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林子导航 山林子自然智慧系列丛书 自然智慧教育书 自然智慧创新书
自然智慧自然书 自然智慧科学书 自然智慧社会书 自然智慧经济书
自然智慧生活书 自然智慧女性书 自然智慧养生书 自然智慧文化书
自然智慧美学书 自然智慧传媒书 自然智慧心语书 自然智慧诗歌书
时代呼唤雷锋精神 时代呼唤焦裕禄精神 自然智慧正气歌 自然智慧正气篇
智慧教育导航 《时代呼唤焦裕禄精神》诗歌 《时代呼唤好人精神》 《你是谁》  
 
吴晓邦:江南水乡孕育一个舞者的灵魂
 


  1906年12月,吴晓邦出生于太仓县沙溪镇一个贫农家中,十个月时候过继给当地的一个大户人家当养子,取名吴锦荣,成为这个封建大家族的二房嗣子。吴家在沙溪有几千亩湖田,经营有银号钱庄、南北货商号等。民国时期,吴家由吴晓邦的祖母当家,吴晓邦始终不知道他的生身父母是谁,对养母也没什么感情,只有祖母十分疼爱他。

  乐善好施的吴家在沙溪深得乡人敬重,整个家族也因此比较重视教育,吴晓邦6岁多就被送入私塾。在沙溪镇附近,有当时江南地区最大的道观,道观里经常举行道教仪式表演,每当听到锣鼓声响起,吴晓邦都要跑去观看,那些声腔、手势、服装,奇妙而有趣,那些富有宗教文化色彩的图案和雕塑,在吴晓邦的心中埋下了人体艺术的种子。

  1914年,因养母接收吴家在苏州的遗产,吴晓邦随全家迁入苏州浒墅关邢村,后搬到浒墅关镇上,入吴县浒墅关小学读书,取名吴祖培,号启明。此名一直用到1931年春,因仰慕波兰爱国主义音乐家肖邦的艺术才华和爱国思想,在日本留学的吴祖培把自己的名字改为吴晓邦,并以此名作为从艺后的名字。

  1917年12岁的吴晓邦随养母迁居苏州胭脂巷吴宅,不久进入美国人开办的教会学校东吴大学附中。1923年冬,吴晓邦全家搬至上海,吴晓邦也于第二年春天考入沪江大学附中高二。在苏州和上海,吴晓邦看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美丽的自然景观,精巧的园林,庄严的庙堂大殿,给了他许多美的陶冶,滋润着他那颗敏感的少年之心。

  东渡日本立志为现代舞献身

  1926年秋天,吴晓邦考入上海持志大学二年级法科,不久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入团仪式在持志大学附近的上海艺术大学学生宿舍内举行。在持志大学读书期间,他接触到了《向导》等进步书刊,并开始阅读孙中山的著作,随后又借读了《共产党宣言》。追求科学、民主的理念深入他的灵魂,促使他走出封建大家庭、投身社会,寻找报国之门。

  在投笔从戎,参加北伐,以及回到家乡沙溪教学等一系列经历之后,1929年春,吴晓邦经历了人生中的一个重大转折,在祖母的帮助下,东渡日本留学,在东京早稻田大学补习日语,学习经济、法律兼小提琴。

  当时的早稻田大学是一所充满民族气氛的自由园地。 20世纪20年代末,在西方工业文明发展的条件下,西方现代舞艺术破土而出,很快,西方现代舞思潮传入了日本,一些对舞蹈和人生都关注的艺术家,比如江口隆哉、宫操子等,开拓了日本的现代舞事业。这一切,也吸引了年轻的吴晓邦。

  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里,吴晓邦在早稻田大学的大隈会堂里观看到了由学生们表演的舞蹈《群鬼》,这个被吴晓邦喻为“启明星”的舞蹈以木鱼伴奏,表现了一群吸血鬼、饿死鬼、冤死鬼为了各自的目的在昏暗的地狱里寻找着出路,创作者以鬼喻人,用象征的手法表现了人间的矛盾和不安,以生动而奇特的肢体语言,揭示了深刻的社会现实。他的心灵受到强烈震撼,深深为舞蹈这种人体文化艺术的魅力所吸引,连续几夜不能入睡。

  他看到了《群鬼》与上海滩肉欲横流中的舞蹈的本质区别,第一次感悟到那种其他艺术所不能赋予他的激情和默契。从那时起,吴晓邦明确了“为人生而舞蹈”的目标,把舞蹈视作与文学、音乐、绘画等同的艺术,能够表现人生和震撼人世的独立艺术,立志献身于舞蹈事业。

  这个偶然的晚上,改变了吴晓邦一生的道路,从而也预示了中国现代舞历史的发生。

  创办中国第一所舞蹈学校、第一次个人舞蹈发表会

  1929年-1936年,吴晓邦先后三次东渡扶桑,三次进日本高田雅夫舞踊研究所学习芭蕾和现代舞,研究日本舞蹈界各流派的艺术,进行创作和演出。参加江口隆哉、宫操子夫妇举办的暑期现代舞踊讲习会,学习现代舞踊基本理论、现代舞踊创作理论、现代舞踊和其它艺术的关系等,并接受了邦正美等人的舞蹈美学思想。

