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林子导航 山林子自然智慧系列丛书 自然智慧教育书 自然智慧创新书
自然智慧自然书 自然智慧科学书 自然智慧社会书 自然智慧经济书
自然智慧生活书 自然智慧女性书 自然智慧养生书 自然智慧文化书
自然智慧美学书 自然智慧传媒书 自然智慧心语书 自然智慧诗歌书
时代呼唤雷锋精神 时代呼唤焦裕禄精神 自然智慧正气歌 自然智慧正气篇
智慧教育导航 《时代呼唤焦裕禄精神》诗歌 《时代呼唤好人精神》 《你是谁》  
 
王少伦: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
 

王少伦是一位忠实于现实主义创作理想的学院派画家,他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始终关心农村生活和农民的精神世界,在他的笔下,没有田园牧歌,
  
只有活生生的生存的苦斗,平静的坚忍和不屈不挠的乐观。同时,他以持续的创作提示质疑者,写实主义的限度还远远没有抵达。

王少伦:这件作品比较曲折,知道国家有重大历史题材的创作以后,对我来说是鼓舞人心的大事,我觉得这是我的机会到了,因为我以往画过几张大的历史画,从毕业创作《水》到《小岗》,还给上海的龙华纪念馆画过,我对大场面的绘画、历史题材创作有兴趣有一些经验,这次对我来说可能是一个施展才能的机会,这样我选择了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这张作品应该说是也有难度,但是我知难而进,当时选的时候还有一个选择是画《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我觉得那个不够我发挥的,这样我选择了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大家很熟悉,因为这是建国以来的第一次,应该说是胜利的大会也是团结的大会、建国的大会,是一个鼓舞人心的大会,也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大会。整个代表们的状态和表情都是非常兴高采烈、充满希望。我想这张作品应该画出来以后很有气势、很热烈,我想把效果画得再恢宏、壮观,目前来说这个是最初的稿子,后来也做了几个稿子。因为这张画的难度已经是我自己感觉到非常大,因为这段历史当时也有些图片的资料,远远不够我创作的需要,我也买过一本五几年出的专门介绍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的画册,它把里面的时间、进程、人物都一一介绍,就是人物的形象很难找到我的需要,因为动作、角度、光线要统一,我只能从每一个领导人的图集、相册里面去找。有些是角度不合适,我可以把人物改头换面,原来是张三改成李四,这仅仅是一个大草图,里面的具体形象还没有,因为这张画出来以后这些民主党派的代表人物都要有几个代表,一共参加的是600多人比较熟悉的180多人,这个画面上可能出面不了那么多,所以每一个民主党派多的四五个,少可能的一两个。

怀仁堂现在的装修已经好几遍了,而且窗户堵起来了,颜色也变了,现在我是尽量恢复当时的原貌,我只能根据当时的黑白照片去联想,后来又做了几个稿子(室外),我考虑到人物这么多,这么向上的会议,大家应该是非常高兴,在室外阳光底下灿烂的阳光能使场面更热烈,后来我想还要画出它的庄严和很肃穆的效果,室内可能油画的味道更浓一些、体现得更确切,最后我还是要回到室内。大的历史画特别是多人物创作最难的是人物组合,人物怎么组合,要突出重点又要统一在一起,还要有几个色块,一个人物和画一百个人物都是一样,怎么样远看是一个整体,翻来覆去做人物的组合可能是一开始绘画创作最重要的一部分。

现在的人物我基本上都对号入座,还有个别的可能不够,照片的质量不好,我可能到时候找模特做,当时的照片非常小非常模糊,我要画的时候找一个年龄相当,大概感觉差不多的形象去做,我必须去找模特这样才能画的更充分。

问:现在的构图是如何构思的?画面上有毛主席、刘少奇、邓小平的握手情节,作品的焦点会落在什么地方?

王少伦:现在重点还是在这几块,有时候越近越起到烘托的作用,现在顺着这个斜线过去以后焦点可以放在这里,这是一个透视,我后来做的几个稿子放在一列,一列以后从刚刚散会大家互相握手、互相祝贺的场面,当时邓小平没参加,这个我也是为了画面效果这么做一下。

问:您如何把握历史画创作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这些参加过政协会议的人会同时出现在这样的场景里吗?

