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林子导航 山林子自然智慧系列丛书 自然智慧教育书 自然智慧创新书
自然智慧自然书 自然智慧科学书 自然智慧社会书 自然智慧经济书
自然智慧生活书 自然智慧女性书 自然智慧养生书 自然智慧文化书
自然智慧美学书 自然智慧传媒书 自然智慧心语书 自然智慧诗歌书
时代呼唤雷锋精神 时代呼唤焦裕禄精神 自然智慧正气歌 自然智慧正气篇
智慧教育导航 《时代呼唤焦裕禄精神》诗歌 《时代呼唤好人精神》 《你是谁》  
 
李安:电影本来就是冒险
 
李安:我是一直对电影会有一种幻想。

  同期:这剑套真好看,在江湖上走来走去的,是不是很好玩?

  李安:然后你在制作的过程,你会有很多东西破坏你的幻想。

  同期:我以为中国人都是温顺沉默的数学天才,你正见识到五千年性压抑的结果。你说的自由自在我也渴望。

  李安:每次离好莱坞比较近的时候,反而比较有意识地去抗拒它,我想做一些不太一样的。

  李安:电影本来就是冒险。

  解说:打从在娘胎里开始,母亲就怀着我,一路啃甘蔗,一路看电影,直到把我生出来。李安是这样描述自己的出生的,他似乎要把日后踏上电影“不归路”说成是一种宿命。

  李安:从最初到现在都是一样。我觉得电影它就是一种幻想。我觉得,我第一次上舞台大概在十七岁,我是误打误撞进的戏剧学校,接触到电影跟戏剧。

  解说:考入台湾艺专的当年,便获得了话剧“金鼎奖”,不论是误打误撞,还是缘分天成,年少的李安相信,这个好兆头预示着他未来的电影旅途将一帆风顺。

  李安:我一接触到它,就知道我是属于这方面的。感觉上好像不是我选择了电影戏剧,而是电影戏剧选择了我,好像做它的奴隶一样。

  解说:抱着这份虔诚,李安决定到片场打工,但是很快这希望便成为泡影,没干几天,对方就决定不再请他。从第一次被认可,到第一次受挫,如此急切的转折,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难以接受的,然而这并不能让李安退却,从选择电影的那一刻起,他就一直与否定抗衡。那是一份来自家庭的压力,一份对父亲的叛逆的决绝。

  解说:祖籍江西的李安,自幼生长在书香门第。父亲是一所中学的校长,治家甚有古风,教子极为严格。甚至很长一段时间内,逢年过节在家,还要行跪拜礼。严格的家教,加之同学惧怕父亲的严厉,李安很少有机会和同学交流。他不爱说话,沉默、内向。

  李安:我觉得拍片对我来讲不是很大挑战。我觉得障碍比较大的是社交,得下工夫听他们讲什么东西。你到一个场合怎么跟人家去社交,我觉得这方面我觉得有很大的痛苦。

  解说:侵染于浓厚的中国氛围,家庭成为李安成长过程中的第一视点。那些父亲形象,有的不怒自威,有的无可奈何,还有的背地里,或公开

  地遭受着反抗。也许正是因为少小离家,漂流于东西方两种文化之间,李安才更容易体会到一种在现代融合中被日渐忽略的情感,才更渴望追溯中国人传统情感的家庭脉络。

  李安:对我来讲,他们那一辈的,把中原的文化带到台湾,然后主掌了台湾的发展很久。所以我受的是一种间接的中原文化,是经过美化跟幻想,这样的中原文化。我本身并不是在大陆长大的,从他们的口中跟教育里面,我们想中国大概是一个怎么样子。然后我们也在那个传统的规范里面生活。所以我常常想到中国的文化,常常跟我父亲的形象是连在一起的。所以刚开始没有人给我剧本,我也没有办法施展拳脚去拍武打片。我都自己写剧本,当然是写一些我最熟悉的,这常常都是从我父亲开始。

  同期:年轻人长大了,有他们自己的意见,爱怎么办就怎么办。

  解说:1973年,李安做了一个让父亲十分愤怒的决定,报考戏剧电影系。在这个传统家庭里,从事演义事业,简直就是大逆不道。

  李安:其实我觉得,这三部曲里面,父亲其实不晓得该怎么办。他只是演一个父亲的形象,可是里面都空了。我觉得像纸老虎的味道,他知道这个社会是靠父系在运作的,所以他只要演父亲那个扑克牌脸,下面的人自己就会整合,就会运作,然后日子就可以照常过。其实这个世界已经变得他没有办法掌握的。

