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林子导航 山林子自然智慧系列丛书 自然智慧教育书 自然智慧创新书
自然智慧自然书 自然智慧科学书 自然智慧社会书 自然智慧经济书
自然智慧生活书 自然智慧女性书 自然智慧养生书 自然智慧文化书
自然智慧美学书 自然智慧传媒书 自然智慧心语书 自然智慧诗歌书
时代呼唤雷锋精神 时代呼唤焦裕禄精神 自然智慧正气歌 自然智慧正气篇
智慧教育导航 《时代呼唤焦裕禄精神》诗歌 《时代呼唤好人精神》 《你是谁》  
 
评剧"筱派"创始人筱俊亭讲述艺术人生
 
筱俊亭,评剧旦行六大流派中“筱派”创始人,80多年的演艺生涯里,先后演出过200多个剧目。她低回婉转、刚劲浑厚的评剧老旦“筱派”唱腔令人难忘。

  筱俊亭,1921年出生于天津,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评剧老旦行当创始人。举国公认评剧旦行六大流派中“筱派”创始人{六大流派为:白(玉霜)、新(凤霞)、鲜(灵霞)、韩(少云)、花(淑兰)、筱(俊亭)}。2008年,筱俊亭被确认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并获得第六届中国“金唱片奖”殊荣。筱俊亭生在天津,艺术之路从天津展开。13岁时,筱俊亭离开白玉霜班社,出去当小主演,在北方各地流动演出。17岁时已在天津唱红。19岁,筱俊亭在华北戏院演出《白蛇传》,轰动一时。之后,她多次应邀到唐山、林西矿区、山东等地演出,就此成名,红遍天津、河北、山东各地。1951年,筱俊亭应邀到东北锦州演出,1952年参加国营剧团锦州评剧团,一呆就是几十年。因为想念天津,退休后老人又回到了故乡定居,安度晚年。

  近日,本报记者来到了筱俊亭老师家。年近九旬的老人靠坐在阳台边的椅子上,给记者讲述着她的艺术人生。

  8岁学戏养家

  “从8岁起,我就开始学戏,学戏了就养家。那阵儿还小,就只懂得如何挣钱把家养起来。”筱俊亭回忆。

  筱俊亭出生于天津河北大街石桥西一个贫苦家庭。父亲是木匠,母亲是家庭妇女。6岁那年,筱俊亭的父亲去世了,一家人靠着母亲过活。因为生活所迫,筱俊亭开始学戏,担起养家的重担。

  “离天桂剧院很近,我住的地界儿小孩儿们尽是学唱戏的。有个双目失明的王先生让我跟着他学戏。我母亲开始坚决不同意,她觉得学这个会被人瞧不起。可是,王先生说学唱戏可以养家。当时一家子穷啊,我母亲后来也没有办法了,我就跟着王先生学戏了。”筱俊亭说,“其实,那时候学的还不是戏,就是民间小调,当时的‘流行歌曲’。”

  筱俊亭那时就跟着老师、师姐妹们一起去那里唱民间小调儿卖艺。“一开始,我还不会唱。就跟着老师、师姐妹们后面,跟人说:‘大爷,听我们唱一段儿吧。’那时候小,人家看这孩子挺好,那就唱一段吧。唱一段2毛钱。走完了这家,再到那家,也不是总有唱的。唱小调儿赚的钱都交给老师,他再给大伙儿分一分,这个给点儿,那个给点儿。那时半毛钱是20个铜子儿,白面是7个大子儿一斤,玉米面6个大子儿一斤。这样的话,我如果一天能赚到半毛钱,就可以挣好几斤面,养家糊口了。”

  “筱俊亭”本是“小俊亭”

  跟着王先生学戏半年之后,筱俊亭跟着一位年过6旬的杨义老师开始正式学评戏。这位杨老师能拉擅唱,跟着他,筱俊亭学会了《马寡妇开店》里的“做饭”、《花为媒》中的“报花名”等评戏片段。“当时的老师是指着教戏吃饭,他不会把整个的戏都教给你。有时候老师来,教了4、5句就走了,就上另一家教去。”筱俊亭解释。

  新中国成立前,西南角有一个“鬼市”市场。这里是偷盗物品交易场所,天亮前有集会,天亮后散去,由此得名。白天,筱俊亭就在这里演出。她第一次登台,是在鬼市的小土台上饰演“傻柱子”。“当时演的戏是《老妈开嗙》,我演里面接媳妇儿的傻柱子。第一次演出特别紧张,把我吓得够呛,腿发抖、眼发直,老师让出去,我就出去了,是给推出去的。没想到演出效果还挺好的,观众说,这孩子傻乎乎的,挺招人喜欢的,也算是从小就有人缘吧。”筱俊亭回忆,“这就是‘撂地’了。从那儿以后,一直都登台演出。”

