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林子导航 山林子自然智慧系列丛书 自然智慧教育书 自然智慧创新书
自然智慧自然书 自然智慧科学书 自然智慧社会书 自然智慧经济书
自然智慧生活书 自然智慧女性书 自然智慧养生书 自然智慧文化书
自然智慧美学书 自然智慧传媒书 自然智慧心语书 自然智慧诗歌书
时代呼唤雷锋精神 时代呼唤焦裕禄精神 自然智慧正气歌 自然智慧正气篇
智慧教育导航 《时代呼唤焦裕禄精神》诗歌 《时代呼唤好人精神》 《你是谁》  
 
读书务求深解 峻青
 
选自《中学生阅读》1984年第4期。

记得小时候,在私塾里读《古文观止》,其中有一篇《五柳先生传》,对五柳先生的为人“闲静少言,不慕荣利”,我甚为景仰,而对其“好读书,不求甚解”一点尤感兴趣。小小的年纪,世情未谙,对于那种恬淡旷达安贫乐道的情怀,虽然敬佩,但毕竟还很难有深刻的体会,更大的兴趣;而对“读书不求甚解”一项,却正中下怀。因为那时,我对这句话的表面的理解是:读不懂,也就算了,不必过分钻研强求其解。这就适合了我那懒散贪玩的童心,每当读书遇到困难的时候,我就像走路时遇到了横亘在大路当中的岩石一样,索性绕道走,不求甚解了。因为不绕道,就得攻坚,就得钻研,那就要吃苦。不如绕道走痛快;可是,痛快固然痛快,但其结果,却常常是食而不化,尽管你吃的再多,也难以得到应有的营养。

这毛病,在贪玩的童年,是不足为怪的。到了后来,多少懂事一些了,就自然地感觉到这办法不妥,而更看重于“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格言。读书时,也就开始有了求解的欲望了。

那是在我13岁那年,到了一个地主兼资本家开设的花边工厂里做工。他家有位在烟台八中上学的大少爷,因热爱文学,家里藏了不少线装古书,而他又从外面带回来很多新书。这使我大开眼界。在村塾时,眼前只有通常读的《论语》《孟子》《广事类赋》《古文观止》之类的寥寥几本;而现在,却展开了一个广阔的书的世界,其惊讶、兴奋、喜悦之情,是可以想见的,就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一样,简直眼花缭乱,不知所措。我一头扎进了这书的海洋里,贪婪地读着它们,恨不能一口将它们全吞下去。这时候,又出现了“不求甚解”的毛病,但已不再是由于贪玩了,而是形势所迫。

为什么呢?

因为小东家的这些书,并不是我们可以随便拿来阅读的。他家有一个书房,这些书,都是藏在书房的书柜里和书箱中,是不准别人乱动的。好在我是他家的一个童工,做饭、推磨、打扫房间,是分配给我的日常任务,这就使我有机会在趁着打扫书房之际,偷几本书藏在枕头底下,到了更深夜静周围的人全都睡下以后,我就可以蜷缩在被窝里,一灯如豆,尽情地阅读起来。

完全可以想见,这种偷偷摸摸的阅读,是十分仓促的,心情是迫切的、贪婪的,遇到难解之处,势必绕道而行,就更别想还会有什么时间来反复琢磨了。在这种时候,那“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已经不但不再是正中下怀,而且已经是深为苦恼了。书中许多绕道而行的地方,都使我感到惋惜,感到苦恼,就像梗在心里的一块难以消化的食物一样,感到不舒适。这时,我倒奇怪起那位五柳先生来了:他有那么多的书,那么充分的时间,也用不着像小偷似的战战兢兢地深夜偷读,为什么却囫囵吞枣不求甚解呢?但又觉得,这老先生文章写得很好,学问一定很深,这“不求甚解”四个字,也许有我还一时难以“解”得的道理吧。

参加革命了。

八路军的队伍,就是一个大学校。在这所大学校里,我不但看到了比小东家家里的藏书不知要大多少倍的书的世界,书的海洋,而且有了充分的时间去阅读书,研究书。

再用不着战战兢兢地偷读了。

岂止是可以尽情地读,努力地读,而且,读的越多越积极,越好,就越会受到奖励。

我也曾为此而得到过鼓励。

这时,读书的方法,也迥然与前不同了。它强调的是一个“解”字,就是要弄得懂,深刻地领会文章的精神。与此同时,还强调一个“用”字,就是不但要读得懂,钻得通,而且要学会运用,见诸行动。为此,就有了做读书笔记的习惯。我在读书的时候,常常把自己对书中的一些体会心得记下来,这样会加深印象。遇到不甚了然的地方,也记下来,向别人请教。──这里讲的是自学,至于共同学习的书籍,一个很好的方法,那就是大家一起来共同讨论、研究,互相交换心得、体会,其收益是很显著的。

这时候,再重读《五柳先生传》时,我就开始明白了,那“不求甚解”的含意,并非我从字面上的狭义的理解。而是主张不要去咬文嚼字、穿凿附会,也就是不要钻牛角、读死书的意思。而这一点,我很长时间未能正确领会,也正是“不求甚解”的结果。

错误的理解不去谈它,但两种不求甚解的毛病确实都妨碍我们读书的效果。

绕道走不对,钻死牛角尖同样也不好。

既要深钻苦攻,又不要死抠字眼,不要穿凿附会;而要领会文章的精神实质,并且把它作为营养吸收到自己身上去,为我所用。

说是这样说,但做起来,就不是那么容易。

关键在于下苦功。

古云:书山有路勤为径。这话是有道理的。

要勤,要有恒心和毅力,不能绕道走,不能走捷径。学问是容不得半点虚假,读书也是容不得丝毫取巧的,非苦攻不可。不管是文学也好,哲学也好,政治经济学也好,都要有水滴石穿百折不挠的精神,才能有所收益,否则,尽管你“读书破万卷”,涉猎无限广,充其量也不过是一知半解的半瓶醋而已。

韩愈在他的《进学解》一文中,借假设的弟子之口,说出他在读书方面的情况:

“……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纪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贪多务得,细大不捐。……沉浸郁,含英咀华。……”

可见,古人读书之道,也讲究深钻细研,融会贯通,博览广阅,兼收并蓄。

这,也是我们大家在读书中所应该共同效仿的吧。

 
【关闭】
版权所有 山东昆仑山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山林子网站 昆仑山网站© 鲁ICP备05032341号
联系电话:13853597301 18754159301建议您将显示器设为1024×768像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