王少伦:会,这些代表们都在一起,开完会以后各个党派都要单独合影,每一个人都有标准像,各民主党派大家的合影,最后整体的妇女代表那么一个大合影。当然历史画我觉得真实应该是很有冲击力、很有力量的一个方面,真实当然并不是说一味地去和历史靠,你虚构也得虚构真实,这是艺术作品的魅力。

其实真实本身就是一种很强的力量,你把它做到了这个感染力非常大,我是尽量地去还原他们每一个人物那个时代的原貌。

问:现在收集资料里面有没有什么困难? 群像并置时您如何避免雷同和罗列感?

王少伦:这个非常重要,因为一大群人在一起都是站着,而且都是喜气洋洋,很容易就会动作、角度雷同,所以尽量去避免,尽量找他们的变化,把他们的站的动作,把胳膊、手的动作变化。在几个雷同的情况下找一个特别灵活的人就打破僵局了,这里面每一只手,每一个胳膊甚至说一个光影都会去对整体的效果起到一些作用。

问:您觉得这次历史画创作和以往的历史画创作有何不同?

王少伦:我觉得这几年我对历史画有一种思考,我想尽量恢复原貌,画的让它人性化,毛主席也是人,活生生把人带出来,他是一个领袖又是一个人,他有领袖的魅力,又有普通人的亲和力,把真实的感觉画出来,我觉得这可能是历史画很大的力量。

问:您靠什么来表现领袖的真实?
王少伦:从构图到他们之间的关系来画,不问某一个人,把一个人过于突出也不好。毛主席现在可以放在远处,但是尽管在远处还是突出他,他还是一个主要的人物。

问:将来的调子是什么样的?
王少伦:将来的调子非常庄重,色彩还是非常饱和的。因为现在我的色稿还没有做,出来以后我想画让它会议的精神统一起来,很有希望、充满活力,颜色要沉稳,这次大会是很严肃的,它决定了很多纲领,色彩方面还是想画得很饱和、典雅。

问:将来正稿是多大?

王少伦:现在初步想三米高、九米长。

问:是等大的人?

王少伦:到不了,现在按这个稿子,毛主席占了1/3,现在我做的稿子里面能占到将近1/2,三米的话就是一米五。现在还没有考虑将来画的搬运,我是尽量想把它做为一块布。

问:您如何协调教学工作和创作关系?

王少伦:时间很紧张,现在课又很多,原来也提到为了创作可以把课先调一下,实际上我们的课照上,画画基本上在上课之余也没有休息的时间,我现在晚上和白天一样。我画画日光灯都已经习惯了,所以现在只能是利用一切时间来做这张画,这张画将来我自己感到压力很大,它工程量比较大,张三、李四每一个人物对号入座。

问:您能否具体讲一下每个人物的安排,让观众更加了解这张作品和这次会议?

王少伦:这个稿子是初稿,现在电脑稿可能出不来,一个是毛主席原来和刘少奇在一起,后来我改成和李济深在一起,因为政治协商会议还得表现出民主、团结,和各民主党派在交谈,把一些人物基本分散了,重点还是在毛主席的周围。

另外,这里面一个是宋庆龄、一个是何香凝,这都是女性的代表,这个画面当中是活跃画面的一个部分,我想把她两个刻画的稍微多一些,虽然也是重点,但不会是一号人物,她们两个在服装和颜色方面有别于千篇一律的西服和中山装,在画面当中会起到一定的作用。

问:这次画面还是通过戏剧化的情节组织起来,看草稿感觉有点像《雅典学院》的布局方式,,这种布局其实和以前我们的历史画创作不太一样。您认为中国的历史画创作现状和欧洲的历史画有什么不同?您认为好的历史画标准是什么样的?

