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林子导航 山林子自然智慧系列丛书 自然智慧教育书 自然智慧创新书
自然智慧自然书 自然智慧科学书 自然智慧社会书 自然智慧经济书
自然智慧生活书 自然智慧女性书 自然智慧养生书 自然智慧文化书
自然智慧美学书 自然智慧传媒书 自然智慧心语书 自然智慧诗歌书
时代呼唤雷锋精神 时代呼唤焦裕禄精神 自然智慧正气歌 自然智慧正气篇
智慧教育导航 《时代呼唤焦裕禄精神》诗歌 《时代呼唤好人精神》 《你是谁》  
 
艺术美来源于生活美
 


  艺术美来源于生活美。水生动物中的金鱼,比鲤鱼显得美,而鲤鱼又比一般鱼类美此,一般鱼类较之表蛙、蝌蚪,也要美一点,青蛙、蝌蚪与鳄鱼、乌龟相比,似乎也美些,至于虾蟹之类,本身无所谓美与不美。可是,这些水生动物在进入了艺术领域之后,就完全是另一回事了。请看吧,中国画中的金鱼和鲤鱼,无疑使人感到很美;可是青蛙、蝌蚪乃至相对说来更丑些的乌龟,在许多中国画中给予表现之后,不是也变得很美了吗?至于虾和蟹这类不太美也不太丑的东西,早已成为画家齐白石笔下的格外令人喜爱的形象,具有很强的艺术魅力。再拿生活中的马与驴子比较,英骏的马要比小而呆滞的毛驴美多了,可是在画中,徐悲鸿的马固然已经驰骋世界各地,而黄胄的毛驴,又何尝不是已经走遍了五湖四海呢?

  可见,自然与生活当中的事物的美丑是一回事,而表现于艺术作品中的美丑则又是另一回事。法国艺术家罗丹曾经写道:“平常的人叫以为凡是在现实中认为丑的,就不是艺术的材料……在自然中一般人所谓的‘丑',在艺术中能变成非常的美。”不仅生活中的美可以化为艺术的美,而且生活中的丑也可以化为艺术的美,有的时候,生活中美的事物,在艺术中未必就比相形之下较它要丑的事物更美。由此可以看出,艺术美的确不同于生活美。

  艺术美与生活美的不同,是因为艺术美乃是生活美(包括自然美),通过艺术家的审美评价之后,按照艺术家的审美理想所创造出来的美,因此,艺术美较之生活美,具有更强的主观美感的品格。当然,这里所说的主观美感,并非指艺术家的主观随意性的美感,而是说由于艺术家各自的生活经验与艺术实践,以及艺术家各自的审美理想,所形成的各自有异的美感。由于艺术美有这种主观美感的品格,艺术创作才有不同的风格、流派的形成,以及思想的深浅、格调的高低等区别。

  从艺术美的概念形式的过程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艺术美与生活美的不同之处。把艺术与美扯到一起,从而产生艺术美的概念,这在文学艺术的历史上曾经经历过一番复杂的过程。

  公元前六世纪,孔子认为,艺术的内容和目的主要在于善而不在于美,《论语·阳货》中说:“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这里孔子首先注意到艺术进行道德教育的作用及其认识生活与增长知识的社会意义。孔子之后的墨子,由于对艺术持完全否定的态度,所以更进一步认为艺术是毫无美可言的。以他看来,艺术只是上层统治阶级的一种娱乐,而这种娱乐给国家带来混乱,是一切祸害的根源,是造成国家贫穷的原因。

