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林子导航 山林子自然智慧系列丛书 自然智慧教育书 自然智慧创新书
自然智慧自然书 自然智慧科学书 自然智慧社会书 自然智慧经济书
自然智慧生活书 自然智慧女性书 自然智慧养生书 自然智慧文化书
自然智慧美学书 自然智慧传媒书 自然智慧心语书 自然智慧诗歌书
时代呼唤雷锋精神 时代呼唤焦裕禄精神 自然智慧正气歌 自然智慧正气篇
智慧教育导航 《时代呼唤焦裕禄精神》诗歌 《时代呼唤好人精神》 《你是谁》  
 
德德玛激情放歌在大草原
 
1978年,一首《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让人们记住了一个具有草原气息的名字――德德玛。20多年来,德德玛以《乳香飘》、《我从草原来》等一曲曲舒缓悠长、带有浓郁草原韵味的蒙古族歌曲,无数遍地给世人描绘着内蒙古大草原的迷人景色。1998年,在日本突发脑溢血的她忍痛离开了深爱的舞台,1999年,她战胜病魔奇迹般地重返舞台,继续用生命讴歌草原,并且在有生之年为草原培育着一批又一批新的艺术人才。近日,记者拜访了这位与命运顽强抗争的素有“草原夜莺”之称的歌唱家。

  自幼喜欢蒙古族长调
  2004年12月6日,记者来到德德玛创办的学校――内蒙古德德玛音乐艺术专修学院采访,刚一踏进院门,便听到从教室里传出悠扬的马头琴声和蒙古族长调。轻轻推开德德玛办公室的门,看上去精神矍铄的她正在和一名同事商量学生期末考试的事儿。环顾四周,记者发现这是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办公室里,没有高档的摆设,没有豪华的装修,这对于一个功成名就的老艺术家来说多少让记者感到有些意外。长方形办公桌正上方的墙壁上,挂着“马到成功”四个大字,在靠近门囗的墙壁上,挂有一幅蒙古文的字画和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头像,整洁干净的办公桌上除了压在玻璃下面学生们身着蒙古袍演出时的照片和桌上的一部电话外,在桌子的左上角还摆放着几个药瓶。“我每天早晨睁开眼睛第一件事就是吃药,然后再配好下次要吃的药带在身上。”看到记者眼睛盯着药瓶不解的样子,德德玛和蔼地对记者说。我们的采访就这样开始了。
  回忆起自己的家乡和亲人,德德玛眼里充满了深情,她就像讲述一件正在发生的事情一样回忆着自己的往事。1948年,德德玛出生在额济纳旗一户普通的牧民家庭。她的家人祖祖辈辈生活在草原上,父亲很会唱蒙古长调,在当地是有名的民间歌手。提起自己的母亲,德德玛有些遗憾和伤感地说:“母亲虽然只是个普通的牧民,但是口琴吹得很好,她善于模仿,性格也很开朗,我和姐姐都继承了母亲的优点。”受母亲影响,姐姐曾被牧民们称为“草原上的百灵鸟”,她在7岁时就成为当地一名小歌手。德德玛13岁时便进了额济纳旗文工团当舞蹈演员,但是唱歌的才能没有因此被埋没。
  1962年,她来到内蒙古艺术学校(现内大艺术学院)惟一的一期美声研究班学习。研究班学员都是来自各个艺术团体的尖子演员,只有她是个小孩儿。原来在此前的一次汇报演出中,乌兰夫同志听了她的演唱后对其大加赞赏,时任自治区文化局局长的布赫点名让德德玛上这个班。那时候,德德玛不懂汉语,因此学起歌曲来非常困难。有一次,学校从中央乐团请来两位老师教声乐,记得老师告诉德德玛要带着感情唱,她就不知道感情是什么,听不懂。心想可能是让她大声唱,于是她就大声唱,老师仍说要带着感情唱。下来以后问别人,她才明白带着感情是什么意思。为了理解歌词,德德玛将汉字歌词全部用蒙古语的音来标,一个一个标了以后死记硬背,后天的努力让她的专业水平进步很大。两年后,她被保送进中国音乐学院声乐系学习民族唱法。从不适应到逐步掌握,德德玛有了较为深厚的基本功,但是她喜欢唱蒙古长调,要知道,在女中音里唱蒙古长调的并不多。一次,著名歌唱家哈扎布在广播里听到一个陌生的声音在唱蒙古长调,既有特点又有活力。哈扎布奇怪,这是谁唱的?从来没有听过啊!没想到不久后德德玛就专程拜哈扎布为师专门学习蒙古长调。从中国音乐学院毕业后她回到了家乡,后调到当时的巴盟歌舞团,再调到内蒙古歌舞团,她的汉语口语和歌唱水平也得到了迅速的提高。