王少伦:回顾一下外国文学史,这种大场面的现实主义历史画,印象最深的有《夜巡》、《希阿岛的屠杀》、《自由引导人民》、《拿破仑视察雅法鼠疫病院》、《十字军东征》、库尔贝《奥南的葬礼》、格列柯的《奥尔加斯伯爵的葬礼》,这些画应该都是经典,包括苏里科夫的《女贵族莫洛卓娃》,列宾的《查波罗什人写信给苏丹王》,这些画在历史当中都是经典,我看了他们的画以后,我就感觉到首先是真实,起码我们现在看起来很真实,他怎么虚构我们都不知道,但是他展现给我们的是很真实的事件,而且油画的味道还是浓,这和咱们比起来,我觉得咱们从构图的意识当中还是有很多好的作品,五十年代老先生们画的历史画有很多作品构图我也是反复学习,构图很新颖,而且也很巧,也很壮观,油画的味道还不足,当然油画在中国的历史太短,那个时候还没有看到这种元素,油画可能起到了一种宣传的作用,没有油画当中那种浑厚、空间的深度,这个我觉得不够,所以我想这次国家历史画创作看了大家的稿子,有不少作品我觉得看完以后非常满意,而且大家做得非常到位,从构图、构思到展现出来的油画味道肯定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问:您如何看待这次国家历史画创作工程的意义,从全国海选艺术家到今天不断追加拨款,给1840年以来的历史用图画的方式重新树碑立传。作为艺术家对您个人的艺术创作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对整个当代艺术的发展会有什么样的意义?

王少伦:我觉得这次活动应该说是两个方面的意义:一是为了表现中国的历史,是对中国文化的延续,也是教育中国人民一个很好的机会,通过这个让大家更了解到中国历史的荣辱,更要珍惜今天,怎么去热爱祖国,怎么去做好工作,这是一个教育、推动作用。二是文化的需要,中国的美术发展这么多年没有留下来那么多作品供大家去参观,我觉得这是一个开始。当然我希望投资越大越好,重视得越大越好,这样对美术发展会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也繁荣我们的文化。

这次活动不能说百分之百好,我想有20%的作品要是能够流传意义就非常大。这次创作每一个作者都非常用心,而且都很珍惜这次机会,我相信我也会去好好努力把这张作品做好。

问:这一次通过这件事把学院里面的老师团结在一起,要经常开会、一块讨论,有没有哪些讨论对您个人产生启发和影响?

王少伦:这次活动对我是一个很大的帮助,我自己想这是个机会,应该把这个作品画到自己很满意,因为每一次创作有时候会有这样、那样的原因督促追赶着你,每张作品总有自己不满意的地方,当然这张作品我想时间匆忙,什么时候我自己感觉到画得满意了。

这次历史画创作但是还是更多是出于自己的爱好和兴趣,有很多画家在这方面有爱好、兴趣,这是施展我的机会。我想这种历史画创作一个是个人的兴趣要有,再一个能力要有,光有兴趣没能力不行,光有能力没兴趣也不好,现在有能耐的人没那个兴趣。所以我想这样的活动国家重视得可以了,投资这么大,然后用这么大的精力去关心这个事情,而且又正赶上建国六十年,这应该是文化界的一大盛事。


王少伦:这件作品比较曲折,知道国家有重大历史题材的创作以后,对我来说是鼓舞人心的大事,我觉得这是我的机会到了,因为我以往画过几张大的历史画,从毕业创作《水》到《小岗》,还给上海的龙华纪念馆画过,我对大场面的绘画、历史题材创作有兴趣有一些经验,这次对我来说可能是一个施展才能的机会,这样我选择了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这张作品应该说是也有难度,但是我知难而进,当时选的时候还有一个选择是画《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我觉得那个不够我发挥的,这样我选择了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大家很熟悉,因为这是建国以来的第一次,应该说是胜利的大会也是团结的大会、建国的大会,是一个鼓舞人心的大会,也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大会。整个代表们的状态和表情都是非常兴高采烈、充满希望。我想这张作品应该画出来以后很有气势、很热烈,我想把效果画得再恢宏、壮观,目前来说这个是最初的稿子,后来也做了几个稿子。因为这张画的难度已经是我自己感觉到非常大,因为这段历史当时也有些图片的资料,远远不够我创作的需要,我也买过一本五几年出的专门介绍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的画册,它把里面的时间、进程、人物都一一介绍,就是人物的形象很难找到我的需要,因为动作、角度、光线要统一,我只能从每一个领导人的图集、相册里面去找。有些是角度不合适,我可以把人物改头换面,原来是张三改成李四,这仅仅是一个大草图,里面的具体形象还没有,因为这张画出来以后这些民主党派的代表人物都要有几个代表,一共参加的是600多人比较熟悉的180多人,这个画面上可能出面不了那么多,所以每一个民主党派多的四五个,少可能的一两个。

