复议之后再否决,女人决定一件事之后,还能随时作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做出那与决定完全相反的事。

  讲到服装,其变化之多,常达到荒谬的程度,外国女人的帽子,可以是一根鸡毛,可以是半只铁锅,或是一个畚箕。

  写到男人:有些男人,西装裤尽管挺直,他的耳后脖跟,土壤肥沃,常常宜于种麦。多少男人洗脸都是专洗本部,边疆一概不理。

  写到人老:还没喝忘川水,就先善忘,文字过目不旋踵就飞到九霄云外,再翻寻有如海底捞针。老友几年不见,见面说不出他的姓名,只觉得他好生面善。要办事超过三件以上,需要结绳,又怕忘记哪个结代表哪一桩事。

  他的书中,这样的幽默几乎俯首皆是,多少生活上的琐事,或美或丑,或愉快,或伤神,经过慧心,最后都归为一笑。在他那里,幽默既是一种人生态度,也是一种审美态度,而这一切,无疑的都来源于智慧。


五、健康、完整的内心世界

  我们都说文如其人,实际上,作品中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这样文不如其人的现象也并不少。我们看一个人的书看久了,就会喜欢把作者和作品联系起来看。我觉得,看梁实秋的书越久,就会越发感叹作者内心世界的健康、完整。

  梁实秋的散文写了几十年,写的都是自己的生活,他的文章中有一种始终在变化的东西,就是他充满了机智的文字。这些文字很吸引人,但是,更令人叹服的,是他的文章里那种几十年恒久不变、很稳定、令人信赖的东西,就是他的一些基本的关于人生的思想,他的平和、通达的人生观。这样的感觉,在现代人的作品里,是很难找到的,现代的人,在光彩照人的外表下面,往往藏着一颗支离破碎的心,那种焦躁的欲望和困扰的迷茫,也许就是时代特点吧,正因为这样,我们回望梁实秋的散文,会体会到一种旧时代智慧通达、恬淡平和的光辉。看这样的书,会让自己紧崩着的神经舒缓下来,想一想,我们究竟想要什么。

  看梁实秋散文的时候,一开始往往是没有太大感觉的,似乎一切如溪水般的平淡,只是越看越被吸引,看完后,情绪久久的留在书里,不得解脱,可是回头细想,又记不得究竟是什么大事令自己感动。虽然看后感觉韵味悠长,可是如果硬要找出他哪一段,哪个情节,哪个词汇特别的美,就不太容易,它的韵味已经完全的融合到字里行间,文章浑然一体。

  这就让我想起这样一句话:味在汤中,不如汤在面中,这是说,我们拿很多好的作料来作一碗面,火候没到的时候,面是面,汤是汤,这时候汤的滋味鲜美,而面就没有什么味道,这就是味在汤中。当火候到了,汤的营养和味道都吸收到了面里,这个时候吃到的面,就是滋味无穷了,这就是汤在面中。

  汤在面中,是美食,也是文章,更是人生。文章写到这个境界,就可以算是炉火纯青了吧。阅读这样的作品令我们的生活具有了格外不同的美好滋味,有时候我就想,文学究竟有什么用呢?文学,它并不会直接的创造什么,但是,它可以唤醒,可以令我们的内心在荒芜中得到滋润和安慰,在困惑中得到洗涤和指引,有这样一段话说的很好:

  粗鄙的心灵是配不上优雅的汉语的,但优雅的汉语却能拯救那些日益粗鄙的心,前提是,阅读它,并交出自己的心。

 
【关闭】
版权所有 山东昆仑山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山林子网站 昆仑山网站© 鲁ICP备05032341号
联系电话:13853597301 18754159301建议您将显示器设为1024×768像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