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林子导航 山林子自然智慧系列丛书 自然智慧教育书 自然智慧创新书
自然智慧自然书 自然智慧科学书 自然智慧社会书 自然智慧经济书
自然智慧生活书 自然智慧女性书 自然智慧养生书 自然智慧文化书
自然智慧美学书 自然智慧传媒书 自然智慧心语书 自然智慧诗歌书
时代呼唤雷锋精神 时代呼唤焦裕禄精神 自然智慧正气歌 自然智慧正气篇
智慧教育导航 《时代呼唤焦裕禄精神》诗歌 《时代呼唤好人精神》 《你是谁》  
 
金海(2)《牧童之笛》
 
曾获冰心儿童文学奖,多篇作品入选小学语文课本,65岁依然坚持创作
吴然童心未泯的儿童文学家

吴然的书房,虽然和一些作家一样,既是书房又是卧房,但是他的书,真的太多了。

  高大的书柜、床底下、老旧的缝纫机上、房屋的各个墙角……全都是书,已经超过万册。

  端着一盏青花盖碗,吴然坐在藤椅上,悠然地述说自己与书的故事。

  记者柳瑜玲/文 高伟/摄

  吴然名片

  吴然,原名吴兴然,1945年生,云南宣威人。儿童文学作家、散文家。已出版散文集《歌溪》《一碗水》《走月亮》《天使的花房》等20多部作品。曾获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以及以宋庆龄、冰心、陈伯吹等命名的儿童文学奖项。《我们的民族小学》《珍珠泉》多篇作品选入包括港台等不同地区、不同版本的小学语文教科书,是我国当代作品入选教科书最多的作家之一。2010年获首届“春城人才奖”。

  女儿的生日礼物

  激发了创作灵感

  在1979年吴然在昆明从事报纸编辑工作以前,他做过供电局的线路工,“我们家祖上没有读书人。” 但吴然所在老家村子里的文化氛围还是比较浓重,从小,吴然就在乡亲们讲述的《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历史故事中长大。从那时起,吴然就对文学产生了兴趣。初中以后,他开始阅读大量书籍。

  1981年,吴然完成了夜大的课程。在夜大里,吴然系统地学了中国文学史、历史以及世界名著精选等课程。

  谈及儿童文学创作经历,他说还跟女儿有关。1972年,吴然的大女儿2岁生日时,他和妻子就想给孩子送一份生日礼物。可是当时在物质匮乏的年代,既没有什么好看的衣服,就连书也很稀奇。一次,吴然和妻子在朋友看到一本厚厚的《古希腊神话故事》,然后借回家,夫妻俩抄了整整两个月,把手抄本的书送到了女儿手里。“当时,我就觉得故事真的很迷人,女儿也很喜欢。”吴然于是开始了儿童文学创作。

  创办《小桔灯》儿童文学副刊

  冰心欣然题字

  1982年,吴然创办了《小桔灯》儿童文学副刊。当时,吴然邀请了冰心老人为文学副刊题字。冰心欣然答应,为《小桔灯》题字,还写下了《忆昆明——寄春城的小读者》散文随信一并附上。吴然至今都小心翼翼地收藏着冰心留给他的书信、题字。

  吴然觉得,冰心和郭风是对他影响最深的两位儿童文学作家。创作初期,吴然写得很杂,直到他读到冰心、郭风的作品后,才找到了感觉,“写儿童散文才是我的出路。”

  1984年,吴然推出了第一本书《歌溪》。当时,吴然并不认识郭风,但还是把书稿邮寄给郭风,希望他能帮忙写序。当时,郭风很忙,他看过书稿后,还是在百忙之中为素未谋面的吴然写了一篇短序。之后的多年时间里,吴然与郭风一直通过书信来往,现在他还珍藏着郭风给他的厚厚一叠信笺。

  直到2004年,一次福建之行,吴然专程去拜访了郭风。“从1984到2004,整整20年时间,我才正式地当面感谢了他!”直到今年年初,94岁的郭风去世,吴然仍对他念念不忘。他坦言,“我的人品、文品都深受他们的影响!”

  喜欢把玩石头

  永远保持童心

  吴然家里,上有92岁高龄的母亲,下有4岁的小外孙女。四世同堂的日子,过得非常幸福。母亲虽然没什么文化,但是吴然的记忆中,老人家很会讲故事。而上幼儿园的小外孙女也常常讲些趣事给自己听,非常有意思。

  写作之余,吴然读的书很多,很杂,“伟大作家生命的智慧都灌注在他们的经典名著当中。因此,每个人都应该多读书。除了大部分名家的散文、小说、诗歌等作品,我连灯谜、《明清笑话传》这些书都会看。”吴然平日里还喜欢练练书法、散散步、玩玩石头。“你看这块石头像不像侧倒的埃及金字塔?”、“还有这一块,像不像季羡林大师的侧脸?”65岁的吴然依然保持着童心与丰富的想象力,随手捡回家的石头,被他视为宝贝,摆放在书桌的各个角落。

  吴然还常常受邀到学校为孩子们做讲座,讲述《阅读与写作》、《童年与写作》等专题。跟天真烂漫的孩子们打交道,吴然很开心,从孩子们身上,他不断汲取着创作的动力与源泉。

  吴然为小读者荐书

  亲爱的小读者:

  打开的书本是你飞翔的翅膀,

  愿你的人生弥漫永远的书香。

  ——吴然

  

  (法)儒尔·列纳尔 《胡萝卜须》

  郭风 《雏菊和蒲公英》

  张洁 《敲门的女孩子》

  (西)胡安·拉蒙·希梅内斯 《小银和我》

  (日)德富芦花 《自然与人生》

  艾青 《艾青诗选》

  张之路 《极限幻觉》


  私人阅读

  问:最近在读什么书?

  答:法国作家儒尔·列纳尔的《胡萝卜须》。

  问:一般以哪种方式买书,逛书店还是网上购买?

  答:两种都有。网上看到想买的书,就让女儿帮忙买;自己有购书卡,也会常常到书店逛逛,买时下口碑好、畅销的书。我也很关注朋友们出的书,有的话,也会买来看看。

  问:你有什么样的阅读习惯?

  答:每天光报刊都要看很多,我订阅了各种报刊。还有朋友邮寄来的书。每天都会花大量时间来看书。

  问:谈一下你的阅读感悟?

  答:阅读是人类自己的需要,应该把读书当作生命的常态。每个人的生命都很有限,读书能从别人的生命当中汲取智慧。

用梦想温暖童年,用智慧点亮童心——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教授纯美阅读演讲报告会”在市实验小学举行

作者:宣城市实验小学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763 更新时间:2008-5-9 【字体:小 大】

5月8日上午,一场雨驱走了夏日的闷热,使人感到非常凉爽。这一天对于宣城市实验小学的同学们来说更是一个喜庆的日子,因为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先生应宣城新华书店有限公司之邀,来宣城举办“纯美阅读报告会”及签名售书活动,此次活动在市实验小学举行,这给了同学们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
  曹文轩教授1954年1月出生于江苏盐城,现为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市作家协会理事,北京大学教授,现当代文学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鲁迅文学院客座教授,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当代文学教研室主任。曹教授是中国少年写作的积极倡导者和推动者,“把最好的书献给孩子”、“用梦想温暖童年 用智慧点亮童心”是他的最大心愿。
  曹文轩教授为少年儿童创作了大量的优秀作品,许多作品被译介到国外,《草房子》、《红瓦黑瓦》以及一些短篇小说分别翻译为英、法、日、韩等文字。获省部级以上学术奖、文学奖30余种。其中有宋庆龄文学奖金奖、冰心文学大奖、国家图书奖、金鸡奖最佳编剧奖、中国电影华表奖、德黑兰国际电影节“金蝴蝶”奖、北京市文学艺术奖、中国台湾中国时报年度开卷奖、“好书大家评”年度最佳小说奖等等,在2004年还获得了国际安徒生奖提名奖。
  曹文轩教授已被列入北京市跨世纪文艺人才“百人工程”,入选“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承担着国家教委八五科研项目“小说的艺术”和国家九五重点科研项目“二十世纪末中国文学现象研究”。
  短短的一个小时,曹文轩教授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诙谐风趣的把写作的秘诀传授给了孩子们,他送给孩子们四句话:我与故事一起出生;因为我们是人,所以我们应当拥有两个世界;好文章离不开“折腾”;一本好书就是一轮太阳。曹教授的演讲激起会场一阵又一阵雷鸣般的掌声。演讲过后,孩子们拿着曹教授的书排起了长长的队伍等曹教授为自己签名,他们稚嫩的脸上露出了甜蜜的的微笑。
  宣城日报、宣城市广播电视台、宣城市广播电视报等媒体也派记者采访了此次演讲报告会。
童心叙写下的审美追求 —— 贾平凹散文创作艺术探究

作者:湖海渔夫 出自:网络文学文体与散文研究 浏览/评论:2,270/4 日期:2008年6月30日 00:29

童心叙写下的审美追求

——贾平凹散文创作艺术探究



丘永金

湛江师范学院人文学院,湛江 524048



摘要:贾平凹的散文,特别是早期散文,多有童心叙写。而在这种童心叙写的背后,体现的是作家对于生活独到、深入的思考。其散文也就表现出鲜明的个性及独特的艺术风格,有着很高的审美价值,体现出作家不凡的审美追求。其美学特征表现在细节描写、结构技巧和语言艺术等几个方面。



关键词:贾平凹 散文创作 童心叙写 审美追求



Esthetic Pursue under the Childlike Innocence of Narrative Writing

—— Artistic Inquisition in of Chinese Famous Writer



Qiu Yongjin

Zhanjiang Normal University Humanities Institute Zhanjiang 524048



Abstract:The angle of Jia Pingao’s prose of narrative writing, especially the early prose, is mostly narrated under the childlike innocence. It has believed that in this kind of childlike innocence narrates the behind which the writer Jia Pingao regards life as originally and thinks thoroughly. His prose also displays the extremely bright individuality and the unique artistic style and has the very high esthetic value, which manifests writer's uncommon esthetic pursue. Its esthetics characteristic displays in several aspects, such as the detail description, the structure skill and languages art and so on.

Key words: Jia Pingao; Prose Creation; Childlike innocence of narrative writing; Esthetic pursue



在中国新时期的文坛上,贾平凹成为耐人寻味的一道文化风景。无论是他的小说创作,还是他的散文写作,都曾在中国掀起阵阵文化热浪。虽然贾平凹的散文在数量上远比不上他的小说多,但是却一直倍受世人青睐。这归功于他散文创作的高品质、高境界。作为一名出色的散文家,贾平凹写出了散文的真,写出了散文的美。随意翻开作家的任何一本散文集子,读之揣之,均能在浓浓墨香扑鼻而来的同时,更觉出一种情韵美。

《贾平凹散文自选集》中所收散文,多为作家早期所作。通过阅读,不难发现,在该集子中,作家的叙写角度,多有童心叙写。像其它集子中的散文一样,作家善于在这些童心叙写中,写进自己的哲学性思考,并体现出自己的审美追求。本文拟分析该集中涉及到童心叙写的部分篇章,并着重分析它们当中所包含的细节描写、结构技巧和语言艺术等方面的美学特征。



一、童心叙写



(一)发现——贾平凹散文中普遍存在的童心叙写现象

明朝后期思想家、文学家李贽有著名的“童心说”。“童心”就是真心,也就是真实的思想感情。李贽认为文学都必须真实坦率地表露作者内心的情感和人生的欲望。在他看来,要保持“童心”,使文学存真去假,就必须割断与道学的联系;他甚至把那些儒学经典大胆斥为与“童心之言”相对立的伪道学的根据。《童心说》一文中,指出:“夫童心者,真心也;若以童心为不可,是以真心为不可也。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夫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人而非真,全不复有初矣。童子者,人之初也;童心者,心之初也。”在这段关于“童心”的论说中,李贽强调了“童心”即“真”,有了童心,便有了真。文章还提出,“天下之至文,夫有不出于童心焉者也。”李贽以“童心”说来作为孔孟之道的对立面,认为“道理闻见”使人的言谈举止不再发自本心,因而言谈举止成为“以假人言假言”、“事假事而文假文”的虚假世界。而在当时不扫除“道理闻见”的污染,恢复人的本性,就不可能有任何真正的文艺创作,所以李贽在《童心说》的最后发出感慨:“吾又安得真正大圣人童心未曾失者,而与之一言文哉!”

在这一点上,贾平凹是与李贽相通的。贾平凹以自己的创作践行了这“童心”之“真”。《贾平凹散文自选集》里,有很多篇章的叙述主人翁是第一人称“我”,而“我”常常化为天真稚气的山村儿童。作家散文中对儿童心理、言行的叙写,逼真传神,又各具特色,给文章平添了很多情趣。

《鸟窠》一文中,作家写到:“我觉得这些小生命可爱极了,想它们也一定很寂寞,那么,来和我呆在一起,它们唱歌就有我听,我说话也有它们听了,它们可以一直飞到我的磨盘上……用绳儿系着,棍儿架着,我把鸟窠安放在磨坊的门口,想晚上鸟儿回来了,就会歇在里边,赶明日我一到磨坊,就看得见它们了。”在这里,因为寂寞,所以“我”便想到了鸟儿“也一定很寂寞”,于是爬树移鸟窠于磨坊门前,欲与鸟儿相伴。“但是,第二天我来的时候,那鸟窠里却空落落的;从窗口看那白杨树,鸟夫妻在叽叽喳喳叫着,焦躁地飞上飞下。它们是在哭啼呢,还是在咒骂?我大声地说:窠在这儿,窠在这儿!它们却并不理会……”按说,人与鸟本是语不相通的,“我”的大声叫喊,鸟儿自是听不懂,当然也就不会到那被移到磨坊门口的鸟窠里来了。这两段,虽然描写的只是一个孤单儿童世界里的一件事情,但它十分真实地描画出了天真、纯洁的童心,并且笔触幽默,让人觉得可爱。

《天上的星星》是一篇很有灵性的散文,其清新隽永的风格,写出了孩子们的童真童趣。“大人们快活了,对我们就亲近,虽然那是为了使他们更快活,我们也乐意呢;但是,他们烦恼了,却要随意骂我们讨厌,似乎一切烦恼都要我们负担,这便是我们做孩子的,千思儿万想儿,也不曾明白。”这里,文章开篇就以孩子的视角、思想,道出了他们这一群体在大人们眼中扮演的“角色”,让人觉着很真实。“天擦黑,我们才在家捉起迷藏,他们又来烦了,大声呵斥,只好慑慑地出来,在门前树下的竹席上,躺下去,纳凉是了。”这紧跟着的描写,便印证了前面孩子的想法,“我们”果然便是得不到自由的那一个群体。接下来文章描写了树下纳凉的闲闷、无聊。随着妹妹一声突然的喊叫“星星!”,文锋由此一转,写到了数星星的乐趣。作家以小孩子的视角,花了大量的笔墨,去描写了兄妹俩寻星的过程,以及“我”的所想。其中,“我”的想法,尽显孩童的天真与纯洁。

此外,《一棵小桃树》、《池塘》、《访梅》、《南岭登高》、《太阳路》、《溪》等许多散文篇章里,都有对童心的生动叙写,这些叙写使贾平凹的散文透露着纯真,有的篇章甚至还带有童话色彩,给散文增添了魅力。

(二)解读——贾平凹散文童心叙写中的哲理蕴含

如前所述,贾平凹的散文创作,不乏童心叙写。通过进一步研读,我们不难发现贾平凹散文中的童心叙写,其意义不止表现一种童真。他之所以如此热心地抒写童心,其真正的用意在于通过童心,揭示某种哲理、表达某种思想感情。可以说,童心的叙说,正是贾平凹散文独到见解、深刻哲理逐渐得以阐发的艺术过程,是贾平凹散文中一种独特的艺术构思。贾平凹的大部分散文都闪烁着哲理的火花。这种哲理多出自作家生活的体验和感悟,而哲理的诠释过程也就是文章的重心,极富情致和个性。

首先,贾平凹不少散文所阐发的哲理,可以归结为美是平凡的,美是处处可见的。《泉》一文记叙的是作家老家门前的老槐树被雷电击折后死去,什么也做不得,只能锯了做柴的事件,以及家中老少对此事件的反应。只是,在这篇文章里面,发现美的任务落在了作家儿子的肩上,由他发现美、道出美。“‘爸爸,’小儿突然说,‘我好像又听到那树叶在响,是水一样的声音呢。’”继而是作家听到儿子的话之后的自我寻思,“哦,这孩子,为什么偏偏要这样说呢?……难道天上可以有银河,地上可以有长江,却容不得这天地之间的绿的水流吗?”这些想法,是对儿子话语背后的想法的肯定、深入,表明了作家尚存的童心。“‘爸爸,水还在呢!’小儿又惊呼起来,‘你瞧,这树桩不是一口泉吗?”“我转过身来,向那树桩看去,一下子使我惊异不已了……我的小儿,多么可爱的小儿,他竟发现了泉。我要感谢他,世界要感谢他,他真有发现了新大陆的哥伦布一样的伟大啊!”“‘泉!生命的泉!’我激动起来了,紧紧抱住了我的小儿,想这大千世界,竟有这么出奇,原来一棵树便是一条竖起的河,雷电可以击折河身,却毁不了它的泉眼,它日日夜夜生动,永不枯竭,那纵横蔓延在地下的每一根每一行,该是那一条一道的水源了……”在这里,贾平凹通过儿子的一两句话,展现自己感悟出来的东西,饱含感情却又充满哲思美。《访梅》里,我们孩子们感到冬天单调无味,舅爷带孩子们外出作画,孩子们要去寻找色彩,寻找梅,但面对白茫茫的大地毫无收获,扫兴而归。舅爷开导说“你们想想,天是什么,天是云,云是什么,云是蒸气,蒸气是什么,蒸气是水,水是什么,水是白色的。天上地下,哪一样不是白色的呢?白色是最美的色彩呢!”“美是到处都有的,但美却常常被人疏忽了。”孩子们“都哑然了,虽然听得并不甚明白,但毕竟惭愧起来。”这里,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虽然是通过舅爷的话传达了出来,但毕竟是大人对幼稚单纯的童心所作的启迪,所以还是比较自然的。以上这些例子,无一不是作家在告诉读者们一个简单的道理,即平凡就是美,美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只要我们保持一颗童心,保持对生活的热爱,保持善于发现的心灵,就可以发现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美。

