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林子导航 山林子自然智慧系列丛书 自然智慧教育书 自然智慧创新书
自然智慧自然书 自然智慧科学书 自然智慧社会书 自然智慧经济书
自然智慧生活书 自然智慧女性书 自然智慧养生书 自然智慧文化书
自然智慧美学书 自然智慧传媒书 自然智慧心语书 自然智慧诗歌书
时代呼唤雷锋精神 时代呼唤焦裕禄精神 自然智慧正气歌 自然智慧正气篇
智慧教育导航 《时代呼唤焦裕禄精神》诗歌 《时代呼唤好人精神》 《你是谁》  
 
艺术创作背后的感人故事
 

电影《张思德》主演吴军、《云水谣》主演李冰冰和《张思德》、《云水谣》的导演尹力做客节目,为您讲述坚持、感恩和幸福。

  吴军:攀爬人生的山峰

  在《艺术人生》的录制现场,演员吴军说 “人生就好像在不断的攀爬,如果没有目标,
非走迷路不行,非走回头路不行”。翻翻吴军的艺术简历,这个在电视剧《无悔追踪》、《神医喜来乐》、《雷锋》等中有过出色表演的演员,这次因为饰演电影《张思德》再次让他登上了另一座事业的高峰。

  吴军说接到张思德的角色有点意外,一度认为导演是在跟他开玩笑。当确定了想法之后,吴军开始了准备角色的过程,然而这个过程对于他而言,着实有些痛苦。“八一厂有个导演,他们实地采访过张思德原来是个什么样的人。当地的老乡,是同辈人的人说的,不高,不胖,冬瓜脸,我只有一条不符合,就是胖,胖就减吧,对吧,那就减肥。”减肥成为了吴军进入张思德这个角色的第一个任务。“当时我心里没底,减到什么样,减到开机前什么样就什么样,于是在我就在网上查了所有的减肥资料,大概有264种,吃药的不吃药的怎么样,最后总结了有一个规律,成了后面的八个字,叫‘疯狂运动,科学喂养’。”结果在不到2个月的时间里,在“疯狂运动,科学喂养”的理念和坚持下,吴军成功减肥27斤。

  对比生理减肥的顺利,“心理”上的减肥却显得更为艰巨。“其实张思德,他是当年的延安时期一个普通的八路军战士,是千千万万个八路军战士的一个缩影,他的身上有那种善良,那种坚持,是中国人传统美德的东西,在他身上很容易让人接受,我需要去靠近他。”

面对一个60年前内心纯净、充满信仰的人物,要让生长在现实中的吴军真正走进他的世界,着实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在尹力导演和刘洪编剧的帮助下,张思德“敏于行,讷于言”的特点被精辟概括,就着这样的人物精神,吴军的心理减肥也就有了一个明确的目标。吴军说:“这个减肥很困难。将近有一年多我有点不能自拔,一方面有点不夸张地说我把自己当成张思德了,另一方面人家老说张思德,看完了之后都说演得好,所以我在反省自己,对比张思德这样一个‘为人民服务’的楷模,一个‘人见人说好’的人,我在想是不是我以前的几十年太不是东西了。”进入角色之后的反省,让吴军钻牛角尖患上了一些“抑郁”,如今走出“抑郁”的吴军,再次回忆起那段岁月,他说“张思德对我来讲是从肉体到灵魂的净化的过程,张思德本身给我们留下的就是一座高山仰止的这么一种精神境界,再加上很多艺术家,编剧刘洪,导演尹力,还有张和平,韩三平,他们这么多有智慧的人,共同搭建起一座高山,我就使劲向上爬,爬上去我就成功了,通过这个戏我长大了。”

  张思德的角色让吴军重新认识了自己,认识到了人生中“坚持”的意义。然而,很多人或许都不曾了解的是,在考上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之前的吴军,曾经在湖南的花鼓戏团唱过11年的花鼓戏。对于11岁的儿子要去“唱戏”,当兵的父亲认为那是“不务正业”的做法,自然不同意,那么究竟是怎样的方式让吴军坚持了自己的花鼓戏生涯,并且一唱就是11年的光阴?又是怎样的经历,让他从戏曲舞台转战电影学院,结果又成为了导演系里拿表演奖最多的人?吴军不曾提及的人生经验,《艺术人生》的现场为您首次揭晓。