  解说:艺专毕业后的李安,不顾父亲的反对,跑得更远,跑到大洋彼岸的美国。因为那里有他心目中的电影圣殿。他先后在伊利诺斯大学和纽约大学学习戏剧和电影,并陆续拍摄了《追打》、《我爱中国菜》等多部16毫米电影作品。然而,就是这个给大导演斯派克.李打工的儿子,却被父亲认为是有损颜面,李安成为家庭话题的禁忌。

  李安:我也没有说服他,我就是我行我素。是用时间来证明,长期抗战嘛。

  解说:长期抗战没能说服父亲,但也没能改变李安的执著。二十年过去了,看到固执的儿子仍然沉醉在银幕世界,毫无悔意,当然也因为看到儿子一次次捧回国际大奖,同样固执的父亲终于举手投降。

  李安:他自己有时候,也抓不到那个权柄,也不晓得该怎么办,也不晓得怎么样去适应。所以他有时候不讲话比讲话还好,所以我的父亲会有那个样子在电影里面。其实不是心里迷糊,他有时候是装迷糊。所以一半是讽刺,一半是关怀。就像我对我父亲的感觉。其实我拍《父亲三部曲》他都没讲什么,我不晓得他喜欢不喜欢。

解说:多年以后,李安依然很介怀父亲是否喜欢自己的片子,因为那里面记录了父亲,记录了李安对于家庭的眷恋,那里面记录了成长,记录了蜕变过程的无奈和欢愉,那里面记录了一个电影人的冒险,记录了这一路的刺激与艰辛。



鲜花和掌声来了,不算晚,却依然无法让李安释怀,只有当得到父亲的认可的时候,他才能够欣慰和坦然。

  同期:不要一进厨房就跟我指指点点的嘛。我没指指点点的嘛。我是稍微批评一下。这味道。味道怎么了?我尝到味了。

  李安:在本质上而我其实已经很适合做那个题材,就从那以后就慢慢就离开了我的家庭,或许将来我可能还有一天还会再回去。不过现在我觉得作为一个拍电影的人,我希望多涉猎一些不同的题材,去经营一些自己没有学过的东西,把它学上手,我觉得挺有意思的。

  解说:获得奥斯卡奖后,李安应邀回纽约大学讲课。在这所熟悉的校园中,有他青春年少的梦想和痴狂。1984年,他从这里毕业,1984年成为李安生活的分水岭。毕业作品荣膺纽约大学“大学生电影节”金奖的他,在告别校园之后,却开始了长达六年的等待。如果说对于可以预料的收获,六年的等待只是需要一点耐性的话,守候一个丝毫无法预知的未来,将是多大的冒险。李安与不可知相持了整整六年,正是这六年的隐忍,成就了今天这信手签名,从容一倚。

  同期:我告诉你,活罪好受,寂寞难熬。你爸爸四十多年来受过多少罪,受过多少委屈,不管怎么折磨我,都无法阻止我武功的进展。咱们练内家的,讲究的是炼精化气,炼气化神。

  解说:一个是写不出东西的烦燥,一个是韬光养晦的修炼,李安在两面的挣扎中,审视着自己对于电影的选择。六年里的日复一日,厨房里的柴米油盐,足以磨掉一个人的锐气,也足以让最自信的人,对自己的选择产生否定和怀疑。放弃需要勇气,守候更需要勇气,因为只有在一无所有的时候,才能够检验内心的真实。

  李安:幻想的成分一定有,然后你在制作的过程,你会有很多东西破坏你的幻想。可是在破坏的过程里面,你又会产生新的幻想,所以我觉得它是永远没有止境的,从小时候到我老了为止。我一直对电影会有一种幻想,我觉得它是人类一种很可贵的精神生活。

  解说:那段日子,李安的家有点像“母系社会”,太太外出上班,他在家里煮饭、带孩子、练习厨艺,以及构想那些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有人看的剧本。细品酸甜苦辣,李安还在琢磨他的一道大菜,何时能端出,他不知道,但他需要准备,需要细心精制,需要火候的拿捏,更重要的需要修炼。在隐忍平缓中包裹激情,以儒雅谈笑拂去楚痛。这期间,不论是烹饪的刀功火候,手法中的浓淡相宜,还是太极推手的闪转腾挪,李安比任何时候都更容易细品其中的滋味。

  李安:我开始在这个地方留下来,希望可以拍电影。因为别人认为亚裔在这里不会有位置,但这成为了我的美国梦。然而直到那一刻,我依然无法知道一个中国电影导演是否能有一席之地。

  解说:这六年,他有过彷徨和心虚。

  李安:如果我心里不发虚,什么事情都知道该怎么办,我可能就没有兴趣了。

  解说:这六年,他也不忘一路寻找风景。

  李安:就像你出去玩、休假,你找一个风景好,你没去过的地方。

  解说:这六年,守候也是一种冒险。

  李安:你冒险嘛,心里会发虚。人在外面不晓得会怎么样,可是那是有趣的地方。你从北京来,你除了北京你都不出去。那也是很无聊的,对不对?