  怀仁堂现在的装修已经好几遍了,而且窗户堵起来了,颜色也变了,现在我是尽量恢复当时的原貌,我只能根据当时的黑白照片去联想,后来又做了几个稿子(室外),我考虑到人物这么多,这么向上的会议,大家应该是非常高兴,在室外阳光底下灿烂的阳光能使场面更热烈,后来我想还要画出它的庄严和很肃穆的效果,室内可能油画的味道更浓一些、体现得更确切,最后我还是要回到室内。大的历史画特别是多人物创作最难的是人物组合,人物怎么组合,要突出重点又要统一在一起,还要有几个色块,一个人物和画一百个人物都是一样,怎么样远看是一个整体,翻来覆去做人物的组合可能是一开始绘画创作最重要的一部分。

  现在的人物我基本上都对号入座,还有个别的可能不够,照片的质量不好,我可能到时候找模特做,当时的照片非常小非常模糊,我要画的时候找一个年龄相当,大概感觉差不多的形象去做,我必须去找模特这样才能画的更充分。

主持人:怎么样想到现在的构图,毛主席、刘少奇、邓小平握手的几个人,您希望最后的重点,现在看到的是黑白稿子,颜色和光线重点会落在什么地方?

  王少伦:现在重点还是在这几块,有时候越近越起到烘托的作用,现在顺着这个斜线过去以后焦点可以放在这里,这是一个透视,我后来做的几个稿子放在一列,一列以后从刚刚散会大家互相握手、互相祝贺的场面,当时邓小平没参加,这个我也是为了画面效果这么做一下。

  主持人:大家经常会讨论对历史画创作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的情况,这些人参加过政协会议,他们会同时出现在这样的场景里?

  王少伦:会,这些代表们都在一起,开完会以后各个党派都要单独合影,每一个人都有标准像,各民主党派大家的合影,最后整体的妇女代表那么一个大合影。当然历史画我觉得真实应该是很有冲击力、很有力量的一个方面,真实当然并不是说一味地去和历史靠,你虚构也得虚构真实,这是艺术作品的魅力。

  其实真实本身就是一种很强的力量,你把它做到了这个感染力非常大,我是尽量地去还原他们每一个人物那个时代的原貌。

  主持人:现在收集资料里面有没有什么困难?刚才您说了开会的会场有很大的变化,每个人可以找到,其他关于场景的建构(包括这些柱子、背板)。最关键的是开研讨会的时候,专家们经常提到的问题是怎么样群像并置的时候不至于雷同、有罗列感?

  王少伦:这个非常重要,因为一大群人在一起都是站着,而且都是喜气洋洋,很容易就会动作、角度雷同,所以尽量去避免,尽量找他们的变化,把他们的站的动作,把胳膊、手的动作变化。在几个雷同的情况下找一个特别灵活的人就打破僵局了,这里面每一只手,每一个胳膊甚至说一个光影都会去对整体的效果起到一些作用。

  主持人:您觉得这次历史画创作和以往的历史画创作有什么不一样,像《小岗》的时候,或者是说您希望和以前五六十年代国家的历史画工程里出现的高大全的形象和您的这次创作的差别在什么地方?

  王少伦:我觉得这几年我对历史画有一种思考,我想尽量恢复原貌,画的让它人性化,毛主席也是人,活生生把人带出来,他是一个领袖又是一个人,他有领袖的魅力,又有普通人的亲和力,把真实的感觉画出来,我觉得这可能是历史画很大的力量。

  主持人:您靠什么来表现领袖的真实?

  王少伦:从构图到他们之间的关系来画,不能突出某一个人,把一个人过于突出也不好。毛主席现在可以放在远处,但是尽管在远处还是突出他,他还是一个主要的人物。

  主持人:将来的调子是什么样的?

  王少伦:将来的调子非常庄重,色彩还是非常饱和的。因为现在我的色稿还没有做,出来以后我想画让它会议的精神统一起来,很有希望、充满活力,颜色要沉稳,这次大会是很严肃的,它决定了很多纲领,色彩方面还是想画得很饱和、典雅。

  主持人:将来正稿是多大?