  李冰冰:感恩十年

  影片《云水谣》“申奥”,是如今中国电影界足以让很多人为之雀跃的一个文化事件。然而,这部为演员李冰冰带来诸多奖项的电影却在当初差点与她“擦肩而过”,很多人不会想到的是,当初拒绝这段“缘分”的人不是别人,正是李冰冰自己。“每一次尹力导演找我演戏的时候,我心里都会有一点点退缩。为什么呢?因为尹力导演是一个精益求精,绝不弄虚作假的一个导演。如果这有一个沟,需要你从这个沟里,比如说沟里是脏水趟过去的话,如果有的人可以借机为拍,就把这块帮助演员过掉的话,他一定让你实打实地去做。其实他在艺术上面的追求是非常严苛的,因为我跟他合作过,特别了解他。这一次我听说《云水谣》是他来拍,而且《云水谣》所工作的场景,又涉及到战争场面,又要在西藏那种雪山的地方拍。我就知道此去西天必多艰险。所以我在想,我要不然就别去了吧,那么辛苦,这是在他最初找我的时候,我有这样的一个退缩。”

  面对内心的退缩,在优秀剧本的基础和经纪人的鼓励下,李冰冰接下了戏约。如是这般,影片中所有艰苦和危险的场景——5200米的卡尔拉雪山上陈坤背着李冰冰穿越雪山等镜头,李冰冰都咬牙扛了过来。当初的退缩和之后的坚持,支撑李冰冰突破这些界限的关键究竟是什么?“是我作为一个电影工作者,一个电影演员,对电影的这份热爱和执着,对我工作的喜爱。我一旦接受了这部影片的时候,我就想说,不管我做什么,付出什么,我都要把我的戏演好。”

  得奖对于李冰冰而言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云水谣》在此之前已经获得了新加坡国际电影节的奖项,然而,走在“华表奖”的领奖台上,她却泪流满面。“在那一刻我可以非常坦诚地告诉大家,那一天我非常感触,真的觉得我从台下走上台上,短短的不需要一分钟的时候,可是今天我真的能站在这里,面对观众的时候,拿着那个华表奖的奖杯,我是用了十年走到这里,心里很感慨。一直以来,我都为自己所热爱的这个事业工作努力着,这一次能够得到一个特别,不肯定,内心是难以掩饰的这种激动。”面对这一路积累下来的奖项和荣誉,李冰冰说,“我不能忘记荣誉,荣誉我想说非常重要,对每一个人它都是有一种说不出来的鼓舞与激动,它也是一种肯定,我相信每一个人都会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我作为一个演员,我站在这里,我当然希望能得到所有观众对我的肯定。我希望所有的人在看到我演戏的时候归说,还不错,挺好看的,我挺愿意看她演戏的。其实这个是我一直以来对自己最好的一个想象。我不能说我一定可以放弃这些奖项,我相信我不会去放弃,但是工作也不一定说一定是为奖项而做。对于我来说,下一步更重要的是我要在创作出更好的一个人物,我更关注的是我下面所要再创作的艺术形象。”

  从台下走到台上,当手握华表奖的时候,李冰冰的这段路程走了短短的十几秒时间,但却是用十年的时间换来的。十年的演员生涯,让李冰冰收获了成长,换来了成熟,“可能你明白的事情,见的事情多了,你的内心就会不一样了,就变得比以前更加丰富了。所以你这种感恩的心可能会随着年纪,随着你的经历等等,会越来越浓烈,你会发现到了最后你有了一个这样的心,你会拥有一个很好的心态,如果有了一个很好的心态的话,你就会很好地去面对生活,面对人生,面对一切。”

