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林子导航 山林子自然智慧系列丛书 自然智慧教育书 自然智慧创新书
自然智慧自然书 自然智慧科学书 自然智慧社会书 自然智慧经济书
自然智慧生活书 自然智慧女性书 自然智慧养生书 自然智慧文化书
自然智慧美学书 自然智慧传媒书 自然智慧心语书 自然智慧诗歌书
时代呼唤雷锋精神 时代呼唤焦裕禄精神 自然智慧正气歌 自然智慧正气篇
智慧教育导航 《时代呼唤焦裕禄精神》诗歌 《时代呼唤好人精神》 《你是谁》  
 
白杨:艺术家是应该有社会责任感的
 

 

白杨,原名杨成芳。她原籍湖南,1920年生于北京。1931年入联华影业公司北平第五分厂演员养成所,并在影片《故宫新怨》中饰演丫环。后相继在中国旅行剧团、中国舞台协会等团体任演员。因主演《梅萝香》、《少奶奶的扇子》、《茶花女》等剧而崭露头角。1936年入上海明星影片公司,主演影片《十字街头》,引起影坛关注。1937年参加上海影人剧团,赴重庆途中演出《卢沟桥之战》、《流民三千万》等抗日剧目。1938年在重庆入中央电影摄影场,主演《中华儿女》、《青年中国》等影片。同时又主演了《屈原》、《日出》、《法西斯细菌》、《复活》、《罗米欧与朱丽叶》等多部话剧,成功地塑造出不同时代、不同类型的妇女形象,成为大后方人民群众最喜爱的演员之一。1946年回上海,在中电、昆仑等影片公司主演《八千里路云和月》、《一江春水向东流》、《还乡日记》等影片。

在《一江春水向东流》中饰演的纱厂女工李素芬系其前期代表作。1949年后任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1958年,白杨加入中国共产党。她历任中国影协第一届委员、第二至四届副主席,是第一至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委员。她主演了《为了和平》、《祝福》、《春满人间》等影片,特别是在《祝福》中扮演的祥林嫂,显示出其表演艺术的功力和魅力。她的表演被公认具有细腻、优美、自然、含蓄的风格。她著有《电影表演技艺漫笔》、《电影表演探索》等。

  每当骑车经过上海华山路复兴西路口时,不禁会停下来朝一所小洋楼张望,总希望那拉合已久的窗幔重又拉开——这里,总能让我想起15年前在此为我国著名的表演艺术家白杨拍摄电视纪录片的情景。
  得到机会拍摄艺术家
  以前在北方读中学时,每逢周六下午或星期天经常会将省下的早点钱换作电影票,赶去好几家电影院连续看上二三部电影,如《十字街头》、《一江春水向东流》等。记得《一江春水向东流》是由上下集《八年离乱》、《天亮前后》组成的,看完电影散场走出影院,一时间竟然东南西北都难辨清,在路口站立良久方弄清回家的方向,脑海里依旧回放、闪动着的都是上述影片中的人、事、情,白杨精湛的演技给我以难忘的印象——她的表演细腻、生动、优美、自然、明朗,流畅中又有含蓄,她所塑造的形象各有个性,但又都具有东方女性的风韵与气度。


《一江春水向东流》


  我有时会做些“白日梦”,想象自己与那些著名演员邂逅的情景。
  后来,我进了电影学院,毕业后孤雁南飞成了上海海燕电影厂的一员。有时会见到那些卓有成就的表演大家,其中包括白杨老师。但始终没有机会与白杨在一个摄制组里拍片,近距离欣赏她的表演。我曾以为这辈子恐不可能看她演戏、讲戏了。然而天赐良机,10多年前厂领导让我牵头成立一个为中国电影奋斗终生的上影厂老艺术家拍摄电视纪录片小组,纪录为中国电影事业做出贡献的编、导、演、摄、录、美、化、服、道等及电影厂老领导老前辈,约有50位左右电影人,其中就有白杨。当时,由于摄制经费等的制约,每位老电影人的拍摄时间被规定为三四十分钟。
  为拍好电视片,我去白杨家几次和她商量拍摄内容、拍摄方案及形式等,征询她的想法。我提出,若让她一个人对着镜头叙述,未免太单调,即使旁边有个主持人,那也只是两个人的小天地,不免有些老套乏味。谈至此,忽然想到白杨同志当时正办了一个影视艺校,便对她说,如请艺校的学生来她家,坐在她的四周听她畅谈电影、戏剧、人生、艺术,这中间同学们可即兴提问,彼此有答有问岂不更好,借此可打破事先设定的模式与呆板的程序,现场好有个交流,气氛较活跃,后期编辑时也有较多剪辑点,片子可富有观赏性等。
  白杨当即同意我的设想,并做了不少补充,考虑更为周到。
  拍摄现场意外的事
  拍摄那天,我们摄制小组很早就到了白杨家。按照拍摄计划,我们的实录时间是半小时左右,拍摄的前20分钟挺顺利,白杨讲得很流畅很生动,细节也很清晰,她娓娓道来,艺校师生、摄制小组的成员听得津津有味。从银幕上走下来的她,此刻又使我想起她在电影中的表演,语速适中,叙事自然、生动、流畅,且又具有她一贯的含蓄和从容不迫。当谈及与敌人进行周旋斗争时,她的叙述充满艺术家的正直与激情,又使我想起银幕上的她。