  公元前五、六世纪,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对艺术的美学原则更是颇多疵议。他把一般的艺术看作是不真实的,他认为唯一真实的是超越于客观世界的“理念”,而客观世界不过是他所说的“理念”的影子,艺术则是客观世界的影子,因此艺术对于柏拉图所说的“真实”的“理念”来说,不过是“影子的影子”,这样,他就得出了艺术不表现真实的结论。不仅如此,他还把艺术看成是“败坏风俗”的。对于既不表现真实,又败坏风俗的艺术,当然也就无美可言。然而,柏拉图另外又分别出一种“高级”的艺术来,他从“灵感”的观点,见出这种“高级艺术”的极崇高优美的一面,在他把人所分成的九个等级之中,第一等人就包括着“爱美者”即诗神或爱神的顶礼者,是有“神灵”凭附到人身上,使他处于“迷狂状态”,把“灵感”输送给他,暗中操纵着他去创作的神的代言人的诗人和艺术家。在这里,柏拉图是把这种诗人和艺术家跟他认为最崇高的哲学家,即“爱智慧者放在了同等的地位上。”这样,“神的代言人”的诗人、艺术家和哲学家一样,都是表现“爱情”的了:哲学是对智慧的爱,而由“灵感”产生的诗和艺术是对于美的爱,这时候,柏拉图自己又把艺术和美拉扯到了一起来了。

  十五世纪西方文艺复兴运动时期的意大利人文主义者阿尔倍梯提出了艺术与美的一致性主张,他在《建筑十书》中写道:“眼睛最渴望美与和谐,它们对美与和谐的探索特别坚决、特别顽强……”他认为美与和谐就是艺术的最高准则。文艺复兴时期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家达·芬奇就是这一理论的发挥者和实践者。达·芬奇写道:“美就是各部分在其所存在的整体中的某种一致和谐调,这种一致和谐调符合于和谐所要求的严格的数量、限制和方位。”他认为美的根源在于事物本身的性质中,所以,他主张应该发现并遵循美的客观规律的艺术,其任务就是要慕拟自然。

  到了十八世纪,德国启蒙运动著名理论家莱辛,对艺术只是表现美的主张提出远较前人更为深刻的不同看法,他说:“艺术现在慕拟整个有形的自然界,而美不过是其中的一小部分。真和表现力是它的主要规律,正如自然界往往为了最高目的而牺牲美一样,艺术家也应该使美服从基本意向,不应该试图超出真实和表现力所允许的限度来体现美。”这里,莱辛提出艺术所应表现的是远较单纯的美更为广泛的自然界,还不是指艺术美本身而言。

  到了十九世纪,俄国现实主义作家托尔斯泰对于西方美学家中多数人都认为“艺术的目的就在创造美”,并且在替艺术下定义时都一定要把美的概念拖进来的主张,提出不同意见,他写道:“在自己心里唤醒亲身感受过的一种情感,然后运用动作,线条,颜色或用语言表达方式,把那种情感传达出去,以便旁人也可以感受到那种情感——这就是艺术的活动。”这里所说的“情感”,当然与美不同的含义。比如愉悦、幸福的情感可以表现为美,而愤怒、悲伤的情感则表现为“不美”或丑“等等,在这个问题上,车尔尼雪夫斯基有着与托尔斯泰相近的看法。车尔尼雪夫斯基写道:“艺术的内容不是美而是现实中一切能使人——不是作为科学家,而是作为一个人——发生兴趣的事物。”这里,“现实中使人发生兴趣的事物”同样与美有不同的含义。托尔斯泰与车尔尼雪夫斯基都对于古代西方传统美学中“艺术是美”的观点提出异议,然而托尔斯大林泰说的是艺术的目的,而车尔尼雪夫基说的是艺术的内容。虽然他们两人都对“艺术是美”的观点提出异议,而一当艺术家赋于艺术内容以“情感”之后,那“整个有形的自然界”以及整个社会生活中的美的、丑的事物,都可以掀动人们的心弦而使人受到感染,这时候,艺术已经具有了我们所说的艺术美的性质了,而这种艺术美的性质与自然和生活中的美的含义是有所不同的。

  至于车尔尼雪夫斯大林基所说的“艺术的内容”,当然更可以不是美,即不是生活美,因为生活中除去美与丑的事物以外,许多不美的乃至丑的事物,都可以是“使是发生兴趣的事物”而被艺术家所注意,这些事物通过艺术家的“兴趣”,即艺术家的关注、思索与评价之后,注入了艺术家的爱、憎等情感,从而使艺术也具有了艺术美的性质。


 
【关闭】
版权所有 山东昆仑山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山林子网站 昆仑山网站© 鲁ICP备05032341号
联系电话:13853597301 18754159301建议您将显示器设为1024×768像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