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林子导航 山林子自然智慧系列丛书 自然智慧教育书 自然智慧创新书
自然智慧自然书 自然智慧科学书 自然智慧社会书 自然智慧经济书
自然智慧生活书 自然智慧女性书 自然智慧养生书 自然智慧文化书
自然智慧美学书 自然智慧传媒书 自然智慧心语书 自然智慧诗歌书
时代呼唤雷锋精神 时代呼唤焦裕禄精神 自然智慧正气歌 自然智慧正气篇
智慧教育导航 《时代呼唤焦裕禄精神》诗歌 《时代呼唤好人精神》 《你是谁》  
 
郭宝田:志寄高远 静悟神通
 

对山水画我已钻研了30余年。学古人,学今人,师造化;登山临水,挥毫泼墨,艺术水平虽有了提高,但常有无突出进步之苦,正当这时,一场疾病把我锁在了家中,我不得不调整心态和做法继续我热爱的艺术,我把养病与绘画结合起来,做到:"两多一精"

一多是不能外出写生交流学习了,在家多看写生稿,看光盘,看名家名作,看画史画论等。二多是体力不支,画的少了,多动脑想,想自己成功的经验,不成功的教训,每动笔之前,先神游梦幻,想象再三,立意造景,酝酿情绪。就绘画中的某一问题反复思考,寻根求源。三精是过去作画不讲究、玩率,改为少画,多探究,凡画无论是立意、选题、构图、造境,还是用笔用墨,均讲少而精,意在笔先,笔不妄发,墨不妄用,笔笔有意,笔笔含情,不搞机械的笔墨堆砌,笔墨缘物随意生发。如有败笔,思忖再三,变废为宝。每一画不急于求成,不以数取胜,这样画的少了却有了新的境界和水平。

我体会到这些作法并非新创造,也不是新课题,只是过去求成心切,没有真正全部掌握和运用。现在静下来重视领会和实践古人反复强调过的东西,这说明基础和基本的东西何其重要。另外,做为画者,心态平和,虚静太重要。画贵有静气,凡逸品皆由得了静气,古代画家以画为禅,其意不在画,而在怡养性情,人有病逼得心气平和了,入静了,沉下心来读书修养,避开了世俗名利,用心洁净、专一,这正和了作画的根本要求,能在高层次上"立象尽意""迁想妙得""缘物寄情""物我两化"去表达弦外之音,人格品质和精神情感,从而走向了高水平。再是特殊的经历、波折、磨难是难得的一本书,它能使人明白常人不能理解,也不被重视,但非此不能引人入胜、入深、入神的道理,它是万卷书中不可多得的一本,我感谢这场疾病,使我的艺术日臻佳境。

成功的画家无不是"师古人尤贵师造化",登山临水,询宗探微,挥毫泼墨,畅写情怀,追循着一条无尽头的探索之路不断进取。

我画山登山是从1970年开始的,时在部队做宣传工作,办公楼就在泰山脚下岱宗坊,隔窗北望巍峨奇秀的泰山尽收眼底,门前不绝登山的人群,耳边听不完登山感受。我部有个连队在泰山极顶值勤,为宣传他们的事迹,登上峰顶是常有的事。每每此刻山川美景尽收眼底"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诗情涌动,生成欲画之心。当时首长就说:你学画,何不以山为师?于是找来纸砚,即刻动笔,可是画来描去,很难表现出泰山的博大气势。最后画了泰山脚下的几幢楼房,配上几棵松树,点了几个人物,把高大气派的山岭一带而过。站在远处看来看去,心里有种想说又说不出什么,索然寡味的感觉,从那就不敢画山了,专画些反映部队生活的人物画。后来才明白,虽然天天看山登山,但对山体脉络、松石结构没有细心研究,观察物象只停留在表面上,深入不进去,怎么能画好呢?

此后悔恨一直陪了我十几年。此间,我蓄汲力量,研究关临摹了大量有关泰山的美术作品,从中受到很大启迪。1985年我加入了天津东方艺术学院山水画系,在这里学画史、读画论,更多的是临摹古人技法。二年下来,觉得眼界开阔了,心里有底了,亲朋好友也常求之,但自己心里明白,要成就自家面目,脱出古人樊笼,要看悟性高低、条件何如,这要走相当长的一段路程,真正的攀登才刚刚开始。

专程到太行山体验生活,乘上盘旋而上的汽车,听着提到嗓子眼的心动,两边时而是矗立裸露的石壁,时而钻进隧道,时而藏进密林,时上时下、左盘右旋,辨不清南北东西。心里顿生一种全新的敬畏神密的感觉。第二天我们开始登山写生,进入了洪谷,山沟里,堆满了大小不等、奇形怪状的巨石,两边是陡峭坚硬的石壁,横向平行的层层石纹与竖直的冲刷断裂,将大山分成了无数个大大小小不规则的方形,将山壁层层穿插、套紧,在这里人有一种渺小、怵然、压迫的感觉,似乎到了另一个世界,完全有别于异地山水。攀到山腰已经是气喘吁吁,稍适休息,回顾宛延的来路,已掩没在烟雾之中,举目望去,层层山峰傲然中天,好似说,想征服我早呢?