  在广东唱响《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虽然在内蒙古已经小有名,但是在全国,德德玛仍旧不是很出名。当时,德德玛觉得自己还不是有天赋的,只是没有好的机会,她在不断学习中等待着机会……
  “在同龄歌手中,我属于出名比较晚的。”停顿一会儿后,德德玛继续回忆着她这些年来走过的历程。1978年,她28岁。在这一年第10届广交会召开之际,内蒙古歌舞团要到广州演出,德德玛认为自己的机会来了,她主动找到领导,要求到广州演出,领导考虑后让她和另一名女演员表演女声二重唱,独唱作为后备节目,谁的嗓子哑了,就当替补队员。德德玛二话没说,只要让她去不论独唱还是二重唱她都愿意。演了6场以后,领导突然决定让德德玛独唱,并且立即安排她排练,当时要唱的歌曲是《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德德玛上台了,谁知刚一跨上舞台,哗!底下哄堂大笑。台下有人喊“从来没见过这么胖的演员”,原来广东人都很瘦。没见过北方那种大块头的女歌手,观众的笑声使她差点儿忘了歌词,好在那首歌编曲写得特别绝,前奏就那么两个小节,“美丽的草原我的家,风吹绿草遍地花……”她刚一开口,哗!台下一片掌声。
  德德玛说:“如果当时没有那个掌声我就完了,往下我就不害怕了,是观众的掌声给了我鼓励。”就是那次演出,《广州日报》、《南方日报》,以及所有报纸全都在评论德德玛,他们对其独特的音质大加赞赏,她多年来积攒的全部优秀潜质在那一天得到了回报和认可,她一夜之间成了名人。
  1979年,文化部向全国推荐了5首优秀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就是其中一首。从此以后,《草原夜色美》、《草原上的风》、《走马》。《达古拉》、《蓝色的蒙古高原》、《嘎达梅林》等一首首脍炙人口的歌曲通过她独特的声音把听众们带进了内蒙古一望无际的大草原,听众从她圆润柔美、热情奔放的歌声中,领略到了草原的美丽和奶茶的芳香。德德玛将美声唱法和蒙古长调唱法融会贯通,在充分保持了民族特点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发展声乐技巧,拓宽表现领域,用蒙古族特有的韵味和强烈的生活气息去感染听众,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1982年,她调入中央民族歌舞团。1986年,在“全国听众最喜爱的歌唱演员”大赛中,她获得了美声唱法奖;1989年,她在“全国十大女歌唱家”大赛中获得第一名。