  慢慢地唱得好一点儿了,戏班的老先生给她起了个艺名“花俊亭”。那时年龄小,个子矮,观众都亲切地叫她“小俊亭”,叫来叫去便传开了。等到她当了小主演,戏班的老先生把她的“小”字改成了“筱”。“筱俊亭”由此得名。

  扶椅子辈“小棒槌”

  筱俊亭在演出之余,经常去其他剧团观摩别的演员的表演,从中汲取精华、技巧。一次因缘巧合,筱俊亭被“评剧皇后”白玉霜看中,进入了白玉霜班社,并随着剧团去外地演出。

  “白玉霜那会儿在天津鼓楼唱戏。我认识那儿的一个老师,就过去串门。正巧在演时装剧《一瓶白兰地》,讲的是一个继母在外面结交了情人,被儿子看见,继母就要害死这个小男孩儿,吓得女儿大哭。正巧那天演小女孩的演员病了没来,管事儿的就让我演那个小女孩儿。”虽然没有看过这出戏,但是筱俊亭上台后,很快就入戏了,演到小女孩儿害怕时,她泪如雨下。“演出很成功,下台后,白玉霜捧着我的脸说:‘小宝贝,演得不错,跟我上北京吧。’就这样,11岁那年,我就跟着白玉霜上北京唱戏去了,一呆就是2年。”筱俊亭谦虚地表示:“咱有点儿基础,也是跟人学来的。白玉霜在表演、演出上非常认真。”

  “一开始,我就是扶椅子辈,演些丫鬟的角色。”可演丫鬟,筱俊亭有一次出了个大错。怎么回事呢?“那天,后台派事的老板让我来个《珍珠衫》的丫鬟。《珍珠衫》是大戏,我以前没看过。我说:‘我没有看过,我不行啊。’他说:‘没事儿的,会睡觉吧?上去就睡觉!没事儿!’于是,我一上台就真的做戏睡觉。而实际上,头三场戏,丫鬟不是睡觉,她还要搭话、看茶。我不知道啊,结果给演砸了。老白玉霜下了台很生气,她知道我是小外行,她跟那派事儿的着急:‘你怎么弄一小棒槌跟我上去了?上去就砸了!’就说我是棒槌呢,也就是不懂事的。”筱俊亭一边回忆一边笑着说。

  不拘一格自创“筱派”

  戏曲过去有“三小戏”的说法,主要角色就小旦、小生、小丑。评剧一百年历史,刚开始女性角色就只有青衣、花旦。虽然在一些剧目中也有老旦形象,但是从没有大段的老旦戏。评剧老旦戏,自筱俊亭开始。

  筱俊亭之前是花旦演员,到东北之后,根据自己身形、嗓音的变化,她开始尝试自创老旦戏。筱俊亭说:“年轻演员在台上演什么都行,可岁数大的演员,在台上演年轻的就不好看了。但是艺术上,这些老演员比年轻的好,她们的才能窝着没处发挥。因此,我创了老旦戏,让老演员唱老旦。”

  1952年秋,筱俊亭开始对评剧青衣唱腔进行系统改革。1954年年底,筱俊亭试着进行老旦行当的创造。1956年,她排演了第一出纯老旦剧目《杨八姐游春》,大获成功。之后,筱俊亭从豫剧中移植过来的评剧老旦戏《对花枪》,集唱、念、做、打于一炉,备受好评。

  筱俊亭说:“有人说我的唱腔风格各异,因为过去的老艺人都是把一个唱腔从一个戏里面搬到另外一个戏中,而我的不是,我的唱腔是跟着人物走的,根据人物设计。比如《杨门女将》和《杨八姐游春》,这两出戏中,都是佘太君,但是《杨八姐游春》是一个讽刺喜剧,佘太君在剧中讽刺皇上要这个要那个,表演上要俏皮些。而《杨门女将》里佘太君是帅,要稳重大气。两个角色的唱腔完全不一样。”

  在80多年的演艺生涯里,筱俊亭先后演出过200多个剧目,通过一系列剧目的演出,她为评剧老旦行当积累了一整套唱腔与表演模式。筱俊亭学习各前辈名家之长,发挥她中低音区宽厚圆润的特点,并吸收了单弦、大鼓等演唱方法,形成低回婉转、刚劲浑厚、节奏灵活、俏丽多姿、收放自如的演唱风格,评剧老旦“筱派”唱腔享誉海内外。
 
【关闭】
版权所有 山东昆仑山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山林子网站 昆仑山网站© 鲁ICP备05032341号
联系电话:13853597301 18754159301建议您将显示器设为1024×768像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