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林子导航 山林子自然智慧系列丛书 自然智慧教育书 自然智慧创新书
自然智慧自然书 自然智慧科学书 自然智慧社会书 自然智慧经济书
自然智慧生活书 自然智慧女性书 自然智慧养生书 自然智慧文化书
自然智慧美学书 自然智慧传媒书 自然智慧心语书 自然智慧诗歌书
时代呼唤雷锋精神 时代呼唤焦裕禄精神 自然智慧正气歌 自然智慧正气篇
智慧教育导航 《时代呼唤焦裕禄精神》诗歌 《时代呼唤好人精神》 《你是谁》  
 
林连昆:大器晚成的话剧大家
 




在纪念中国话剧100周年暨北京人艺建院55周年的日子里,我的脑海里时时浮现出这样一幅难忘的画面——

大约在1999年的夏天,北京人艺的著名演员于是之和林连昆都已经身患重病,而且基本上处于失语的状态。就是在这种特殊的情形下,他们在中医医院里偶然会面了。

这天上午,已经住院多日的于是之准备出院。当他坐在轮椅上被推到电梯间前边的时候,稍稍等待了片刻,电梯门便打开了,里面推出来的轮椅上,坐着的竟然是由于脑中风前来住院的林连昆。



此刻,两位老人、两位老友的目光对视在一起,好像是在意料之中,又仿佛是在意料之外。值得一提的是,北京人艺这两位同样受到观众欢迎和喜爱的老艺术家,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他们都是为了话剧事业甘愿奉献终生的人。年龄上林连昆比于是之小4岁,他们是亦师亦友的关系,在表演风格上是相同的,起码是相似的。记得,是之对我说过这样的话:“我的表演只有林连昆能够说得清楚。”他们两位都曾经是在舞台上辉煌过,并且是名噪一时的表演艺术家,他们用艺术语言不知道在戏里说过多少令人难忘的台词,而此时此刻,虽然他们脑海里往事如云,却只能是相对无言,眼睛里闪烁着激越的光芒和依依不舍的悲苦神情,显然,心里都有着说不出又说不尽的话语。这些连周围旁观的人都是能够感受得到的。可以说,生活里这样的“戏剧场面”是不多见的,也是让人刻骨铭心的。或许,应该称作是一种难以名状的人生况味吧?

1.为《雷雨》打雷打得好,竟有口皆碑

笔者与林连昆是近半个世纪的同事、挚友,这里边有着一个很长的故事。连昆比我大5岁,把我看作小老弟。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我18岁调到北京人艺以后,专业是搞灯光管理,兼作共青团的干部,分工管文体工作,连昆是文体积极分子,自然搞起活动来联系很多,交往也很多。当时,剧院青年人多,组织了各种球队。其中排球队和足球队比较突出,林连昆都是主力队员。两支球队除了内部比赛以外,也都经常对外参加比赛,而且胜多输少,在市委直属机关里边多少有一点儿名气。

有一次,在先农坛体育场与市委直属机关队举行友谊比赛,剧院连球队队员加上“啦啦队”,整整坐了满满一辆捷克大轿车前往参赛和助阵,而且还拉上了不少面包、香肠、汽水之类的食品,很有一点儿专业的气势。那次对方阵容比较强,上半场零比零谁也没有进球,下半场自然竞争得更加激烈。就在终场前十分钟左右的关键时刻,二位前锋——林连昆和冯钦冲到对方大门前的禁区附近,本来球是由林连昆带着往前走的,观众也都觉得应当由他起脚射门,可是在刹那间,他突然意外地把球传给了冯钦,由冯钦踢进了取胜的一个球。我们立刻高兴得又喊又叫,又蹦又跳,欢呼这来之不易的伟大胜利。在回来的汽车上,我问连昆:“你拿着球为什么不起脚射门?”他毫不犹豫地答:“我射门不是不可以,但是把握性不大,因为对方的后卫盯我盯得太紧,而冯钦的位置比我的好,进球的可能性很大,当然应当给他。”连昆的话虽然不多,但是很经得起琢磨。我们都为连昆这种不计个人得失的“球德”所打动,这件事一时在剧院里传为佳话。这是连昆第一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良好印象。

1957年,我被调到演员队当演员,和连昆干了同一行,因此接触也就更加多了。当时剧院正在掀起“人人争做又红又专的文艺工作者”活动之高潮,实际上就是开展学习业务运动的高潮,青年演员的学习小组纷纷成立,并且纷纷向老演员拜师求艺。我们的学习小组里有林连昆、葛崇娴、刘华、蓝阴海和我,林连昆拜方琯德为老师,我拜朱琳为老师,学习小组每天晚上都在一起参加各个戏的演出,自然基本上都是扮演群众角色,白天就都在院部院子里或排练场里一起训练声音、形体,至今我还保留着一张我们在一起练习活动眼睛的照片。同时,学习小组为了说好台词,不但练习“绕口令”,还集体背诵京剧《法门寺》里贾桂那段念状纸的“贯口活儿”,这样一来,我们基本上是朝夕共处地生活在一起的。

在那段时间里,我更加了解了连昆,这个人不只是在文体活动里肯吃苦耐劳,勤奋肯干,在排练里和演出里更是如此。虽然大家基本上都是“跑群众”角色的演员,但他除了演戏以外管的分外事特别之多,有些事完全是他自己主动要求担当的。比如,排练中他抢着帮助剧务搭临时布景,摆道具,做效果;演出中他抢着换布景,换道具,做效果。这里特别要提到的是,他在《雷雨》里做效果,而且担当起“打雷”的主力活儿,也就是站在布景片后面不停地伸直胳膊平举两只手摇晃铁皮、钢板和三合板,铁皮可以制造“辟雳”,钢板可以制造“响雷”,三合板可以制造“滚雷”,或者是用两只手敲打梯形鼓以制造“闷雷”,可以说,没有一样不是重体力劳动。这个戏的雷雨又非常之多,几乎每一场都有,特别是第三幕里鲁妈逼着四凤对天鸣誓,那一段比较长的戏,雷声更是得紧紧跟着戏中的台词走,因此做效果一刻也不能停,这一段十分钟左右的戏演下来就得汗流浃背,腰酸手疼。有时候,连昆作为演员并没有什么戏,比如在《雷雨》里只不过是扮演一个没有台词的仆人,也就是上一次场,观众还没有看清他的脸就已经下场了,可是布景片后面的效果工作却非常之多,几乎是整个晚上都不得闲,连喝口茶水的工夫也没有。对此,连昆依然无怨无悔,总是一声不吭地默默干着活儿,而且很投入,很动感情。剧院里的人对他这一点可以说是有口皆碑的,戏组的核心小组也要经常对他进行表扬。陆游说:“功夫在诗外。”现在看来这些演戏以外的艰苦磨炼,对连昆以后的艺术生活是很有好处的,是打基础的工作。

 
【关闭】
版权所有 山东昆仑山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山林子网站 昆仑山网站© 鲁ICP备05032341号
联系电话:13853597301 18754159301建议您将显示器设为1024×768像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