  战胜病魔重返舞台
  虽然已经50多岁了,但是,德德玛在谈起自己的老伴儿时,却是一脸的幸福模样。她说,是老伴儿陪她度过了最艰难的时期,并且给予了她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疼爱,没有他的照料就没有自己的今天。
  1998年2月,为庆祝中日邦交正常化20周年、纪念周恩来总理诞辰100周年,德德玛应邀到日本参加为期58天。总共41场的大型演唱会。4月2日晚,德德玛像往常一样,身着鲜艳的民族服装,一曲优美的《马背上的骑手》在鲜花和掌声中唱完。“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德德玛刚唱出第一句,突然舌头不听使唤了,她拿着话筒的右手也突然变得软弱无力,接着感到一阵阵眩晕。“不能,一定要唱完!”作为一个有着丰富经验的歌唱家,她凭着惊人的意志力,改用蒙古语将歌曲唱完,然后艰难地走到舞台台口,向工作人员说了句“我不舒服”便失去了知觉。
  当她醒来,已经是五六天以后的事了。此时,她的右半身已经不能动了,说话也十分困难。她开始对自己的未来感到绝望,难道就这样永远告别舞台、永远不再唱歌了吗?德德玛万念俱灰,就在这时,老伴儿扎西尼玛从北京来到她的身边来照料她,坚持每天亲自给身高体胖的妻子洗脸、洗澡、穿衣服、翻身。由于脑溢血后遗症,德德玛的右手、右胳膊经常会感觉冷,在日本没有热水袋之类的东西,扎西尼玛就坚持每天用毛巾给德德玛热敷。毛巾的温度稍稍一降低,他就给妻子再换一块儿,为此,扎西尼玛常常忙得自己满头大汗。特护病房只有一张床,到了晚上,扎西尼玛就不得不回到宾馆里去住。病中的德德玛对老伴儿无限依恋,恨不得24小时让他陪在自己的身边。
  每天早晨6点钟的时候,德德玛就睁开眼睛朝窗外凝望。当时日本正值雨季,德德玛每天总是先看到老伴儿的那把红币伞。红雨伞张开着,像一朵盛开的生命之花慢慢向她飘来,她百感交集。20多年的婚姻生活,她常年在外奔波演出,丈夫却经常独守空房!她暗下决心:“我病好后一定要为扎西尼玛写一首歌,歌名就叫红雨伞。”前一段时间,德德玛做客中央电视台《艺术人生》节目。主持人朱军和观众无不被德德玛夫妇相濡以沫、伉俪情深的故事感动得热泪盈眶。《艺术人生》编导李谦根据德德玛讲述的红雨伞的故事,亲自写了歌词普上曲,歌名就叫《红雨伞》。歌中写道:“我现在总是常常地想,我那生命中的红雨伞。在他乡给我依靠,在异国让我盼望。我现在总是常常地想,我那生命中的红雨伞,在脆弱中给我力量,在无助里让我坚强。啊,红雨伞,我生命中的希望。啊,红雨伞,我生命的亮光。啊,红雨伞,我思念的凝望。啊,红雨伞,我心灵的歌唱……”德德玛今年新出专辑的名字就叫《红雨伞》。
  1998年5月18日,刚刚山院回国的德德玛,仅能站立,她仍然看不到重返心爱舞台的希望!她颓丧到一了极点,不愿意看电视,不愿意听歌曲。扎西尼玛安慰她说:“瘸一点,残一点,这都没关系,至少我们全家人都在一起。你要离开人间,我们的家就不完整了。”国庆50周年的日子快到了,德德玛在电视上看到同行们都在那儿高歌祖国母亲的生日,她也想献出自己心中的一份礼物。当时,有一位朋友请德德玛去参加在一个音乐厅举办的《我的祖国》老艺术家晚会,德德玛没有信心参加这个晚会。因为她当时走路的时候腿还是弯着的,手总是拿不起笔,什么也抓不住。她觉得自己的一生从此就只能在轮椅上度过了。在朋友的一再鼓励下,德德玛请了钢琴伴奏,来自己家里合一合,看看到底行不行,因为她太想参加了。最后她还是咬牙去了。这位马背上长大的草原女儿,凭着蒙古族人强悍坚韧的意志,最终取得了演唱的成功。从此,她信心倍增,为了锻炼腿肌,家住13楼的她坚持不乘电梯,一级一级地爬楼梯;为了锻炼不听使唤的手,她坚持抓黄豆,刚开始,抓一粒黄豆要花几个小时,到最后,她可以连续抓几百粒黄豆。德德玛终于可以正式重返舞台了!

