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林子导航 山林子自然智慧系列丛书 自然智慧教育书 自然智慧创新书
自然智慧自然书 自然智慧科学书 自然智慧社会书 自然智慧经济书
自然智慧生活书 自然智慧女性书 自然智慧养生书 自然智慧文化书
自然智慧美学书 自然智慧传媒书 自然智慧心语书 自然智慧诗歌书
时代呼唤雷锋精神 时代呼唤焦裕禄精神 自然智慧正气歌 自然智慧正气篇
智慧教育导航 《时代呼唤焦裕禄精神》诗歌 《时代呼唤好人精神》 《你是谁》  
 
气象大·情思远——周顺恺
 

当今中国画坛,百花齐放,异彩纷呈。但是以人物肖像的形式表现社会重大题材的作品不多,画得好的更是寥寥。相比之下,这类题材的表现难度大,对作者的要求高,从思想修养到造型能力以及笔墨技巧,不是谁都能够胜任的。况且费时费力,所以多数人是知难而退或者绕道而行。周顺恺对于这种大气磅礴、深沉厚重的历史题材则情有独钟。他出于对历史的兴趣和关注,对伟大历史人物的仰慕和感悟,对这类题材的创作报以极大的热情。查文献、找参考,知难而进,反复推敲,默默耕耘,取得了越来越令人瞩目的可喜成绩。

初识周顺恺是30年前在重庆嘉陵江畔的华村,他受我的同学,海军画家李宝林之托来看望我。一身戎装、英姿潇洒,至今我还保留着深刻的印象。以后,他转业到重庆国画院,我们有机会经常在一起组织创作、办画展,切磋艺术。他善思好学,聪敏而有静气,谨言慎行,热情而不张扬,有见识,有追求,有韧性。从艺三十多年,创作了不少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美展并获奖,作品为中国美术馆、中国美术家协会等机构收藏。他是一个从大处着眼的人,在作品构思和意境的营造上追求大情感、大境界的表达,对待艺术他全身心投入,高标准、严要求,求索不止。

周顺恺从小酷爱美术,参军后有幸遇到著名画家李宝林,一起共事多年,朝夕相处,耳濡目染。李宝林属地道的科班出身,对周顺恺的影响至深至远。从素描、速写到提笔写字,一招一势的勤学苦练。中国画大师蒋兆和、李可染成为他敬仰的对象。他们的艺术精神和创作思想直接影响了他以后的艺术道路追求。起点标准高、艺术抱负大,逐渐从业余到专业。他喜欢高雅的严肃艺术走的是现实主义创作道路。朋友们戏称他是“没有进过美术学院的学院派”。

从与李宝林合作的《第一封家信》、《大会师》以及后来画的《铮铮铁骨》(朱德)、《纤夫》、《苏武》、《最后的嘱托》、《大匠诗情》(齐白石与徐悲鸿)、《巴金》、《搬迁》等等。周顺恺的作品每件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铮铮铁骨》是一幅全身肖像式的创作,表现红军时期的朱德。没有任何背景,也没有过多的细节,只有那身朴素的大的不甚得体的军装和红领章、红帽徽衬托着的平静而坚毅的面孔。面部并没有刻意皴出眼睛的高光。用那似乎生硬的笔触,大刀阔斧式的塑造出人物形象。表现了一九三五年十月朱德面对张国焘分裂红军的威逼,慷慨陈词,大义凛然,其一身铁骨,正气浩然的精神气概跃然纸上。一九九七年他创作的《纤夫》,借用四川民歌为题材,利用竖长的画面,以不同拉纤的姿态,自下而上组成一幅节奏感极强的装饰性构图。虽是沉重的体力劳动,却从另一个侧面表现出了“纤痕道道无言语,嵩竿点点写史篇”的崭新境界。《苏武》表现苏武情系汉社稷、心如铁石坚的精神气概,手握使节鞭,回眸斜视,通过面部表情的刻画,恰到好处地表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最后的嘱托》是一幅群像式的主题性绘画。表现一九七五年秋周恩来总理身患重病,最后一次手术,进入手术室之前,与当时中央领导人见面的情景。周总理那精力耗尽的身躯平躺着,那饱经沧桑、刚毅而消瘦的面容,嵌着那深沉而凝重的眼神,充满信任和期望,深情注视着。邓小平俯身关切地紧紧握有周总理的手,两双眼睛对视着,双手紧握住,两颗真挚的心交融着。这一瞬间包涵了千言万语,闪过多少个波澜壮阔的历史画面。这是两位历史巨人的别离。

