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林子导航 山林子自然智慧系列丛书 自然智慧教育书 自然智慧创新书
自然智慧自然书 自然智慧科学书 自然智慧社会书 自然智慧经济书
自然智慧生活书 自然智慧女性书 自然智慧养生书 自然智慧文化书
自然智慧美学书 自然智慧传媒书 自然智慧心语书 自然智慧诗歌书
时代呼唤雷锋精神 时代呼唤焦裕禄精神 自然智慧正气歌 自然智慧正气篇
智慧教育导航 《时代呼唤焦裕禄精神》诗歌 《时代呼唤好人精神》 《你是谁》  
 
谢铁骊:戏里戏外笑谈人生
 


被誉为“南北二谢”之一的著名电影导演谢铁骊,因为他拍了那部中国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早春二月》,但很少有人了解,在那个八亿中国人只有八部样板戏的年代,有五部样板戏都是由谢铁骊拍摄的,更少有人了解,谢铁骊的每一部作品背后,似乎都有着曲折的一幕。事实上一部部作品走过艰难曲折,终于被搬上银幕之后,谢铁骊的人生也就因此串连成了一场精彩的大戏。

  这里是2005年中国电影百年华诞之时,中国电影界的一次盛典。南北二谢“谢晋和谢铁骊”共同获得了电影金鸡奖终身成就奖。原北京电影制片厂导演谢铁骊从影已经56年,他的很多作品都在20世纪中国电影史上留下了深刻的记忆。而这其中最早让谢铁骊家喻户晓的,是1963年完成的一部影片《早春二月》。1964年,全国各城市都在放映同一部影片——北影厂的《早春二月》,而当时热映的原因并不是因为这部影片的艺术价值,却是作为一棵大毒草在全国公映进行大批判。

  谢铁骊:当时我的夫人就是电影发行公司的国内发行处处长。

  主持人:负责给您把这个”大毒草”发行出去?

  谢铁骊:印的三十五(毫)米拷贝,在当时那个情况是印的最多的。

  主持人:就是说当时这个电影的拷贝印的是最多的?

  谢铁骊:因为不光大城市,小城市也都要放,所以它的拷贝很多。

  主持人:这个大毒草还使得您的这个电影成为传播很广的一个电影。

  谢铁骊:就是,这个想不到,所以后来关于一部电影它是不是精品,你经过这么一二十年下来,才能经过历史的考验证明,它究竟是鲜花呢还是毒草。

   《早春二月》讲述的是上个世纪20年代江南小镇的一段故事。青年教师萧涧秋,对镇上穷苦的寡妇文嫂很同情,同时又爱上了我行我素的地主小姐陶岚。出于怜悯,他决定讨文嫂为妻,却招来非议,文嫂自尽,萧涧秋离开芙蓉镇,而陶岚也追随他去。电影颂扬了人道主义的光辉,并深刻刻画了大革命前夕,知识分子在寻找出路过程中的苦闷、忧愁和彷徨。在那个年代,《早春二月》无疑是中国电影中的一个异类。

  谢铁骊:因为当时是全部要工农兵占领银幕。

  主持人:就是要以工农兵为主角。

  谢铁骊:突然之间,一个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而且宣扬的是人道主义。

  主持人:所以大家就感觉很新鲜?

  谢铁骊:感觉很新鲜。


]当时,为什么谢铁骊敢拍摄这样一个特殊的电影?1961年6月中国文艺界发生了一件大事,赵丹、谢添等电影人在北京新侨饭店与国家乒乓球队进行了一场友谊比赛,来自全国各地的电影人此时正在这家饭店参加全国故事片创作会议。在这个会议上,放映了北影厂谢铁骊刚刚拍完的故事片《暴风骤雨》,得到一致好评。同时周总理在会上强调,要坚持双百方针,遵从电影艺术规律。正是在会议的双重鼓舞之下,谢铁骊下决心要拍一部真正属于自己的电影。

  谢铁骊:周总理的讲话、夏衍同志、周扬同志的讲话,那个时候都鼓励我们不要有顾虑,大家努力去发挥自己的才能,去创造。所以我在这次会议的鼓舞下,的确自己有一种向艺术的,不能说高峰吧,向艺术的高处去攀登,我就选了《二月》。当时我选《二月》呢,第一呢,我感觉它的故事不一般。第二,它的作者是我们革命烈士啊,从这一点上就感觉到也不会有问题。

  主持人:我其实刚才也想问您这个问题,您在选《二月》这本小说的时候,从风格上跟《暴风骤雨》完全不同的。为什么会选这样一本小说?