其次,贾平凹的散文,能做到哲理与具象的完美统一。在作家的散文中,其哲理阐发,并非空泛的、抽象的议论,也不是简单地对生活进行图解,而是融哲理于鲜活的具象之中。因此,“它的价值重心常常不在某一结论的终点,而在于引发这一结论的艺术过程。这个艺术过程是属于作家个人的,那些极富韵致的、为阐发哲理而蓄势的闲笔,其审美价值是远远高于那些给人所共知的普遍见解做图解的散文的。” ①这一特点在他的散文中尤为突出。他善于托物喻理、因事说理。他凭着一个作家特有的敏锐,能够从常人司空见惯的事物和现象中,发人所未发,感悟出至理妙语。《地平线》写作家小时候初到渭北大平原,因为无知而觉得天边很近,于是骑车去找天地相接的地方。途中,“我”碰到一个飘着胡子的老爷爷,就问他是否从天边来,“‘老爷子,你是天边来的吗?’我问。‘天边?’‘就是那一道很亮的灰白线的地方。去那儿还远吗?’‘孩子,那是永远走不到的地平线呢。’‘地平线是什么?’‘是个谜吧。’”当时“我”并不相信老人的话,而是“就又对准那一道很亮的灰白色线上的矮屋奔去。”然而,“我失败了:矮屋那里天地平行,又在远远的地方出现了那一道地平线。”由此,“我”相信了这地平线“真是个谜了”,继而悟出了“命运和理想是天和地的平行,但又总有交叉的时候。那个高度融合统一的很亮的灰白的线,总是在前边吸引着你。永远去追求地平线,去解这个谜,人生就充满了新鲜、乐趣和奋斗的无穷无尽的精力。”由此揭示出人生就应当不断地去追求理想,追求那“谜”一般的地平线,告诉人们一种应不断追求、不断进取的人生状态。又如《月迹》一文,记述了作家小时候,一个中秋的夜里,在院里与弟弟妹妹们盼月、赏月到院外寻月的事情。文中不时穿插进奶奶的一些话,由此来引发“我们”的思考向更深一步发展。“孩子们,你们瞧瞧你们的酒杯,你们都有一个月亮哩!”“我们都看着那酒杯,果真里边就浮起一个小小的月亮的满圆。捧着,一动不动的, 手刚一动,它便酥酥地颤,使人可怜儿的样子。大家都喝下肚去,月亮就在每一个人的心里了。”这样,几个小孩就不再为了月亮属于谁而争执了,因为我们发现了月亮是属于大家的,它“在每一个人的心里了”。接下来,奶奶说“月亮是每个人的,它并没有走,你们再去找吧”,于是孩子们相伴着寻到户外去了。在野外,孩子们发现了月亮的无处不在,更是引发了对于“月亮是什么”的思考,“你们说,月亮是个什么呢?”“月亮是我所要的。”“月亮是个好。”这些孩子的答问,体现了一种纯洁的、天真的思考,更透露出一种简单的哲理思考。像上面例子中的哲理阐发一样,这种蕴含着深刻人生体验的“哲理”是作家从常态的生活中引发出来的,不是刻意的附会,任意的拔高,而是水到渠成的点拨。贾平凹的散文总是善于给读者铺设一条峰回路转的小径,你尽可观览小径两侧的奇花异草、怪石流涧,而不必急于到达峰巅。待到你山重水复之时,他轻轻一点,不期然而然地出现一片柳暗花明的奇境,以精妙的譬议,打开一片洞天,令人称奇叫绝。

哲理是人类智慧的最高表现。哲理与诗情交融,是文学艺术的至高境界,是美的极地。散文作为一种文学体裁,应该把哲理隐藏到形象背后或溶解在整个叙事、抒怀的过程之中,让读者自己去品味和感悟。这最高境界即袁枚所说的“如盐入水”,杜甫说的“裁缝灭尽针线迹”。贾平凹对这一美学规律的谙悟和独到运作,使其散文既有很高的认识价值,又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三)探索——贾平凹散文童心叙写与冰心之比较

贾平凹是一位善于进行童心叙写的作家。但是,他的童心叙写,在当代文坛上并不是独创的,我们所熟悉的作家冰心,就是以儿童文学著称的。在作家冰心的《寄小读者》系列通讯散文及其它大量作品中,充满了童心描写。《寄小读者·通讯一》中,冰心写到:“我是你们天真队里的一个落伍者——然而有一件事,是我常常自傲的:就是我此前也曾是一个小孩子。为着要保守这一点天真直到我转入另一世界为止,我恳切的希望你们帮助我,提携我,我自己也要永远勉励着,做你们的一个最热情最忠实的朋友。”这些话语流露出她对童年的追忆。童心留驻,意味着对世俗枷锁的抗拒,意味着真率自然的人性不失,表现了冰心作为现代女作家对人的现代化意义的积极探索,试图以儿童的独立人性中的这种自然真率作为其探索解救“五四”现实问题的方法之一,这是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的。从冰心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作家童心的保持,主要是她爱的哲学的表现。

《寄小读者》,是冰心写于1923年出国留学前后的一组通讯散文。该系列通讯散文大多以报道作家赴美途中及身居异乡时的一些生活感受为主要内容,以母爱、童心、自然为母题,将自己纯真透明的爱,投向爱的施与者——母亲,爱的接受者——儿童,并以美丽的大自然,尤其是大海,作为抒发自己对人生深挚情感的映衬。此外,冰心更是赋予了文章一种思想教育的功能。“五四”前后的中国儿童,仍然处于封建传统礼教的束缚之中,纯真的童心得不到阳光雨露的滋润,影响了孩子们健康、茁壮的成长。《寄小读者》在当时《儿童世界》栏目内陆续发表,仿佛一抹朝霞,它给当时昏暗、窒息的儿童世界带来闪耀的光芒,这光芒刺破了挡在当时中国儿童眼前的云雾,使他们看到了一个新奇的、充满生机和活力又那样令人神往的新世界,让他们知道了世界上还有着那么多应属于他们的美好与幸福。《寄小读者》使得孩子们在津津有味地欣赏着她书信体优美散文的同时,也不知不觉地打开了思想的天窗,使他们的思想当中渐渐融入了冰心送给的一颗颗斑斓、美丽的彩石。

与冰心作品中读者对象特定化、重教育功能、重爱心表现的童心叙写不同,贾平凹散文中的童心叙写,表现出别样风格。贾氏散文中,我们很难看到如此的“痕迹”。

首先,贾平凹的散文,不像冰心的通讯散文一样,在文章开头处来一句“亲爱的小朋友们”之类的话语,直接明了地告诉大家这类文章的面向对象是小朋友们。其次,贾平凹散文中少见直接告诉读者们“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该怎么做”之类的话语,他往往是在文章中,将一个或多个事件娓娓道来,然后很自然地引出一些或明显或隐晦的哲理性的话语,如《地平线》、《月迹》、《访梅》等篇章中包含的生活哲理,既让人信服、震撼,又没有被强迫灌输的感觉。的确,贾平凹的散文能深受广大读者喜爱,很大一个原因在于他散文中透出的禅思美。这点从市场上热卖的《贾平凹禅思美文》一类的文集就可以知道。这也是贾平凹散文与冰心散文中表现爱的哲学相区别的最明显的地方。再次,贾平凹散文中浓厚的民间文化特色,他关注自然、切入生活的角度,以及他独有的陕西方言色彩,都是冰心散文所没有的。当然,我们应该看到,两者散文特色的不同,既有时代的原因,也有文学本身的原因。



二、童心叙写下的美学特征



一位优秀的作家,他并不仅仅是一位在叙写方法上有独特之处的作家,也不仅仅是一位单靠抒情说理取胜的作家,而是能够将多重因素巧妙地结合在他的作品里,带给读者以美感、以享受、以震撼的作家。贾平凹笔下的散文,描写细致,结构多变,语言质朴,文本的整体艺术效果就达到了这样一种境界。

(一)精妙入微,鲜活灵动的细节描写

贾平凹很重视细节描写。他指出:“散文重要的还是细节,甚至比小说来得更精,来得更纯。” ②“要注意那些细微之处。妙微精深,微的东西才往往是表现了深的东西。” ③的确,无论是哪一时期的散文,贾平凹均能做到捕捉细节,把细致的东西写好,写传神。这是贾平凹散文真实感人,大受欢迎的一个重要原因。在《贾平凹散文自选集》所收的文章里,就有不少以细节描写见长的佳作。

《风雨》一文,满篇皆写风雨,虽自始至终不着一“风”一“雨”,而风雨之情状,却被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主要得益于作家成功地运用了细节描写,把暴风雨来袭时候的情状描绘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写树林子,“像一块面团了,四面都在鼓,鼓了就陷,陷了再鼓;接着就向一边倒,漫地而行的;呼地又腾上来了,飘忽而不能固定;猛地又扑向一边去,再也扯不断,忽大忽小,忽聚忽散,完全没有方向了。然后一切都在旋,树林子往一处挤,绿似乎被拉长了许多,往上扭,往上扭,落叶冲起一个偌大的蘑菇长在了空中。哗地一声,乱了满天黑点,绿全然又压扁开来,清清楚楚看见了里边的房舍,墙头。”这里,用了一系列动词,如“鼓”、“陷”、“倒”、“腾”、“扑”、“扯”、“聚”、“散”、“旋”、“挤”等,这些动词的铺排使用,细节化地描写了树林子在大风侵袭下的变化,形象、生动。写到风的恣肆,“窄窄的巷道里,一张废纸,一会儿贴在东墙上,一会儿贴在西墙上,突然冲出墙头,立即不见了。”前面写了树林子、垂柳、人、羊、葡萄、鸟窠等一组景象在风中的表现,到了这里,作家似是无意地加入了对一张废纸的描写,照样是那样细致、形象的描写,霎时间就让读者们更加觉出这风的力量来了。“最北边的那间小屋里,木架在吱吱地响着。门被关住了,窗被关住了,油灯还是点不着。土炕的席上,老头在使劲捶着腰腿,孩子们却全趴在门缝,惊喜地叠着纸船,一只一只放出去…… ”只一个孩子们趴在门缝向外放纸船的细小情节,就有力地写出了大雨滂沱的景象。其对风雨的描摹,完全来自作家的细心观察,加以丰富的想象,用犀利的笔端、细腻的语言,将之以文字的形式再现在读者的眼前。《风筝》一文,写下放到乡下看管磨坊的女“右派”,自己处于遭受不公正的冷遇环境中,却去抢救一条被冰冻住的鱼儿:“那老女人正弯向站在河边的一个水洼里,努力地用石头砸着洼里的冰。冰是青青的,裂开无数的折缝。她开始用手去扳冰块,嘴角里唏溜唏溜着……我们动手去扳,老女人却千叮咛万叮咛着小心;一直到我们把鱼放进水里,才笑了。”这一细节,真实反映了在个那特殊年代里,遭受不公正待遇的知识分子热爱生命、顽强求生、渴求自由的心理状态,从而否定了一个扼杀人性、窒息思想的错误时代。这正是严冬里透露出的春的气息,是我们民族生生不息的力量之所在。

“留神那些细微的东西,并不就是生活的琐事,这里有一个起码的标准,必须是形象的,能表现某一人、某一事或某一景的特点的能引起艺术上的美感的。如果看到了获得了生活中那些能表现某人某物某景的形象而细微的东西,这也就是抓住了细节。文学靠的是细节,而所谓素材的积累,说穿了就是细节的积累。” ④

这些不经意间信手拈出的细节描写,使其散文锦上添花,耐人品味,情趣横生。

(二)曲径通幽,婉而多变的结构技巧

贾平凹的散文数量虽多,但读来并无千篇一律的雷同感,这除了每一篇章内容各异之外,还与他讲求结构形式的变化多样这一因素有很大关系。散文篇幅虽然短小,但是要讲究布局的巧妙,忌平直僵化。贾平凹很重视散文的结构:“散文最讲究严密的结构,但却来得轻轻松松。” ⑤

首先是篇章内部结构的变化。作者像一个出色的导游,总是善于将读者带入一道迂回曲折的画廊,令人时有惊喜的发现。《天上的星星》先是写孩子们夏夜里在屋里游戏,被大人训斥,氛围在无聊中显得低沉郁闷。接着是妹妹突然的一声“星星”,把行文基调逐渐抬高,此为第一次转折;兄妹俩由无聊到数星星,再到展开丰富的想象,氛围转到了快活,这是对第一次转折的递进;月亮出来后,星星显得稀少了很多,兄妹俩便由此联想到了大人与小孩的关系。“这竟使我们大吃一惊…… ‘哦,月亮是天上的大人了。’妹妹说。我们都没有了话说。我们深深懂得做大人们的威严,又深深可怜起这些星星:月亮不在的时候它们是多么有精光灵气,月亮出现了,就变得这般猥琐了。我们突然又回想起了一切:原来天上并不甚好,月亮睡着的时候,它才让星星出来,它出来了,就要星星退去。……我们再也忍不住看那些星星了,低了头走到门前的小溪边,要去洗洗手脸。谁也不言语,默默想着我们做孩子的不幸:是我们太小了,太多了吗?”此处,行文基调又落下来了,一如开篇时的低沉郁闷。可是,紧接着,作家又把调子微微提了起来,“ 溪水浅浅地流着,我们伸手下去,才要掬起一抔来,但是,我们差不多全看见了,就在水底里,有着无数的星星。‘啊,它们藏在这儿了。’妹妹大声地说。我们赶快下溪去捞,但无论如何也捞不上来,看那哗哗的水流,也依然冲不了它们。我们明白了,那一定是星星不能在天上,偷偷地藏在那里了。我们就不再声张,不让大人们知道,让它们静静地躲在那里好了。”“我们”因为发现了这个“秘密”而多少有点高兴,而且要为了这些躲在水里的“星星”保密,不让它们被大人发现。而《月迹》以孩提时代对什么都觉得新鲜,都想不停探索为线,写孩子们盼月——寻月——谈月——争月——得月的过程,分别贯穿写了镜中之月——庭院之月——杯中之月——水中之月——心中之月,画面斑斓多姿,有起有伏,感情有喜有忧,步步深入,使人有深山探宝之感。《访兰》一文在写法上与现代作家许地山的《落花生》有相似之处,但后者结构呈直线型推进,显得平直自然,前者却讲究“峰回路转”的铺设。先写父亲从山中挖野兰回家培栽,引来众人玩赏,父亲因此而愠怒,不再挖兰,为一伏笔;“我”感到奇怪,问个中缘故,父亲不肯说出,又添一疑;父亲带“我”去访山,“我”欲挖兰,却被父亲制止,又令人困惑。直到最后,父亲与“我”谈兰,才揭示谜团。这种层层铺设的结构富有张力,时时吸引我们和作者一同去探幽觅胜。

其次,从贾平凹散文的整体来看,不同篇章的结构呈多元化状态。他的散文结构灵活多变,形式丰富多样。有的采用以时间为序安排材料的式结构,如《月迹》、《一匹骆驼》,线索明晰,展示事物发展变化的轨迹。有的采用时空交错的网状结构,如《关中论》,纵横捭阖,任意驱遣。有的采取欲擒故纵、卒章显志的结构形式,如《丑石》,在收笔时做恰到好处的点拨,可谓水到渠成。大多记游作品则以游踪变化为构架,如《走三边》、《入川小记》,使得行文有条不紊,井然有致。

这些多变的结构,呈现出多姿多彩的形态,阅读这些作品,就像在鉴赏由不同风格式样的建筑物组成的建筑群,读来极少雷同之感。“贾平凹散文结构形式的多变性和灵活性,不仅表现了美的层次感和生动性,而且还调节了读者的阅读心理节奏和形式,让读者如临其境,如痴如醉,这得益于他一贯的散文写作的美学主张。” ⑥多样化结构,避免了叙写模式的僵化,从而激发了读者的阅读求异心理。求新求变,是贾平凹散文结构创造性魅力之所在。

(三)用质朴清新、简约有韵的词语创造语言美

语言是思想的直接显现。因此,语言必然透出作者的一种美学追求和文化基因。就贾平凹散文的语言特色而言,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深厚的古典文学功底的有机融合,使他的语言具有神韵和魅力。刻意的加工而又不露痕迹,着力地耕耘而终至老到。品其语言而知其味——浓得醇厚,淡得清丽。浓得似水柔情,绵长而悠远;淡得似清水芙蓉,透明清纯,像悠扬飘在天空里的一朵白云。

贾平凹散文语言的第一个特点是清新质朴,富于表现力。他的散文有一种韵律美,这与他善于巧妙地运用语言不无关系。一是创造性地使用动词。《商州又录》描写傍晚景色:“一群乌鸦在天上旋转,方向不固定的,末了就落下来;黑夜也在翅膀上驮下来了。”一个“驮”字,形象新颖,不落窠臼,给人以独特的感受。《黄土高原》写陕北高原盘桓而上的小路“路如绳一般的缠起来了”。一个“缠”字,富有动感,鲜活传神。二是用虚词的重叠,造成音乐美。《月迹》中描写月光:“尽院子的白光,是玉玉的,银银的,灯光也没有这般亮的。院子的中央处,是那棵粗粗的树,疏疏的枝,疏疏的叶,桂花还没有开,却有了累累的朵儿。”“院门外便是一条小河。河水细细的,却漫着一大片的净沙;全没有白日那么的粗糙,灿灿的闪着银光,柔柔和和得象水面了。”在这里,“银银”、“玉玉”、“灿灿”、“细细”、“柔柔和和”、“疏疏”等大量虚词的重叠运用,构成轻柔曼妙的诗化意境,散发着一股清新气息。贾平凹在谈到语言运用时,强调要“和谐地搭配虚词”⑦,“为着情绪,选择自己的旋律,旋律的形成,而达到自己的目的。”⑧另外,比喻、拟人手法的运用也十分奇特贴切,不一而足。

贾平凹散文语言的第二个特点是语词质朴自然、富有生活气息。他重视从生活中、从大众语词中汲取有益的营养,语词的选用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商州又录》写山里的男子守在产房外,当得知妻子产下一子,那“男人却稀软得立不起来”。将男子渴望得子的心态传神地表达出来。《走三边》写乘车行进于高原公路,“猛一出山,车在路上蹦达,人在车上也乐得蹦达,但很快风大起来,沾身就起一身鸡皮疙瘩。”传达出乘车人欢快的心情,这些带着乡土味的语词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他取用了那些来自生活的、有生命力的、鲜活的语词经过艺术加工,创造了一种俚而不俗、清新质朴的语词风格。

贾平凹散文语言的第三个特点是他能够活脱脱地借鉴、运用古人语言,这在他的游记散文中体现得较为明显。当所描述的情境与古人古文相近时,他能够深透地把握住古人文字中所包含着的情调,进而对之加以扬弃、生发,写出自己的味来。《陈炉》里描写陈炉街道“过山风都硬,早晚街头风响着哨子,人不能久站”,和柳宗元《小石潭记》的“其境过清,不可久居”,在文字上几乎相同,但情调殊异。有时他以古人的句式为骨架,写出自己的心里话,画出目睹的自然景色,这也是贾平凹借鉴古人语言,形成散文简练含蓄的语言风格的又一具体做法。《敦煌鸣沙山记》多次重复使用“这是……啊”的句式,与欧阳修《醉翁亭记》中“也”字句的大量运用有异曲同工之妙,但这仅仅是句式、语气上的相似,它们展现给读者的却是包含着不同情感的不同画面。他不仅在句型上借鉴了许多古典散文的精髓,而且还常常使用一些习见的古汉语词汇,使语言文白杂糅,珠联璧合,浑融有味,端凝典雅。如《千雨松》里的描写:“说话间,山雨骤至,寺庙里雨漏如注,全避于松下,滴水不湿。遂一时劣性儿兴起,用小刀刻字在树身曰:千雨松。松树却嗽嗽作抖,似有感动之情。”这种涩溜老道的散文语言给人以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感觉,读之如食橄榄,如饮醇醪。