邓颖超心情焦急而沉重,周围人们肃穆的表情,使整个画面笼罩在宁静而庄重的氛围里。大块空白和简约的线条,衬托出一个个刻画入微的肖像,特别是握手的情节,使画面静中有动,由表及里地揭示了人物的精神世界。当时坏人肆虐,阴谋家当道。画面此时无声胜有声,于大静中寓大动,这是一个多么深刻而动人的情景。这件作品在第九届全国美展上荣获“关山月中国画创作奖”。关山月先生在给周顺恺的信中说:“你是第九届全国美展的获奖者,祝贺你的成功,你的创作道路和方向是正确而难得的。”这是老一辈画家最衷肯的评价和鼓励。在第十届全国美展中,周顺恺创作的肖像画《巴金》通过人物形象的深度刻划及从容自由的背景处理将巴金这位世纪文学大师沉静的外表和激越的内心世界恰到好处的表现出来,这幅作品获得《纪念蒋兆和100周年·第二届中国人物画展》优秀奖。《搬迁》是周顺恺几年前与我们几位北京画家一块深入重庆巫山收集素材时适逢青石镇移民已进入尾声触景生情创作的,画家用简介的笔法和朴实的画风通过一家两代人在搬迁途中待渡休息的场景,以小见大刻划了山区农民的典型形象,表现了三峡库区移民这个主题,在第二届全国书画院作品联展中,《搬迁》获徐悲鸿美术奖。

周顺恺的人物画创作境界大。他出生于50年代,《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卓娅和舒拉的故事》、《红岩》这些书伴随他长大,后从军十五年,足迹遍及中国的海岸线,人与自然和命运的抗争造就了他艺术创作上的“英雄情节”和“忧患意识”。他说:“我有想在作品中表现这种人物的欲望,在他们身上所显现出的往往是一种大情感。因为生活中确实存在着有博大胸怀和崇高理想充满正气的人。我画《最后的嘱托》是想画一种‘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情怀。我画朱德是想画一种朴素、坚毅不屈的民族精神。”艺术的百花园里不应排除小情小景、以小见大,更应该提倡黄钟大吕的抒发。这需要画家对人的思考和情感宣泄要融入社会。



(2004年参加全国中国画画中国活动)
周顺恺的画“以情动人”,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历史画不是简单地用绘画图说历史,而是在选材、构思和笔墨形式语言的思考和处理上贯穿情感这条主线。唯“情”是艺术的生命所在,画的精神内涵依赖“情”的潜移默化的发挥。离开了以情动人的绘画,其精神就变成了假大空。他善于利用情节调动人物的感情,情节承载主题,同时活跃画面,成为连接人物情感的纽带。
周顺恺的人物画写心传神。人物画与山水画、花鸟画不同,就在于人是有精神、思想的,画人就应该写心传神,对于徒具形似的人物画,他称做“躯壳”作品。无论漂亮的“躯壳”或丑陋的“躯壳”,都不是人物画发展的正道。他努力体验和挖掘人物内心世界,以心写心。所以,他的人物有血有肉,均能准确地把握每一个人不同的精神气质,恰如其分地表现出每个人物典型个性。
中国画是民族艺术的瑰宝,其笔墨形式必须适应当今时代的要求。人物画家在关注社会和人生,表现“人类进步、社会发展”的重大题材时,笔墨应该承载更大的精神力度和新的含量。这与“玩家”的笔墨游戏是有本质区别的。在他的笔墨语言里,没有任何油、滑习气,一切都为了表现主题服务。落笔肯定而厚重,含蓄而松动。以提炼概括的笔墨,表现尽量丰富的内容。周顺恺在努力构架自己的笔墨语言。
中国画讲气象,有阴阳、刚柔、大小、清浊之分。周顺恺的人物画则刚柔相济、淳厚大方,有一种大气象。他的画,构思巧、笔墨精、形象活、感情真,虽然有的画的是重大题材,内涵深刻,由于他惨淡经营、匠心独具,使看画的人感到深入浅出、平易可亲、耐人寻味。
周顺恺是一个有着很大创作潜力的画家,相信他会沿着这条正确的艺术道路更上一层楼,取得更大的成绩。



 
【关闭】
版权所有 山东昆仑山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山林子网站 昆仑山网站© 鲁ICP备05032341号
联系电话:13853597301 18754159301建议您将显示器设为1024×768像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