  同期:既然是这样,办完了事,你到北京跟我会合。你来,我就等你。

  解说:李安认定了电影,而妻子认定了李安。整日苦拼,一心养家的妻子林慧嘉,后来成了《卧虎藏龙》里女性人物的原型。李安笑称她是兼具俞秀莲的坚毅和玉姣龙的叛逆的女强人。许多年之后,当华裔社区为手捧奥斯卡的李安庆功,并将他的妻子评为最佳贤内助的时候,许多故事都已谈笑而去。留在内心的六年的隐忍和寂寞,也许只有携手同行的夫妻才能真正体味。

  林慧嘉:我想告诉大家事实,我不是贤内助,我从来不管他,我只是把他一个人丢在那儿。

  解说:1990年,蜇伏六年的李安,终于赢得了他职业生涯以来第一次独立执导影片的机会。尽管是在美国,《推手》正式开拍那天,李安还是

  依照中国的传统习惯,带领全剧组面向东南方举行了一次开机仪式。这次开镜仪式,一直让老外们津津乐道。那张由李安亲自书写的“开镜大吉”,至今还悬挂在外方制品的办公桌上。李安清楚地记得,开机那天清晨天上还飘着雨,仪式刚要举行,雨就停了。在经过了六年的等待之后,一位中国导演终于开始执导自己电影生涯的第一部长片,那一年李安37岁。

  解说:李安的电影中总是若隐若现地藏着一个“家”字,所有人与人之间复杂的关系,东西方文化的冲突,都在“家”这样一个温暖、传统的场所进行。那些蜇伏的无法掩盖的矛盾,保留着东方特有的细腻表达,这也被认为是李安完整的中国文化品格。或许正是这种品格牵动了华人的神经,《推手》一经上映,便好评如潮。

  解说;到李安成功地完成他的“父亲三部曲”,他已获得金球奖最佳外语片,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等多项提名,并将柏林电影节金熊奖、金马奖最佳导演等多项大奖揽入怀中。当人们还在津津乐道于“父亲三部曲”的时候,李安已经在寻找着转变的契机,寻求又一次的冒险。

  李安:有时候我们去创作一个东西,只是让心里能够发泄出来,找这么一种方式发泄出来。有三部片子,我第三部父亲也结婚了,得到我的祝福。他可以离开我这个生理的系统,我要找一些我觉得很有意思的冒险来做,不然我老是拍那个东西,自己也拍厌了,我想观众将来也看厌了,然后没有什么长进。我要试验一下新的题材,正好这个时候《理性与感性》的剧本找到我。

  解说:要将简.奥斯汀的这部名著搬上银幕,就如同一个西方人要拍《红楼梦》一样不可思议。但是李安真的就在这样的猜疑中开始行动了。冒险需要勇气,信心则来源于对自身的了解。李安洞穿了两百年厚重外套包裹下女性情感的核心,这对于李安来说是驾轻就熟的。

  李安:我大概拍到第三部片子,就是《饮食男女》以后,发觉对女人的戏比较能掌握,比较有兴趣。大概跟我的个性有关,可能我的个性不是很阳刚,然后我在成长的过程也很乖,所以不是有很多在外面跟哥们混这种的男性情义,或者是出去冒险的经验。所以我可能做起女人来比较顺手一点。像《理性与感性》这种女人与女人中间戏的时候,我就觉得比较上手比较容易。

  解说:但这毕竟是一次不小的转折,驾驭大牌明星,艾玛.汤普森、休.格兰特、凯特.文思来特、艾伦.瑞克曼,所有这些都不是很容易的事。适应好莱坞大投入、大制作的模式,李安做到了。虽然该片最终不能为李安赢得任何奖项,却不能阻止西方影坛对一位中国导演的肃然起敬。

  李安:制片人看了《喜宴》,觉得我很适合诠释简.奥斯汀这部小说。他觉得我因为通常要不然做喜剧,喜剧带讽刺的通常冷一点,要不然就是做比较暖性的东西,或者是严肃的东西。我好像两个都很自然地在我的手上得到一种平衡,这大概是我天生的一种本性。

  解说:在看过《理智与情感》之后,李安说过,我要让这部电影重重地击碎人们的心,他们得花上两个月的时间才能痊愈。自信满满也好,大放厥词也罢,不管人们怎么说,他真的做到了,那时的他真的毫无畏惧吗?