难能可贵的是,透过贾平凹质朴清新、简约有韵的散文语言,我们不时能感受到作家那一颗不老的童心,他时时地运用童心的叙写,带给我们以轻松和快乐。以上所引例文,如《商州又录》中对傍晚的描写,《走三边》中对乘车人心情的描写,以及《千雨松》中对自己树下避雨、刻字于树的描写,均有童心的影子,让我们在阅读中感受到一种童真的快乐。



贾平凹致力于散文创作,并创造出众多色彩丰富而味道独特的散文作品。他的散文世界表现出一种童趣,一种风韵,一种和谐;不仅蕴含了神秘的地方文化、民族风情,也蕴含了佛家的哲理与禅思。其散文不仅兼具细致与灵敏,还运用了质朴清新、形象贴切而又意蕴厚重的语言,呈现出贾平凹所独有的散文特色。

一个充满童心的老头——记儿童文学作家、诗人金波 更多相关文章 相关课件 一个充满童心的老头——记儿童文学作家、诗人金波
去采访金波时恰好是立冬,早晨没起床就听到雷声。约好9点钟还是迟到了,10点多到了金波的家,连连道歉,堵车成了最好的理由。金波微笑着将记者让进房里,虽然很早就读过金波的作品,这么近地与他相触,记者还是第一次。老人年近七十,却精神矍铄,神情爽朗,也许这就是与儿童文学相伴的魅力。
  我们的交流自然从金波如何走上儿童文学之路开始。金波把这归因于童年的爱好和母亲的教导。金波对诗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喜欢,从小读诗,从古体诗到现代诗,特别是冰心的《小读者》《繁星》,诗伴随了他一生的成长。同时金波很喜欢传统的童谣,不认为它是一种粗俗的东西,他说:“它的音乐性,艺术性吸引了我,它们都是些可以传唱的歌曲,虽然没有正式的曲子。”他的母亲有一定文化,很重视对孩子的教育,经常教金波背童谣。母亲对金波的影响是终身的,回想起来,金波对母亲还是充满感激。上大学金波读的是中文系,因此有机会对童谣进行整理,并开始写作童话诗,尝试着把诗与童话相接合。金波说:“在我的创作中,儿童诗的比重最大,甚至很多童话、散文的创作最早都是由诗引发的,《乌丢丢的奇遇》是由十四行诗连缀而成的。我的创作由童谣到歌词,到诗、儿童诗,到儿童文学,可以说是一个非常自然的过程。”“如果说诗是酒的话,童话就是果汁,酒精美浓缩,果汁香甜可口,儿童虽然最喜欢果汁,同时也喜欢甜酒。”
  从二十出头发表第一首童话诗开始,到新近出版的《乌丢丢的奇遇》,金波已在儿童文学园地耕耘了近五十年,发表了很多有影响的作品,影响了几代人的成长,获得了无数的荣誉,包括提名国际安徒生奖。他说:“其实孩子的喜欢比得什么奖都重要,在这个过程中我找到了精神的家园。我选择了儿童文学,儿童文学也选择了我。”多年来,金波一直认为儿童是民族的未来,国家的希望,从事儿童文学工作是件利国利民的大事。在此过程中,他深切体会到了作为儿童文学工作者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和使命。
  确实,要做一个称职的儿童文学作家,必须对孩子怀有一种深沉的爱,要有一颗不变的童心。金波说:“搞儿童文学的人要有天赋的气质,有童心,儿童文学是生就的不是造就的。”所以许多大文学家,不一定能成为儿童文学家。他认为从事儿童文学的人得对自己的童年保持一种永远的新鲜感,带着自己的童年来感受今天的生活,看着今天的孩子,能引发对于童年的回忆。比如看见雨后的蘑菇,能想起蘑菇是雨变的,其实这种想法早就埋藏在自己的头脑里,只是自己童年记忆的回归。金波很喜欢孩子,经常跟孩子接触,感受现代孩子的生活,体验孩子的感情,向孩子学习,捕捉创作的素材。著名诗人屠岸曾给金波写过一句话:“做儿童的老师,做孩子的学生。”这是对儿童文学创作的一个很好的概括。但是,金波认为,在创作中最重要的是思想,有了思想,对素材的反映才能更加敏感,才能更有深度。在《乌丢丢的奇遇》中,金波试图表达这样一种思想:构成人生最深刻的内容,不仅被爱还要进行爱的付出。目前独生子女的教育现状令人堪忧,独生子女集万千宠爱于一身。金波认为,对他们重要的是进行感恩教育,使他们懂得要为爱而付出。基于这种思想,再结合生活中的素材,金波创作了这部具有思想和敏锐观察的童话。
  金波非常关注儿童文学图书市场但目前市场上畅销的基本都是外国的东西,引进与输出相差很远。金波认为这与我们的宣传力度不够有关,并不意味着我们的质量比别人的差,我们有自己的特色,只是作品还没有被世界普遍认同。他相信,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对儿童文学重视程度的提高,中国的儿童文学终有辉煌的一天。谈到目前国内的创作状况,金波赞成通常的分法,即把创作队伍分成热闹派、抒情派和传统派。他说,各派都有自己的特色,比如热闹派以曲折魔幻的情节和搞笑的语言取胜,抒情派以艺术性思想性见长。由于孩子喜欢热闹,所以热闹派的作品在市场上独领风骚。但是对孩子阅读习惯的培养不能偏废,文学的功能不能仅仅归结为解闷,应该让孩子能够静下心来看一些东西,应多创作能在孩子的感情里留下痕迹的东西。因此金波提出一方面搞儿童文学创作的人应该注重创作的多样性,不能简单地跟着市场走;另一方面出版界不能只盯着经济效益,还应该担负起对社会的责任,多鼓励原创,在推出新书时不可一味地迎合孩子。大家都应明确这一点,孩子是需要引导的。
  采访结束的时候,金老交给我一首诗《老人和孩子》。似是对自己作为儿童文学作家终生投入劳动的概括:
  睁开眼睛看自己
  已进入了老年
  闭上眼睛看自己
  还是那个孩子
  从孩子变老人
  从老人回到童年
  却可以在想像中变幻
  在感觉中想像
  在想像中感觉
  孩子——老人——孩子
  一生的两境界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金波和他的父母
 朋友,你读过诗集《在我和你之间》、《林中月亮》、《我们去看海》吗?你看过童话集《小树叶童话》、《影子人》、《眼睛树》吗?你唱过歌曲《海鸥》、《小红花》、《勤俭是咱们的传家宝》吗?它们的作者就是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金波-一位"美的向导,爱的使者"。四十余年来,金波在儿童文学的海洋中遨游,回顾过往,他由衷地感激自己的父母,他说,是父母将他引进了少年儿童文学这个艺术的殿堂。

  母亲:开启了一颗通往文学艺术殿堂的心灵

  金波是幸福的,因为他一出生就遇到了一位启蒙老师-母亲。母亲对他的教育影响了他整整一生,使他对儿童文学有了不倦的追求。
  母亲没有多少文化,但她却懂得人生的快乐原则。无论生活负担多么繁重,她都以愉快的心理来对待。一有空闲,她就喜欢用浓郁的河北乡音给金波唱童谣。每当此时,金波都听得如痴如醉,跟着摇头晃脑,还和母亲或对唱,或联唱,常常是娘儿俩乐作一团。随着童谣那鲜明的节奏,金波进入了一个充满韵律的世界,这个韵律的世界充满了无限的爱,充满了无限的美……
  学会了童谣,母亲还教他和小伙伴们一起边唱童谣边玩游戏。游戏所带来的开怀大笑不仅培养了金波幽默、乐观的气质,还让金波知道了童谣的节奏和韵律可以协调动作,可以让他越玩越高兴,越玩越上瘾。在这种童谣、游戏的影响下,金波开始对韵律节奏敏感起来,这为他后来的诗歌创作、歌词创作奠定了丰厚的基础。
  金波的母亲虽然不懂得什么"创新性"等教育原则,但她却了解孩子需要什么。她认准了"游戏是儿童最大的精神享受,玩具是儿童最忠实的伙伴",所以当金波和小伙伴们一起玩游戏,或者自己动手制作一些玩具时,她总是以鼓励的眼神,微笑的目光看着他们,尽管那些游戏让他们忘记了吃饭,忘记了睡觉,尽管那些泥塑的、木雕的、纸折的玩具都非常简陋。
  金波母亲教育孩子从来不讲什么大道理,也不训斥孩子,而是往往用一句不经意的话,给孩子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小时候的金波穿衣服从不在意,刚穿上身,转眼工夫弄得又脏又皱,母亲见了既不打他也不骂他,只是说了一句:"看,这衣服像是从眼药瓶里掏出来的!"形容衣服皱皱巴巴,用了这么一句生动的话,让金波大笑了很久,因为在他为数不多的玩具里,就有一个小小的眼药瓶,那是一个比他小拇指还细还短的小玻璃瓶。从此,金波记住了这句话,同时也记住了穿衣服要注意整洁、要爱惜。还有一次,老师布置作业是背出课文,让家长听。开始金波没用心背,等母亲来检查时,他只能背下开头的一段,下面的就结结巴巴地背不出了。母亲没有斥责他,只是拿起课本,很平静地说:"你学的都是白话文,念起来就像说话,不难背啊!我小时候学的是古文,还不懂意思就让背。"说完,她特别得意地背起来:"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看母亲连那么难懂的古文都能背下来,金波很受鼓舞,以后遇到难背的课文,他就用母亲的话激励自己。
  母亲的很多话,都像箴言警句一般,影响着金波的人生。如"远亲不如近邻"、"家宽不如心宽"、"人不能太贪,不能'蹬鼻子上脸'"等等。这些脱口而出的生动形象的话,道出了她平和的人生态度,让人听了经久不忘。每当想起母亲,金波总有一种春晖寸草的感戴心情。

  父亲:成就了一位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

  金波的父亲对金波人生的影响是粗线条的。回忆起父亲,金波说让他终生受益且永远感激的是两件事。一件是父亲教给了他成为一个文学作家的"窍门";另外一件就是父亲的豁达最终成就了他专业的选择。从这个意义上说,父亲成就了一位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
  父亲是个有学问的人,他有很多书。上小学后,刚认识了一些字的金波就开始翻看爸爸的书,有两本书吸引了他,一本是掉了封面的《诗歌季刊》,一本是冰心的《寄小读者》。这两本书伴随金波度过了小学时代。前一本书,金波保存至今,后一本由于翻看得太破了,又买了一本新的。还有一本绿色的硬皮笔记本,给了金波很大的启发,那是父亲上中学时写的诗歌和散文。金波说,父亲的绿色硬皮笔记本启发他找到了做一个文学家的"窍门",使他迈开了实现作家梦的第一步。
  金波照着父亲的样子准备了一个小本本,开始模仿着父亲的样子去做。他先抄的都是作家的名句和他喜欢的形容词。一个偶然的机会,父亲又给他带回了一本《契诃夫手记》。契诃夫是俄国伟大的作家,他的"手记"可以说是他的"文学创作备忘录"。当时的金波还不太懂得契诃夫写下的这些"手记",长大了,读了契诃夫的一些小说,才知道作家是用记忆和想像,丰富和发展了这些只言片语,写出了文学作品。这些手记还给了金波一个启发,那就是在小本子上,也可记下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也可记下自己的每一个新发现,每一个有意思的联想。
  由于家庭环境的耳濡目染,少年时期,金波对文学的感觉就超出一般的同龄人,他的作文总是名列前茅。每次作文讲评,都是他急切盼望的时刻,因为十有八九老师要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朗读他的作文,同时给予细致的分析,他常常听得入了神。这使他对文学的兴趣越来越浓。尤其是小学毕业时,班主任在赠言上的一句话,让金波终生难忘:"努力吧,做一个文坛上的才子。"虽然金波还不懂这"文坛"是什么意思,但他确切地知道了他的兴趣点是文学,是诗歌,他也明白自己在这方面非常有悟性,所以他立志长大以后要当一个文学家。他的这种兴趣渐渐变成一种渴望,一种难以克制的孜孜不倦的追求。可是在那个年代,学理工的人特别吃香,所以父亲虽然知道金波特别喜欢文学,但他并不希望金波将来从事这个清贫的行当,他想让金波学理工科。金波要报考北师大中文系,父亲要让他报考理工科大学。为此,父子俩有过很长时间的争论。但最终,父亲是民主的,也是明智的。虽然极不愿意,但他还是非常豁达地成全了金波的愿望,只是在沉默了很长时间后,摁灭了手中的烟头,拍拍金波的肩说:"既然选择了,那就要做好。"如果父亲强制金波按自己设计的路线走,也许今天中国就少了一位非常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家。
童心王国的快乐园丁——记我省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杨红樱
2010-09-10 06:28:00 来源: 四川日报(成都) 跟贴 0 条 手机看新闻
8月7日,立秋。成都的天气格外闷热。

一拨拨孩子和家长顶着高温不断涌入成都购书中心,直奔少儿区。这里即将举行一场见面会。

下午3点,一位身着绿色纱裙、有着清澈大眼睛的漂亮女子现身,面带微笑缓缓走向前台。

孩子们沸腾了,一张张板凳齐刷刷地往前挪动,一声声稚嫩清脆的呼喊此起彼伏——杨红樱阿姨!

杨红樱是谁?

孩子们说:她是最理解我们的朋友,是我们最喜爱的作家阿姨。

一串串数字作答:她是中国童书史上销售奇迹和中国孩子阅读奇迹的缔造者,作品长期占领少儿畅销书榜前10名,10年来总发行量超过4000万册。

文学评论界权威评价:她是改写现代中国儿童文学历史的里程碑式的人物,是实现真正意义上“中国儿童文学走出去”的优秀原创儿童文学作家,她所创造的“马小跳”和“笑猫”已成为新世纪中国儿童文学的品牌。

杨红樱说:我只是一个为孩子写作的人。

通往孩子心灵的密径

这是一个百年一遇的盛夏。一只背上刻满了甲骨文的乌龟,突然闯入了我的秘密山洞。乌龟说,只要生活在有孩子味儿的地方,心就永远不会变老。不过,现在有孩子味儿的孩子越来越少……

——杨红樱《能闻出孩子味儿的乌龟》

2000年,杨红樱记录女儿成长经历的日记体小说《女生日记》出版,引起强烈社会反响,首印1万册3天即销售一空,成为超级畅销书。

这一年,杨红樱38岁。距她第一篇童话的发表,已有19个年头。

杨红樱没想过要当作家。

白色的连衣裙,白色的凉皮鞋,白色的珍珠项链,18岁的杨红樱站在讲台上,像白雪公主。从小喜欢孩子的她,在1981年如愿当上成都一所小学的语文老师。那时杨红樱的最高理想,是“当一个孩子喜欢的老师”。

阅读课成为一道棘手的难题。那时除了几篇安徒生、格林童话外,几乎没有原创儿童文学做教材。

“你们最喜欢的课文是哪篇?”课间,杨红樱在班上做了一个当时很“前卫”的民意调查。收回答卷,她发现最受孩子欢迎的是《小蝌蚪找妈妈》、《小公鸡和小鸭子》这类科学童话。这些童话生动、浅显、有故事性,满足了孩子的求知欲、情感需求和阅读快感。“我知道了阅读课怎么上,更捉摸到孩子的内心世界和阅读需要。”

拿起笔,杨红樱决定自己给学生们写科学童话。目的很简单:让学生们爱上阅读。

找来一本大书做掩护,杨红樱把自己的处女作夹在书中,一边读一边偷瞄学生们的反应。“老师的故事和书上写得一样好,可不可以也一样变成铅字?”因为学生们的一句鼓励,杨红樱把这篇《穿救生衣的种子》投到上海《少年报》。

作品很快发表了。稿费领了12元,杨红樱都给学生买了礼物。那一年杨红樱19岁。

有些人生来就注定是为孩子们写作的。

“孩子们的世界对我来说就像是阳光、空气和水。”杨红樱做的所有工作都跟孩子有关系。当了7年小学老师,接着是10年儿童读物编辑,当《女生日记》畅销后,杨红樱开始了为孩子的专职写作。

元旦,篝火晚会。每个孩子都带着自己做的灯笼来到学校,杨红樱班上的一个男孩当众踢坏了同学的灯笼。杨红樱把小男孩带到安静的地方耐心询问。“能告诉我为什么要踢破人家的灯笼吗?”“我只是想知道踢破灯笼会是什么声音。”如此简单。

这个爱调皮捣蛋、求知欲很强、从来不说谎、有点小男子汉气概的男孩,后来成了杨红樱笔下风靡全国的马小跳。

“就像发生在身边一样。”“我的同桌就像马小跳,而我是管他的路曼曼。”“杨红樱阿姨知道我们的秘密和烦恼。”……

马小跳、毛超、夏林果、杜真子……千百万中国孩子在杨红樱的书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并与这些小伙伴一同成长。

“好像有一条暗暗的通道,你可以通到我们那儿去,我们可以通到你这儿来。”杨红樱的粉丝“小樱桃”写道。

用孩子的眼睛看世界,用孩子的思维来思考,用孩子的语言来表达。30年里,杨红樱用一只彩笔勾画出一个多姿多彩的童心王国。

读者见面会上,“小樱桃”们走上前,将精心绘制的奖状郑重授予杨红樱阿姨:“我们正式地通知您:您的愿望实现了,我们的童心已经被您破解了。”

杨红樱笑了。

“淘气包”马小跳和小大人丁文涛

也许他们的成绩不是那么好,也许他们不是那么听话,但是,他们是心理健康的孩子,是有情有义、容易感动、爱憎分明、表里如一的孩子。

——杨红樱马小跳系列《超级市长》

马小跳要去竞选超级市长。

听说这个成绩平平、一向“调皮”、甚至连小组长都没当过的孩子,也想去参加竞选,不少老师发出不屑的笑声。担任评委的“童书作家”却对马小跳的勇气表示欣赏。

《超级市长》里的这位 “童书作家”,杨红樱是写的自己。

2005年,成都一个名叫 《超级城市》的儿童节目邀请杨红樱担任评委。杨红樱十分青睐一位极富想象力、正义感和勇气的小男孩,但最终另一位大家公认的“优秀”女孩当上了“超级市长”。

杨红樱深受触动。

应该怎样评判格式化的孩子和个性化的孩子?

