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林子导航 山林子自然智慧系列丛书 自然智慧教育书 自然智慧创新书
自然智慧自然书 自然智慧科学书 自然智慧社会书 自然智慧经济书
自然智慧生活书 自然智慧女性书 自然智慧养生书 自然智慧文化书
自然智慧美学书 自然智慧传媒书 自然智慧心语书 自然智慧诗歌书
时代呼唤雷锋精神 时代呼唤焦裕禄精神 自然智慧正气歌 自然智慧正气篇
智慧教育导航 《时代呼唤焦裕禄精神》诗歌 《时代呼唤好人精神》 《你是谁》  
 
民歌大师张天恩与《赶牲灵》
 
“走头头的(那个)骡子哟,三盏盏的(那个)灯。戴上(那个)铃子哟,哇哇得(那个)声…… ”
  提起这首驰名中外的陕北民歌《赶牲灵》,许多人都会唱上两句,他好像一幅白描的画像,劳动人民那种为生活奔波的场景寥寥几笔就勾画出来了。这首歌曲的作者便是黄河岸边一位脚夫,他的名字如同他的歌声一样响亮——张天恩。

赶牲灵背后烂漫的爱情故事

  1911年,张天恩出生在吴堡县雕焉村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他从小能歌善舞,表现出非凡的艺术天赋,他爱闹红火、爱闹秧歌、爱唱几嗓子陕北民歌,爱到如醉如痴的地步。只要哪里有红火热闹,哪里就有他的影子;只要哪里有人唱陕北民歌,哪里就有他的歌声。他可以不吃饭不喝水,但是不赶热闹不唱歌,是不行的。为此,父母撵上送饭是常有的事。

  青少年时期,因生活贫困他便和父亲一起以赶牲灵为生,之后,全家便搬到张家焉居住。他用双脚遍及秦晋大地,走三边,下柳林,为陕甘宁边区驮盐送炭。比张天恩小7岁的白来英是吴堡县白家塔则村人,张天恩经常赶着牲灵去她村拉东西,优美的歌声深深吸引着白来英,一来二去,经历了由初识好感到由衷暗恋,再到成为“相好”的浪漫过程。1936年,25岁的张天恩与白来英终成眷属,成为当地的一段佳话。1955年,中央歌舞团将张天恩直接调到团里工作了三年,最终因放不下家中的妻儿,毅然放弃优越的条件,回到家中,与他心爱的白来英直到终老。
  当时在陕北、山西一带的黄土高塬、田间地头、家庭院落,随时都可以听到人们在放声高唱《赶牲灵》这首情意缠绵、真切动人的歌曲。通过歌声,我们仿佛看到头戴白羊肚子手巾,身穿粗布裤褂,脚蹬千层底鞋的脚夫赶着牲灵边走边唱,由远而近向我们走来。

走头头的骡子与三盏盏灯

  张生枝,今年84岁,在张家焉村,我们见到了一位与张天恩共同走过风风雨雨的84岁老人。张生枝听说我们是来专访张天恩事迹的,显得非常激动,在老人家的土炕上,他讲述起与张天恩共度的日日夜夜……
  “有一次,我和哥(张天恩)去山西大宁贩东西,这次驮了两袋小盐,哥告诉我大宁人不吃小盐,运过去也得倒掉,让我赶着牲灵去隰县刘家坡去卖,哪里他人熟的很,肯定没问题。当时我从未去过刘家坡,根本不知道怎么走。哥就对我说,不要怕,咱有走头头的骡子呢,并手把手教给我一首歌,只要唱着歌,就一定会找到的。”
  老人情不自禁的唱了起来,“走头头的骡子,听我的个言,刘家坡的路线我不熟悉,你在你的头前把路引,我在你的后面紧相跟……”这就是我们现在能听到歌曲《赶牲灵》的最初版本。老人的歌声好像又把我们带进了那个水深火热的年代,我们仿佛看见一群骡子正伴随着赶牲灵人儿铿锵的声音中慢步前进……
  “一路上我边走边唱,走头头骡子就这样把我拉到了刘家坪,听到歌声的刘家坪村人还以为我哥来了,当得知我是张天恩的兄弟时,很快卖完了货。”“这么好的走头头骡子最后死在了山西隰县,真舍不得……”说到这里,老人的眼圈有些湿润了。是啊,他们这些赶着牲灵走遍秦晋大地的脚夫,对牲灵的的感情是多么深厚啊!
  “歌曲里的三盏盏灯指的是什么?”
  “当时走头头的骡子好不漂亮!”老人显得有些激动,“头骡子头戴两根铁丝做的红头翎,并配两个小圆镜,走在路上,阳光照在骡脖子的大铜铃,远看就象骡马店上的三盏盏灯。”
  “最近听人说《赶牲灵》成了山西民歌,还有的说是绥德民歌,我就气不过来,我哥一路赶着牲灵走到处唱到处,他们学一两句也成他们的歌了,走头头的骡子与三盏盏灯,他们能说出的一二三吗?真是自欺欺人。”老人气愤的说到。