此时已爬了两个多小时,环顾四周,太行山那苍浑的色调,伟岸的山峰壮美极了,由近及远的虚实变化、和谐如歌,到处是图,处处是画,生动极了。我连忙拿出画具,可一时还不好下手,老师及时点拨,不要被古法框住,要依据实景,大胆落笔。画一幅草图爬一阵子,到了中午12点多,山顶还没到达,不过我们已经到达最后通向山顶的斜坡。远远望去,依稀有红墙的寺庙、有高大的松树,有人高喊:胜利在望了,冲阿,我与一个同伴因年龄大没能上去。不过此处远眺群山,层层石壁,连绵千里,气象万千,足以叫人感叹不已了。几天后,作品出来了,老师说这还不太象山水,有盆景之嫌,块面太大,有的地方太具体,尤其远处没画好。当时还理解不了这些,一时缺乏处理的技法,但一个思想明确了,成为一个真正的画家不会轻而易举,就象登山一样,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还只是在山半腰。山顶的风光到底有多壮美呢?

白天上山写生,晚上画水墨、间或,老师示范讲课。心里重新思考古人的论述:"写生只得山川之骨,欲得山川之神,还要闭目沉思,""画不写万物之貌乃传其内涵之神。"什么是太行之神,雄伟、壮阔、阳刚、朴实、横亘千里,气势磅礴。数尺宣纸,欲得千里之势,方刚坚铮之气,就要懂得取舍,就要近取其质,远取其势,宏观探道,微观探真,致广大尽精微,有个整体观察统筹安排,即经营位置。就要主次分明,疏密得当、虚实相生,倾注于心源意境之炼。笔墨就要应物象形,因质发笔、凝神运气、山川与予神迹化。浓淡互破,干湿互破,达到浑厚华滋,干裂秋风,润含春雨,力求气韵生动……这一切都是这样有机地联系起来,自自然然的统一到一幅画里。我明白了许多,自然作品提高了许多,老师终于通过了。

从此我摸到了登山体验,遵古今名训深思,完善笔墨,日臻化境的路子,三进太行,回登泰山,北去长白山、兴安岭,南去黄山、武夷,在不断地登山、画山的创作中成熟起来。

一场疾病使我不得不暂停登山的脚步,但是探寻画理、思考问题、斟酌笔墨、深悟画境却是难得的机会。朝辞史论数页后,药剂、精论就三餐,喜有感悟忙动笔;入梦山水更好看。读书、沉思成了养病健身的好方法。重新审视原来的作品,查找不足,修改加工,力求使之完善。画兴来时,短时挥毫,着意意境斟酌诗句,诗情画意相得益彰,得意之作更常出之。动笔少了,进步反而快了,这使我看到功夫在画外又是何等重要啊!

自然之规律就是笔墨之规律,自然之精神就是笔墨之精神,画家的任务就在于探索二者的联系和表现这种联系的方式。写生就是这种探索的极好手段之一。离开写生不能理解笔墨的运用、精神实质,而离开笔墨的运用也不能表现自然之精髓,写生把自然与笔墨联系在一起。
丰富的传统营养为画家奠定了不可多得的发展基础,新的时代精神又给画家带来了新的活力和生气,画家就是在继承与发展的结合上做文章。

在一定意义上说画家不是在画山水,而是在画心,画心之想、心之感、心之情、心之状,中国画给画家以更广阔的画心空间,画家可以画出高于生活、美于自然的作品以供读者。然而,画家画心不是完全脱离自然去杜撰和编造,而是把自然经过心的再造、手的加工对自然意象,对自然规律、本质、内涵的表现,所以画家既要忠于自然又不能做自然的奴隶,画家要借助于笔墨手段,个性化的语言来表现自然。
由于画家修养、阅历、师从、习惯,更主要的是所表现的地域风土人情等等不同,从而形成了风格的各异,所以一个画家成长是自然使之,修养使然,从这一点上画家本身也是自然之物,客观之物,脱离生活、违背自然、不去实践、不会成就任何一位画家。


写生,一方面要尊重客观、反映客观,另一方面,主观要能动地指导写生实践,做到主客观相统一,也就是古人讲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二者不可偏废。





 
【关闭】
版权所有 山东昆仑山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山林子网站 昆仑山网站© 鲁ICP备05032341号
联系电话:13853597301 18754159301建议您将显示器设为1024×768像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