杨红樱在书中写道:“小大人”丁文涛是一个格式化的孩子,是老师家长眼中的“好孩子”,但“成熟得让人怀疑这孩子到底有没有童年。”马小跳则是个“淘气包”,虽然有缺点,却是真实和自然的,是“真正的孩子”。

“让孩子理直气壮做孩子。”在马小跳身上,杨红樱倾注了自己的童年教育理想。

从2002年马小跳“出世”至今,淘气包马小跳系列已经写了20本,记录了一个孩子完整的童年成长过程。“希望孩子们都能像马小跳一样,在不断犯错和改正错误中健康成长。”

捍卫童年,是杨红樱固执的坚持。“给孩子们欢笑,把快乐还给孩子,是儿童文学作家的责任”。

8月8日下午,成都市图书馆“金沙讲坛”,演讲厅被家长孩子挤得满当当。一个胖乎乎的小男孩终于得到机会,向主讲嘉宾杨红樱提问:“暑期里,为什么爸爸妈妈要给我报那么多培训班呢?”孩子的坦白,让举座皆笑,继而沉思。

“教育不能急功近利,要多给孩子一些成长的空间!”杨红樱心疼地呼吁。

有一副优点放大镜,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和孩子们是真正的朋友……杨红樱“校园小说”系列中,杨红樱为孩子们送来了米兰和蜜儿这样的 “理想老师”。 杨红樱始终强调,教育应该把人性关怀放在首位。深情呼唤张扬孩子的天性,舒展童心、童趣,让孩子拥有健康、和谐、完美的童年,杨红樱的种种观念,给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方式带来冲击,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

“米兰老师的班会课”、“坏小子军训的故事”、“罗老师的生理卫生课”……杨红樱作品中很多前沿教育理念和教学案例已被很多教师作为学习和研究范本。

温暖童心的“心灵鸡汤”

生活是美丽的。能发现这种美丽,感受这种美丽的人,也是美丽的。如果孩子们从小就知道享受生活中的美丽,那么,他今后一定会是一个幸福的人,一个知道感激涕零的人,感激生活给了他这么多美好。

——杨红樱

从孩子中来,到孩子中去。

每年,杨红樱有近一半的时间和全国各地的孩子们在一起,为孩子们送去她的作品,交流读书心得,聆听孩子的心声。

2004年夏天。沿着红军长征路,杨红樱一行来到阿坝牧区。晚上,篝火点燃,她向每个孩子赠送了一本她的作品,孩子们立即就着篝火津津有味地读起来。

看到孩子们纯真的笑脸,杨红樱的眼泪一下涌了出来。“贫困地区的孩子,一点点精神食粮都是那么宝贵,都让他们那么快乐。我感到了儿童文学作家身上责任的重量。”

“儿童文学应该引领儿童心灵的健康成长。”杨红樱更加坚定信念。

“要教会孩子感动。”针对独生子女情感教育的缺乏,杨红樱提出。

在《漂亮老师与坏小子》中,杨红樱让米兰老师帮学生救了一只要死的猫。

“其实,这是我在办公室听来的真事。”杨红樱说,一位同事跟我抱怨孩子让她太没有办法,居然不上课去救一只难产的猫,我说娃娃做得对呀。“我们常常教育学生要做一个高尚的人,而善良、富有同情心是作为一个高尚的人的最重要的品质。如果孩子在童年面对死亡都无动于衷,才真是完了呢。”

“教孩子做一个好公民。”在杨红樱看来是更加重要的责任。

7月,杭州街头。

雨中,一位穿着校服的小女孩撑着伞,蹲在倒地昏迷的骑车女子身旁为她挡雨,直到救护车来。

美丽的撑伞女孩,你是谁?一张网友抓拍的照片引发一场全城搜寻。

“如果是马小跳,也会这么做的。”当媒体找到她时,这名叫曹婉婷的12岁女孩认真地说。

《淘气包马小跳》是婉婷最爱看的书,她说,“我喜欢马小跳的善良纯真,不喜欢小大人丁文涛的那种冷漠、爱撒谎。”

善良、纯真、正义、诚信、感恩、友情、快乐……在不经意间,这些根植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价值观,通过杨红樱笔下的一个个故事和人物,浸透孩子们的心田。

2005年,“淘气包马小跳系列”和“校园小说系列”销售正旺,杨红樱却放缓两个系列的写作速度。她再次听到了自己心中那噼啪作响的神秘声音:“寻找一个童话形象,通过它告诉孩子们,人性的真善美和假丑恶。”

女儿小时候,杨红樱专门为她写过一本童话书《鼹鼠妈妈讲故事》,每一个故事里都包含着一个做人的道理。

很多年后,在女儿的一篇关于教育的论文中,妈妈的那些优美童话流淌在笔端,被比喻成“滋养童年、温暖童年的心灵鸡汤”。

这一次,杨红樱希望为更多的孩子们烹制一道温暖童年的“心灵鸡汤”,“为这些刚刚踏上人生旅途的孩子们的心灵深处打上美丽的底色。”

这套系列童话故事 《笑猫日记》,以中国孩子的现实生活为背景,用一只猫的眼睛来看人的世界,每一个故事都被赋予了一个深刻的寓意:《保姆狗的阴谋》关乎嫉妒,《塔顶上发呆的猫》关乎宽容与嫉妒,《想变成人的猴子》表达生存规则……

孩子们接受“笑猫”的速度之快,甚至出乎杨红樱的预料:这套书起印15万套、45万册,不到两个月,又加印3万套。

在那些幽默、温暖的文字中,孩子们细细品味着那些关于“爱”、关于“成长”、关于“和谐”等永恒的价值观。成都实验小学的孩子们在记事帖中写下这样的文字:

“当我读到帅仔把一直想害死它,却被自己害死了的保姆狗抱在怀里,悲恸欲绝,我也泪流满面。我心想,以后同学们不能像保姆狗一样,应该心胸开阔,不嫉妒人。要不然,最终,你不好,我不好,大家都不好,是个悲剧。”

“当我看见虎皮猫历经一天一夜,才把四只小猫艰难地生下时,我心想:妈妈生我时是这样的吗?”

孩子们再次读懂了杨红樱。

创造奇迹的魔法师

2000—2009十年开卷全国少儿作家销量榜,杨红樱第一;

2000—2009十年开卷作家销量榜,杨红樱还是第一;

自2004年来每年的开卷少儿作家销量榜,杨红樱都是第一。

8月6日,在成都召开的杨红樱儿童文学创作研讨会上,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副社长郑重展示了新世纪以来中国童书市场11张销量榜单,杨红樱占据其中8张的榜首。

杨红樱创造了中国童书史上的销售奇迹—— “杨红樱校园小说系列”、“淘气包马小跳系列”、“笑猫日记系列”等几大系列近10年总发行量超过4000万册。

在10年前的中国儿童出版界,这是想也不敢想的。

2001、2002年,开卷全国少儿作家销量前五位清一色是外国作家。外国儿童文学一家独大,中国本土原创势单力薄。

第一个敢和这些西方超级畅销书叫板的,是杨红樱这个温婉的成都女子。

从2002年起,杨红樱的校园小说系列、《淘气包马小跳》系列和《笑猫日记》系列长期占领畅销书榜前10名。

2004年,杨红樱首次攀上开卷全国少儿作家销量第一位,把托马斯布热齐纳和JK罗琳甩在身后。从此,再没把第一的位置让出来。

不仅畅销,而且常销。

杨红樱已出版的50余种童话、小说,至今一本都未下架,其中《女生日记》更成为中国原创儿童文学上榜时间最长、印次最多、单品种印数最高的作品(超过100万册)。

不仅叫座,而且叫好。

杨红樱的《漂亮老师和坏小子》、《巨人城堡》、《小英雄与芭蕾公主》等作品先后荣获“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冰心儿童文学奖”、“海峡两岸童话一等奖”等奖项。

杨红樱创造的,不仅是销售奇迹,还有中国孩子的阅读奇迹。

《女生日记》、《淘气包马小跳》、《笑猫日记》等畅销书将孩子们从功利化阅读的牢笼中解放出来,从电视屏幕和网络游戏中争夺过来,让他们亲近母语、亲近阅读,形成一道道蔚为大观的阅读潮流。

马小跳和笑猫一起闯世界去了。

2006年,杨红樱的儿童小说《淘气包马小跳》在法国出版,引起轰动;

2007年,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出版机构美国哈珀·柯林斯集团购买了《淘气包马小跳》在全球发行的多语种版权;同年,德国艾阁蒙集团购买《笑猫日记》的德语版权;

2008年,哈珀·柯林斯集团又购买了《笑猫日记》在全球发行的英语、法语版权,“我们有信心让全世界不同肤色的儿童都爱上这部优美之极、趣味无穷的童话”,该集团负责人认为,“杨红樱已成为真正的国际性少儿作家。”

中国原创儿童文学从未如此大规模地走向欧美主流社会——

中国孩子童年生活的精神伙伴——马小跳和笑猫,将成为不同语言、不同肤色世界儿童的好朋友。杨红樱的作品,为外国小朋友打开了一扇了解中国的窗口,成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一个载体。

“杨红樱的作品切合儿童现实成长需要,向世界发出了中国儿童的声音,具有时代意义。”省作协主席阿来评价。

杨红樱品牌效应凸显,相关文化产品风生水起。

《女生日记》由中国电影集团拍成影片;《五三班的坏小子》由北京电视台拍摄电视连续剧;根据其作品改编的中国首部儿童偶形剧《巨人的城堡》和儿童剧《寻找大熊猫》先后由成都市儿童剧院排演推出,其中,《巨人的城堡》已在全国巡演上百场,并获得四川省“五个一工程”奖。

这些改编,杨红樱要么只收取象征性的一点费用,要么免费授权。因为,在她看来,“现在给孩子看的儿童剧太少了,必须给孩子们贡献更丰富的精神内容。”她提的唯一要求是,部分票房收入捐给慈善机构。

杨红樱,如同一位美丽的魔法师,在新世纪的第一个10年,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樱桃沟的春天

我是儿童文学作家,为儿童而写作,这是我坚定不移的信念。在我写作的时候,我的眼里心里只有孩子。一个为孩子做事情的人、为孩子写书的人,心里一定要做到干净、做到安静。

——杨红樱

生活中的杨红樱很像她笔下的 “漂亮老师”和“天真妈妈”。

杨红樱书中的很多场景都能在四川找到影子,《笑猫日记》中的翠湖公园其实是人民公园,樱桃沟描写的则是震前汶川的美景。

“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那天,杨红樱刚好从北京飞往韩国。“在韩国的那几天里,我每天守着电视机,泪流满面。”

回国后,杨红樱第一时间捐出20万元。在以后的几个月里,她七八次深入灾区,为灾区儿童进行心理疏导,并送去2万册自己写的书。

在华西医院,看到那些肢体残缺的小孩还那么想看她的书,那么坚强地生活,视小朋友为自己孩子的杨红樱既伤心又感动。

平静之后,杨红樱有了写作冲动。“我要记录这场民族的灾难,传递大灾中的大爱,抚平孩子们的心灵创伤。”

“一场震惊世界的大地震,让那个黑色的下午永远地定格在我的记忆中,笑猫走过一片又一片的废墟,踏上了艰难的寻亲之路……”

杨红樱是第一个拿起笔来,将“5·12”汶川特大地震写进儿童小说与童话的作家。

小说《小英雄和芭蕾公主》、童话三部曲《樱桃沟的春天》《那个黑色的下午》起印数都在30万册以上,创造了抗震救灾题材图书的发行奇迹。

低调,是周围的朋友对杨红樱的一致评价。杨红樱总说,“我不是演艺明星,作家就应该躲在作品背后。”

但在公益事业上,杨红樱是高调的。“孩子们想知道他们喜欢的作家是怎样的人,我做的好事、善事要让他们知道。”

8月5日,浣花溪畔的成都文艺之家。

“哇!已经是帅小伙和美少女了!”杨红樱伸出双臂,拥抱迎面而来的小强(化名)和小琳(化名)。

小强和小琳都曾是白血病患儿。2006年杨红樱到成都儿童医院看望他们,给他们送去了自己的书。

“你很棒,要加油。”在给孩子们写下的鼓励话语旁,杨红樱特意留下自己的电话,“有什么难事、烦心事就找我。”

不再迷茫、灰心,而是像马小跳一样坚强乐观地生活。如今的他们已经战胜病魔,一个考进重点高中,一个将在9月进入梦寐以求的大学。

得到过杨红樱帮助的人,还有很多。

她是四川省白血病骨髓捐献志愿者的形象代言人;她曾资助20多名贫困学子上大学;她还为“寻找失踪儿童基金”注入第一笔资金……

对于全民读书的公益事业,杨红樱更是不遗余力。


她是第一个以个人名义向中华慈善基金会“光华书海工程”捐赠图书的中国作家;四川新华文轩为留守儿童开展的“一本书工程”、为成都残疾儿童康复中心建立儿童图书馆,她都是积极的响应者;2000年以来,她为贫困地区数十所希望小学捐赠图书已多达13万册……

杨红樱爱笑,特别是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候。

多姿多彩的童心王国里,她是一位快乐的园丁。

8月8日,快乐的园丁收到一封“小樱桃”的来信,拆开一看,是一幅画。画上,杨红樱长着天使的翅膀,正拎着一罐心灵鸡汤浇灌小樱桃,旁边,一行稚嫩的笔迹写着:“小樱桃津津有味地喝着心灵鸡汤”。

杨红樱开心地笑了。

“我是幸福的人,”她沉醉地说,“我在为孩子们的写作中找到了幸福!” 本报记者 简霞 王小玲 梁现瑞 黄里

住在透明的童心里——记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文学院汤素兰教授
编辑:admin 来源;文学院 时间:2008-4-29 23:21:38
□姜文婧
    
  4月的一个阳光灿烂的下午,在文学院的一间教室里,正在进行着一堂妙趣横生、生动活泼的授课,学生们都被讲台上这位平易活泼的新老师所深深吸引,同时也被这堂课的内容——儿童文学,带入了一个温暖又梦幻的童话世界。这是国家一级作家汤素兰教授来校任教后讲授的第一堂课。
  
  作为湖南师大文学院1985届校友,这次回到母校任教,汤素兰表示自己和母校很有缘分,面对自己新的教授身份,汤素兰略带兴奋又不禁在人生的回忆中感慨:“我曾从讲台上‘逃走’,这一次,却是主动回来的。”
  
  生命转折:与梦想相随
  
  谈到自己和童话结下不解之缘,可以追溯到大学时代一堂儿童文学选修课,那时汤素兰还是一名师大中文系的学生,一次偶然的机会,汤素兰听了一节当时由李晓湘教授讲的儿童文学课。“当看到‘童话’两个字,一瞬间童年的许多梦幻涌上心头。”那一刻,仿佛触到了生命的密码,一个梦想便悄然滋生了。
  
  汤素兰说:“每个人都是需要梦想的,我就是一个靠梦想生活的人!”从大学时代开始,她便特别向往有梦想有诗意的生活,而在瑰丽梦幻的文学世界中,她找到了自己心灵的遨游之所。当被问及大学时对自己影响最深的一本书时,汤素兰选择了居里夫人传——《一个无上荣光的女人》。对这位成功的女人汤素兰有着自己的一份理解,“她是一个既有自己的事业又坚守自己的生活的人,她教会了我热爱生活,看淡荣誉,无论对事业还是生活,都要把自己全副身心投注进去!”
  
  追求真率诗意的生活,选择自己热爱的一份事业去用生命投注,这注定了汤素兰要拒绝平庸的生活和“不向他人行处行”的个性。
  
  1985年大学毕业后,汤素兰分配到湖南郴州一所商业学校当老师,教财经应用文。这段教师生涯持续了3年,本来可能会更久,甚至是一辈子,但汤素兰做出了自己的选择,“那3年我思考最多的问题是——难道我就每天告诉别人借条、收据怎么写,这样重复四十年?”汤素兰感到内心依然涌动着对于文学的热切向往和无法舍弃的热爱,1988年她报考了研究生,凭借着自己对文学的一份敏锐悟性,在众多报考生中脱颖而出,成为当年浙江师范大学中文系儿童文学研究专业录取的唯一一人。谈到这一次人生中的重大转折,汤素兰说:“我只是想让生活有一些改变。”
  
  正是这一次生命的转折,成就了一位优秀的童话作家和许多深受读者喜爱的儿童文学作品。
  
  成功之路:与童话有约
  
  汤素兰最早的童话创作在读大学时就开始了,1986发表于《小溪流》的《两条小溪流》是她最早发表的童话作品。1991年硕士毕业后,汤素兰历任湖南少儿出版社编辑、期刊编辑室副主任,杂志主编,积累了丰富的编辑经验,曾获得全国少儿读物编辑最高荣誉奖——叶圣陶编辑奖,并被选拔成为湖南出版业领军人才。
  
  同时,汤素兰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初,就正式开始了自己的创作。“不曾刻意追求什么,走上作家的道路是‘长久的努力+契机’使然。”但不可否认的是,具有某种天赋的不泯的童心,对儿童深切的理解和爱,这些使得汤素兰的童话作品有着难以遮掩的光芒,随着作品频频发表,并经常被《中国儿童文学选刊》转载,汤素兰作为一名新人作家引起了关注,从1992年便开始接到长篇作品的约稿。
  
  汤素兰的创作成果可谓丰硕,先后发表短篇童话集《奶奶和小鬼》,长篇童话《小朵朵和大魔法师》、《小朵朵和半个巫婆》、《小朵朵和超级保姆》、《阁楼精灵》、《寻找快乐岛》,系列童话《笨狼的故事》,专论《童话的诞生》等。她的作品不仅受到孩子们的喜爱,在文坛中也广受好评,曾获湖南省青年文学奖、陈伯吹儿童文学奖、首届张天翼童话寓言大奖、宋庆龄儿童文学奖、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等奖项。1999、2002年,更是凭借《小朵朵和半个巫婆》、《笨狼的故事》两度获得了中国儿童文学最高专业奖——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今年四月,长篇童话《笨狼的学校生活》又获得了第三届毛泽东文学奖。
  
  然而,对于荣誉,汤素兰却只是视为“身外之物”,“创作让我很快乐,写作也已成为了我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我觉得我们应该向孩子学习,永远看得到事情好的一方面,永远保持好奇心,把复杂的生活单纯化。”汤素兰特别强调写作让生活有一种明亮的感觉!任何外在的荣誉都无法替代这种幸福感,她正是生活在这种透明纯净的童心世界之中,追随梦想与诗意!对于生活和创作的态度,汤素兰提出了认真和热爱,“生活是美好的,应该享受生命的过程,每一天都很重要!”汤素兰常常从看似平常琐碎的生活中,用透明的心境和爱的眼光去捕捉,发现提取童话的闪光点,如系列童话《笨狼的故事》就是以日常生活为材料,摒弃成人的世俗观点,从童趣的视角看世界,表现儿童独特的生命体验,幽默轻松,简单的小故事中有着丰富的内蕴。
  
  汤素兰认为一个童话作家要有开放的心态,善感、热爱自然,而保持平和的心态、耐住寂寞、永远追随孩子、努力理解孩子则是写作的秘诀。
  
  杏坛授艺:与创作相长
  
  虽然已是成功的作家,但汤素兰总在寻求生活与创作的开拓,为了进一步地学习研究,也为了对中国的儿童文学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2007年11月,汤素兰回到母校,成为了师大文学院的一名教授,任教儿童文学。
  