  王少伦:现在初步想三米高、九米长。

  主持人:人是等大的人?

  王少伦:到不了,现在按这个稿子,毛主席占了1/3,现在我做的稿子里面能占到将近1/2,三米的话就是一米五。现在还没有考虑将来画的搬运,我是尽量想把它做为一块布。

  主持人:有这么大的布吗?

  王少伦:有。

  主持人:我们知道您在学校的工作非常繁忙,怎么样协调教学工作和创作方面的关系?现在时间够吗?

  王少伦:时间很紧张,现在课又很多,原来也提到为了创作可以把课先调一下,实际上我们的课照上,画画基本上在上课之余也没有休息的时间,我现在晚上和白天一样。我画画日光灯都已经习惯了,所以现在只能是利用一切时间来做这张画,这张画将来我自己感到压力很大,它工程量比较大,张三、李四每一个人物对号入座。

主持人:能不能具体讲一下每个人物的安排,让观众更加了解这张作品和这次会议?

  王少伦:这个稿子是初稿,现在电脑稿可能出不来,一个是毛主席原来和刘少奇在一起,后来我改成和李济深在一起,因为政治协商会议还得表现出民主、团结,和各民主党派在交谈,把一些人物基本分散了,重点还是在毛主席的周围。

  另外,这里面一个是宋庆龄、一个是何香凝,这都是女性的代表,这个画面当中是活跃画面的一个部分,我想把她两个刻画的稍微多一些,虽然也是重点,但不会是一号人物,她们两个在服装和颜色方面有别于千篇一律的西服和中山装,在画面当中会起到一定的作用。

  主持人:画面还是通过类似于戏剧化的画面来组织起来,然后有一点感觉像欧洲《雅典学院》作品从舞台的左右两面出来的场景,它和以前我们的历史画创作不太一样。您认为中国的历史画创作现状和欧洲的历史画有多大的距离?现在看到历史画的时候会想到《自由引导人民》,想到浪漫主义和现实相结合,包括构图的安排也有欧洲的历史画的影子,和中国以前创作毛主席去安源那样的形象有非常大的差异,想听您讲一下好的历史画标准是什么样的?

  王少伦:回顾一下外国文学史,这种大场面的现实主义历史画,印象最深的有《夜巡》、《希阿岛的屠杀》、《自由引导人民》、《拿破仑视察雅法鼠疫病院》、《十字军东征》、库尔贝《奥南的葬礼》、格列柯的《奥尔加斯伯爵的葬礼》,这些画应该都是经典,包括苏里科夫的《女贵族莫洛卓娃》,列宾的《查波罗什人写信给苏丹王》,这些画在历史当中都是经典,我看了他们的画以后,我就感觉到首先是真实,起码我们现在看起来很真实,他怎么虚构我们都不知道,但是他展现给我们的是很真实的事件,而且油画的味道还是浓,这和咱们比起来,我觉得咱们从构图的意识当中还是有很多好的作品,五十年代老先生们画的历史画有很多作品构图我也是反复学习,构图很新颖,而且也很巧,也很壮观,油画的味道还不足,当然油画在中国的历史太短,那个时候还没有看到这种元素,油画可能起到了一种宣传的作用,没有油画当中那种浑厚、空间的深度,这个我觉得不够,所以我想这次国家历史画创作看了大家的稿子,有不少作品我觉得看完以后非常满意,而且大家做得非常到位,从构图、构思到展现出来的油画味道肯定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主持人:您怎么样看待这次国家历史画创作工程的意义,从全国海选艺术家到今天不断追加拨款,给1840年以来的历史用图画的方式重新树碑立传的方式。作为艺术家对您个人的艺术创作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对整个当代艺术的发展会有什么样的意义?

