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林子导航 山林子自然智慧系列丛书 自然智慧教育书 自然智慧创新书
自然智慧自然书 自然智慧科学书 自然智慧社会书 自然智慧经济书
自然智慧生活书 自然智慧女性书 自然智慧养生书 自然智慧文化书
自然智慧美学书 自然智慧传媒书 自然智慧心语书 自然智慧诗歌书
时代呼唤雷锋精神 时代呼唤焦裕禄精神 自然智慧正气歌 自然智慧正气篇
智慧教育导航 《时代呼唤焦裕禄精神》诗歌 《时代呼唤好人精神》 《你是谁》  
 
尹升山:指挥棒下的音乐人生
 
有一种人生,他站在舞台上,用手势发出号令,引领“鼓乐齐鸣”,奏出独特风格的音响;背对着观众的目光,他却调动“千军万马”,交织出一曲和谐美妙的乐章。

然而更多的时候,他和他的伙伴们却是在幕后,让听众用耳朵去感受音乐的思想、精神和力量。

(《英雄儿女》插曲《英雄赞歌》、《青松岭》片尾曲《沿着社会主义大道奔前方》前奏音乐,或《我们村里的年轻人》主题歌《人说山西好风光》间奏音乐,渐弱)

多么激越昂扬的歌声,人们耳熟能详;多么经久不衰的旋律,让人心潮激荡。

是的,这歌声来自银幕,这旋律来自影院、剧场。它就是我们熟悉的电影主题歌、电影插曲和电影音乐。

音乐,作为电影的组成部分,像一块魔方;不可缺少,像一处磁场。一部成功的影片,音乐可以使其锦上添花,意境悠长。而音乐,既离不开作曲也离不开演奏和演唱。而与演奏者和演唱者关系最密切、举足轻重的人物就是指挥。

一部完整的电影音乐,作曲家(词作家)是初创,演奏、演唱与指挥是理解并完成作曲家创作意图的三驾马车。

新中国成立60年,与共和国的经历一同成长的我国第一代指挥家队伍当中,有一位如今已经84岁高龄的老人,被称为“银幕上出现名字次数最多的人”,也是仍在舞台上执棒指挥中年龄最高的人,他就是“中国电影音乐第一棒”,长影著名指挥家,喝松花江水长大的哈尔滨人尹升山。

尹升山,1925年出生于山东,6年后随家人逃难到了哈尔滨。“九一八”事变,哈尔滨被日军占领,尹升山在中国与白俄混居的孤儿院里度过了童年。小学毕业后,溥仪的宫内府到哈尔滨招收学员,15岁的尹升山来到长春,进入宫内府学习音乐,主修双簧管,兼修小提琴,后来又学习了钢琴。3年期满,尹升山由学员转为雇员。

5年的宫内府生活奠定了他的音乐人生基础。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1946年,尹升山又重新回到了哈尔滨,进入哈尔滨交响乐团,成为双簧管演奏员。此后,他参加了哈尔滨市的许多演出活动。1947年,尹升山来到兴山,在这里加入了东北电影制片厂(长春电影制片厂前身)乐队,同时,参与了新中国第一部故事影片《桥》的音乐录制。1948年,东北电影制片厂领导决定,尹升山为专职指挥。(访谈录音)

在这里,尹升山为创建中国第一个电影乐团开始了新的艺术生涯,并从此与电影音乐结下了不解之缘。由于乐队队员来自全国各地,水平参差不齐,一切必须从头学起。尹升山又多次到北京、上海向外国指挥专家学习,吸收、借鉴他们的艺术经验和指挥技巧,不断提高自己的指挥能力。

(《白毛女》插曲《北风吹》,或《扎红头绳》,渐弱)

尹升山对艺术有着不懈的追求。年轻时的尹山刻苦、勤奋。建国初期,常常夜以继日地埋头指挥业务。他的指挥风格严谨、朴素、浑厚、深沉,不追求形式,这些都受到与他合作者的一致称道。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是我国电影创作的繁荣时期,也是电影音乐百花盛开的年代。这期间,长影生产了各种题材的影片,同时也创作出了众多不同风格的电影音乐。

电影音乐既是电影内容的陪衬,又是电影内容的依托。让音乐在影片的画面中发挥特长,丰富、烘托、突出电影内容和主题,为视觉和听觉两种艺术的高度统一。通过对电影内容的理解而演绎作曲家多层次、多侧面深刻而又生动的内涵。

(《冰山上的来客》插曲《怀念战友》或《冰山上的雪莲》,渐弱)

尹升山所指挥的电影音乐,题材广泛,体裁各异,风格多样。其中,既有《民主东北》这样的纪录片,也有《冰山上的来客》这样的故事片,还有戏曲片、歌剧片。一部由雷振邦创作整理、改编作曲的《刘三姐》,其中的几十首民歌,唱响当时的中国大地,堪称民歌中的经典。影片蕴含着浓郁的民族特色,片中既展示了绮丽的地域风光,弘扬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又反映了特定时代背景下的人文情怀。

(《刘三姐》插曲《对歌》或《山中只见藤缠树》,渐弱)