  “选择教学是选择我喜欢的生活。”第一次上课,“看到这么多亮晶晶的眼睛和毛茸茸的脑袋,很兴奋,又有点惶恐。”汤素兰用幽默的语言形容自己走上讲台的感受,同时谦虚地表示自己还很不够,“教书也等于是教自己,我相信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会有很多收获。”现在既是作家又是教授,汤素兰希望创作与教学两者兼顾,“教学的工作对我的创作绝对是有帮助的,可以让我的写作得到一个提升,我也希望在不断的学习与实践过程中更好地掌握儿童文学的创作规律。创作和教学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对于文学院重新开设儿童文学课程,汤素兰有自己的看法:“目前在中国的高校,儿童文学还不是很重要的课程,但实际上,这门课程是有很大的意义的,尤其对于师范专业的学生来说,学习儿童文学能更好地了解儿童心理,至少能学会蹲下来和孩子平等地对话。”汤素兰希望把高校作为一个平台,更好地传播儿童文学,让更多的年轻人来关注、了解、学习儿童文学。在课堂上,汤素兰注重教学的趣味性与互动性,在生动的讲解中将学生带入奇妙的童心世界,并且结合自己丰富的创作经验,灵活穿插童话文本分析。同时,汤素兰也致力于培养新一代的儿童文学创作者,不仅要求学生积极地思考,还鼓励学生动手创作作品,并且对每一个学生都有一次面对面的批改。
  
  她诚恳地说:“我想把自己对于文学的感受,对儿童文学的理解,传给更多人,通过大家的努力,让更多的孩子在短暂的童年能读到适合他们的书,积蓄生长需要的力量。”
  
  在第一堂课上,汤素兰就对她的学生写下了几个大字:“永葆童年,永远发现,拒绝平庸。”这无疑也是对这位童心作家最好的概括。 








台湾著名作家管家琪:童心源自本性 时间:2003-01-23 10:04   来源:

  主持人: 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来到新浪嘉宾聊天室,今天我们有幸请到台湾著名青少年文学作家管家琪女士作客新浪,并特邀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郑重先生作为嘉宾主持。下面请郑重先生作一下自我介绍。
  郑重:大家好,我是郑重,非常有幸和台湾著名青少年文学作家管家琪女士一起作客新浪,我作她的嘉宾主持。
  请各位网友等待一下,管家琪马上就会和大家进行网上交流。各位网友非常抱歉,刚才因为技术上的原因,而耽误了大家的时间,非常抱歉。今天我们非常高兴邀请到台湾著名的青少年作家管家琪女士作客新浪,管家琪老师向大家问声好。
  管家琪: 大家好,我是管家琪,很高兴有这个机会来到新浪跟大家聊天。
  主持人:今天和管家琪作客新浪聊天有似乎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因为最初我们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和管家琪结缘,在大陆推出其图书就是源自于我们的社长在网上一次不经意的浏览,所以这次重新回到网上,说的雅一点,似乎带着一种感恩的情怀,说得俗一点,就是“谢媒”的感觉。管家琪女士是一位在台湾知名度非常高的青少年文学作家,在台湾流行这样一种说法,要做个E时代的老师,口袋里要有两个小秘密:一是管家琪的故事,一是网络图书馆。据我所知,她创作十一年来,已经出版170多部原创或者翻译作品,有一位叫杞人忧天的网友,首先问管家琪老师,你写了这么多书,作为一位职业的作家,你有没有创作灵感枯竭的隐忧,写作总是令你快乐吗?
  管家琪: 我想每一个作家有一个创作灵感枯竭的隐忧,我的态度是在惨剧没有发生之前,尽量努力写,避免惨剧发生。写作总是快乐的吗?写作跟每一个行业一样,总是有苦有乐,重点是你喜不喜欢这种工作,我很喜欢写作,自然能包容比较辛苦的或辛酸的一面。
  网友:请问你用一两句概括自己的创作的特点?
  管家琪: 我主要写童话和少年小说,大家都知道,其实我们所说的少儿文学体裁有很多,像童诗和儿歌,我可以欣赏,图画书我只能提供故事,我不会画,一般人说我的童话是比较幽默一点,或者比较有想象力,但是我的小说一般人都觉得我贴近青少年的心,小读者说我跟他们的妈妈一辈的,看我的作品认为我很年轻。
  主持人: 在两年前,出版社出版了你的少男少女系列作品,有《珍珠奶茶的诱惑》,《真情苹果派》,《家教情人梦》、《少女念慈的秘密》《黑色的脸》一共五本书,这位网友说,他很欣赏《珍珠奶茶的诱惑》,管家琪老师可不可以简单地介绍一下。
  管家琪: 这本书得到法兰克福书展最佳童书奖,欣赏《珍珠奶茶的诱惑》不是因为它得过一些奖,因为那本书让我自己可以从少年小说中得到一个很大的成就感,因为我感觉那本书处理的主题比较多,不见得都是单纯面,或者纯真面,也有接触到青少年的心理,在成长的道路上,其实有很多很多机会,你可能会走叉路,我也碰到一些比较灰色面的,只是我整体的态度比较乐观一点。
  主持人: 对于少年小说来讲,少年儿童毕竟在成长的过程中有遇到很多困难,比如说包括早恋的问题,你在少男少女的小说中间,如果处理这样的题材,你会坚持什么样的态度?
  管家琪: 我说的小朋友,一般都是初中生,也有高中生的,其实台湾的读者也很喜欢看以少年情爱为主题的,我感觉少年小说中的情爱问题,应该跟承认文学最大的不同,还是比较单纯,纯真一点,这个纯真岁月,每个人都有过,只是说你过了那段岁月后,你还能抓住那个感觉,其实很难。因为很多人长大以后太世故,很难纯真起来,这个是少年小说,接触到情爱问题最难的一件事情。如果对少年朋友在成长过程中,我感觉其实到了一个年纪,到了青春期,对异性产生好奇,这是很正常的,我觉得大人对这方面不要太大惊小怪,反而会产生一种相反的效应。
  网友:在你的少男少女系列中,其中写了很多美妙的动人的东西,这些东西非常能打动人。请问管家琪和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的合作问题是怎样的?
  主持人: 我们是在2001年一次性地推出管家琪的三大系列,十五部作品,其中包括少男少女系列五本,幽默童话系列五本,有名人成功系列五本。如此一次性大规模推出一位作家的作品在两岸出版交流中还是首次,合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十五本作品出版后即在广大青少年读者中获得良好的反映,当年被评为“少儿出版十件大事”之一。
  管家琪: 我对出版社充满感激之情,一个作家要培养,也是靠出版社大力培植,我虽然在台湾那面有很多读者,有一定的基础,毕竟去年我的作品引进大陆,这么大规模地引进,也是第一次,也亏出版社的栽培,我很感谢。
  网友:你对大陆的童书市场怎么看?你认为台湾的孩子和大陆的孩子在阅读上有什么差异?
  管家琪: 我感觉大陆的小朋友好象阅读感觉比台湾好一些,台湾的小朋友受到漫画的影响更多一些,可能更缺乏耐心看文字类的书,大陆的小朋友阅读方面的习惯还是不错的。小孩子就是小孩子,不管是哪里的小孩子,小孩子都有他特别的特性,比较单纯了,比较纯真,比较就算不愉快的事情,一下就忘了,这些都是小孩子可爱的一面。
  网友:听说你的创作是起源于你的第一个孩子出生之后吗?
  管家琪: 我从小喜欢写东西,但是一直没有找到自己的路,我从大学毕业之后,曾经在报社做过记者做了七年,到了我的老大东东出生的时候,我在他身上看到一些可爱的灵感,有一篇童话叫《口水龙》,就是他四个月长牙,流口水很凶,从那个时候,我感觉自己找到自己的路,所以我以后一直专心写少年儿童文学。我觉得我跟我的两个小孩的关系,我们相处的好,对大人来讲,对父母来讲也是很大的幸福,我会觉得生活中有一些挫折,但是只要我想到两个小孩子,就会觉得这辈子没有白过,很多朋友想当我的小孩,是我跟小孩处得很好的原因。
  主特人:你第一个小孩出生之后你才发现自己的写作才能,而你的第二个小孩出生后你就专职写作了,你实现孕育自然生命两个跨越,和你文学生涯两个重要的转折重合,这中间有什么必然吗?
  管家琪: 我并没有特别想这个关系,我当时91年4月离开《民生报》工作的时候,当时是两个原因,一个是工作上面觉得有一点瓶颈,想要改变一下,那个时候有一个广告词“工作得太久,很想改变一下”,另外一个就是我当时老二丁丁才半岁,两个小孩子,如果我想好好照顾他们,在记者工作之下,很难做到,两种原因,很自然。我对人生没有特别的规划,我只想做好我眼前的事。一切都随缘了。
  网友:你认为与同时代的其他青少年文学作家相比,你的优势在哪里,或者是你成功的因素是什么?
  管家琪: 其实我觉得现在中国当代有很多很多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家,我非常尊敬,而且很佩服,像曹文轩先生,秦文君女士也是我学习的目标,每一个作家都有自己的风格,这里也是学不的来,我只能够尽我所能,用最真诚的态度,把我想到的感觉或者想到的故事跟大小读者分享。
  主持人:管家琪的作品在评论界有很多评论,她的作品能够畅销至少有两个基本原因,第一管家琪的创作是坚持了儿童心理本位,因为儿童有幻想、有激情,同时有很多迷盲,有失落,有无助,有很多甜蜜的隐私,也有很多美妙而动人的忧愁,这一切都是儿童所有的。而管家琪在表达的过程中间,一点不“大人”,非常宽容,写得非常美。第二点,管家琪作品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时代感,她的语言,她的表达形式非常鲜活,因为儿童的心理特质,也会不断打上时代的烙印。所以,时代感非常重要,我们固然可以要求儿童文学承但生存道义的东西,但是表达得一定要鲜活、轻松、好玩。
  网友:在你的创作过程中间,哪些作家的作品对你的影响比较大?
  管家琪: 我自己觉得我受到比较大的影响的作家,国外的有美国的欧亨利,还有法国的莫泊桑,他们都是写短篇小说,尤其欧亨利的故事在结局的时候让人觉得惊讶,仔细回味又觉得合情合理,我的故事不管童话还是小说,我一直都很重视故事的结构,我绝对不是说想到哪儿写到哪儿,我在下笔的时候,会怎么样进行,我有一个大致的想法。可是也有人问过我,如果说真的说哪一个作家对我影响最大,我觉得是李敖,因为李敖是在思想上的启蒙,他写过一本小说叫做北京法源寺,他擅长对历史根基的了解,我觉得受他思想上的开发很多。
  网友:你最满意的是自己的哪个作品?
  管家琪: 我很希望说我的最满意的作品还没有诞生,我希望一直写下去,目前为止,我在台湾出版的有170多本书,原创的也有一半。
  网友:浙江少年出版社打造管家琪的三大系列,以后还有什么系列吗?有什么计划?管家琪: 有几部在规划中。我提供故事,我是文字作者,还有一些画家来做成图画书,我对新的系列也是蛮期待的。
  主持人:接下来会推出“脱线成语”故事系列,“脱线成语”是台湾的一个提法。
  管家琪: 台湾讲的“脱线”蛮普遍,好象有点超出常轨,比较轻松、幽默、滑稽,脱线成语在台湾出的有三本,我感觉每个小朋友在学习成语故事过程中,常常有把字弄错,中国字有同音字,像我的老二丁丁,三年级的时候,有一天回家问我,妈妈,为什么守在猪的旁边,会等到兔子,原来是守株待兔,这是小孩子听到这个音,我那个脱线成语系列在找同音字的趣味。在台湾也很畅销,在台湾做成一般的童书,这次在大陆我们会做成图画书。
  网友:你有一本作品叫《家教情人梦》,你有没有这个阶段?
  管家琪: 我在念初中和高中的时候,都是念女子学校,我们小孩子戏称尼姑学校,所以在青春期刚好对异性产生一些好奇的阶段,居然有这样的隔开,我赞成男女同校同班比较好,在我们那个年纪,刚好是隔开的,所以有些胡思乱想,我是有过类似的想法,只是当时没有机会付诸实现。
  主持人: 管家琪就这么坦诚。
  网友:我看过你的《真情苹果派》,你是怎样把握那个时候的孩子的心态?
  管家琪: 每个人都经历过青春期,自己有的时候都觉得很困惑的阶段,我就觉得我好象对我自己的成长过程,尤其青春期的时候,有很多的想法、心态,我到现在还是记忆犹新,记得很清楚,这可能是我
  最大的基础吧。
  网友:你的作品很大的特点是幽默,你是否认为一个从事儿童写作的人必须时刻有快乐的天性?
  管家琪: 其实也未必了,未必有快乐的天性才能写儿童文学,有些儿童文学是很深沉的,或者碰触的是严肃的主题,毕竟成人世界中碰到的问题小孩子也会碰到,未必一定要有什么样特性的才能写作儿童文学。主要是看你怎么样表达。
  网友:你是否考虑过涉足成人文学的创作,儿童文学对你最大的吸引力是什么?
  管家琪: 我会确定,在我作古以前都不会写成人文学,我想一辈子写少年儿童文学,我感觉术业有专攻,我认为,我在少儿文学好好努力,会写出一定成绩,我不适合写成人文学,也未必每一个成人文学作家都能写儿童文学,还是有专业性的。
  网友:如果你的作品也受到成人的欢迎,你有什么感想?
  管家琪: 我有很多的大朋友,有很多妈妈说一开始陪小孩看图画书,看童话,然后自己也看起来,觉得很有趣,我觉得少儿文学基本的特质就是老少咸宜,因为赤子之心人皆有之,还有很多的大朋友跟我讲,他看了我的小说,以前自己在青春期有些感觉,本来已经忘记了,看我的小说又想起来了,我有很多大朋友。
  主持人: 孩子和成人相比较,你觉得最能打动你的是什么?
  管家琪: 我觉得是真诚,我很容易相信别人,一个人真诚是很可贵的特质。
  网友:我很喜欢你的语言风格,和我们靠得很近,一点都不大人,一点不虚伪,更让我开心的是,你一点不回避敏感问题,比如早恋的感觉,希望你一直都这样,永远做我的朋友。
  管家琪: 谢谢,这一定是位青少年朋友。
  网友:你平时读书主要分哪几类?
  管家琪: 我到现在为止,看书时间不会少于我写作的时间,因为我感觉一个作家其实应该是要不断地读书,充实自己的精神营养,然后灵感也好,思想也好,才会有一些新意,比较有一点内容。我最近在读一套书叫新语文读本,在广西出版社的,这个书来朋友送给两个小孩的,我自己先拿来读,我读比较他们勤奋,新语文读本里面收集的绝大多数的文章都很喜欢,我不是只看少儿文学,成人作品我也看很多。
  网友:有没有人说你长的很像张海迪?
  管家琪: 是吗,我在电视上看过张海迪,我很佩服她。可能我是大众脸。
  网友:你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年轻的多,你有什么秘诀吗?
  管家琪: 我想可能比较学生气,因为我对打扮没有什么兴趣,我从来不逛街,也许看起来比较年轻吧。
  网友:生活中间的管家琪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主持人: 我对管家琪有三个概括,一她就是管家琪,是一个干脆爽气、侠骨柔肠、真诚努力的管家琪;二她是“管家婆”,为什么这么说呢?不是说她婆婆妈妈,而是在台湾有非常多的小朋友最大的梦想就是做管家琪的子女,因为管家琪头脑里面有非常多的好玩的故事,管家琪在台湾有“故事大王”之称;三就是管家琪不管,“管家婆”不管,管家琪在家庭中面对她两个儿子非常宽容,她的教子尺度宽,孩子有一个非常自由的空间。
  网友:大家都把你称作畅销书的作家,你有没有把畅销书作家作为自己一种追求的目标,同时你怎么看待哈利·波特现象或者这部作品?
  管家琪: 大概每一个作家没有不希望自己的作品畅销,这个书能不能畅销,要有很多因素配合,不是作家一个人就能决定的,比如像哈利波特,我觉得在这本书出现之前,其实也有很多优秀的作品,像德国的作家麦克恩迪,我觉得他的作品论精彩或者论他的文学性,绝对不会比哈利波特差,你说哈利波特能这么畅销,成人文学也办不多,这需要机遇。基本上我对哈利波特这样的现象,每个作家都很羡慕,不过,我自己本人,我读过哈利波特第一本,我不会很有兴趣继续读下去,这是实话,也许每个人的阅读口味不尽相同。
  网友:在你已出版的作品中哪一部你最满意?
  管家琪: 如果是童话的话,目前为止我最满意的像《糊涂大头鬼》,像《复制瞌睡羊》,在一百多部作品中,这十五本我觉得都比较满意。
  网友:听说你和秦文君作过一次对话,请问你和她在创作上有什么不同?
  管家琪: 我觉得秦文君写的不是童话,她是写小说的,她的小说在台湾也很受欢迎,我也读过很多,她那种写法很特别,每个人都不一样,像蛋糕甜点,苹果派和蛋糕有什么不同?这很难比较。
  网友:听说你很喜欢旅行,这与你创作是否有联系?
  管家琪: 我自己觉得我喜欢玩儿跟我写东西未必有非常密切的联系,我的意思是说我知道有很多作家到哪里旅行的时候,旅行之前就会设定好一个系列的写作,有一个目标,甚至回来之后要写什么书。我没有,旅行对我来讲,纯粹是一个嗜好,我觉得我工作这么辛苦,定期应该出去玩一玩儿,我除了自己玩儿,也喜欢带着儿子丁丁和东东出去玩。
  网友:你觉得丁丁和东东很优秀,你给他们的教育成功吗?
  管家琪: 我相信每个父母都是用自己最对的方式来教育小孩,所以我只能说我对他们非常庆幸,我很庆幸我有这么好的小孩,但是别人看他们,未必认为他们这么优秀,但是我的眼里觉得他们真的优秀。亲子关系非常成功。
  网友:你的作品都非常幽默,你自己是一个很幽默的人吗?
  管家琪: 应该是吧,我是聪明人。很多书上都说幽默的人就是聪明的人。
  主持人: 她的幽默不同于一般的幽默,是那种发自内心的会心一笑的幽默。
  管家琪: 我不是刻意搞滑稽的幽默。
  网友:你会几门外语,你用英文创作,也用中文创作?
  管家琪: 我没有英文创作,我会把英文翻译成中文,我懂英文。
  网友:你在中文的创作上和其他语言相比有什么优势?
  管家琪: 这个问题的设定有点问题,这个没法这样说,你要上电脑,要让国外的读者了解你,像中国作家的作品,要让西方世界欣赏,首先卡在翻译上面,你必须有很好的翻译,很精准的翻译,才能让西方人欣赏,这是目前来讲一种限制。我觉得这是没有办法的事,因为我们生来就是中国作家。
  网友:你认为台湾的儿童文学创作和大陆的有什么不一样?
  管家琪: 台湾是七十年代左右才开始从童诗发展的,可能跟大陆儿童文学发展的历史不一样,因为大陆向来是文字比较强的,所以少年小说是很重要的一块,我记得那时候,两岸儿童文学交流的时候,我们觉得很惊人,一本少年小说都是二十万字,在台湾觉得很难想象,在台湾的少年小说一般七八万字就算长篇了,一开始有明显的不同。现在好象慢慢越来越拉近了,现在感觉两岸差别不会太大,最大的差别可能还是在于台湾的图画书还算是一个很强的门类,也很重要的门类。
  网友:你为何选择大陆出书,你对大陆市场有信心吗?
  管家琪: 应该有信心吧,像《珍珠奶茶的诱惑》,在得法兰克福书展的时候,觉得我写的青少年成长故事,适合各地的青少年来共同欣赏的。我一直是不太喜欢强调所谓的地方、地域的一种差别,我感觉其实不管你在世界哪一个角落,永远都有小孩子,永远都有青少年,在成长中碰到很多难题都是差不多的,心态都差不多,我比较着重在这方面的描写跟刻画。为什么选择大陆出书,这不是我选择的,是我特别好运,能够碰到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这样的大社,编辑和行销都很强,不是我主动求来的,我向来觉得一切顺其自然就行,这是一种机遇吧。
  主持人: 也感谢管家琪女士对我们出版社的认可。
  网友:你的素材主要源于体验、观察还是想象?
  管家琪: 我想都有,如果一定要分的话,应该是体验、观察、想象,我觉得体验更多一些。
  网友:看到你的简历才知道你是历史系出生的,历史系教育背景对你现在有什么影响,如果现在再让你读一次大学,你会选什么系?
  管家琪: 我还是会选择历史系,我会好好用功,因为我觉得我大学四年不够用功,我觉得大学毕业之后,才开始发奋读大部头的书,在我那个年代,大学是一个窄门,很多人在升大学之前都是压处喘不过气来,我觉得我当时没有好好把握大学四年,幸好我的教科书都在,所以毕业之后我再好好念书。我觉得历史系对我来讲,也有很多的好处,因为我向来比较着重故事,我很重故事,历史就是故事,不管中国历史、西方的历史,就是很多的故事。我比较喜欢关心跟人有关的故事。
  网友:如果让你自由地选择,你最想做什么人?在历史人物中间,你最想当的女人是谁,男人又是谁?
  管家琪: 有一次东东问过我,如果有一个小叮当的时光机你想认识谁,我说我想认识李白,那种很有才气的,我倒从来不会说有这种念头,我想要当谁,好象从来没有这种念头。我觉得每个人其实都是独一无二,学别人也是学不来的,我在看历史故事,从来没有这种念头,我如果是他多好,因为每个人的生命的轨迹不可能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生命的轨迹和节奏。
  网友:你父亲当年是浙江大学的高材生吗?这是你选择在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出书的原因吗?
  管家琪: 我父亲当年考进浙江大学是中文系,后来很快转到法律系,念到大三的时候,49年才去台湾,后来在台湾大学法律系毕业。
  主持人: 我刚才已经谈到了,我们出版社跟管家琪结缘的是网络,我想说的是也许在冥冥之中会有什么联系。
  管家琪: 很多东西表面看不出来,但是都有某种机缘。
  网友:你对自己的孩子人生有没有规划?很多父母都想在自己孩子身上实现理想?
  管家琪: 两个儿子,我现在很放心,因为毕竟东东高一了,丁丁已经小六,他们现在已经定性了,他们品行很端正,也很独立,我对他们只期望将来他们能够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这个事情不必太辛苦,我希望他们的生活不要过的太辛苦,希望他们是一个有用的人,这一点我可以确定。至于他们要做什么行业,我没有什么意见。
  主持人: 刚才我讲到管家琪生活中的特点,管家琪不管。
  管家琪: 我很多事情不操心,儿孙有儿孙福,每个小孩有每个小孩的命,已经有一个快乐的童年,如果小孩子有一个快乐的童年,长大以后碰到很多挫折,他们也有面对的能量。
  网友:你两个小孩子都是男孩,你会不会有遗憾呢?
  管家琪: 我不会,我在怀东东的时候,我一点性别的期待都没有。我计划怀第二个时候,我希望是男孩,因为我看到书上讲到,我也很相信,因为台湾多半都是两个小孩,两个小孩如果是同样的性别,比较容易作伴,如果生的一儿一女,对父母来讲是齐了,但是小孩子玩不到一起。我从小就是哥哥和弟弟,觉得很落单。没有女儿,其实我觉得我真的不会觉得遗憾,还有一个原因,我恐怕不大会处理母女关系,因为我跟母亲不是很处得来。
  主持人: 台湾有那么多女孩子梦想做你的女儿,你只要多讲讲故事就可以处理好母女关系了。
  管家琪: 我觉得男孩子同样很贴心,我觉得我两个孩子跟我很贴心。
  网友:你对大陆的青少年有什么印象和看法?
  管家琪: 我不能很精准地说,我只能说我看过的一些报刊杂志,还有电视上的,可能有点杞人忧天,我觉得因为大陆改革开放十几年来,经济发展太快了,所以青少年中好象有点点太向钱看的感觉,我从很多报刊杂志上面感觉会不会都太世故了,很多小孩子觉得赚钱是重要的。我确实接触过一些大陆的小朋友,有初中的、有小学高年级的,居然满嘴都是钱,好象钱最重要,将来一定做一个能赚钱的,我觉得这样不大好,我感觉尤其是小孩子还是单纯点,有一点理想,我感觉这样比较好的,我觉得太世故,太实际,凡事都用钱衡量,其实对社会的进步会有害的。
  主持人: 你觉得少年小说创作灵感是源自于哪里?你觉得儿童文学作家是天生的还是后天的?
  管家琪: 每个作家都是天生的,如同天生的服装设计师。真正好的作家,我相信是天生的,我感觉才气很重要,才气跟灵气很重要。少年小说,一个作家自己的成长经验是最大的资产,再就是要有一种童心,这种童心其实是一种性格,你也勉强不来,也学不来。
  主持人: 你作为成年人的作家,是如何时时刻刻保持这种性格?
  管家琪: 我的性格如此,并不是刻意保持的。
  网友:你能不能透露一下你将来后续的作品的内容和方向?
  管家琪: 我想我大概会持续写童话跟少年小说,散文也会接触一些。
儿童文学作家赖松廷童心依旧