  王少伦:我觉得这次活动应该说是两个方面的意义:一是为了表现中国的历史,是对中国文化的延续,也是教育中国人民一个很好的机会,通过这个让大家更了解到中国历史的荣辱,更要珍惜今天,怎么去热爱祖国,怎么去做好工作,这是一个教育、推动作用。二是文化的需要,中国的美术发展这么多年没有留下来那么多作品供大家去参观,我觉得这是一个开始。当然我希望投资越大越好,重视得越大越好,这样对美术发展会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也繁荣我们的文化。

  这次活动不能说百分之百好,我想有20%的作品要是能够流传意义就非常大。这次创作每一个作者都非常用心,而且都很珍惜这次机会,我相信我也会去好好努力把这张作品做好。

  主持人:对您个人的艺术创作有什么样的影响?其实现在看来我们的艺术家单打独斗比较多,这一次大家通过这样的事情把学院里面的老师团结在一起,要经常开会、一块讨论,这是一个好的风气,也是我们恢复传统的方法。有没有在哪些讨论中对您个人有启发和影响的地方?

  王少伦:这次活动对我是一个很大的帮助,我自己想这是个机会,应该把这个作品画到自己很满意,因为每一次创作有时候会有这样、那样的原因督促追赶着你,每张作品总有自己不满意的地方,当然这张作品我想时间匆忙,什么时候我自己感觉到画得满意了。

  这次历史画创作但是还是更多是出于自己的爱好和兴趣,有很多画家在这方面有爱好、兴趣,这是施展我的机会。我想这种历史画创作一个是个人的兴趣要有,再一个能力要有,光有兴趣没能力不行,光有能力没兴趣也不好,现在有能耐的人没那个兴趣。所以我想这样的活动国家重视得可以了,投资这么大,然后用这么大的精力去关心这个事情,而且又正赶上建国六十年,这应该是文化界的一大盛事。

  主持人:说到能力和兴趣还有一个方面是机遇,我特别感兴趣的是您是学院里写实艺术家杰出的代表,在您的绘画创作里肯定有不同阶段的转折,您每一次有里程碑式的进步的时候肯定印象深刻,您可否梳理一下从艺术学习的过程里面,在具体的哪一年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给您特别大的变化,给我们有启示和启发,让我们从您的经验里学到艺术创作的道路?

  王少伦:每一个人的艺术创作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自己的经验、自己生长的环境都是非常大的影响,你所接触的人,你所了解的社会这都是你创作的主题,所以我觉得每一个人都要画自己熟悉的、自己感兴趣的、画感动自己的东西。


主持人:您是1991年的时候上美院,一直在学院里,在学院里的系统化训练开始,从1995年就有一系列的一等奖获得,有没有在哪一年觉得思路一下子打开了,哪一张作品,哪一位先生给您说的哪一句话对您有影响?

  王少伦:我最早的创作是我的毕业创作《水》,现在看来毕业创作应该说是处女作、代表作,那张作品到现在还有很多人津津乐道在讲,那张画有优点、也有缺点,优点是绘画当中的劲还足,也没有考虑到画将来能够卖多少钱,所以画的时候全神贯注,每一个人的形象都是去到农村找,我准备得很充分,构图也是反复做了大半年。那张画画完以后整个绘画的真实感有,我觉得不满意的就是那是第一张创作,对大画面的结构、团块有些遗憾,画面当中大的黑白灰,几个人物团体、团块、空间的东西没处理好,最后也没画完,但是那张画是我的里程碑、也是一个起点。

  那张画当时因为毕业创作有时间限定,一开始其实那张画第一遍我还没有完全到点,本来想画第二遍,但没时间了,第一遍我画得特别放松,第一遍我想还有第二遍就无所顾忌,第一遍用笔特别放松,最后第一遍就展了,第一遍没有画完的效果结果成了一种风格。到了99年创作《小岗》的时候跟那个有所变化,《小岗》在用笔上塑造每一个人物形象和原来有很大的区别,《水》没画完,《小岗》一遍就做到了两遍的效果,《小岗》油画的味道比《水》要好一些,《小岗》有一个遗憾就是太小,每一个人的头拳头这么大,没有画得很充分,画了18天,所以那张画感觉没有尽兴。