  感恩十年的演员岁月,然而当初李冰冰报考上海戏剧学院时的理想却并不是因为相当一名演员,究竟是怎样特别的想法让这个哈尔滨女孩跌跌撞撞考上了上戏?十几年间,岁月又在她的身上植下了什么才成就了如今的“影后”?伴随“成长”带来的“较劲”,李冰冰的心中对此又有一番怎样的诠释?《云水谣》的拍摄期间,又有着怎样惊险的经历?朱军面对李冰冰,十年的岁月往昔,《艺术人生》为您一一细数。

  尹力:痛苦前行后的幸福

  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导演尹力的话,那恐怕只有“忙”这个字能够准确概括。尹力觉得,“我相信不一定是我一个人,可能很多人,当工作面对摆在这儿的时候,似乎是后腰有东西在推背的感觉,根本就停不下来,每天工作十七八个小时,是常有的事儿”。

  当初决定要拍摄电影《张思德》的时候,距离全国公演只有148天的时间。没有剧本、没有大纲,所有的只有十一个字:张思德、毛泽东和为人民服务。面对中国电影界史无前例的巨大挑战,时间是要被争取的一切的一切。“所以拍《张思德》的时候,最长的工作时间是工作了26个小时,当时白天拍戏,晚上进入剪接室,完全是连轴转,我基本上相对三四个月时间每天睡三四个小时,整个摄制班子疲于奔命,当时大家频繁听到的词就是困和累。当地延安的老百姓,觉得这是一群不睡觉的人,为什么呢?已经工作到深夜的时候,老百姓围观的已经睡觉了。第二天当他们起来的时候,这些人已经工作了,他们觉得是一群不睡觉的人”。然而,体力的极限和创作本身相比依然属于技术层面的问题,对于一个创作者来说真正的难度依然是如何超越。

  因此,我们在《张思德》中看到了“隐忍”、“奉献”、“无私”、“谦和”和“善良”,在《云水谣》中读到了“一见钟情”、“刻骨铭心”、“终生相守”这样最传统的爱情观以及超越个人情感的“血浓于水”的海峡两岸骨肉亲情。这是一部主旋律电影必须要表达的核心价值观,更是考验一个导演如何运用艺术表达的功力来传达精神力量。

  电影学院美术专业的功底留给尹力的是如何用视觉表达观念,转战导演是他想要更直接地实施自己的想法,而担纲电影制片人,除了艺术的表达,要实现心中的艺术目的和艺术理想以外,还要按照周期,按照预算把影片完成,同时一个队伍拉出去,上千公里,上万公里,机器、器材、人员所有的安全,你都系于一身,“所以用八个字形容我每天过的生活,就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于是,这个过程一般是痛苦不堪的,除了超强的体力、经历,和非常细致的工作,缜密的计划安排,同时还要发挥每个创作者的积极性,调动大家所有的积极因素。于是,在《张思德》和《云水谣》中尹力表达了一个善良的人,一个坚守的人,一个奉献的人,一个对爱情执着的人,“实际上在作品中所表达的就是我们的人生价值,就是我们一种价值取向,一种精神的表达,那么你如果没有这样的真诚,你自己没有内心这样的涌动的一种激情,或者是这样的温暖,或者这样感动,怎样能够通过所有技术层面,通过一个漫长的生产创作的过程,最终的影片能够让观众坐下来接受它,喜欢它,甚至被它打动呢,我觉得是做不到的。”

  尹力说:“我觉得快乐可能是非常短暂的,今天晚上很快乐,这个周末很快乐,这个假期很快乐,这个影片拍摄某个过程我很快乐,但是幸福可能离我们都非常远,它非常内在,也非常距离,也可能到了多少年以后,这样难熬、艰辛的经历现在都成为过眼烟云的时候,我们慢慢地回味,才能体会到有几许幸福的味道。”

  一个貌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一部用生命换来的电影。更多的坚忍背后的感受,过眼云烟后回忆起的含泪故事,《艺术人生》特别奉献——《秋天的收获》第二辑,继续为您深情讲述一言难尽的幕后故事。《艺术人生》栏目10月31将继续播出《秋天的收获》第三辑,请多部获奖作品的编剧王朝柱、话剧《立秋》的主创人员和《插树岭》编剧陈玉谦夫妇讲述他们艺术创作背后的感人故事。