  ■特约通讯员蔚花
  “六一”前夕,绵阳市儿童文学作家赖松廷格外高兴,他创作的儿童诗《我们的夏天》去年被收录进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
  赖松廷是中国作协会员,曾做过教师,现是绵阳市文化局退休干部,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起开始业余儿童文学创作。最近几年来,每年都有200首左右的作品在北京、上海等地报刊发表,先后发表儿童诗歌等儿童文学作品2400余件。出版有儿童诗歌集《咪咪小童谣》、《四季儿歌》、《动物谣》、《植物谣》等10多种,获得国家、省、市级奖励20余次。


"小桔灯"点亮童心大作家给小学生讲作文

“苏阿姨我要提问!”“苏阿姨我想知道……”4月21日下午,学生们踊跃的声音让田心小学多功能厅的气氛分外高涨。这是沙头角图书馆近日为了迎接4月23日“世界读书日”的到来而举办的“小桔灯”活动。活动邀请国家一级作家、深圳作家协会副主席苏曼华女士与小读者们进行对话,来自辖区小学文学社的会员及田心小学学生代表约200人参加了这次活动。

活动中,苏曼华女士与学生们进行面对面的对话,围绕阅读与写作这一话题,以自己的儿童小说《霍利&辣妹》为例,给小读者们作了深入浅出的阐述,鼓励学生们观察生活、热爱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与故事。现场热烈生动,对话活动深受学生们的欢迎。

据了解,在“世界读书日”期间,沙头角图书馆还将举办“迎奥运、促和谐”、“小桔灯”书友会以及“一校一书”等活动,向广大的少年儿童宣传阅读、推广阅读。

苏曼华简介:

苏曼华,国家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深圳市作家协会副主席。1964年开始业余写作,迄今出版传记文学、报告文学、小说、散文、儿童文学、科学文艺各类专著和选集16种,发表作品约450万字,获得国家级、省级奖项近30次。由她编剧的儿童故事影片《我们手拉手》2007年获第10届全国“五个一工程”奖,2005年获第11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儿童故事片奖第一名、第24届中国电影金鸡奖入围奖和首届希望工程宣传奖。2006年出版的长篇儿童小说《霍利&辣妹》获得2007年度全国优秀畅销书奖。
永远不泯的童心——记儿童文学作家任溶溶


项玮

在儿童文学界大名鼎鼎的任爷爷名叫任溶溶,今年77岁,他给孩子们翻译和创作儿童文学作品已有五十多年了。说起任爷爷的作品,比如童话剧《没头脑和不高兴》《“咕咚”来了》,儿童诗《你说我爸爸是干什么的》,小说集《我是个美国黑人孩子》,翻译作品《铁木尔和他的队伍》《洋葱头历险记》《长袜子皮皮》等,那是几代人都很熟悉的。不过任爷爷有些不好意思地告诉了记者一个小秘密:1945年,他在翻译一篇土耳其儿童小说时,曾把题目《煎猪排》错译成了《煎肉片》,这是他的翻译处女作。当然,以后他可是再没发生这样的错误。

别看任爷爷年事已高,但说话嗓门挺大,尤其他那神情和心态,毫无老之已至的感觉。前两天他刚从北京参加一个儿童文学会议回来。他介绍说,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了一套获得国际儿童文学奖“安徒生奖”的翻译作品丛书,其中有他翻译的一部书,他去北京参加了新书发布会。会上他作了一个发言,其中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当我们回顾二十世纪时,不能不感到,对于儿童文学来说,那是一个了不起的世纪。”在会上,他遇见了不少年轻有为的作家,深为儿童文学作者队伍的壮大感到欣慰。但他又深切地感受到,我们对传统的东西不够重视。

他说:“我们拥有过很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家,如张天翼、叶圣陶、贺宜、包蕾,他们的作品,现在的孩子大多不知道,这是不应该的。像张天翼的《宝葫芦的秘密》这样的作品应该流传下来。”任爷爷认为,文学需要积累,过去的优秀作品应该长期流传。永远怀着一颗童心的任爷爷,毫不谦虚地告诉记者:“我是最适合搞儿童文学的。”这是因为他拥有开朗活泼的性格,永远年轻的心态。任爷爷是一个在翻译和创作两个领域里都很有成就的作家。最近,由任爷爷主编的一套“译文童书”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了,它包括15本优秀外国儿童文学作品,其中《精灵鼠小弟》《安徒生童话》《假话国历险记》《铁路边的孩子》等好几部书都是任爷爷翻译的,是他献给孩子们的“六一”节礼物。

,“童心看南宁”外景读书创作暨“情系玉树,大爱无疆”抗震救灾募捐活动在南宁市少儿童书馆举行。在“全民读书月”里,各大图书馆还将举办专家讲坛,丰富市民读书生活。



  据介绍,“童心看南宁”活动,旨在为学校和学生家长提供一个互相交流学习的平台,增进社会、学校与家庭的沟通与联系,用贴近自然、亲身感受描写艺术的独特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们用一颗真挚的童心去感受大千世界,丰富写作素材,提高写作技能,从而达到促进学习的目的。



  从即日起至25日,区、市图书馆将举办多场专家读书活动讲座。今日,著名作家东西将在广西师院明秀小区开讲《文学的魅力》。

童心 童真 童趣——著名作家王成盘走进沪山小学与小学生们谈习作
作者:灵溪镇沪山辅导小学 来源:灵溪镇沪山辅导小学 时间:2010-11-23 8:36:36 点击: 2010年11月22日下午两点许,著名诗人、词作家,县图书馆发展研究部主任王成盘老师来沪山小学进行以“童心是个宝”为主题的儿童习作讲座,全校分为一个主会场和12个分会场,三至六年级学生除了在本班通过广播聆听王老师的讲座外,各班还派出多名代表和众多热爱文学的教师们一起在主会场现场亲身体验了一场妙趣横生的互动讲座。
本次王老师的讲座从童心与童趣、童心与童识、童心与童真三个方面展开。首先王老师举例一篇习作《自动机器人》,启发小学生们充分发挥想象力,感受童趣。接着王老师提到:认识事物,心中所感,感情冲击,有话想说,于是文章就诞生了。自然社会、同学老师、操场教室、父母兄妹、住行衣食、街巷田野,都是生活大世界,都是童心所及,处处皆文章;虫鱼鸟兽、花草树木、天上地下、过去未来,想象所至,下笔可成文。王老师劝告学生要富有童真,什么年龄就写出符合该年龄特色的作文。紧接着王老师让学生以“小草”为题进行现场习作,并当场进行互动点评,让学生突破原有的思维,更能写出别具一格的文章。最后王老师还拿出一堆文学名著及习作指导书,对表现出色的学生进行奖励,收到礼物的学生们开心不已。
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沪山小学的师生们都纷纷表示非常幸运能聆听到王成盘老师的这次别开生面、趣味盎然的讲座,大家真是受益匪浅,希望今后这样的活动能多多开展!
儿童文学作家秦文君的五彩人生 教你永葆童心
永葆童心

  备用名:不老的心 年轻的心 多元化读书 让孩子读好书

  周围黑框,中间为采访秦文君场景。真正的儿童文学作家,是应该有天赋的,会勾起很多你作为成年人,已经遗忘的东西。就这样我们慢慢地,爱上了阅读,

  个人资料

  秦文君,1954年出生,上海人,儿童文学作家,上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1984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语言文学系。1982年开始文学创作,已出版作品400万字,《男生贾里全传》、《宝贝当家》、《孤女俱乐部》等作品分别获国家精神文明"五个一工程"奖;国家图书奖提名奖;冰心儿童文学奖及上海第三届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主要著有《秦文君文集》(5卷),儿童文学集《变变变》、《十六岁少女》、《男生贾里全传》、《小鬼鲁智胜》、《调皮的日子》、《小人精丁宝》、《小丫林晓梅》、《女生贾梅全传》等。

  【画面】

  上海外滩,上海白天空镜,现在的照片,《男生贾里》,《男生贾里新传》,《女生贾梅新传》,《小鬼鲁智胜》,《小妖林晓梅》照片叠画

  【音乐】

  班德瑞音乐 轻快音乐

  【字幕】

  2007年7月 上海

  【解说】

  现在,走在大街上,你会不经意地发现,在幼儿园学校的教学楼上,有一条显著的标语:"一切为了孩子!" 伴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国家大力支持教育,幼儿教育事业也得到了不断完善。在这些成就的背后,有一大批为事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功臣,秦文君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之一。

  她把自己的青春献给了最美丽的事业,她用真切的情感释放生活的芬芳,她以博大的爱去关怀正在成长中的少男少女,她的作品犹如甘露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今天,《我的读书生活》栏目带您去探寻儿童文学作家秦文君的成长经历,感受她的五彩人生。

  【同期】

  11因为我们写儿童文学作品的,实际上真正的儿童文学作家是应该有天赋的,这个天赋是什么呢?就是对童年的这种记忆,对童年的这种理解,可能这种感受里,你就是说是真正地儿童文学作家应该是一个可大可小的人。比如说你白天工作,你就是个大人,可等到你晚上写作的时候,那有可能他就是一个小孩,他穿越时光的这样的一个人。

  那么孩子的这些来信跟孩子送的很多东西,我收到大量的孩子送到小礼物,那么这些礼物它(们)会有一种痕迹,这种痕迹就是你会勾起很多你作为成年人已经遗忘的东西,这些遗忘的东西,正是需要我们需要去拿起来写作的这些东西,所以这个过程还是相当相当愉快的。

  孩子还是…你看她画的那个六种可爱形象里面,里面有一种是魔鬼,她觉得这个很可爱,她觉得这个是一种可爱的。孩子有一种很多想法,你是觉得是…就是说他一说你会想起来,他不说你就有的时候…因为儿童文学最高的境界就是写出成人已经遗忘的、而儿童能感受,但是他表达不出来的东西。

  那么这样,他一代一代,他实际上也有一个心灵净化的东西,因为我们成为社会的人以后,很多东西会遗失。那遗失,孩子作为一个重新成长的一个新的生命,很多东西他带着生命的痕迹,本真的东西,这些本真的东西,你要把它勾画出来,然后作为一代人对另外一代人的一种净化,这个过程还是很美妙的。

【解说】

  秦文君,1954年,出生于上海的一个老街巷,小时候的她并不是很早就开始阅读大量的书籍,而是像大多数孩子一样,在无忧无虑中,度过了童年的时光,然而就在他十岁的时候,他开始了最初的读书生活。

  三年级之前我是比较喜欢昆虫,就是说经常在花园里找昆虫玩这一些,就是说对于阅读并不是特别感兴趣。

  那非常偶然的两件事,一个就那时候我生了一场病,叫百日咳,咳嗽一百天。那时候父母觉得,你在家里一个人很孤独,就给我买了很多杂志,文学的杂志,那就那时候开始看,看了以后就对阅读有了初步的印象了。

  后来到了三年级下(学期),我们来了一个很好的老师,这个老师特别善于指导孩子阅读,他用一种什么方法呢?他用的方法就是他带过来一本书,在班里面念,念到最精彩的地方停下来了,不念了。那么你们还想知道后面是怎么,故事是怎么发生的,后来发生到什么程度,你们自己去买书。然后我们就是说都不知道后面的故事是什么,然后就很急切地买书、借书,就是说把后面的一半看掉。那么过几天,等我们看完以后,他又开始有个新的故事,新的故事又是读到最精彩的地方又停止了,就这样,我们慢慢地爱上了那个阅读。

  看得多基本上都是从兴趣出发,(看)有趣的书,那么这个有趣的书,小孩喜欢有趣的书很奇怪的。有的是觉得想象力非常丰富,有的是觉得这个人物的命运非常奇特,有的就是觉得非常熟悉,有些东西讲不清楚,比如说我当时比较喜欢的几本书,包括我们上海有个作家叫"胡万春"(音似),他有两本书,我觉得对我小时候的阅读影响蛮大的,一本叫《骨肉》,一本叫《过年》,这两本书小的时候我非常喜欢。

  那么事隔了这么多年,有个几十年过去了,他还有一些片断,好像…像放电影一样,我闭上眼睛还是能想起他这些片断,就是说比如说主人公到高老板家去会见他这个妹妹的过程,还是隔了很多年(还记得)。天上下着小雨,他那种压抑的心情和对妹妹割舍不掉的那种感情,因为他的妹妹过继给一个有钱的高老板,他去探望妹妹,然后口袋里藏着一些带给妹妹的那个糖,就这么一个过程,反正就是说这种东西,就是说骨肉分离的这些东西,就是说让孩子…在孩子时代的我,我觉得就是说看到这个"胡万春"的书,我觉得非常喜欢。

  周围黑框,中间为采访秦文君场景:都在那场大火里面,化为灰烬找不到了,当时对我的震撼,那简直太大了,用你自己的悟性,去努力地去跟他,达到同一个认识阶层,一边编书,跟孩子做一些,阅读启蒙的工作,一边就是写作儿童文学。

  解说:1966年,秦文君进入了中学,求知的热情,让他对读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是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他的读书生活,同样被深深地打上的时代的烙印。1971年,17岁的秦文君初中毕业,作为知识青年下乡,她相应党的号召,离开了上海,到了5000里以外的北大荒,做了林业工人,在这个陌生的地方,她又将面临怎样的出境呢。