  李安:有。尤其是头几步,功力很有限。现在功力累积了一些,所以给自己铺的安全网也比较多一点。就是说有些东西你是决定去冒险,那个不行了,你倒下来,还有一个东西在另外一个地方,所以我有好几层的安全网。所以它就是心里发虚,还有一个地方可以逃。我觉得胆识一定要有,你光弄保险的话,跟拍电视剧或者是做公务员没有什么差别,那不必来拍电影了。电影本来就是冒险。

  解说:李安接下来的冒险显然更加大胆。深入七十年代,面临种种危机的美国家庭,铺陈道德危机的社会迷惘。1997年,他完成了审视美国七

  十年代家庭伦理崩溃时期的作品《冰风暴》。保持着他苦乐参半、不失风趣的眼光,李安从小镇家庭的衰败颓落,折射出强烈的历史感。一向宣称自己是以西方的手法来表现中国题材的李安,这一次,手法究竟是西方的还是东方的,情感到底是东方的还是西方,早已模糊,无从辨晓。李安一直致力描绘的家庭,就是从这种模糊中走向崩溃,父权从这里走向衰落。

  同期:孩子们,我回来了。你出去了吗?打扰一下,今天没有家庭作业吗?现在是感恩节假期。旅途顺利吗?很好。同学如何?不错。成绩怎么样?还成。

  李安:一个活的文化它是一直在改变、适应、在流行,然后找寻它的生存空间。它不是一个博物馆。所以我们做的时候,对于创作来讲,什么方面我觉得好看我就会想拿来用。这个中间有适应,有不适应,有能力做得到。我有个人,包括我的群体能力做不到的事情,都会有一些痕迹,不过它也就是一种文化的痕迹。

  解说:有人说出身于纽约大学的李安,并没能秉承前卫电影的另类和张扬风格,倒是颇为符合好莱坞的类型片。有花好月圆的情节,有娴熟圆润的技术,成就了功利心较重的获奖专业户。

  李安:用那种资源去做你想做的时候,有时候必须进入好莱坞。不过我觉得,每次离好莱坞比较近的时候,我反而比较有意识地去抗拒它,越是想做一些不太不一样的。

解说:做不一样的东西,这或许就是李安冒险的原动力。



这一回,他选择了武侠。

  同期:可我看书上说的都是挺有意思的,到处都能去,遇上不服气的就打。

  李安:小的时候对武侠,江湖世界的一种幻想。

  解说:为了圆儿时的那个梦,李安着手炮制了一部很中国化的好莱坞大片,《卧虎藏龙》。这是一个地道中国情结的片名。古云:“虎从风,龙从云”,而整部片子被风的劲悍、云的俊逸,腌制得神奇瑰丽。黑的夜、灰的城墙、急急的鼓点、眼花缭乱的打斗,这一切都是少年时手捧武侠小说幻想过的吧。

  李安:我觉得基本上中国社会是比较压抑的,武侠小说它本身就是很夸张的。这是一个传统,你没有夸张,没有一点野味它不成武侠小说。它本身就是一种夸张、幻想式的神话。那当然,我们中国有中国式的神话,那武狭小说是从清朝以后,尤其是晚清以后,才慢慢演发出来一种神话式的英雄演义。我觉得夸张是必要的,我也喜欢轻功,因为轻功虽然在力学上面不是那么活力。可是它是武狭小说里面很重要的传统,它是跟现实脱节的一种表达方式,抗拒地心吸引力跟抗拒社会。它有一种超脱的感觉,还有一种意境在里面。那打斗的编排,那你在夸张也没有京剧的夸张那种。

  同期:我就要嫁人了,可我还没有过过我自己想过的日子。爱就爱了呗,高兴就还,不高兴就不还。我愿意跟谁混就跟谁混。你说的自由自在我也渴望。

  李安:我想武侠小说基本上是对一个社会的群体的想象力。有一种相当的作用,它就是抓到了观众的那种,就是读者的一种想象力。就是对权力、力量的一种想象力。对个人超凡升华的能力有一种想象力。然后对情跟义还有比较奇怪的情节,冒险故事。它对我们的想象力,尤其是在电影发展出来以前,有相当大的影响。