  当吴晓邦从日本回国,将西方现代舞艺术引入中国时,眼前的一切却令人失望:20世纪30年代初的上海,虽是中国文化的中心,然而,那里却见不到真正的舞蹈艺术,在娱乐场所里,人们只拥有从国外传入的交际舞和供人享乐的靡靡之音。而连年的军阀混战,更是造成了人们的流离失所。为抵制封建与殖民主义的文化,吴晓邦率先提倡新舞蹈艺术运动,主张为人生而舞蹈,提倡用舞蹈反映现实人生的苦难与希望,并身体力行地开展舞蹈教育工作。

  1932年,他租用上海北四川路一家绸布庄楼上,创办了中国第一所舞蹈学校——晓邦舞蹈学校,作为自己艺术活动的基地。后成为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和话剧界“四大名旦”之一的舒绣文成为该校的第一个学生。但由于吴晓邦完全倚仗自己的家产来维持学校的支出,不但不收学费,甚至出钱为贫穷的学生买衣买饭解决温饱,很快就不能支撑。半年后“晓邦舞蹈学校”只能草草停办。

  1935年第二次回国后他又创办了中国第一个舞蹈研究所——晓邦舞蹈研究所,需不断添置服装、灯光等,同样支出庞大,考虑到孩子们将来的教育,应前妻的要求,在保证舞蹈研究所每月费用的前提下,家产全盘交前妻掌管,全身心地投入到培养舞蹈后继的实践之中,但也因没有找到愿意终生从事舞蹈事业的学生或伙伴,几个月后结束。

  1935年,吴晓邦在上海兰心剧院举办了他自己的,也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次个人舞蹈作品发表会”,招待上海文艺界人士。演出的节目,多为学生时期的习作,是一种渗透着艺术家主观感情而对客观内容的真实有所忽视的作品。发表会仅售出一张门票,购票的是一位波兰妇女,购票原因是因为在吴晓邦的舞蹈音乐中,有波兰作曲家肖邦的三个作品。

  观众反应冷淡,但吴晓邦不气馁,勇于和善于从失败中奋起,他冷静分析在发表会中,观众比较喜欢结合了当时上海社会上的一种苦难气氛、表现对穷苦人民的同情的两个节目:《送葬曲》和《黄浦江边》。他悟出了失败中成功的因素,也悟出了作品中人民性的重要。这也使他在今后十年苦行僧般的舞蹈追求中,定下了一个坐标:“舞蹈要反映生活,要富有人民性,被群众理解和接受。 ”

  抗战中的舞蹈《义勇军进行曲》

  1937年“七?七事变”后,抗日战火在华北燃起,吴晓邦怀着一腔热血,参加了由文艺工作者组成的抗日救亡演剧四队,离开上海,随着这支演出队伍活跃在京沪线上,宣传救亡,踏上了抗日革命征途。

  在破碎的祖国山河面前,吴晓邦找到了一条新的道路,它摆脱了旧舞蹈形式的束缚,表现了时代的特点,使舞蹈不再是那种只为迎合有闲阶层所需,而将“新舞蹈”汇入了社会和时代的主流,成了打击侵略者、鼓舞人民斗志的精神力量。

  在演剧队,他用聂耳的音乐创作了同名舞蹈《义勇军进行曲》,排演了小舞剧《打杀汉奸》,根据《大刀进行曲》编排了《大刀舞》,排演了舞蹈《流亡三部曲》这四个充满爱国激情,具有强烈感染力的舞蹈作品,演出后受到了群众的热烈欢迎,给了吴晓邦很大鼓励。这些舞蹈亦构成了吴晓邦1939年第三次个人舞蹈作品发表会的部分演出剧目。

  1938年春,吴晓邦参加了新四军战地服务团,在南昌进行慰问演出时,《义勇军进行曲》在群情激愤、万群一心、同仇敌忾的热烈气氛中连续表演了五次之多,台下观众起立击掌、同声高唱:“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这个舞蹈,让人们看到了抗日义勇军的形象,深得民心,因而也成了吴晓邦每场必演的保留节目。

  在《义勇军进行曲》这个舞蹈中,吴晓邦开始显示出他自己的创作风格:从中国传统的人体艺术和人的日常生活动作里提取素材,从时代的大潮里捕捉人物形象,在作品中注入极大的艺术激情,为社会呐喊,为人生而舞!