  上山下乡的时候,就是说大家带了很多东西,我也带了一些书,包括小时候很喜欢的一些书,有那个《苦儿流浪记》、有那个《欧阳海之歌》这些东西很多,包括高士其的一些作品,包括鲁迅的作品,包括我们当时写…有一些就是说《列宁主义万岁》这些书,那个政治型的东西,这个也蛮喜欢,都放在那个包裹里一起(带)去了。

  当时像一些书,我的一个朋友,朋友的父母都是在出版社工作,那么他们家藏书非常丰富,包括"开明"(音似)书店的书,很多书他们家都(能)找到。那么我上山下乡的时候,一年回来探亲一次。探亲一次就会到他家去找书,找了书以后,都是那种很薄很薄的小开本的那种书,找了一般的借一些三到五本,多借不好意思,然后就带着回黑龙江去。

  黑龙江的那个…回黑龙江的这些年,我就是说这个一年里面,因为这个书就要还给别人,那就是基本上是精读了,因为就这五本书,你要读一年,然后就舍不得全部一下子读完,然后先读一篇,第二天再读一篇,等到觉得哪一天非想往下读了,再读一篇,到那里也是,就是说一天的那个工作结束以后,就看一些书,当时看书选择面很小,因为书很难找,基本上很多书不都被封起来了?找不到,那就用交换的方式,就是把这些书…当时还有比较…对我们影响比较大的就是高尔基的书,当时是可以属于允许的范围内,那么还是看了很多.。

  解说:也许是她读书的事情,打动了当地的领导,秦文君被推荐到了一所小学任教,命运从这一刻发生了改变,从那开始,秦文君的一生,就和孩子联系到了一起。

  我在黑龙江待了八年,在八年里面,非常幸运的是我最后的五年是在一所学校里度过,那么(在)学校里度过,就是说跟孩子在一起,对孩子的感情也非常深,那么那个过程因为做老师,你等于已经是把那个童年又经历一遍,然后我也跟他们讲我童年读过的一些书。那么开始跟孩子朝夕相处在这个八年里面,我记得蛮清楚,当时那个当地是非常非常,就是文化方面是非常落后的,因为还没有开放。它落后到什么程度,孩子的早期教育都是比较缓慢的。比如说我们把一个孩子…我去的时候,刚开始教一年级,那些孩子,你告诉他们,你说请你们把你们的名字写在那个本子上。他(们)一般都不知道名字应该怎么写,他不会写自己的名字。你说把书翻到第一页,他不知道什么叫书的第一页,他不明白什么叫第一页,那你必须示范,拿了一本书告诉他,这是第一页,这是第二页,然后这样一点一点,实际上是没有书本概念,完全没有书本概念。

  那么在那段时间,我(觉得)也有一个好处,就是从这个过程里,我就知道,这个八年里,这个五年的在学校的生活里,我就知道,这个孩子如果是对书一点都没有概念的,你怎么去启蒙他,让他对书产生感情?跟他讲故事等等用一些方式,那么这个过程反正也是非常缓慢。在那段时间里,我也是看书,然后就是写作,但这个写作都是,大多数都是写儿童心理,因为做教师嘛,就是对儿童的观察,自己也偶然练练笔,一直没有作为作品去写,那么什么时候开始写作呢?就是离开了黑龙江。

  解说:1979年,秦文君回到上海,大量的阅读让她产生了创作的冲动。怀着对文学的梦想,她开始尝试着写作,并参加了一个征文比赛。获得了一等奖。那么是什么原因,让她开始进行文学儿童创作了呢?

  写作第一步,第一篇稿子就是(发表)在《青年报》上,《青年报》上就是参加一个征文,实际上是一个好像是十月一号的国庆征文,好像是这样,然后我就写了一篇东西。写了一篇东西以后,这个编辑就给我写了一封信,就是希望我去谈一谈,我就去了。

  去了以后,他就告诉我,他说你这个稿子得了一等奖,那我说挺好。然后他又说了第二句话,他说我看来看去,你这个稿子好像很像儿童文学。因为我当时写的时候,第一篇稿子我没想到是儿童文学,我是想跟孩子的关系,然后对文学的那种热爱,是从这个角度,是写一个孩子的经历和遭遇。然后他说你这是儿童文学,然后我当时觉得这确实是这样。然后第二篇稿子,我就专门写了一篇儿童文学,投稿投到就是这个出版社,投到出版社以后,就是出版社就是用了这个稿子。然后他们发现就是说,因为在前面的,我从小学四年级开始立志做作家的时候开始,已经准备了很多很多年,所以他觉得基础非常好,这个人好像是有一点这方面的天赋,干脆你这个人也到我们这里来工作,所以这篇稿子在这里出版,然后人也过来,就是这么一个过程那然后从此以后,反正就是一边编书,跟孩子做一些阅读启蒙的工作,一边就是写作儿童文学,基本上就这样子生活。呵呵。

  解说:秦文君,创作的《男生贾里和女生贾梅的故事》在广大青少年儿童中影响很大。

  读书与写作的关系,就像鱼儿与水一样不可分离,往往一个人思想的成长过程,如果没有阅读的帮助,他就很难有优秀的作品出来,写作也会变成无缘之水,没有生机。对于读书与写作,秦文君又是怎样安排的呢?

读书我实际上自己也分,就是说刚才说了分几个层次,因为刚开始的时候是从兴趣出发,兴趣…因为跟大多数人一样,他一开始,他不可能是(因为)我要受教育了,我去读书,他肯定是觉得有趣,他才会去读。那么有趣了以后,就是主要是养成阅读习惯,这个阅读习惯养成了,像我后来就是说这个过程中,这些年好像没有一天是不读书的,因为我的书就放在我那个床头边上,把我即将读的书,就是临睡之前我肯定要看书,那么这是一个长期养成的一个习惯。

  那么从一开始的兴趣…是从那个兴趣出发,到后来就是往往会在书里读到很多感动的东西,到感动东西,到我现在成为一个专业的一个写作人和一个读书人,那么我可能在里面读书就开始升级了,我可能就是主要是找审美的东西,就是说审美的东西,我并不是因为这本书有趣我才去读它,我可能要读它里面的美学的价值等等这些东西

  周围黑框,中间为采访秦文君场景。那么我可能在里面。读书就开始升级了,我的读书不仅仅是,读儿童文学,比如说我觉得,特别喜欢的书,我会买两本,通过阅读,学会的是写作,同时学会的是思考。【解说】

  2002年,秦文君凭借自己在儿童文学方面的突出贡献,获得了国际安徒生奖提名奖。作为一名专业的儿童文学作家,他的阅读却不会仅仅限于儿童作品。

  那么等到我成为一个作家以后,我阅读的一个文本就比较广,应该说,我的读书不仅仅是读儿童文学,可能更多的是读成年文学。因为我觉得儿童文学对于孩子来讲可能更适合,因为它是一种用单纯地故事讲述人类道义的这样一个美和…这些东西,而作为一个专业的一个作家,他可能那种储备、阅读的储备,他就要更坚实,那他的视野可能更宽一点,然后反过来再就是说深入浅出地写一些东西,可能就会更能够把那个作品的含量做得更丰富,那么等到专业的那个时候,我也是,就是说也开始阅读一些东西,阅读一些东西,比如说八十年代,我们的那个书,各方面的书比较少,比如说我就…比如说读得都是比较…那种选编本比较多,当时因为你有限的书里面,你因为然后读的选编的东西比较多,那么选编的,比如说《西方小说一百篇》什么,这个当时的编辑含量也比现在的编辑含量要高。当时的编辑,他对他的书籍的把握,或者他那个编辑的眼光比现在的编辑要好,所以当时因为我们也很缺少东西,所以也比较喜欢这一类的东西,也只有这一类的东西,就是选编的各种版本,然后看,然后就进行一些选择。

  那到了八十年代后期以后,那个就是说,各种的书籍它只要你想读的,好像基本上也能够同步读到,这个时候就基本上不读选编的东西,基本读就是说我读这个作家,我有可能就是把这个作家的专辑的东西,或者他最代表性的东西读一读。

  解说:从事文学创作近二十年的秦文君,已出版作品400万字,她的小说风靡校园,作品也被誉为"新时期少年儿童的心灵之作"。她常年与小朋友们交流如何提高写作的方法和策略,那么怎样才能写好作文呢?我们小朋友,就是说阅读是非常必要的,因为我收到的那个八千多封信里面,大概有一半左右,他都会提出一个问题,提出一个很实际的问题,就是说你有没有写作秘诀?为什么我们的写作那么难?写作困惑非常非常多。那么当然这个问题,它也是带有一些功利性,他是想我把作文好,作文分提高。但是我绝对不相信,一个没有阅读的准备的孩子,他能写出好文章,这是天方夜谭,不可能。只有一种可能,就是说他也读过一些书,但是他作文依然写不好,这个是有可能的。但是不可能,你没读过,没有阅读准备,能够写出好文章。因为阅读应该是写作之母,它肯定是要从那里面来的,这个是肯定。

  那么我觉得孩子们,实际上就是阅读它不仅仅是使你的写作,解决了你的写作问题,阅读还有很多很多的好东西。因为在那个国际少儿读物…联盟里有一个话讲得非常好,他说阅读的孩子,他的潜力是不可估量的。所以我也希望我们的同学通过阅读,学会的是写作,同时学会的是思考,是成长,是一种自信和一种看到人优雅的东西,看到美的东西。我觉得这样…这样的阅读是一个比较大的概念,把阅读当成一个大的、当成一个一生的计划去执行,那么可能这个阅读它就真正起效果。

  【解说】

  要想写出儿童喜欢看的作品,已经50多岁的秦文君要不断的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从秦文君对女儿的教育经验中,关心子女教育的人们或许会得到一些启发。当时我就用了这个办法,因为我们家有一个书房,我就跟她说,你到我书房里,给我找一本小说。她当时不知道什么是小说,没有概念。她有可能就把一本词典拿来了,那我说这不是词典…这是词典,你给我拿小说。她又去换,有可能把一本杂志拿来了。我说这是杂志。先让她就熟悉书的种类,书的那个…比如说科普的书,你给我去拿一本,她因为通过装帧、通过里面翻一下,她能分辨书的种类,分出种类以后,她就比较熟悉了,他好像已经有一些这方面的知识了,然后再跟她讲故事里的内容。

  那么讲一些,我说我给她编了,特意编了一个故事,编了一些故事以后,这些故事有可能把她的那个生活也编进去,那她就更觉得熟悉了,编进去以后,比如读世界名著,刚开始她有点吃力,因为有的生活场景什么的比较远。

  但是我就用一种方式,就是反串角色,就是我们两个,比如说书里有那个王后,有那个公主,那么我们两个扮演角色,就是说你扮演里面的王后,你是妈妈,我是公主了,然后我们又做了一些道具,比如应该…像开舞会一样很讲究,很讲究。有的时候,我跟她讲故事的时候,可能会换上专门的蛮适合讲故事的那种衣服,然后跟她讲故事。

  然后逐渐地她有了兴趣以后,那么再给她开一些书单,让她去读这些东西。我基本上知道她到什么层次了,然后我再加一点量,然后到什么层次了,再给她加一点量,然后我发现她那个阅读比较偏了,那我再把另外的东西再想办法引见给她。

  解说:为了让女儿喜欢阅读,秦文君专门为她写了一本书,并给这本书起名为《调皮的日子》。一开始的时候,把适合她的书都拿下来,给她看,但是她还是喜欢电视,喜欢那个玩具,不喜欢书。

  那后来我发现不行了,他就是说这个阅读好像一定要专门地培养,我就给她制定了一个阅读计划,阅读计划用了很多方式,包括给她建立一个专门的书橱,由她自己放,把她看过的书,哪怕看本一个很小的书,我也给她珍藏着,就是告诉他,你这个已经看过了,然后即将要看的书也给她放在书橱里,逐渐地她养成了…我当还专门…当时给她念世界名著的时候,她觉得有些名字里她比较生疏,她还不是特别喜欢,我还特意为她写了一本书,叫《调皮的日子》,是一部一部一部一部,每天给她讲一段,讲一段牵着的,第二天要听完,继续再讲,就这样的一个故事给她写了一本,那她也蛮喜欢。逐渐养成阅读习惯以后,书放得再高,她也会拿一个梯子上去,上去去爬着去看。所以她后来也成为一个非常优秀的读书的爱书人。





儿童文学作家郑春华--童心永驻



  解说:“六一”前夕,郑春华为小朋友创作的最新作品《大头儿子和动物的故事》摆上了书店的书架,再次受到小读者的喜欢。自从《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系列故事被拍成动画片热播以来,“大头儿子的妈妈”这个称呼已成为郑春华在小朋友心目中的代名词。

  李小萌:现在很多小朋友都知道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这个作品,最开始这个作品在你心目中形成的时候,他们怎么用他们的这种外形的特点,来给他们起的名字呢?


  郑春华:这就是源于生活,我儿子小的时候头特别大,特别大。有很多人看到他就是头特别大,身子很小,扛着一个头,就比例很失调的。那么我想可能这个名字,就是源于大头儿子,可能就是源于我自己的小孩,就取了这个名字,后来就要写一个爸爸,跟想他对应起来取一个名字,而且当时也觉得,如果叫爸爸小头爸爸,小孩会觉得很好玩,因为写作的时候总是要考虑小孩的一种兴趣点,兴奋点,一种幽默,那么就叫小头爸爸大头儿子。

  李小萌:是不是因为这两个形体的特征概括出来,所以让孩子很容易的,跟他们亲近和记住。

  郑春华:这很重要,我觉得幼儿文学当初有时候,你对人物的描写,他的描写跟成人是不一样的,他是一个大的一个东西,比如这个鼻子翘翘地的,耳朵大大的。你就是要这样描写,如果你去描写他的笑容什么的,像成人文学那样很细腻的话,对小孩来说,他没有兴趣的或者他记不住,所以一个形象上你比较抓住特点,小孩就比较容易记住。

  李小萌:你的儿子现在已经上高中了,但是大头儿子还是一个几岁的小孩子没有跟你儿子一起长大?

  郑春华:没有,没有长大。也有人提出过,但我觉得好像这是一个固定的文学形象,我还是不要它长大,就是这样子比较好,而且儿童是一代一代出生的,他们可以一代一代地看,一代一代地记住。如果长大了,我觉得这个也就跑掉了。

  孩子:有个圆圆,爱画圈圈,大圈像太阳,小圈像雨点。晚上圆圆睡了,圈圈很想圆圆,悄悄地,慢慢地,滚进圆圆梦里面。

  解说:曾经做过幼儿园保育员和少儿出版社编辑的郑春华,对儿童的生活和心理有着深切的了解,从事文学创作23年,郑春华创作的上千万字的作品全部是写给孩子们的,她曾四次荣获中国作协优秀儿童文学奖,两次荣获陈伯吹儿童文学大奖,在她的作品里处处洋溢着童真童趣和奇妙的想像力。

  李小萌:有评论说你的作品,永远呈现给孩子一种平和的,温馨的,明亮的世界,是不是写给幼儿的读物,其实就有这样的一种选择,你只能去描写单纯的孩子?

  郑春华:我觉得这是肯定的,小孩子他就是喜欢那种很明快的,很积极的东西。他不愿意,所以我那时候给我儿子,或者在幼儿园去的时候,小孩们经常说,我不喜欢这个结尾,这个结尾读起来我会要哭的,我喜欢笑,我不喜欢哭,我认为我给他们的东西,首先是以他们的情绪,他们喜欢的,好玩的,有趣的去写作,而不是从我角度去说,比如说考虑一些大的题材,思考国家的存亡,民族的什么,带着这些底蕴去写,我认为我不是的。

  李小萌:如果幼儿文学这一部分缺失了的话,会对孩子有什么样的影响?

  郑春华:我觉得会比较畸形的,人格上我觉得会比较畸形的,因为我觉得人文精神,在小孩很小的时候,就应该给他们,比如说对生命的重视,对生命的尊重,对人的尊重,在很小的时候,我们就要教会他会动物的尊重,对动物的喜爱,那么我觉得很小的时候你就给他这种东西,那么这种东西就随着他增长、成长,就滋养在他的心,留存在他的心里,慢慢就会长大。如果一个小孩从小他看到的都是虐待动物的,或者是对生命不尊重的那些东西,那么我想他将来长大,他肯定也不会对生命尊重,这反过来就我们有时说,一个小孩如果省长在一个暴力家庭,他将来长大,肯定也打,打自己的孩子,也打人,如果是一个很温馨的家庭出来的话,他就不会是这样子的。

  解说:与郑春华笔下的温馨快乐的童年不一样,郑春华认为自己的童年充满爱的缺失和遗憾,由于父母工作忙碌无暇伴自己,郑春华一直沉浸在小女孩对布娃娃的喜爱之中,但幸运的是,正是这份长久停留在郑春华心中对美好童年的饥渴感成就了她的创作。

  郑春华:好像我觉得在我童年的时候,好像内心的需求特别多,就是渴望特别多,羡慕别人的东西特别多,我会非常羡慕邻居的小女孩,她的妈妈很温和,很温柔,星期天把她打扮的很漂亮,带她出去玩,搀着她的手,就在我的记忆当中,好像从小到大我爸我妈都没搀着我的手,到什么地方去过,就有很小的时候,就这种东西就会留在心里比较多。我想可能囤积到今天,该怎么说,有时候说小孩子吮吸手指头,就是因为吮吸没有得到满足,我想我可能就是童年的一些东西,就是一些情结,一直没有得到满足,现在就是通过作品,好像把自己的那种需求释放出来,同时也满足自己。

  李小萌:那你就是始终没有长大?

  郑春华:不长大好像也不可能。我自己也这样子,很快就要老去的,但是我就是觉得一种心态吧,内心、心灵的一种,某一个局部的一个什么东西,好像始终停留在那个阶段,好像很拒绝那个成人社会。有时候我先生说我生活在真空里。

  李小萌:这种拒绝是因为你要保持你的一颗,这样的一颗童心,继续你的写作吗?

  郑春华:我觉得也不是,因为我想童心的东西,不是说你要保持就能保持住的,这是一种很自然的一种现象。我觉得这跟我有了孩子以后关系也是很大的,就是更加能够进一步地靠近儿童,更加深切地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因为在他的成长过程当中,我就觉得他遭遇了很多挫折,或者说受到过学校或者老师的很多误解,很多误会,甚至于很多伤害,我想我有时候某种程度上是在为孩子鸣不平,就是把小孩所受的一些委屈,一些其实他们非常真实的想法,通过我们的作品表现出来,让他们感觉其实我是理解你们的。我知道你们不是故意在干坏事。

  李小萌:如果你不是选择了给儿童文学作家这个职业,你现在这样性格,你能找到谋生的方式吗?

