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林子导航 山林子自然智慧系列丛书 自然智慧教育书 自然智慧创新书
自然智慧自然书 自然智慧科学书 自然智慧社会书 自然智慧经济书
自然智慧生活书 自然智慧女性书 自然智慧养生书 自然智慧文化书
自然智慧美学书 自然智慧传媒书 自然智慧心语书 自然智慧诗歌书
时代呼唤雷锋精神 时代呼唤焦裕禄精神 自然智慧正气歌 自然智慧正气篇
智慧教育导航 《时代呼唤焦裕禄精神》诗歌 《时代呼唤好人精神》 《你是谁》  
 
陈奇朝:广东音乐是高雅艺术
 


  广东音乐和曲艺界德高望重的老艺人陈奇朝先生,今年已经77岁高龄,曾任广东音乐曲艺团团长,精通多种乐器。青年时即与吕文成、何大傻等名家连袂演出。

  记者(以下均称记):广东音乐在乐器方面有什麼突出的特点?

  陈奇潮(以下简称陈):广东音乐音域广阔,形式活泼流畅,亦刚亦柔,在乐器方面也很有特色。比如其特有的高胡(粤胡),是吕文成从二胡改造过来的,把其中一条弦换成是钢弦,提高了四度音程。广东音乐的高音部分佔据很大的比例,其他地方的乐器“玩”不出其中的味道。高胡的技巧难度很大,特别是第叁把位最难掌握,和琵琶等乐器不同,胡琴是无级变化,通过高胡弹奏出光亮的音色需要一定的功底。

  记:粤乐的玩家社会地位如何?

  陈:广东音乐的弹奏艺人有两种层次,一种是普通的乐手,另外一种是名家。解放以前唱戏的戏子社会地位非常低,普通乐手更是如此;但成名成家的,地位就大不相同,比如说“何氏叁杰”中的何柳堂,原本家境富裕,在沙湾当地名声显赫,当时玩粤乐在富人圈中属高雅艺术。歷史上比较出名的粤乐名家有不少都是“有家底”的名门之后,广东音乐自成派系之后,这些名家都愿意出臺表演,也不失身份。至於抗战末年,广州的茶座蜕变成赌坊,音乐和曲艺演一两场便转為“开彩”,名家们才渐渐不愿露面。

  粤乐前景不太乐观

  受访名家:广东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广东音乐曲艺团原团长黎田先生

  黎田认為,广东音乐如果可以成為世界文化遗產,将会是其发展的重要契机。

  对於广东音乐近况不佳的现状,黎老先生有这样的见解:粤乐作為一种民间音乐,不可能完全靠市场来取得发展的资本。音乐和曲艺不同,组成一个乐团起码要30人,创作、排练需要大量时间,生產流程很长,把总主谱抄成分谱便要几天。另—方面,音乐的观眾面比较窄,即使是现在很盛行的西洋交响乐团,每年也只能开演十多场,开多了便没有观眾来捧场。所以要发展本地的民间音乐,还需要政府部门大力扶持,以往叶选平、近年欧初等领导都很重视,但粤乐还没有真正“恢復元气”,前景不是太乐观。

  粤乐杂谈

  叁起叁落

  解放之后,政府部门非常重视民间音乐的发展,特地组织人力建立了“广东民间音乐团”。其间代表国家到东欧表演引起轰动,后因改制等问题被撤销;“文革”之前,广东民间音乐团再度计画掛牌,一批着名艺人挑起大樑,可惜因為“文革”的缘故无法再立门户;上个世纪70年代末,打倒“四人帮”之后曲艺团重新招人,在应元路集训,并於第叁届羊城音乐花会一炮而红,可惜后来被流行文化所挤逼,因无法自给自足而第叁次下马,直到上个世纪90年代之后才复燃星火。广东音乐曲艺团前团长黎田先生歷经其中的沧桑变迁,此為史称之叁起叁落。

  “玻璃音乐”

  广东音乐风格独特,它善於从兄弟民族民间音乐以至於西洋音乐中借鉴吸收养料,曾被外国友人称為“玻璃音乐”。据黎田与陈奇潮两位元前辈介绍,“玻璃音乐”之称原来是赴东欧表演时获得的。1959年广东民间乐团赴匈牙利和前苏联访问,并作為国内唯一的民间乐团首登柴可夫音乐厅演出,清亮的乐风受到广泛讚扬,遂得“玻璃音乐”之美名。