  谢铁骊:因为《暴风骤雨》对我说起来不是我自己选的,这不是上面的任务嘛,我是服从命令努力执行的。我是江苏人,东北过去我也没去过。

  主持人:对,您对《二月》所描述的那种江南的小镇风情。

  谢铁骊:我很熟悉。

  主持人:很熟悉。

  这是当年谢铁骊改编剧本的复印件,上面有着时任文化部副部长夏衍同志批阅的字样。正是在夏衍的建议下,电影名改为了更富有时代气息的《早春二月》。

  主持人:这部片子拍的还是很顺利,但是拍完了以后好像这个命运就非常不顺利了。

  谢铁骊:拍了一半的样片,连起来双片看的,大家都认为不错。

  主持人:对。

  谢铁骊:正因为这个不错,最后部一级的领导来审查,张光年同志(时任中国作协副主席)他说对这个片子感到很亲切。因为这些同志,都是经过了那个时代过来的,就还是非常称赞这部影片的。那么沈部长——茅盾同志(时任文化部部长)也肯定了这部创作,这个我当时非常高兴啦,这些领导们都定了,包括我们厂长,就是心里有底了。最后是周扬同志(时任中宣部副部长)发言了,他说我不赞成这部片子,不赞成这部片子并不是说哪个缺点,哪里要改,首先你整个这部片子我就不赞成,整个否定。这个具体的词我也记不得了,他主要就认为这是你宣扬了资产阶级的人道主义,人性论,这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那种自我完善、自我牺牲,这种翻版。后来一下大家都静场了好几分钟。

  主持人:那您当时什么反应?

  谢铁骊:后来我全凉了。

  主持人:全凉了,这应该会变成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了?

  谢铁骊:严重问题了。

  主持人:不是小毛病?

  谢铁骊:不是小毛病。

  主持人:而是方向问题。

  谢铁骊:大方向问题,而且它这部片子根本就不赞成的。从原来非常高兴一下子全凉了。后来停顿了以后,沈部长讲了,说是看看,研究研究,能不能改一改。周扬同志说好吧,你们研究看怎么改吧,就散会了,实际周扬同志那句话我就听出来了,也是没办法改了。

  主持人:因为这是方向问题,路线问题?

  谢铁骊:路线问题。但是沈部长说是不是可以改一改,那当然他不能否定沈部长的话。那时候摄制组的原班人马还没有完全解散,就补拍,补拍了大概三五天。忽然厂里来告诉我,说部里已经有指示了,《早春二月》的镜头一个都不要动,不必补了,补了也不能放进去。

  主持人:保持原样?

  谢铁骊:保持原样,一个镜头都不要动,这一下我感觉。

  主持人:有问题?

  谢铁骊:这情况不好。

  主持人:意味着会怎么样?


谢铁骊:就意味着要有大的动作。

   果然,不久,《人民日报》发表文章,要对《早春二月》和另一部所谓描写“中间人物”的影片——《北国江南》进行大批判。

  谢铁骊:《人民日报》发表,发表了就是说大意就是《北国江南》、《早春二月》不仅在大城市放映,在中小城市也都要放映,把这批修正主义的材料公之于众。修正主义,当成反面教材来进行。

  主持人:它的这种大范围公映是因为要当作反面教材来批判的?

  谢铁骊:批判。

  主持人:所以才拿来公映。那时候观众的反应是什么?

  谢铁骊:反正一到星期天,我的日子就不好过了。《人民日报》整版的就是批判《早春二月》的文章。

  主持人:一到礼拜天就批判《早春二月》.