尹升山指挥动作准确,风格细腻,感情真挚,情绪饱满,深沉含蓄,乐感敏捷,忠实于原著。

在他的指挥棒下,音符精灵般地轻舞飞扬,谱写出迷采动人的华章,为影片增添了无限遐想的意境和空间。

尹升山说,一部好的电影,全靠创作人员对剧本的理解,并且还要结合剧情深入生活。搞电影音乐创作也不例外。

由于指挥需要,了解曲作者的创作意图,尹升山与作曲家们密切合作。在一些音乐处理上,共同研究,反复斟酌。作曲家马可、郑律成、瞿维、黄准、刘炽、张棣昌、雷振邦、施万春等人,都与尹升山有过愉快的合作。

为了提高演出水平和技巧,尹升山坚持乐队合奏训练。利用录音间隙,他指挥乐队排练过柴科夫斯基的交响乐《睡美人》,贝多芬的《命运》《田园》《悲怆》交响曲,以及中国的《梁祝》《嘎达梅林》等。

(贝多芬以上交响曲中任意一个段落,或《梁祝》《嘎达梅林》一段,渐弱)

上世纪七十年代,虽受到文革干扰,但长影依旧拍摄了多部反映现实生活题材的优秀故事影片。《创业》就是其中的一部。影片拍摄后,文艺界对它有过争论。毛主席知道后,对《创业》给予了充分肯定,并亲自批示:此片无大错,建议通过发行。影片中宣扬的铁人精神,大长了中华民族的志气,给人们以极大鼓舞和精神力量。

(《创业》主题歌《满怀深情望北京》,渐弱)

音乐在尹升山的指挥下,荡漾于银幕光影之中,旋律起伏跌宕。人们在听觉的感性旅行中寻找着心灵的慰藉。

从缠绵到激荡,从平缓到高潮,尹升山的指挥倾情入境,恰到好处。那深厚的乐感犹如彩蝶与鲜花间的飞舞,使人回味绵长。

尹升山说,一个时代应该有一个时代的音乐。我们那个时代对音乐争议很大,束缚太多,而现在的音乐就没有那么大的争议,很自然,很有层次。音乐对于电影,就如味道之于食品。好的电影音乐是能够指导时代进步的。一部电影如果没有音乐就会没有味道。

(《沙漠的春天》插曲《金色的沙漠上》,渐弱)

对于指挥的理解,尹升山说,指挥就是把乐队每个成员演奏出来的声音组织成曲子。他还说,观众永远能记住的歌曲和音乐才是最好的。

有一些影片,或许因为时间的久远,它的内容已被人们淡淡地忘却了,然而其中的歌曲却还久唱不衰,荡涤着人们的心扉。

(《客从何来》插曲《迎宾曲》,渐弱)

尹升山曾经多次回故乡哈尔滨。 在这座有着浓厚音乐气息的北方名城里,城市的丰富艺术潜移默化地影响和熏陶着他。他对这座城市厚重的艺术氛围不断称道,对连续举办了20多届的哈尔滨之夏音乐会赞叹不已。在这里,他对哈尔滨市教育局中学生乐团给以悉心指导和耐心讲授,并认真指挥,与同学们一起排练。

迄今为止,尹升山的生活中仍然保持着哈尔滨的生活习惯,他为做一个哈尔滨人而感到自豪。

作为指挥,尹升山还走出长影厂,为各种大型活动指挥和排练。2000年8月,第五届中国长春电影节开幕式上,由16个单位职工组成的万人合唱队伍,表演中外影视歌曲万人大合唱,特邀请尹升山指挥,他热情扬溢,带领队伍倾演唱,给人们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2005年7月,哈尔滨日报为纪念中国电影百年,举办了一场名为《永远的歌声》大型电影歌曲晚会。作为特邀嘉宾和新闻记者,我有幸陪同尹老师一道前往。耄耋之年的老人,尹升山和气、平易,没有丝毫的架子。一路上,我一直为他的健康担心,但他总是小声地告诉我没事。在演出排练现场,为异地陌生的合唱队伍指挥,他并不感到陌生,因为熟悉的歌曲和音乐把大家联系在一起。与合唱团员简短的交流,几分钟后就像熟人一样。演出最后,哈尔滨日报报业集团新闻合唱团演唱《我的祖国》,由尹山指挥,把演出推向高潮。台上台下自发地一起高歌,那种情感的宣泄,令人沉醉。

(《上甘岭》插曲《我的祖国》,渐弱)

尹升山在他的电影指挥生涯中,共指挥了400多部影片。2005年11月,由中国文联和中国音协举办的中国音乐金钟奖在广州颁奖,组委会把终身成就奖授予了尹升山。

虽然在1988年,尹升山就从副团长的位置退了下来,但是他却没有退意,一直没有离开长影乐团这支队伍,他们走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到目前,长影乐团音乐会《花儿还是那样红》已经在全国各地演出了100多场。

如今,尹升山仍旧精神矍铄,坚定从容,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他的手不抖,腰不弯,还是那么执著,他的音乐之心从没有倦怠。

长时间站在舞台上,有人问他累不累?他回答:融入音乐,忘了一切。

他说,我的一生就是要让银幕歌声穿越苍穹,飘飞中国,飘向世界,让全世界都知道中国电影,中国文化,中国底蕴。




 
【关闭】
版权所有 山东昆仑山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山林子网站 昆仑山网站© 鲁ICP备05032341号
联系电话:13853597301 18754159301建议您将显示器设为1024×768像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