有很多朋友对我执导话剧非常好奇,他们觉得你电影拍得好好的,怎么会突然转到舞台上。其实,我一直都很喜欢话剧,国家话剧院的戏我几乎每部都看。话剧作为从国外引进的一个艺术门类,它所表现的题材以及对于现实的关注更为广泛,跟我们传统的戏曲相比,我觉得它更能跟今天的观众沟通。国家话剧院、国家大剧院、北青文化艺术公司三家联手合作《天朝1900》这么一台大戏,能够放手让一个从来没有排过话剧的导演来做,这确实需要相当大的胆量。我非常感谢这份信任,用《红灯记》里边的话说,“有了这份信任,宁挑一千斤,绝不挑九百九”。这对我来说是一个难得的机会:第一,把我这么多年观剧、看戏的感受融入到一部作品里;第二,把我对话剧这门艺术的了解,通过一个实践的机会做一种表达。

记:在您看来,该剧对观众的吸引力在哪里?

尹:《天朝1900》三部曲由《家事》、《国事》、《天下事》组成,主要讲的是庚子年,特别是戊戌变法和《辛丑条约》签订前后这几年里,发生在北京小人物身上的事儿。通过发生在普通人身上的命运悲欢折射时代精神,深刻表现了从戊戌到庚子这个苦难深重、波澜壮阔的大时代。它对于今天的中国人在很大程度上有警醒的作用。因为100多年前,中国人深受屈辱,慈禧出逃、八国联军入侵、《辛丑条约》签订,给沉迷于天朝之中玩味生活的中国人巨大的震撼,同时也唤起了中国的有识之士从灵魂深处反思自己,反思自己的文化。我觉得改革开放30年,中国人已经明白了“发展才是硬道理”。艺术作品一定要有它最个性化的创新意识,《天朝1900》通过对历史事件的表现,来跟今天的观众在美学上产生共鸣。我们给古人照镜子其实是为了让今人反观自身。所以在剧本上我就写了“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当我们的后人通过今天的艺术作品来解读今天的时候,会在很大程度上跟我们看待过去的历史有相同的地方。

记:您怎么把这样一个洋洋洒洒三部分的戏呈现给今天的观众呢?

尹:我们导演组花了近两个月的时间做案头工作,查资料,捋线索,搞调研。在我看来,舞台艺术的表达不能等同于教科书,不能接近于教科书,如果没有在社科领域更加前沿的、独立的学术价值的思维,没有一种赏心悦目的、惊世骇俗的、超越普通观众观剧经验的舞台呈现,在今天就很难征服观众。我希望让观众不光透过舞台艺术的表达了解历史,解读历史,还能受到舞台艺术的感染。要在精神和表达层面上能够和今天的观众打通,触动观众的心灵。

记:在您的电影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尽精微,致广大”是您的创作原则,您痛恨虚伪、做作和无病呻吟,而是希望通过作品提炼出人类生活最本质的精华。在《天朝1900》中,您是否延续了这一创作原则?

尹:当年徐悲鸿在北平艺专教学生画素描的时候,提出了“尽精微,致广大”,就是透过最细小的部分,透过最有质感的那部分,进行深刻表达。在《天朝1900》中,我延续了这种创作原则。中国传统美学经常提到“密不透风”、“疏能走马”。在该剧中,我希望舞台表达张弛有序、抑扬顿挫,充满节奏感。

记:在《天朝1900》中,您在导演手法上有什么创新和突破?

尹:为了将清朝特有的文化韵质融入现代演绎方式,我们特意请来专业的舞蹈家为演员排舞,而专业京剧演员、芭蕾舞演员的加入同时增强了舞台的现代感,每一个演员的动作都经过了精心的编排,并在反复的排练中寻求突破。该剧的造型在追求历史真实的基础上又加入了现代的设计元素。服装制作采用了热转印技术,即通过现代技术将图案和照片直接印在布料上。这种技术常用于商业印刷,用于舞台服装尚属首次。



 
【关闭】
版权所有 山东昆仑山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山林子网站 昆仑山网站© 鲁ICP备05032341号
联系电话:13853597301 18754159301建议您将显示器设为1024×768像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