  谢铁骊:就来了,周扬同志说我告诉你,全国各大报纸,小报不说,批判你大毒草《早春二月》有三百多篇文章。

   [解说]直到文革之后,《早春二月》的艺术价值才被认可。但四十年来,这部影片一直散发着无穷的魅力。1995年,《早春二月》荣获中国电影90年十大优秀影片奖,在任何一部介绍中国电影史的纪录片中,都会提到这部如诗如画的银幕经典之作。当然,四十年前的谢铁骊不可能想到,日后《早春二月》带给他的种种荣耀与自豪,在后来的几年中,他还将因为这部影片遭遇更多意想不到的事情。1966年,就在全国批判《早春二月》声音减弱之时,文革开始了,谢铁骊被打成黑帮,罪名当然还是他拍摄的大毒草。

  谢铁骊:让我们这个黑帮,一排排地站起来,就问罪行了,你说说你的罪行,一个一个地讲 ,到我了, 我说我是拍摄了大毒草《早春二月》。我就说这句话,他说还有呢,我说没有了。就这么一点啊?我说就这一点,我就罪该万死,我说完以后他也就问下边了。所以在文革中间《早春二月》就是我的罪名,别的我也没有罪名呀。

  主持人:你们那个时候的生活是什么样?

  谢铁骊:我们就要劳动,那个时候也没有什么可劳动的。就是我们当初还是大的煤堆烧暖气什么的,就把这个煤堆要弄到那个方向去,就拿锹,那么多人,那煤堆弄了好几天,挪过去了。挪完了以后又没事做了,再挪回来,我们说倒煤(倒霉)啊。

  主持人:倒来倒去。

  谢铁骊:倒煤。

  主持人:是你们自己的一个很幽默的(说法)?

  谢铁骊:就是。

  主持人:当时是不是大家也只能靠这种幽默,这种自我解嘲来给大家的生活调剂一下?

  谢铁骊:就是,它没有别的劳动就让我们来回倒煤,而那个劳动是白费的。这里面要讲,文革中间还有个笑话了,凌子风那时候表现得比较好,人家都睡觉了他还趴着,写检讨,也不知真写假写,反正他睡得很晚,这个黑帮管理组的人就感觉他这点不错。有时候我们黑帮就让他带队,他带队这个形象我还记得,可惜当初没有摄像机拍下来,他个很高,大块头,这个手捧了一个(装着)药品、碘酒、水、棉花的盒,手捧着,就喊我们立正,向右走,刚这个右字出来,赶快噎住了,这个右字可不能提。

  主持人:不能向右转。

  谢铁骊:不能向右转,后来就改成向左转,向左转方向就正相反,然后就说向左转,再向左转,再来一个向左转。

  主持人:三个向左转。

  谢铁骊:三个,才对了方向,这才起步走。

  主持人:就是为了不能向右走?

  谢铁骊:不能提右字。

  主持人:不能变成右派,他为什么手里还要托一个药盒?

  谢铁骊:因为红卫兵的皮带会打,可能会划伤的。

  主持人:给这些黑帮,给黑帮自己配制的药水?

  谢铁骊:配的药水、碘酒、纱布、胶布,因为你碰到红卫兵有时候他皮带会抽你的。

  主持人:今天想起来会觉得很幽默,很可笑,但是在当时真是很无奈的一件事情。

  谢铁骊:很无奈,就是。



谢铁骊在金鸡奖颁奖典礼

   [解说]然而在当了两年的黑帮之后,谢铁骊却在某一天戏剧性地被解放了,真可谓人生如戏。这一天,有人通知他去一家剧场看戏。

  谢铁骊:就有一次看戏,看戏让我们去,去了的有我们厂里我跟钱江,另外还有石少华,李德伦,还有红学家李希凡。这些人一块,宣布我们解放了。

  主持人:去看戏的同时宣布你们解放了?

  谢铁骊:最后我们上台,宣布可以让他们出来工作了。

  主持人:在这之前没有告诉您,看戏之前没有说?