  同期:我乃是潇洒人间一剑仙,青冥宝剑胜龙泉。

  李安:她那么年轻,那么没规矩。可是她有一种很真诚的,一种热量在那个地方,我觉得这是很可贵的。她虽然不受拘束,很叛逆,可是她就像一条龙一样。我觉得每个人都有一个不受拘束的一种因素,一种不安因素在我们的体内。

  同期:青冥剑为什么在你手里?你管得着吗?这个盗剑人很不寻常,教你一点做人处事的道理。你给我闭嘴。这就是江湖,恩恩怨怨,你死我活,很吓人。敢问少侠跟武当派的李慕白是手下败将。

  李安:我觉得我们不是在做章子怡,而是在做我们心里隐藏的那条龙。那条龙可能是对创作的欲望,可能是对女性的幻想。女性也可能有对自由的幻想,也可以说是对古典中国,一种迷迷蒙蒙的向往。

  解说:向往迷蒙在镜头中,古典中国融入“风吹帘动故人来”的情致里。李安用蒙太奇铺陈着一个游子故国梦。展现了一个绵长而有质感的中国。

  李安:其实你说什么是中国文化?我们自己也搞不清楚。就像你说“江湖”,你说老外不懂江湖,中国人就懂吗?你讲江湖,你说怎么翻译出来?你问遍人也没有人把它很明白地翻译出来。它可以这样,可以那样。我们也是懵懵懂懂的,反而经过外国方式的显示,我们可以搞得比较清楚一点。有时候你人在里面,云深不知处。

  解说:不论是隽永飘逸,还是欲语还休,李慕白的大气内敛,成就了李安,也成就了一种儒雅气质的极限。美国《时代》杂志这样评价李安,这位温文儒雅的绅士再次证明了一件事,美国电影院的繁荣,有赖于各国艺术家的魅力。

  李安:我觉得任何一样东西,做到比较好的层次,都是很儒雅的。至少我们讲究它有一种儒雅的气质,大侠是讲究气质的,不是张牙舞爪地跟人家这么来,他讲分寸。我们周润发第一个出现的镜头,牵着一匹马,江南风景。进了门帘,袍子一撩。他坐下来,他一坐他就是有一个分寸。西方的大侠也是,他不是见人就拔枪,他总是有那么一个派头。他叫一瓶酒,进一个门,看一下。中国的京剧也是讲这一套,对不对?真正的动作最大的武行来讲是翻跟头,关公他就不能翻跟头,他就是有一个派头,都是儒雅的。那你看关公的像,没有说是睁着眼睛拿着刀砍的,他一定是读春秋。

  解说:美国当地时间2001年3月25日晚,被一身的儒雅簇拥着,李安又一次踏上奥斯卡的红地毯,那一夜洛杉矶星光灿烂,那一夜属于李安。

  奥斯卡颁奖典礼上:李安凭借卧虎藏龙获得他的第一个奥斯卡奖。他同时获得最佳导演奖和最佳影片的提名。谢谢!谢谢学院对这个外语影片的特别认可!感谢我的伙伴,制片人徐立功、比尔康。感谢我们这个团队中作出了巨大贡献的三个才华横益的成员,他们是詹姆斯 夏幕至哥伦比亚,亚洲的巴巴拉 罗比森还有索尼的葛瑞还有聪明绝顶的迈克尔。帕克和索尼古典的马西。格罗亚制作出这样的杰作。最后我感谢在台湾的朋友们,香港的合作人,还有在我们制作这部电影时给予我们很大帮助的祖国大陆每个人。这是项很大的荣誉!谢谢你们!

  李安:它的结果对我来讲就是出风头,我觉得,今年的主持斯蒂芬.马丁讲的很好。他说五湖四海世界各大洲的电影人我们同聚一堂,就是为了爱好一个就是出名。奥斯卡就是出风头嘛。全世界八亿、十亿人看最多的大明星。因为电影的工业还是美国执牛耳,而且是越来越是如此主流电影这个全世界几乎都没有,就是美国人在拍所以他对于普及的文化,一般大众文化是有很大的影响力的。

  解说:说过了熟悉的不熟悉的,看过了中国的外国的,拍过了现在的过去的,伴随着《卧虎藏龙》包揽奥斯卡四项大奖,李安到达了他事业的一个巅峰。手中的小金人,可以是完美的句号,却绝对不是终点。不知道李安将会继续怎样的冒险,不知道他将会奉献给我们怎样的戏影人生?

 
【关闭】
版权所有 山东昆仑山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山林子网站 昆仑山网站© 鲁ICP备05032341号
联系电话:13853597301 18754159301建议您将显示器设为1024×768像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