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林子导航 山林子自然智慧系列丛书 自然智慧教育书 自然智慧创新书
自然智慧自然书 自然智慧科学书 自然智慧社会书 自然智慧经济书
自然智慧生活书 自然智慧女性书 自然智慧养生书 自然智慧文化书
自然智慧美学书 自然智慧传媒书 自然智慧心语书 自然智慧诗歌书
时代呼唤雷锋精神 时代呼唤焦裕禄精神 自然智慧正气歌 自然智慧正气篇
智慧教育导航 《时代呼唤焦裕禄精神》诗歌 《时代呼唤好人精神》 《你是谁》  
 
乔月楼:告诉我母亲乔派坠子后继有人了
 
乔月楼,女,河南坠子演员。

  当年乔清秀身边没有小孩,就让乔利元到农村去买个小孩。那个时候乔月楼家很穷,乔利元就和乔父商量想把乔月楼带走,去了很多次,但乔父舍不得,怕以后看不到自己的女儿。后来决定让乔月楼和乔利元的大儿子定一门娃娃亲,这样将来想女儿了他可以到天津看我。就这样,乔月楼来到了天津,和母亲乔清秀学艺,时年9岁。
  建国后,乔月楼加入和平区曲艺杂技团。1958年因琴师康元林患病,她转业到天津自行车车铃厂,经常深入生产一线演出,再去茶馆演出,一干就是40年。那段时间不管多忙,工作多重,乔月楼也丢不下她的艺术。每天回到家都要倒倒词儿,倒倒腔调。就怕将来有人找来学习,自己都不会教了。正好在1958年的时候郭文秋来找乔月楼学坠子,学乔派的《王二姐思夫》。乔月楼说自己都转业了,还有什么好教的?可郭坚持要学,还拿出了文化局的介绍信,最后乔月楼还是教给她了。以后她到哪儿表演都会唱这段《王二姐思夫》,而且到哪儿都能唱得响。
  当时的领导不那么关心乔派艺术,她想发扬都发扬不出去。有的领导对乔派坠子不够重视,不让她教授坠子。当时还有一个解放军战士想学正宗的乔派坠子,问他们的时候竟然说乔月楼已经去世了。
  1982年,应中央广播电台、天津广播电台以及河南郑州、南乐县、濮阳等地邀请多次讲学,传授乔派坠子。1984年,在中国曲艺协会主席陶钝的倡议下,召开了天津、河南、山东三省市河南坠子研讨会,乔月楼重又登上了阔别20余年的舞台,她的演出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就在这时,青年演员文爱云开始向她学习乔派坠子。2002年文爱云正式拜乔月楼为师,时年逾八旬的乔月楼激动地说:“我可以告诉我母亲,乔派坠子后继有人了!”

坠子的创始人是开封乔治山。乔为清代嘉庆时人,原在开封唱三弦书,经他将三弦改成二弦,从弹拨改为拉奏,取名“坠胡”,他经常演唱的剧目为“玉虎坠”,群众遂称他为“唱坠书的”,后来出了名,就叫坠子书。坠子开始为单人独角,自拉自唱,脚上绑一击槌,用以击节。同治年间与“道情”结合,形成一人持简板击节演唱,一人拉坠胡伴奏,唱奏开始分工。1920年前后,简板又改用铙钹,同时坠子出现女演员,其中有从梨花大鼓演员改唱的,于是又吸收梨花大鼓所用的扁鼓。河南坠子在开封影响深远,清末城内就成立了全国第一个坠子研究会,最早的坠子唱片就是在开封灌制的,自此流传京津,风靡全国,成为全国十大曲种之一。

  每一门曲艺的辉煌都离不开一个传奇式的人物。在河南坠子的发展史上,乔清秀作为乔派的创始人物具有无可撼动的地位。“坠子皇后”“坠子大王”“盖河南”——从这些称呼上就不难看出她的成就。在她之前,河南坠子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地方曲种;于她之后,所有关于河南坠子的辉煌几乎都成了回忆。