  1994年12月,中华民族20世纪舞蹈经典评展揭晓,《义勇军进行曲》获得了经典提名奖。

  为人才为孩子,吴晓邦跪徒

  对于舞蹈界的后生们,吴哓邦倾注了全部的心血和热情予以关注。

  早在1941年,抗日救亡的孩子剧团正在重庆演出儿童话剧《乐园进行曲》。吴晓邦、盛婕夫妇为等车去延安,暂时与剧团住在一起。他抓紧这段时间,为孩子们进行舞蹈基本训练的启蒙教育。每天清晨,他在住处的一个泥土广场上为孩子们授课,他边讲边示范如何活动关节,如何向上向下,两腿怎么站……六十多个孩子站成几列,他的眼光看得出每一个不规范的动作,发现问题,他就走到孩子面前纠正,并且与孩子一起做基本训练,才做了几遍,就衣衫尽湿。——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当那些曾受到他指点的孩子们已经垂垂老矣时,吴先生仍然是他们心中最崇敬的偶像。

  1948年,吴晓邦在大连开办了舞蹈训练班,担任戏剧教员的沙惟亲眼目睹了他“跪徒”的一幕。

  那一天,我刚刚把为吴晓邦新创作的双人舞《模范夫妻》配的词曲写完,舞训班的班长突然推门进来说:“沙老师你快去看看,出事了! ”我随他来到练功房,一看不得了,四十二岁的吴晓邦面色沉郁地跪在地上,他周围齐刷刷跪倒着二十多个少男少女,只有一个十六岁的朱姓女学员挺别扭地一个人梗着脖子、硬生生地站在吴晓邦面前!

  原来小朱今天已是第三次迟到,不接受吴老师的批评还顶嘴,嚷着“我退学!”就往外冲。气得吴晓邦直发抖,想拦拦不住,竟扑通一下子跪在了小朱面前。练功房很简陋,没有地毯,学员们劝他起来不成,就全围着吴老师跪下来。

  看到我以后,吴晓邦老师说:“好了,大家都到了。我首先承认,无论是现在还是过去,我都不是一个称职的好老师,可小朱你是第一位要求退学的小同学!请你讲一讲,我有什么过错? ”

  小朱说:“我不想学了! ”

  吴晓邦说:“你有这个自由,你没错,我请你讲的是,我的过错。 ”

  小朱说:“太难! ”

  吴晓邦说:“难?是的,这也不是我的错呀!同学们大概是知道,我们的祖先是怎样从爬行动物的行列里站起来,又怎样学会用双手做许多事的吧?”小朱气冲冲地又说:“我不想当艺术家! ”

  “这也不是我的错! ”吴晓邦说,“你既然考上了这个舞训班,我们就有培养你成才的责任和义务,学期四个月,我们三个月都熬过来了,我们为你和同学们准备了结业的双人舞,而你却要离开同学们、离开我……”

  “吴老师,您……”小朱软了下来,伸出双臂搀扶吴老师,吴晓邦随即站了起来。

  小朱流着眼泪说:“我恨我自己,我恨我天生不是这块料!……”

  “快别这样说。”吴晓邦说,“正因为你是孩子,我们才全力以赴地教你,误人子弟的事,我决不做!你仔细看看,我难道就是天生的吗? ”说着,他用力把自己的衬衣扯下扔到一边,拉开一个舞步,做出了一个仰天长叹的造型——我惊讶地看到,这位貌不惊人、有几分书生气的舞蹈教授,转瞬间竟如一尊高大的古罗马雕像挺立在众人面前,他那蓬勃的朝气、健美的舞姿,看起来只有三十几岁啊!

  小朱睁大眼睛看着老师,哇的一声哭着跑开了。

  后来,舞训班结业时,小朱成功饰演了双人舞《模范夫妻》中的女主角。

  他竟然拥有这么多“第一”

  吴晓邦的人生与众不同,作为20世纪中国舞蹈的先驱者,他创造了太多“第一” 。他第一个走出国门学习德国表现主义的现代舞艺术,真正开拓了中外舞蹈文化的交流史。

  他是第一个将《义勇军进行曲》、《游击队员之歌》等歌曲编排成舞蹈作品进行抗日宣传的舞蹈家。

  他创作了中国现当代舞蹈史上第一部舞剧《罂粟花》,创作了第一部反映中国农民贫苦生活的舞剧《虎爷》和第一个脍炙人口、感人至深的小型舞蹈《饥火》,这些作品,开当代舞剧创作之先河。

  他写作并出版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本舞蹈理论专著《舞蹈艺术概论》,在中国舞蹈艺术专门理论研究方面堪称历史第一人。

  他第一个在中国倡导“新舞蹈艺术”,举办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第一个舞蹈干部培训班,担任了新中国第一个舞剧团上海红旗舞蹈团(现上海歌舞团)第一任团长。

吴晓邦小传

  我国著名舞蹈艺术家、舞蹈理论家、教育家,中国新舞蹈艺术的开拓者和实践者。 1906年12月18日生于太仓。1929年-1936年,吴晓邦先后3次赴日本留学,接受了德国表现主义舞蹈理论与技术,开创了中国新舞蹈艺术的道路。

  吴晓邦曾任第二、三、五、六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联全委、中国文联党组成员、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 1995年7月在北京病逝。


 
【关闭】
版权所有 山东昆仑山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山林子网站 昆仑山网站© 鲁ICP备05032341号
联系电话:13853597301 18754159301建议您将显示器设为1024×768像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