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林子导航 山林子自然智慧系列丛书 自然智慧教育书 自然智慧创新书
自然智慧自然书 自然智慧科学书 自然智慧社会书 自然智慧经济书
自然智慧生活书 自然智慧女性书 自然智慧养生书 自然智慧文化书
自然智慧美学书 自然智慧传媒书 自然智慧心语书 自然智慧诗歌书
时代呼唤雷锋精神 时代呼唤焦裕禄精神 自然智慧正气歌 自然智慧正气篇
智慧教育导航 《时代呼唤焦裕禄精神》诗歌 《时代呼唤好人精神》 《你是谁》  
 
程丛林:手中的铅笔和纸是中介
 

程丛林,1954年11月出生,四川成都人。1982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专业,同年入中央美术学院进修。1986年结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研修班。同年到法国工作。1987年到德国工作。现为驻德自由艺术家。曾任教于四川美院、中央美院、德国奥斯纳布名克大学。现为四川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首届及第二届“中国油画展”评委。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伤痕美术”代表画家之一。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美展,曾多次在全国性刊物上发表作品。作品曾获建国30周年美展二等奖,首届中国油画展优秀作品奖,第三届中国油画精品展优秀作品奖。作品多为海外艺术机构及私人收藏。重要参展;1979年建国三十周年全国美展、1984年第六届全国美展、1987年首届中国油画展、1992年程丛林画展、1994年第二届中国油画展、1997年程丛林油画展、1997年中国艺术大展、1998年中国五千年艺术展。曾获:建国三十周年全国美展二等奖、首届中国油画展优 秀作品奖、中国艺术大展铜奖第五届全国美术展览二等奖。作品收藏于:中国美术馆、香港冯平山博物馆、台湾山艺术馆。出版画册有:《中国当代艺术选集-程丛林专集》《名家精品-程丛林历史画》、《名家画稿-程丛林手稿》、《名家精品-程丛林油画风景 》。

二十年前我在沈阳同程丛林有过一面之交,那时正是暮秋时节,吹来的北风都有了凉意,我们在美术馆的拐弯处谈了会儿当今的油画。因为初次相识,彼此还不太熟悉,故而话也说得并不深入,但我却能感觉到他对油画的钻研精神。

  程丛林是文革后画“伤痕”作品而出名的。《1968年×年×月雪》是他的代表作品,包括他的另一幅作品《1978年夏夜》,应该都属于批判现实主义的作品。程丛林表现华工渡海谋生场面的作品,较之于以前这两幅作品,在技术层面上显然超越了许多。尽管在思想意识上有反思的逆进,但总体来说,都是批判现实主义的。

  程丛林是一个喜欢画大场面的画家,以后他去德国用了三年多时间画了一幅长60米,高2米的彝族风情长卷,这幅画的题目叫《送葬和迎亲的人们》。在绘画理念上,基本上还只是延续,但我感到他在形式上还是有所突破的。然对这件作品他却用了一个“烦”字。来概括自己的心情,或许正是这一个“烦”字,道出了他精神上的升华。他回国到了西藏,在珠峰前,在圣湖边,在广袤的草原上,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他从拉萨一直走到了日喀则,躺在山石上晒太阳,看着那些大乌秃鹫在空中盘旋、移动,并渐渐在空中远去、消失。用他自已的话说是忘记了自己是一个画家,并且画画也变得无足轻重了。有了这种感觉,可真是个了不得的,天翻地覆的脱胎转变。

  我走进了朋友挂放程丛林近作的房间,我摘下眼镜凑近细看,戴上眼镜又退几步品味。从作品看技法还是如此,没有多大变化,但用笔绝对老到,而且又比以前轻松多了。然而,整个作品却能让人生出感动。油画是从西方引进的。但我总以为中国的油画家背靠着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其无论如何,终究脱不了其中的文化考量和东方的意趣。我想这大概是程丛林到了西方后觉得心“烦”的一个原因。然而,程丛林回来了,并在他的作品中找到了以前所没有的精神氛围。我想这大概也是能让他作品生出感动的一个原因。

  我们可以发现,在程丛林画中出现的那种属于中国审美的东西??“尚意”。那画中流露的笔意,晕化的墨意,还有就是那种忘了自己是个画家的任性情而动的意趣。整体看来那是一种来自东方的文化体现。

程丛林以朴实无华的艺术手法,描绘生活在大凉山彝民的生活片断。画幅中央一位彝族女子坐在柴堆上,微垂着头,双手紧握,似乎拾木柴之后,感觉到疲累,坐下来休息的片刻,用色凝重、单纯、强调画面深沉的色调感,使得人物形象的心理层面和视觉的效果强烈。程丛林的油画艺术倾向是严肃、庄重和崇高,构图完整、人物造型整体概括并着意追求深厚。

在新写实的绘画发展中,程丛林对人的理性沉思,其悲剧意识呈现出明显的社会学意义,他的作品为我们打开一扇通向了解生活在这个场域里的人,他们的日常生活以及现实的生存状态。

(我想说,我感谢西藏。西藏的寺庙里、在拉萨的八廓街、在山路上、在湖边,磕长头的藏民给我很深、很矛盾的印象。种种印象和感动如同一块橡皮擦,把我多年来养成的绘画眼光不知不觉地抹去。我忘记自己是一个处于困境的画家,忘记在欧洲产生的许多欲望和痛苦。一旦开始在纸上用铅笔作画,西藏的记忆像一种魔力开始发挥作用。

  在学画初期大面积画过素描之后,我重新开始较为集中地使用铅笔作画差不多有八九年了。如果让我说心得,最主要的一点就是,素描除了用来练基本功,帮助培养眼和手的准确与配合,还可以用来提高其他方面的能力。比如,一个人作画,如果状态不兴奋,则很难产生创造力。那么如何让自己兴奋起来呢?我的办法之一是设置难度。我常常从旧书市场买一些发黄的旧纸,各色旧纸比崭新的素描纸易碎,在上面作素描必须小心,用力过大纸很容易损坏。作画时要保持几分警觉,不能麻木,不能偷懒,该换笔时就得换。再比如,把作画的尺寸缩小,尽可能小到某种极限。在巴掌大小的旧纸上去深入地画素描,精神哪有不集中的道理?说得夸张点,有探险的小心翼翼和刺激。画得有效果会非常开心。当然,对我而言,最难最难的还不是这些。能不能把心灵层面的感觉呈现在素描里?能不能把被描绘的对象画得很准、很写实、不变形,同时把某种完全抽象的意味和极为专业的手法弥漫整个画面?能不能将轻松、平和、内敛、一气呵成和深厚的激情与高难度自然结合?

  慢慢修炼吧。有的时候,我手中的铅笔和纸,是一种中介,连接现实与世界与虚幻世界。画是给自己、给别人看的东西。这个“别人”不好把握,这个自己同样不好把握。一个人的内心不是单向度的,有很多时候还是对立的、纠缠的、变幻莫测的。

  当我把这些年画的素描排起来挂在墙上,我看见的是一个一个作画的过程。而且,几乎所有的过程都有挣扎与丰富的记录。但是,毕竟对观者而言,注重的是结果,是画面本身。有人会去注意因过程而留下的痕迹吗?这种注意有意义吗?对我来说有价值的东西对别人也同样有吗?我实在说不好。我写下这些素描,是希望别人不要仅仅从技法的角度来看待这些小小的素描。这些画与我的内心是难分难解的。)


 
【关闭】
版权所有 山东昆仑山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山林子网站 昆仑山网站© 鲁ICP备05032341号
联系电话:13853597301 18754159301建议您将显示器设为1024×768像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