  为草原培育更多艺术人才
  重返舞台的德德玛特别珍惜自己的舞台生命。她参加了深圳“草原之夜”专场演唱会,参加了“救助内蒙古雪灾义演”,参加MTV拍摄,参加了大大小小30余场演出……2001年,德德玛奇迹般康复之后,以53岁年龄重新录制了自己的全新专辑《牧人》,歌曲中注入了民族音乐的灵魂,让整张专辑因深刻的文化内涵而显得鲜活和强大,无论是《牧人》、《鄂尔多斯我富饶的家乡》中呐喊的马头琴声,还是《岁月中秋》、《乡间的风》中清丽的吉他声,都渗透出民族与流行的交响。德德玛有感而发:“或许我还有3年的时间,也许是5年。我要把这剩余的时间全部用于艺术。”德德玛一生都在用歌声赞美她生长的内蒙古大草原。在她生命的母语文化基因里,始终奔涌着马背民族游牧生活中那流动与飞翔的光荣与梦想。德德玛虽然世界各地都去过,见识也颇广,但是她始终心系家乡。几年前,她在赤峰市克什克腾旗演出时得知,有10名儿童因为家庭生活困难上不起学,她毅然资助这10名学生回到课堂,并且表示要一直资助他们到高中毕业。她对记者说,蒙古族是一个热爱歌唱的民族,她热爱草原、热爱自己的民族,只要有一口气,她就不会放弃对自己家乡的歌颂和赞美。
  “我要用我的有生之年做点有意义的事,为家乡培养出更多的艺术人才!在谈起自己创办学校的初衷时德德玛这样说道。3年前,德德玛在一次回家乡的演出中,家乡一位领导向德德玛推荐了一位女孩儿。德德玛发现,这个女孩儿音质果然具有很好的天赋,可是对乐谱却一窍不通,她只是跟着录音机学了几首歌曲。为了让女孩儿成为真正的专业歌手,德德玛利用几个月时间对其进行音乐知识的传授,然后让她参加了中央民族音乐学院的统一考试,但是由于其专业功底太薄弱,她有两科专业课没有及格,德德玛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请求母校留下女孩儿,学校领导被感动了,破格录取了这个女孩儿,可是这个女孩儿来自牧区,2万元的学费却让她上不起学,家里只能拿出1万元,德德玛当即替她付了剩下的1万元。“她现在表现相当优秀,进步非常快,今年还考上了本科。”德德玛自豪地说着这名幸运女孩儿的近况。但是,这件事却深深地触动了德德玛――一个牧区的家里哪有这么多钱来供孩子上艺术院校?有多少孩子的艺术天赋就这样被埋没了。德德玛在惋惜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为草原孩子创办自己的艺术学校,让对艺术有追求的孩子都上得起学。她的想法立即得到其好友和她的老师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原院长莫尔吉胡的大力支持。2002年9月,内蒙古德德玛音乐艺术专修学院正式成立,德德玛将40多年来的全部积蓄都用在办学上,自己却仍然住着普通的房子,学生90%以上都来自牧区,并且具有较好的艺术天赋,经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和社会各界的关怀,如今,学校正办得如火如荼。“一定要把学校办出名堂来!”这是德德玛的下一个目标。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德德玛目前还没有退休,她必须完成每年的演出任务。除了演出外,她的全部心血都花在了教学上。如今,右手基本不能用、右腿还有点瘸的她经常是昨天还在北京演出,今天就要回来给学生或者教师们开会。记者采访她那天,本以为早上9点钟来得很早了,可是她的同事告诉记者,德老师早上6点钟就到学校来参加开旗仪式了。德德玛认为,要成为一个真正的具有实力的艺术人才,除了具有天赋以外,能否遇到一个好的老师是非常关键的。因此,她经常请一些专家教授来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如何弘扬民族音乐”是她教学的一个主要内容。她还广泛聘请艺术人才来学校讲课指导。“明年,我们就要盖自己的校舍了,学校的第一批学生明年也要毕业了,他们将到更高一级的艺术院校继续深造,有的到自治区各文艺团体就业,他们就是我艺术生命的延续!有了他们,我们草原文化、民族音乐就有希望。德德玛满怀期望地说。
 
【关闭】
版权所有 山东昆仑山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山林子网站 昆仑山网站© 鲁ICP备05032341号
联系电话:13853597301 18754159301建议您将显示器设为1024×768像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