  我觉得对历史画新的认识、重要的影响,我觉得我看到苏里科夫的《女贵族莫洛卓娃》、德拉克洛瓦的《希阿岛的屠杀》,对我印象很大的是画面的处理,怎么处理得更有油画的味道,然后历史画和画一个肖像完全不一样,这么大的画你得考虑到远看的效果,因为画小像的时候冷灰可能会非常微妙,退远了看不会那么强烈,这么大一张画人物上面的颜色可能考虑到十几米以外看,可能颜色更纯是直接的绿、直接红,德拉克洛瓦画《希阿岛的屠杀》一个男的这么伏在地上的胳膊,胳膊暗部完全是涂红直接上去,近看效果感觉没有那么红,正合适,远看就是冷灰。这是大画和小画的区别,你得考虑到远看的效果。

  苏里科夫的用笔很拙,但是拙里面透着朴实,没有一个地方含糊,德拉克洛瓦画的东西最吸引我的就是处理,油画那种衔接、浑厚感,包括伦勃朗的《夜巡》对我影响都很大。

  我对历史画最有兴趣的是98年看了一场电影,当时意大利导演弗朗西斯科·莱西在北京电影学院一个电影回顾,我去看了他七八部电影,他的电影在中国没有公开放过,但他的电影是现实主义题材,拍的真实,真实的让你感动,我看完了以后就拍桌子说要把现实主义画到他这样,冲击力特别大,很真实的事件。《夜巡》的事件是虚构的,但拍得特别真实,服装、道具、表情不像在演,高明的导演能把假的拍成真的,画也一样,画完了以后能够让人感到是一个人的精神状态,而不是去看这个人画的是什么笔触、颜色,画画最重要表现的是一个人的精神状态,什么线、什么笔、什么颜色都是辅助材料工具,我觉得生手要把油画画到那个地步就达到目的了。

  主持人:您对自己有规划吗?我看到您简历里列了很多的展览,但没有个展,不知您是出于谨慎的考虑,还是有特殊的规划。您参加的都是最有名的展览,中国油画展,中国第三届全国青年美展,开放的中国艺术展,但是却没有一个王少伦个展。

  王少伦:我的画办个展都比较大,我说如果是画风景。

  主持人:您以前创作的收藏去处知道在什么地方吗?

  王少伦:有些知道,有些不知道。我想一个主题定了以后画得快,像莫奈画《睡莲》,只要想画可以从早画到晚。我觉得我每张创作从选题就是一个新的开始,每一个题目我都是深思熟虑,这个题目不光是风俗画,现实主义要有代表性,不一定有批判性,所以每选一个题目、每画一幅画,首先得考虑到这个画要反映什么东西。

  所以这个题材不会那么伸手拿来,我得去看书、了解生活,有时候和别人聊天听别人讲故事,可能某一点会激发我画这张画。

  比如说我画《打工妹》,我回到老家以后,我画《水》的时候那个小女孩我画过她,过了几年以后我想再找那个女孩以她为模特,找她的时候她妈说她已经去打工去了,她妈说当时十五岁,我考虑到她的失学和中国教育的问题。我说据我了解山东临朐县是一个小县,每年初中毕业生上不了高中的就有一万人。

  主持人:比例多少?

  王少伦:一个县一万人,全国多少县,初中毕业上不了高中这么多人。中国文化素质比较低,再一个中国这些初中毕业生不上学以后没有工作,而且初中毕业的文化还是比较低,他们在家里待两年以后,他们所学的文化忘得差不多了,他们就成了一些没文化的人,这么多人在社会上没有工作,只能使社会不稳定,如果有事干可能还好,我说意思还是要教育,应该让更多的孩子都去上学,所以这个画我是反映这个。另外一张创作《本》,起源是我回老家,我是完全虚构的,也是反映教育问题,重视教育怎么重视要落实到实处,让他们真正能够学到东西有学上,十年大计,教育为本,“本”是不完整,当然这是教育问题,另外画面当中画了四个男人,从小男孩到老头,中国农村意识当中男人是“本”,他要传宗接代。每一个题材都是去画完这张,下一个题材重新考虑,所以画起来慢。

  我想我一直热衷于现实主义创作,我要真搞个展,必须得拿出几张《水》或《小岗》这样的作品,总觉得特别满意的。

 


 
【关闭】
版权所有 山东昆仑山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山林子网站 昆仑山网站© 鲁ICP备05032341号
联系电话:13853597301 18754159301建议您将显示器设为1024×768像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