  谢铁骊:没有告诉我们。让我们出来工作,那当然意思呢,我们出来工作干嘛,不就是拍戏。

谢铁骊:戏里戏外笑谈人生

http://ent.sina.com.cn 2004年01月20日00:29 燕赵都市报
  他是中国著名导演,《暴风骤雨》、《早春二月》、《智取威虎山》、《红楼梦》等等几十部优秀电影均是他执导的作品;他担任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席,走过新中国电影的整个发展历程。谢铁骊,这位被人称作红小鬼的电影导演,是文革中没有停止电影创作的少数导演之一,八部样板戏中有五部是他的作品。

  由于战乱,这位从影40多年导演的学历只是小学五年级。谢铁骊的整个青年时期都在
部队度过,他所受到的各种教育,也都是部队给予的。1945年日本宣告投降,年轻的谢铁骊已经是新四军十旅文工团团长。

  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急需一批共和国的新电影人。1949年底,中央组织部发布了一道命令,要求全国各个军的文工团抽调三名文艺骨干进京,谢铁骊就此走出军队,步入了中国电影界。在做过《林家铺子》的副导演之后,他顺利执导了电影《无名岛》和《暴风骤雨》。就在此时,谢铁骊开始考虑改编《早春二月》剧本,也是这部电影,让他的导演生涯走上了坎坷路。

  鲁豫:从哪部戏开始您挨批呀?

  谢铁骊:《早春二月》第三部啊。

  鲁豫:这个小说怎么吸引您?

  谢铁骊:让我讲讲过程。当时我《暴风骤雨》在1961年的新侨会议上放映,反映比较良好,这个时候厂里为了好像奖励我似的,让我带着家属到北戴河疗养,我没有疗养过,我就带着一摞书去看书,这个都是五四以来的一些作品。最后我就感觉柔石的《二月》可拍。我大概花了三个多月的时间把它改出来,这个时候就确定演员了,确定孙道林演男主角,谢芳刚拍了《青春之歌》,就让她来演女主角。

  1962年,国内略微从经济的困难时期与狂热的政治运动中缓过气来,文艺界也稍稍有了喘息之机。一些电影工作者恢复了创作活动,并拍摄出一批具有相当水准的电影作品,《早春二月》就是这样一部具有代表性的艺术精品。当时,谢导在此时选择了反映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徘徊探索又充满人情味和人道主义题材的电影,带来很大的麻烦。

  《早春二月》讲述的是20年代江南小镇的一段故事。青年教师萧涧秋,对镇上穷苦的寡妇文嫂很同情,同时又爱上了我行我素的地主小姐陶岚。出于怜悯,他决定讨文嫂为妻,却招来非议,文嫂投河自尽,萧涧秋离开芙蓉镇,而陶岚也追随他去。这部电影通过萧涧秋和陶岚这两个极富魅力的形象,大胆地展现了人道主义精神的光辉之处。1964年,电影制作完成之后,交由上级文化部门审查,由于主题情节背离了当时的政治要求,电影在审查过程中引出了各种争议。

  谢铁骊:《早春二月》完成以后,最后请审查,这个审查呢,除了我们厂领导,夏衍同志,茅盾同志,文化部领导,中宣部常务副部长,管电影文艺的周扬同志到了,很多同志认为这个拍得还不错,那个时代的氛围什么,感觉都还不错,这个时候我心里还有点暗暗高兴。我心里就好像有底了,最后周扬同志发言了,他说我不赞成这部电影,我一下就蒙了,他说这个完全是宣扬了小资产阶级,资产阶级的人道主义、人性论,是道德的自我完善,周扬来句这个。一下大家都愣了,后来就不欢而散了,而且就是说,那你们想办法要好好修改吧。就改了,就拍,再拍。拍,我还补了镜头,还没到三分之一呢,突然通知,你不要补了,镜头一个也不能动。后来明确了,按原来这个样片拷贝,进行批判。周扬同志后来病了我看他的时候,他主要当时已经知道中央的那种精神。后来,就让我做一个检查,我就检查吧,就是我这个思想,有资产阶级思想什么的,就从这个根上挖吧。检讨中间,那个全国的大报纸,每到礼拜天,都有整版的批判《早春二月》。《早春二月》在全国57个城市放映,供全国人民批判之用,当时在全国吵得沸沸扬扬。这种批判一直到70年代末才被彻底清算。1983年,《早春二月》获得葡萄牙第12届菲格拉达福兹国际电影节评委奖。