  心灵地图

  静待广东音乐的破茧重生

  去年游歷长洲岛的时候,老村民宅之中有悦耳的广东音乐片段,清新怡人,顿觉精神开朗,仿佛回到百年以前的南粤民间,还迸发了不少感慨。可惜回到城里,天籟便已成桃花岛之丝竹,一去不復返了。如今的广州城,充盈两耳的无非是香港小女生的唱段,街上的店铺无一不是播放着现在的流行曲,至於本土的音乐,哪怕是现今广州艺人的演绎,几乎是无法遇见。唯独有缘觅得的,是红线女艺术中心日夜广播的名作唱词,历久弥新。后来听说“女姐”虽高龄仍不忘振兴本地艺术,携一眾新人创作粤剧的动画片,计画得有声有色,然不知如今进度如何。至於广东音乐,因為缺少如此的领军人物,行程更是举步维艰。

  粤乐和粤剧、粤曲同根而生,也有同样的命途——由贱变贵,又从鼎盛走至淡漠。这一“经典”路线,从粤乐的角度看来则更是明显。有一种论调,说的是广东音乐原本是粤剧表演的“过场音乐”,不论这种论调是否真切属实,毕竟能够看出粤乐在八十年前的地位。然而从“过场”走向正式舞臺,广东音乐以其善变而积极融会的性格“自立门户”,只花了不到20年便成為了名震海内外的民间艺术,更被华侨称為“乡音”,可见其生命力之旺盛。从“丫鬟”到“小姐”,广东音乐名人辈出,持续辉煌了整整半个世纪,这种高速发展的步伐是其他本地艺术所无法循跡模拟的。在这个过程之中,我们看到了一种“生”的欲望。

  欲望催生灵感,灵感催生人才,人才则打造了黄金时代,在那个体制并不完善的年代,粤乐有如此的惊人发展,实在是為世人所瞩目。南辕北辙的现状,看今日之广东音乐,沦入惨澹经营的境地,即使是最着名的艺人也只能在私伙局聊解手痒,态势堪忧。亲身到曲艺表演的现场观看粤乐的演奏,只见观眾越来越少,掌声稀稀拉拉,多多少少有凄凉的感受。倘若能够由粤乐崛起之史得到啟发,也许这种凄凉还能够趁势火热起来。

  有识之士提到文化品牌的建立,谋划要把广东音乐提升到文化遗產的境界,这个路子未尝不是重振旧业的好方法。广东音乐毕竟是宝藏,蕴含着百年以来眾多名家的心血,同时也符合本地的民俗特色,“生”的欲望从来都没有熄灭过。只是“遗產”的提法还需要斟酌,君不见老同志们的私伙局在市内依然兴旺如常,厚重的群眾基础以及新生的后来人继续着民乐的明亮悠扬,是為有血有肉而未到骨灰将尽的末路。所以“遗產”也许并非实用,“求生”才是关键所在。

  杭州如今还有曲艺茶座的风俗,朴素古雅,观眾亦不在少数。广东的音乐為何不藉以作為前车之鉴?先前西关的陶陶居据说一直还有曲艺节目的推广,也引来了不少掌声,而如今能够独立建造舞臺的茶居,已近覆灭了。“求生”的路子莫非华山孤道竟无他径可循?窃以為未必如此。除了寻求政府的绝对支持,或许还可以借助外来的势力。广交会引来外商无数,却没有任何的本地民间艺术同期宣传,如果能够把外地,外国友人引到自己的特色舞臺,相信粤乐再火一把并非虚言。“本地薑”不辣,尝试一下外地薑也许会是一条出路。

  “生”需要勇气,“偷生”则毫无意义,我只希望广东音乐还能够延续融会贯通的个性,勇敢地走向市场,或许能够破茧而出,再度激昂。




 
【关闭】
版权所有 山东昆仑山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山林子网站 昆仑山网站© 鲁ICP备05032341号
联系电话:13853597301 18754159301建议您将显示器设为1024×768像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