“走头头的(那个)骡子哟,三盏盏的(那个)灯。戴上(那个)铃子哟,哇哇得(那个)声…… ”
  提起这首驰名中外的陕北民歌《赶牲灵》,许多人都会唱上两句,他好像一幅白描的画像,劳动人民那种为生活奔波的场景寥寥几笔就勾画出来了。这首歌曲的作者便是黄河岸边一位脚夫,他的名字如同他的歌声一样响亮——张天恩。

赶牲灵背后烂漫的爱情故事

  1911年,张天恩出生在吴堡县雕焉村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他从小能歌善舞,表现出非凡的艺术天赋,他爱闹红火、爱闹秧歌、爱唱几嗓子陕北民歌,爱到如醉如痴的地步。只要哪里有红火热闹,哪里就有他的影子;只要哪里有人唱陕北民歌,哪里就有他的歌声。他可以不吃饭不喝水,但是不赶热闹不唱歌,是不行的。为此,父母撵上送饭是常有的事。


 独家图片:民歌大师张天恩1952年“西北艺术学院”给白秉权等教唱《赶牲灵》

  青少年时期,因生活贫困他便和父亲一起以赶牲灵为生,之后,全家便搬到张家焉居住。他用双脚遍及秦晋大地,走三边,下柳林,为陕甘宁边区驮盐送炭。比张天恩小7岁的白来英是吴堡县白家塔则村人,张天恩经常赶着牲灵去她村拉东西,优美的歌声深深吸引着白来英,一来二去,经历了由初识好感到由衷暗恋,再到成为“相好”的浪漫过程。1936年,25岁的张天恩与白来英终成眷属,成为当地的一段佳话。1955年,中央歌舞团将张天恩直接调到团里工作了三年,最终因放不下家中的妻儿,毅然放弃优越的条件,回到家中,与他心爱的白来英直到终老。
  当时在陕北、山西一带的黄土高塬、田间地头、家庭院落,随时都可以听到人们在放声高唱《赶牲灵》这首情意缠绵、真切动人的歌曲。通过歌声,我们仿佛看到头戴白羊肚子手巾,身穿粗布裤褂,脚蹬千层底鞋的脚夫赶着牲灵边走边唱,由远而近向我们走来。

走头头的骡子与三盏盏灯

  张生枝,今年84岁,在张家焉村,我们见到了一位与张天恩共同走过风风雨雨的84岁老人。张生枝听说我们是来专访张天恩事迹的,显得非常激动,在老人家的土炕上,他讲述起与张天恩共度的日日夜夜……
  “有一次,我和哥(张天恩)去山西大宁贩东西,这次驮了两袋小盐,哥告诉我大宁人不吃小盐,运过去也得倒掉,让我赶着牲灵去隰县刘家坡去卖,哪里他人熟的很,肯定没问题。当时我从未去过刘家坡,根本不知道怎么走。哥就对我说,不要怕,咱有走头头的骡子呢,并手把手教给我一首歌,只要唱着歌,就一定会找到的。”
  老人情不自禁的唱了起来,“走头头的骡子,听我的个言,刘家坡的路线我不熟悉,你在你的头前把路引,我在你的后面紧相跟……”这就是我们现在能听到歌曲《赶牲灵》的最初版本。老人的歌声好像又把我们带进了那个水深火热的年代,我们仿佛看见一群骡子正伴随着赶牲灵人儿铿锵的声音中慢步前进……
  “一路上我边走边唱,走头头骡子就这样把我拉到了刘家坪,听到歌声的刘家坪村人还以为我哥来了,当得知我是张天恩的兄弟时,很快卖完了货。”“这么好的走头头骡子最后死在了山西隰县,真舍不得……”说到这里,老人的眼圈有些湿润了。是啊,他们这些赶着牲灵走遍秦晋大地的脚夫,对牲灵的的感情是多么深厚啊!
  “歌曲里的三盏盏灯指的是什么?”
  “当时走头头的骡子好不漂亮!”老人显得有些激动,“头骡子头戴两根铁丝做的红头翎,并配两个小圆镜,走在路上,阳光照在骡脖子的大铜铃,远看就象骡马店上的三盏盏灯。”
  “最近听人说《赶牲灵》成了山西民歌,还有的说是绥德民歌,我就气不过来,我哥一路赶着牲灵走到处唱到处,他们学一两句也成他们的歌了,走头头的骡子与三盏盏灯,他们能说出的一二三吗?真是自欺欺人。”老人气愤的说到。