  我现在回想起来,我跟人开玩笑,我说要是没有这个红头文件啊,《早春二月》没有上演这么广泛。

  鲁豫:票房这么高。

  1964年,北影厂为了挽回《早春二月》的“过失”,决定将当红极一时的话剧《千万不要忘记》搬上银幕,作为“国庆献礼”的重点片。谢铁骊导演了这部电影之后,又接到一个新任务———拍摄《百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正当他为这部纪录片全国各地拍素材的时候,突然接到厂里通知,停止拍摄,立刻回厂进行学习。“文革”就此开始了。

  1967年,虽然谢铁骊的《早春二月》曾被全国批判,但其艺术价值仍然存在,加上谢导“清白”的政治历史,于是从“牛棚”中解放出来,参加“革命样板戏”的拍摄。

  谢铁骊:第一部就是《智取威虎山》,那我们就努力拍吧。这不就是一个舞台纪录片吗,要按我们说,最多我一个月就把它拍下来,好家伙,这个几乎拍了两年。你拍拍,刚送去样片,不行,不行,再拍拍,又送样片,又不行。这个里面我斗胆地顶过江青一次,那个时候不是有意识的,她说,你们到东北去嘛,看看那个大森林嘛,选选大森林做背景嘛,大的树,雪,我说哎呀,那个杨子荣那个马鞭子要不要啊,那么大雪景那要是不是真骑马呀,我一句话把她愣住了,愣了几秒钟以后说,我让你们试试嘛,这就回答我了。所以后来到东北找了半天,也没解决问题。

  鲁豫:除了建议你们去东北看看雪景能不能拍以外,她还提了什么意见?

  谢铁骊:每次样片都提意见啊。她要求啊,就是打这个光啊,像杨子荣出场这个光的亮度要足够,什么“座山雕”就暗得很;我仰敌俯,就是拍我们英雄要仰拍,高大嘛,拍敌人,俯拍,叫我仰敌俯;另外一个,我正敌侧,就是一般拍我们在舞台中心拍英雄人物,“座山雕”都在侧面,你没看“座山雕”从来没有在中间坐,就闹个笑话。最后不是总结了一下嘛,我明敌暗,我仰敌俯,我正敌侧,我胜敌败。

  谢铁骊先后导演拍摄了《智取威虎山》、《龙江颂》、《海港》、《杜鹃山》和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八部“样板戏”他拍了五部。从《早春二月》开始,60年代到80年代,中国影坛绝大部分有争议的影片,都是谢导的作品。不过从外表看,谢导是个很平和的人,没有那种艺术家应有的桀骜不驯,但在骨子里面,他就是个艺术家,宁可承受巨大的压力,也要坚持自己的艺术理想。

  “文革”结束后,谢导又导演了《知音》、《今夜星光灿烂》、《红楼梦》等等许多优秀作品,仍然免不了有很多争议,但是这并没有削弱这个年近八旬老导演的创作热情,直到现在,他仍然是北京电影制片厂的在职导演。

  鲁豫:现在如果有一个特好的本子,您还会导演吗?

  谢铁骊:我还可以,起码我用助手,得力一点。

  鲁豫:现在回过头去看,拍电影拍了一辈子,虽然最开始搞电影并不是您自己主动去选择的,但拍这么多年,您觉得电影是您最热爱的吗?

  谢铁骊:应该算热爱了。我也没有别的祈求,我生活已经可以了,穿衣服吧,咱们也没有,每天要换一件时装,在家我这个,薄的羽绒棉裤一穿,就行了。你说麻烦,我们现在是怎么省事怎么好。


 
【关闭】
版权所有 山东昆仑山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山林子网站 昆仑山网站© 鲁ICP备05032341号
联系电话:13853597301 18754159301建议您将显示器设为1024×768像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