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林子导航 山林子自然智慧系列丛书 自然智慧教育书 自然智慧创新书
自然智慧自然书 自然智慧科学书 自然智慧社会书 自然智慧经济书
自然智慧生活书 自然智慧女性书 自然智慧养生书 自然智慧文化书
自然智慧美学书 自然智慧传媒书 自然智慧心语书 自然智慧诗歌书
时代呼唤雷锋精神 时代呼唤焦裕禄精神 自然智慧正气歌 自然智慧正气篇
智慧教育导航 《时代呼唤焦裕禄精神》诗歌 《时代呼唤好人精神》 《你是谁》  
 
张彻电影追寻
 
写张彻电影,下笔很难。原因是几十年来已有过很多长篇大论,关于他电影的阳刚血气、男儿情义;主角盘肠大战的情绪宣泄,以及他在六、七十年代作为新派武侠片旗手的影响力等等,很多人都已写过了,再写,已很累赘,也免不了重复前人的观点。

再说,张彻的文章,也写过很多关于他自己的电影。读他的文章,可了解到他的执著,他坦率承认对拍摄古装片不讲究考证(如演员留长头发)是“明知故犯,……我觉得对的,觉得舒服,觉得味道好的,便这样做。”

他也认为自己的电影,有的时候比较粗糙。他的文章也有写到他的古装片为什么配西方音乐(当年起用年仅十七、八岁的陈勋奇配乐)、常用慢镜抒发悲壮感、拍《独臂刀》时已首先使用手提摄影机、打破禁地以主角每片必死做结局;同样也打破禁忌是在银幕上塑造白衣冷面大侠形象(当时普遍认为白色不是颜色,而白色在视觉上不但冒险,而且难拍)。 想了解张彻电影,读他的文章其实已经很足够。大致上,他早期电影主角的盘肠大战,很受到京剧尤其是《界牌关》(罗通扫北/盘肠大战)的影响,他也写过:“盘肠大战(罗通),是表现痛苦与死亡很好的舞蹈,很壮美。”

对于京剧,张彻本来就是行家,他有些电影便取材自京剧,而《报仇》更索性以京剧戏班做血战舞台,片中的姜大卫为狄龙报仇,而狄龙所饰演的武生杨小楼,这角色至今仍令张彻影迷印象深刻。


英雄与樱花

张彻早期电影主角每片必死(王羽、姜大卫、狄龙),据他说灵感来自荷里活卖座片元素,当时没想过什么符号象征,但他可能也没察觉到,他在潜意识上早已有这种悲剧英雄的表态。

他后来在自己的文章也写过:“英雄人格,常要死才完成,盖棺定论。……汪精卫未曾‘引刀成一块’,结果当了汉 奸。”

他的意思是,做了英雄之后,却不保证以后不会行差踏错。而偶然做了坏事,以前的英雄功业便被毁诸一旦。

这说法有点象日本人对樱花之美的执著,它应当在最美最灿烂的时候凋谢。比如金阁寺,金阁寺美,但如何让金阁寺之美得以永恒?日本人认为最好的方法是一把火将金阁寺烧掉!烧毁了,金阁寺之美就变成永恒。这便是日本人的“樱花意识”。张彻可能没想过,他的电影常常以死来肯定,完成一个英雄人格,其实多少都有点近似日本人的樱花意识。

曾有一个时期,张彻的电影被影评界套入了存在主义的论述,但这是个美丽的误会,与其说虚无,我宁愿说是樱花意识还比较恰当。 ;


这一代和那一代

诚如黄霑在88年为张彻文章结集写序言所说:“我们这一代的人,谁没有看过张彻电影?”是的,我也是看张彻电影成长的一代,而所谓“这一代”,是六十年代了。

这已经是很遥远的一代。即便如今已四十岁的影迷,他们其实已错过了张彻电影最黄金的十年。四十岁的影迷,最大可能只会在75年以后才看张彻电影,那是他的电影开始走向最坏的时候,已经不是本来面目了。

张彻在64年以《虎侠歼仇》试剑,66年以《边城三侠》奠下邵氏武侠世纪的雏形,继而在67年拍出一鸣惊人的《独臂刀》,此后至75年的《洪拳小子》为止,这段时间,正好是张彻电影最灿烂的黄金十年,而我心目中张彻的十部最佳电影,全都是这十年内的作品。

这十部最佳电影是:67年《独臂刀》、《大刺客》、68年《金燕子》、69年《铁手无情》、70年《报仇》、72年《马永贞》、73年《刺马》、74年《洪拳与咏春》、75年《洪拳小子》、《少林五祖》。

洪拳与少林五祖

以上是一张纯粹个人选择的清单,选《洪拳与咏春》可能有点勉强,但它毕竟是功夫片迈向师徒关系再发展的先驱,启迪了袁和平拍成龙的《蛇形刁手》与《醉拳》的灵感,巧合的是,《洪拳与咏春》的师傅也是袁小田,他在《蛇形刁手》与《醉拳》里面,同样起了做师傅的作用。