据村里的老人讲,佳县农民李有源编创的《东方红》,但传到延安、唱给毛主席的第一个却是张天恩。张天恩将其第一次传到延安,唱给毛主席。当时,李有源在榆林范围内名气不是很大,流传范围也很小。而此时的张天恩在陕西、山西、宁夏、内蒙古等地经常赶牲灵做生意,已是晓有名气。所到之处,一听到他的歌声,就知道是张天恩来了。他每到一处便有很多人围观,不唱几首陕北民歌不表演几个节目不能走,几乎成了不成文的规定。正是因为张天恩赶着牲灵到处的传唱,也因为张天恩的表演才能和作为王震将军359旅宣传员的特殊身份,他便把歌曲《东方红》唱给党中央,唱给毛主席,引起了延安文艺界的广泛关注,后来经过艺术加工被广为流传。
  然而今天人们似乎忘掉了这段历史,李有源的名声大振,而张天恩却很少有人提起,甚至连他自己创作的《赶牲灵》也要打上其它人的名号。

因倒贩牲灵而入狱三年

  汽车沿着颠簸的山路而行,车中孙志宽演唱的《赶牲灵》使我们再次陷入沉思……
  在绥德县义合镇俄眉咀村,我们见到了张天恩的女儿—张侯旦。对于父亲一生对中国民歌所做出的贡献,到现在连他的名字也鲜为人知,张天恩的女儿有说不完的话题。
  “现在人们只知道我父亲的《赶牲灵》,不知道他还编唱了《跑旱船》、《白面馍馍厾点点》、《十劝劝的人儿》等民歌,其实他还是一位快板高手”,张侯旦说着便翻出他父亲留传下的快板给我们即兴表演起来:
  “种山药,撅头掏,山药种在背圪崂,剥下皮皮能喂猪,不要冻了早些刨。山药蛋,真正好,能顶芡,能顶糕,能顶饼,吃了个饱,毛主席老人家搞了个好。”

 “父亲的晚年并不好,广为传唱的《赶牲灵》是我父亲的代表作品,但谁又能想到他的晚年却因倒贩牲灵而受到牢狱之灾呢?1965年9月他因盗贩牲灵以‘投机倒把罪’被关押入狱。”张侯旦接着说道,“直到1967年腊月,才被释放出来,由于受到这些不公正的待遇,于在1970年农历9月9日,病逝在山西柳林,这时我的父亲才刚刚六十岁……”

不朽的传世之作响彻全世界

  《赶牲灵》是一部用老镢头镌刻在黄土高原上的传世之作,它所达到的思想艺术境地,是我们现代人难以达到的。只有长期生活在贫困地区的人,才能更加深刻理解歌词的内涵。
  1955年,中央歌舞团将张天恩直接调到团里工作了三年,在京期间,张天恩用原汁原味的吴堡口音向毛主席、周总理、刘少奇等中央首长高歌清唱了自己创作的《赶牲灵》,引起现场观众阵阵掌声,并受到中央首长的亲切接见。北京期间《赶牲灵》唱得陕北籍在京工作的老首长、老同志热泪满眶,激动不已。文化部授予他“民间文艺天才”称号,时任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著名作曲家吕骥亲笔提写“民间艺术家—张天恩”。

后来,《赶牲灵》经过陕西省歌舞剧院白秉权女士的采录,通过她那优美的歌喉迅速从陕北传出,飞越黄河,响遍了全世界。

  斗转星移,二十一世纪的今天《赶牲灵》仍然久唱不衰,出现在国内外诸多大型晚会上,闫维文、冯健雪、王宏伟、刘斌、冯小泉、曾格格、王向荣、孙志宽、阿宝、大漠刀郞等明星正用他们的歌声延续着《赶牲灵》的传奇。

  2001年,南开大学学生合唱团作为亚洲唯一参赛队伍,在第三届意大利格拉多国际合唱节上,以一首《赶牲灵》获得金奖,为祖国赢得荣誉。

  一代民歌大师张天恩先生走了,他给世人留下一笔笔可观的精神财富,那是谁也忘不掉的。他编创的陕北民歌一直流传在祖国的每一个角落,回荡在黄土高坡的山山峁峁。
  如今,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代替了崎岖不平的山路,川流不息的汽车代替了骡马运输,富裕代替了贫穷,赶牲灵的人儿已写进历史。
 
【关闭】
版权所有 山东昆仑山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山林子网站 昆仑山网站© 鲁ICP备05032341号
联系电话:13853597301 18754159301建议您将显示器设为1024×768像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