  亲情和师恩一直伴随着乔月楼的艺术人生,对她而言,亦师亦母的乔清秀有着无上的地位。尽管并非生母,但乔月楼始终称乔清秀为“母亲”,至今未改。少年时期的乔月楼只能生活在乔清秀的耀眼光环下,而当母亲去世后,她又因时代剧变辗转成为工厂工人,失去了演出条件。尽管如此,报答亲情、师恩的信念一直支撑着她——几十年来不争名利,看重的不过是让乔派坠子——这个本不属于她的姓氏——发扬光大。乔清秀34岁去世的时候,乔月楼还是个不甚懂事的孩子,但这对奇特母女的缘分因乔派坠子而得以延续。  

  作为“坠子皇后”的女儿,对乔月楼来说这既是一种光环也是一种责任。从9岁开始乔月楼就跟着母亲到各地演出,这其中她学到的不仅仅是艺术,还有作为一名艺人所应具备的风骨。在南京演出时,蒋介石点名要乔清秀出堂会。她镇定自若的演出不但赢得满堂喝彩,更得到了宋美龄“没有艺人轻佻,有的是一身正气”的赞誉。  

  记者: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学河南坠子的?

  乔月楼:我9岁进天津,接触我的母亲乔清秀,从那时候就开始在玉茗春茶楼跟她学艺。她在前面楼上唱,我就在后面听。那时候河南坠子在天津一个(演唱的)人都没有,只有我母亲一个人在玉茗春茶楼(演唱)。那时候梨花大鼓都衰败了,坠子也只有乔清秀这么一个人。我学了一段时间也会唱了,就到别的园子去唱,劝业场对面的小梨园——当时不叫小梨园,叫歌舞楼——就在那里开头唱一段。当时刚会唱一段就去演出了,在那里演出的还都是一些大人物:刘宝全、荣剑尘、张寿臣,这都是大人物。13岁就开始到处演出,那时候哪儿都去,小园子也去,大园子也上。在小园子演出叫“撂地”,“撂地”演出经常在几个地方赶,我那时候跟“荷花女”(老相声女艺人吉文贞的艺名)她们几个人年纪差不多,就都在一起演出。后来没有正式的园子了,成立了和平曲艺杂技团,张伯扬当团长,我在那里也待过一段时间。一直等到公私合营,算有正式的园子了,就哪儿也不去,只在这一个园子演出。我记得那个园子在南市,叫永和茶楼。

  记者:听说您是乔清秀的养女?当初是怎么认识的?

  乔月楼:我母亲乔清秀本来有一个女儿,在玉茗春演出那段时间生疹子去世了。我母亲身边没有小孩,就让乔利元(乔清秀的老师,后来成为她的丈夫)到农村去买个小孩。那个时候我们家很穷,乔利元就和我父亲商量想把我带走,去了很多次,但我父亲舍不得,怕以后看不到我。后来决定让我和乔利元的大儿子定一门娃娃亲,这样将来想女儿了他可以到天津看我。就这样,我来到了天津,和我的母亲乔清秀学艺,很不容易。后来我母亲在东北遭事了,我母亲就让我们俩结婚——结婚的时候我才21岁,那时候(结婚)也不兴下饭馆,就在家里办,当时来了很多曲艺界的大人物,连北京的都来了。

  记者:“坠子皇后”在当时非常有名吗?

  乔月楼:现在唱歌前面都有一个麦克风,乔清秀当时什么都不用。北京一个大剧院好几千人的园子,乔清秀的名字贴出去就客满。当时乔清秀灌制的唱片上都印着“盖河南”三个字。这么好的东西我怕把它丢了,丢了我会很过意不去。

  记者:在您的印象里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乔月楼:我母亲生活很简单,吃、住都很简单。在家的时候经常拿着本子琢磨唱词,学腔调,别的什么也不好。我和母亲住在一起,她打小就离不开我,去哪儿都带着我。

  记者:她对这几个女儿怎么样?

  乔月楼:她对我们几个女儿比亲的还亲,我从八九岁的时候就跟着她,那个时候她还缠足,怕我脚大也给我裹。可我嫌疼,她就说不裹脚长大了没有人要。小时候我什么也不会,还要母亲来伺候我,给我梳辫子,感觉比我亲妈还亲。从小她就教我们要好好学艺,别去玩别去疯。




 
【关闭】
版权所有 山东昆仑山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山林子网站 昆仑山网站© 鲁ICP备05032341号
联系电话:13853597301 18754159301建议您将显示器设为1024×768像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