其他几部片,历来都有很多人讲过了,特别是每当谈论张彻电影,这几部片都似乎是必然之选,只有《少林五祖》比较冷门,这可能是张彻最被低估的一部电影,特别是今日当所有人都几乎认同了周星驰的《少林足球》具有反映逆境求生的功能作用时,我觉得张彻拍于75年的《少林五祖》便很应该获得尊重。 1 Y3 {+ w' z& l6

这部片拍少林寺被烧了之后,五个俗家弟子流亡,想报仇却又苦恼于敌不过对手,对少林功夫有所怀疑,因而四处寻师学艺。但他们后来发觉,少林功夫并非不好,只是自己学艺不精,想通之后便从基本做起,重新苦练本门所学,结果修成正果,仍以先前所学的少林功夫克敌制胜。

若说逆境求生功能,这部《少林五祖》也应算是示范作了,当中的自强不息信念,放诸今日香港,是否也有种“你已得到,别看轻自己”的信息?(约瑟注:“你已得到,别看轻自己”原文是用粤语字“你得 ,唔好睇少自己”,我试以普通话来代替,意如有误,错在我也。)

《大刺客》的暧昧情愫

除此之外,我想重提《大刺客》。我们常认为张彻电影的女性,总被放在尴尬地位,但其实并不尽然。象《独臂刀》的焦姣,她牵着王羽的空衣袖便很有韵味,《金燕子》里的郑佩佩更不用说了,其他如《铁手无情》的李菁、《十三太保》的李丽丽、《小煞星》和《报仇》的汪萍、《刺马》的井荆,她们都能在张彻电影中起到了暴烈里的温柔作用。当中还有一个女性,就是《大刺客》里的李香君。

《大刺客》给我奇妙的感觉是,当中竟有种暧昧的姊弟情愫。饰演聂政姊姊的是李香君,她出场不多,但对王羽饰演的聂政,却有着把这个弟弟看作近乎情人的疼爱,特别是她最后前往为弟弟收尸的一场戏,宛如殉情的凄艳。事实是,她在这种情况下收尸,其实已经是视死如归了。

将姊弟情愫拍得如此凄艳,不但是张彻电影的异变,在几十年后的华语片中,也不曾有过。我想,可能连张彻也没察觉到《大刺客》的聂荣、聂政姊弟,在他的镜头下会有如此凄艳的效果。

我看《大刺客》时正值少年,当时已觉得这部片很特别,感觉最强烈是电影中的景致,尤其是室内的布置和构图,洋溢着朴素的古风,甚至觉得它有点象日本片,和当时及以后的很多张彻电影很有分别。

直至很多年后读张彻文章,才恍然大悟。他说拍《大刺客》时,运镜是以中、远景居多,也有采低角度拍摄。中、远景多至四十个镜头。那是他很欣赏费穆的《小城之春》,拍《大刺客》是刻意学费穆的拍摄方法。

我一度以为他学小津,原来是学费穆。但无论怎说,《大刺客》虽然不算得上是张彻的最佳电影,却是他电影生涯上最与众不同的一部佳作。


白衣大侠之谜

当日邵氏开辟武侠世纪,据传引入了一大批日本武侠片给导演参考。事实张彻在他文章也有提到黑泽明的武士道片,他在71年拍的《大决斗》,更直接将小林旭和石源裕次郎合演的江湖片《决斗地狱门》照搬过来。但我现在想说的不是抄袭或不抄袭,而是觉得当时的张彻电影,在某个转折点上,很可能受到一些日本片的影响。

我最近看过冈本喜八的一部武士道片《侍》,主角三船敏郎,作品年份是1965年,最精彩一幕是结尾那场群雄厮杀,场景是白衣、白刃、白雪,电影是黑白片,这样的色调,几乎已可想像到它在视觉上和拍摄上的难处。但冈本喜八拍出来的效果却凌厉无比,简直是将黑白片升华至极至。

值得注意的是这是1965年的电影。那时张彻还在试剑阶段,翌年拍《边城三侠》,67年连续拍了《断肠剑》、《独臂刀》及《大刺客》,至68年《金燕子》,这期间张彻电影的白衣大侠开始成型了,据他说,主角以白衣姿态出现,是打破了当时的市场禁忌,因为当时认为白色不是颜色……。

后来的发展不用多讲了,白衣大侠成为张彻电影的一大特点,甚至给风格化。如今回看,张彻当年到底有没有看过冈本喜八的《侍》?这是个颇有趣的谜。


 
【关闭】
版权所有 山东昆仑山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山林子网站 昆仑山网站© 鲁ICP备05032341号
联系电话:13853597301 18754159301建议您将显示器设为1024×768像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