1991年12月作者(左)与白杨合影


  不知不觉中,半小时过去了,制片朝我递眼色,摄像师用手指录像带,然而我作为导演此刻难以喊停,到了40分钟时,我只好在白杨叙述的一个停顿处叫停了。我的话音未落,白杨立即对我说:“我还没讲完呐,怎么停了?!”现场的艺校师生也不解地望着我。
  对此,我不免支支吾吾,大脑像是“停电”,一时不知如何是好。
  摄制小组成员面面相觑,待我开口。“白杨老师,摄像师要换录像带。”不知我怎么会脱口而出这句话。
  悟到了我的用意,摄像师、灯光师、场记、制片等立即继续照常工作,我担心影响白杨的情绪。
  10多年过去了,如今回想起来,白杨老师当时应该悟到了我们的难处,她尽快控制自己的情绪,以更自然、生动、流畅的故事帮助我们完成了拍摄。
  聆听白杨的叙述
  接下来的时间里,白杨继续面对镜头叙说——
  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周恩来同志考虑到上海在“孤岛”时期电影界操纵在日伪手里,之后又被国民党接收了,便想在上海开辟自己的电影阵地,于是在上海成立了昆仑影业公司,白杨随后便从重庆回到上海,她的艺术创造也由舞台又转移到银幕上。
  在拍摄《八千里路云和月》与《一江春水向东流》之前,白杨和其他不少文艺界的同志都曾去思南路上的“周公馆”向周恩来汇报、请教。
  周恩来同志对这两部影片的构思给予了肯定,并和创作人员谈了当时的政治形势,指出国民党反动派行将反扑,会有很多困难,希望大家坚持进步,多做工作,并对白杨等同志说,演剧队在抗日宣传中发挥了不少作用,要努力拍好这两部电影。


《八千里路云和月》


  当时拍片的条件很差,只有一台摄影机、一个镜头,是部老爷机器,戏称“独眼龙”。拍摄时,摄影机马达“喀喀”作响。由于要同期录音,因此剧务、场务、录音等要找来很多条棉被盖严捂着“独眼龙”,方能防止噪杂声混进录音带。当时在其他厂拍片可以拿到金条,而在“昆仑”连工资也常领不到。
  白杨还记得,当拍摄《一江春水向东流》时,有人冷嘲热讽地编了一副对联,上联是:“八千里路云和月”,下联是:“一江春水向东流”,横批:“水穷水尽”。此等雕虫拙技乃反动文人所为。白杨和摄制组全体同仁硬是咬紧牙关,排除一切干扰,直至影片拍好。
  影片《一江春水向东流》取得了成功,如果说白杨由《十字街头》走进千家万户,那么,《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公映又一次引起全国轰动,海外也颇有影响。影片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将主题和内容的深度与广度发挥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
  当时有文写道:“白杨女士恐将成为中国的新影后,她只有十七岁,中等身材,可是她的美丽、魔力、风韵和艺术天才,都卓然超出于一切……”英国《泰晤士报》也评论道:“许多中国影迷都觉得他们已发现了一个中国嘉宝。”
  白杨说,表演艺术要达到像近代学者、清朝秀才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所说的三个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是第一个境界。第二个境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个境界是“纵里寻它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根深才有树高、叶茂。白杨老师在众多部影片中的精湛演技,深受观众的称赞和喜爱,我以为那三个境界是其原因所在。
  拍完录像,已是80分钟,破了当时为50位电影人的拍片时间纪录,不过仔细一想,在她的演艺生涯中,从影片《故宫新怨》中饰演受凌辱的小丫头到塑造光彩照人的伟大女性宋庆龄,前后60多年,她谈了80分钟,不为过,否则许多电影往事大家也许永远也听不到了。
  白杨的生活很节俭,她还将拍摄《洒向人间都是爱》的全部片酬和几年间参加一些演出的收入都捐献出去了。
  白杨告诉我们,记得1981年,她随全国政协代表团出访美国,在华盛顿有位美国记者问她:“像你这样的大明星,如果在这儿,待遇会是很高的,会很有钱,对此你有什么感想?”白杨回答他:“我清楚这一点。但是我想一个艺术家不能脱离自己的人民,我有10亿中国观众,我想我的富有是无法用金钱来计算的。”
  白杨去世已10年了,想起当年为她录影的经历,我总会重温她说过的话:“艺术家是应该有社会责任感的,应该奉献的。”
 
【关闭】
版权所有 山东昆仑山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山林子网站 昆仑山网站© 鲁ICP备05032341号
联系电话:13853597301 18754159301建议您将显示器设为1024×768像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