  郑春华:我先生有时候就会这样说,你还好你就会写作,你如果不写作,你看吃饭的地方都没有。那我说,那不是这样讲的,这个写作,我们就比方这是一个聪明一个圈,这个聪明不用在这个地方,我肯定会在另外一个地方发现出来,展现出来,这很难说,不一定说我现在不写作,就没有别的饭吃,这难说的。所以我有的时候觉得,幼儿文学创造不是我的选择,这是一种命运注定的,注定我就是吃这碗饭。


感受童心
童心幼稚,然而纯正。
只要用心感受,你会惊喜地发现
“这边风景独好”。
可喜,我体验到了
—发自内心深处的。
没有人能够怀疑,童心是那涓涓细流。
和着高山流水的雅韵,
欢快地流淌,进入你我的心间。
没有人能够怀疑,童心是那软软莺语。
在明媚的春光中,
轻柔地飘荡,更掠进你我的心间。
带着问候、关切,
让人心动,情到深处泪自流呵。

眷念童心,是因它有着冰清玉洁的纯净;眷念童心,是因它有着五彩缤纷的梦儿;眷念童心,是因它有着天真烂漫的童稚;眷念童心,是因它有着永不言败的自信;眷念童心,尽管它的一切是稚嫩、无知,但我们依然要眷念它,只因它有着凡尘世俗一颗纤尘不染的小心灵!
王一梅,1970年出生于江苏太仓,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苏州市儿童文学分会副会长,现就职于苏州大学社会学院。
出版图书60多册,作品有长篇童话《鼹鼠的月亮河》、《木偶的森林》等,系列童话《米粒与挂历猫》、《糊涂猪》等,童话集《书本里的蚂蚁》、《大狼托克打电话》等,另有图画书《蔷薇别墅的老鼠》、《兔子的胡萝卜》等。作品获第十届国家“五个一”工程奖、第五、六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第五届国家图书奖;冰心儿童图书奖等奖项。
作品入选人教版、冀教版等小学语文课本,多部作品为新闻出版署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的百种图书,作品在英国、瑞士等国家出版。
童心-泡小师生与作家王一梅面对面

当前位置:校园新闻--南区校园新闻
〖字体:特大 大 中 小 〗〖打印本稿〗〖关闭〗





12月28日下午,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王一梅走进我校,给泡小师生带来了《阅读与写作》的精彩讲座,并与同学们进行了热烈融洽的互动交流。俸耀旭主任全程主持,4年级2班、3班、4班、7班的同学与老师全程参与了此次活动。
作家王一梅的讲座内容亲近儿童,以儿童生活与自己的成长经历为出发点,娓娓道来,或如小桥流水清新自然,或如邻家阿姨和风细雨,阅读的方法和写作的法宝融于活动的过程之中。互动环节,同学们踊跃发言,场面火爆。签名时,同学们注重礼仪,王一梅女士耐心细致。
与作家王一梅面对面是我校“作家进校园系列活动”之一,活动宗旨是激发学生读书兴趣,让学生亲近书本,喜爱写作;在生命成长的历程中,树立良好、健康的人生榜样;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





汤素兰:住在童心世界里的作家

——记民进湖南省副主委、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汤素兰

  汤素兰,一级作家,编审,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民进湖南省副主委,全国政协委员。她创作出版了儿童文学作品四十多部,代表作有《笨狼的故事》《小巫婆真美丽》《小朵朵和大魔法师》《小朵朵和半个巫婆》和儿童小说“酷男生俱乐部”系列等。



  用童心陪伴孩子们成长

  作为一个儿童文学作家,汤素兰笔耕不辍,自1986年发表作品至今,创作出版儿童文学作品四十多部,撰写论文数十篇,共发表文学作品三百余万字。汤素兰的写作,自由自在,飞扬梦幻。她的作品,根植于少年儿童现实生活的丰富想象,或以幽默风趣的行文,或以唯美纯净的文字,再现了少年儿童成长过程中的点点滴滴,贴近少年儿童的心灵世界。她的童话短小精美,沉淀着她深厚的生命积累,丰富的生活感悟,和对自然与社会全身心的体验和感受。

  多年来,汤素兰的作品深受小读者的欢迎,也得到了社会和同行的认可,她被公认为中国第五代儿童文学的领军人物。她创作的短篇童话《狩猎奇遇》荣获1994年度海峡两岸童话征文佳作奖,短篇童话《住在摩天大楼顶层的马》荣获第七届陈伯吹儿童文学奖,短篇童话《狮子的梦》选入《新语文》读本,短篇童话《奶奶和小鬼》选入了全国中等师范学校儿童文学教材,短篇童话《桥那边》入选湘教版全国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材。中篇童话《大嘴巴小鬼》荣获冰心儿童图书奖。长篇童话《小朵朵与半个巫婆》荣获第四届(1995-1997)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长篇童话《笨狼的故事》荣获第五届宋庆龄儿童文学奖、第十届冰心儿童图书奖、第四届全国优秀少儿读物二等奖、中国作家协会第五届(1998-2000)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和首届张天翼童话寓言奖大奖。《笨狼的故事》已被重印二十多次,被全国各地的老师推荐为小学生课外必读书目。图画书《小兔子和他的朋友们》(好阿姨新童话系列丛书?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荣获第五届国家图书奖、福建省“五个一工程”奖。短篇童话《女孩和栀子花》荣获第二届张天翼童话寓言奖银奖。2003年,长篇童话《小朵朵和超级保姆》荣获第六届宋庆龄儿童文学奖。2003年,短篇童话集《退休的鞋子》荣获2003年度冰心图书奖,长篇童话《阁楼精灵》获得第八届全国优秀少儿读物二等奖,并入选“百年百部中国儿童文学经典”。2006年,长篇童话《小巫婆真美丽》获得首届张天翼儿童文学奖。2007年短篇童话《蜻蜒》获得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童话类大奖。2008年,长篇童话《笨狼的学校生活》获得第三届毛泽东文学奖。由于汤素兰在文学创作方面的成绩,1998年,她获得了湖南省青年文学奖,2002年,她被评为湖南省德艺双馨青年文艺家,2006年,她获得湖南省十大杰出青年提名并入选湖南省宣传文化系统首批“五个一批”人才。2009年,汤素兰获得湖南省德艺双馨青年文艺家称号,荣立湖南省人民政府一等功。

  汤素兰的作品囊括了几乎所有的儿童文学奖。她说过:“解读童心的秘密,以童心的作品陪伴孩子的成长,给孩子的童年增添快乐,这是我的目标,也是我永远的追求。每一部作品的完成都是开始。每一次获奖都是鞭策和鼓舞。”所以,在众多奖项面前,她的视野从未被遮蔽,她的眼前仍是开阔的文学领域,空灵、梦幻的、集结了生命中各种情感的文字;她的眼光清澈单纯,全部倾注于富于幻想的童话故事和生命的哲学命题。那些美丽的故事在唯美的意境和诗一样的文字间行走,流露出智慧、善良和爱。

  住在童心世界里的编辑

  汤素兰不只是一个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家,还曾是一个称职的少儿读物编辑。1991年至2007年,汤素兰在湖南省少年儿童出版社担任文学图书、期刊、教辅读物等各类图书的编辑工作,编辑图书数百种。在担任文学编辑期间,她编辑出版了《长满书的大树》、《世界民间故事精萃》、《张天翼儿童文学作品全集》、“风铃丛书”、“城市童话丛书”、“红辣椒长篇儿童小说丛书”等文学读物,这些图书为繁荣和发展儿童文学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并且培养了一批儿童文学作家。其中,“红辣椒长篇儿童小说丛书” 获得了全国优秀儿童读物奖和湖南省五个一工程奖。长篇童话《唏哩呼噜历险记》获得了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和第五届宋庆龄儿童文学奖。

  汤素兰懂得,作为一个少儿读物编辑,应该时刻关注末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为他们的成长提供精神食粮。为此,她策划编辑了《我的世界你不懂》、《禾下乘凉梦——袁隆平传》、《美丽人生——戴碧蓉》、《陕北女娃》、“花季写真”丛书、“雷锋的故事”系列图书、“天才是怎样炼成的”系列图书,,这些书以真实的故事,乐观向上的精神,感染着广大青少年读者。《我的世界你不懂》荣获第八届全国优秀青年读物奖。《美丽人生——戴碧蓉》和《陕北女娃》均获得第八届湖南图书奖,《陕北女娃》一书还入选中宣部向未成年人推荐的百种优秀图书,《禾下乘凉梦——袁隆平传》获得首届中国出版政府提名奖。她策划并主持的“开心作文”图书项目,迅速成长为作文图书市场中的一个亮点,成为了湖南出版集团的重点图书品牌,并且名列全国作文类图书前五强。

  由于汤素兰在编辑方面做出的成绩,1999年,她被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聘为副编审,2004年,获得编审任职资格,被评为编审。2004年2月,中国少儿读物出版工作委员会特别授予她全国少儿读物编辑最高荣誉-首届叶圣陶编辑奖,并被推选为湖南省新闻出版业业务领军人才。

  汤素兰说,安徒生从未揣摩过孩子的心思,他的故事从头到尾注入了自己的生命感受。文学来自生活,创作要体验生活,这些都是表面的,天生的儿童文学作家内心总有一个儿童。她也很赞成儿童文学作家郑春华的一句话:有的人天生能读懂童年的密码。所以,汤素兰觉得,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家心里一直有小时候的自己在,因而可以将一个人对生命的思考,对人生与世界的热爱用童话故事讲述出来,这就是她心里最好的童话。而这些童话,会像蒲公英一样轻舞飞扬,最后落入读者的心里。少儿读物编辑,是护送蒲公英生根发芽、开出美丽的花朵的轻风,除了和儿童文学作家一样的童心,还有责任。

  让童心住在更多人心底

  在汤素兰看来,儿童文学是给生命打底,使生命富有明亮的底色。因此,在当了16年的编辑之后,汤素兰调入湖南师范大学。“我觉得儿童文学对于人的一生是很重要的,尤其对于师范类的学生来说,一个有过儿童文学阅读的老师和没有过该类阅读的老师,在心态上、在对孩子的理解上,都会有不同。我也很希望全社会能重视儿童文学。我想我可以在大学播撒更多喜爱儿童文学的种子,也可能让一些学生从儿童文学中获益。”她积极地引导学生们阅读儿童文学作品。因为儿童文学是爱的文学,更多传达了关爱,更多表达了对世界的信心、对未来的信心。阅读一点儿童文学,可以让大学生的心灵一直有幻想的空间,为人和处世的眼光更清澈一些。

  既从事儿童文学创作,又对教育有着深刻认识和研究,作家汤素兰的创作自有一番责任和使命。但是,这种责任并非教化,她将生命倾注到创作中,用儿童文学评论家方卫平的话说,汤素兰的文字透着一种精致而又清丽的典雅,它们像一些圆润美丽的珠子,串起了作家笔下那个丰饶的童年想象世界。她就用她的这些文字,编成了一双送给童年的飞翔的翅膀。现在,她将编织翅膀的爱传递给更多的人。既是作家又是教授,汤素兰希望创作与教学两者兼顾。她说,“教学的工作对我的创作绝对是有帮助的,可以让我的写作得到一个提升,我也希望在不断的学习与实践过程中更好地掌握儿童文学的创作规律。创作和教学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我想把自己对于文学的感受,对儿童文学的理解,传给更多人,通过大家的努力,让更多的孩子在短暂的童年能读到适合他们的书,积蓄生长需要的力量。”2008年,她申报的课题《湖南儿童文学史》获得批准,填补了湖南儿童文学史研究的空白;2009年,她申报的《网络时代中国儿童文学发展趋势研究》课题,获得国家社科基金立项通过。汤素兰正在教学和学术研究的道路上渐行渐远。

  童心世界里走来民进人

  2001年,汤素兰加入中国民主促进会,2002年当选为中国民主促进会湖南省委委员和民进中央委员,2002年当选为中国民主促进会湖南省委委员和民进中央委员。在2007年民进湖南省第六次代表大会上,汤素兰当选为民进湖南省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进入民进以来,她立足本职,积极参与会务活动,积极履行政协委员职责,她关注祖国的未来,热心公益事业。2006年她编辑《陕北女娃》时看到当地孩子上学条件差,说服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在陕北延川建设了一所希望小学;2007年,她通过民进邵阳市委,为偏远的关峡苗族自治乡学生捐赠了一万七千余元的图书;2008年她主持的调研课题《大力发展老年文化事业,应对银色浪潮》获得本年度民进湖南省委参政议政调研成果二等奖;2009年她参与湖南民进学习贯彻学科学发展观巡回宣讲,09年全国两会期间她将湖南林业大学学生暑期调研的课题转化为提案带到两会上让学生的成果得到了社会公认,同年她在湖南省民主党派会议中心举办“童心绽放,童梦飞翔——汤素兰奇迹儿童文学系列新书首发式”并将首批稿费八万余元捐赠给家乡宁乡县;此外,为响应民进省委“2010年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她积极参加基层组织举办的讲座、签名售书、调研等活动。目前,她还担任了“湖南省共青团关爱农民工子女爱心专家团”成员和湖南省大学生志愿者“心梦计划”的顾问。她参与的会务和社会活动不胜枚举。每次她去基层组织讲学时,都有很多会员在会议结束后围绕在她身边,听她讲学习、工作、生活和民进。有一次讲课,一位专职干部提及当地统战部长的女儿是汤素兰的小书迷,正巧当天过生日,汤素兰立刻签名送了一套书给小读者。这位统战部长非常高兴,说,“民进人除了文化层次高,还平易近人、亲切体贴,相信与这些人一块儿一定能为多党合作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汤素兰说:“我非常喜爱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为了让孩子们的童心更加美丽,我要更加努力工作!我最初加入民进的时候,看到民进历史像马叙伦、周建人、叶圣陶、冰心一个个闪光的名字,感到以特别自豪。虽然我荣幸的获得过首届叶圣陶编辑奖,冰心儿童文学奖,但是老前辈们的高尚品质、道德风范、人格魅力永远是都是我认真学习的榜样,老前辈们同中国共产党长期共存、肝胆相照的优良传统是我们永恒的精神财富,值得我们永远弘扬和传承。”


作家出版社隆推《童心稚笔写年华》 发布日期:2008-9-16 10:46:00   新闻来源:本网   记者:

让我们以一个读者的眼光
和对待一部普通的作品的态度来阅读它
来接受稚笔下的流金年华带给我们思想的启迪
来感受童心的呐喊带给我们心灵的冲击
来体验那稚嫩而可爱的文字带给我们的愉悦的美的享受

这是作家出版社在日前出版的一部反映中国西部小记者文学创作成就的系列丛书——《童心稚笔写年华》的前言。此书由重庆翰声文化传媒发展有限公司策划组织。中国西部小记者培训指导中心主任刘春刚、任珺(翰声传媒成都公司负责人)任主编,历时近两年编撰而成。





《童心稚笔写年华》本集共收录了两年来近50名西部小记者创作的优秀文学作品260余篇。全书共计382页。这是一部真正由孩子们写的书,而且仅是一群八至十四岁的孩子们。这是一群普通的孩子,因为他们是来自成都市十几所中小学的普通学生。他们既不是写作上的天才,也没有什么特殊的禀赋,有的只是他们对学习写作的兴趣和热爱。这也是一群特殊的孩子,因为他们全都是同班同学。他们不约而同的参加了中国西部小记者培训班。

他们来小记者班培训的时间长短不一,时间长的接近两年,最短的三、五个月,经过严格而正规的专业写作训练,他们都写出了题材新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文字优美的文章。这些文章中的部分优秀作品已经发表在全国、省、市的各级报刊杂志上,其中一些还获得过全国性的少儿征文大赛和全国中小学生作文大赛的大奖。

近两年的时间,小记者们在老师的组织下遍游川西、川南及成都周边的风景名胜,深入军营、工厂、农村采访学习,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为他们的写作打下了坚实的生活基础。这本书中的260余篇文章,有的描写《绿色的军营绿色的歌》和《天边有群明亮的星,有的描写《来自山乡的喜讯》、《清清泉水甘透心》和《文明村里的秘密》......优美的文字记录了小记者走过的心路历程同样也谱写了他们的成长历程。

这是一部“记者”的文集,当然,这个“记者”不同于我们的媒体记者。从这本书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个鲜活的孩童足迹,由远及近,由浅入深。在你看这书时,他们依然在成长的路上。对于这本书我只读了一部分,我不禁为这些孩子们的略带稚嫩的笔法称赞。孩子是最有想象力的,对于一些极为平常的事物他们的表现手法往往让我们称奇。也许你还能从中捉寻到自己的一些影子。果真如此的话,那请站在那个角度,细细的品阅.



《刘再复《独语天涯》之--写给思想者与童心作家的致敬语(摘录)

写给思想者与童心作家的致敬语(摘录)

1

罗曼.罗兰,谢谢你,谢谢你读出了托尔斯泰的童心:“《战争与和平》的最大魅力,尤其在于它年青的心,托尔斯泰更无别的作品较本书更富于童心的了,每颗童心都如泉水一般明净;如莫扎尔德底旋律般婉转动人,例如年轻的尼古拉、洛斯多夫、索尼亚和可怜的小贝蒂亚。……最秀美的当推娜太夏(中译本《战争与和平》译为娜塔莎)。可爱的小女子神怪不测,娇态可掬,有易于爱恋的心,我们看她长大,明了她的一生,对她抱着对姐妹般贞洁的温情——谁不曾认识她呢?美妙的春夜,娜太夏在月光中,凭栏幻梦热情地说话,隔着一层楼,安特莱倾听着她……初舞的情绪,恋爱,爱的期待,无穷的欲念与美梦,黑夜,在映着神怪之火光的积雪林中滑冰。大自然的迷人的温柔吸引着你。剧院中的肉体的狂乱洗濯灵魂的痛苦,监护着垂死的爱人的神圣的怜悯……”(引自罗曼.罗兰《托尔斯泰传》中译本第四十六页,傅雷译,北京商务印书馆,一九九五)。

2

托尔斯泰,我的太阳。我真喜欢你晚年孩子般的啼哭,你受不了人间的贫穷、苦难、奴隶般的生活。你像孩子那样推开摆在桌子的肉和米粉团子,“他们在受苦,我们却在吃肉”,你吼叫着,吵闹着。你用孩子的执拗拒绝,甚么堂皇的理由都被你撕成碎片。可惜你死得太早。要是再活三、四十年该多好呵,我一定能听到你诅咒世界战争的天真而庄严的声音,世间的花言巧语多么需要你的驳斥。

3

谢谢你,伟大的曹雪芹,我心中的另一个太阳。谢谢你赋予我一个伟大的礼物:一个永恒的家园,一个不朽的故乡。这里的土地被你十年的眼泪所浸泡,这里集合着美貌与心灵都精彩绝伦的兄弟姐妹,这里跳动着一颗名叫“宝玉”的真情真性的心。我的不朽的家园还没有问世,我会怎样的寂寞?我的精神之恋该何处寻找依托?怕只能以寂寥对着寂寥,以空漠对着空漠。
4

贾宝玉的人格心灵何等可爱。在浊水横流的昔时中国,在朽气充塞的豪门府第,他的出现,就像盘古刚刚开天的第一个早晨出现的婴儿,给人以完全清新的感觉。他的眼睛是创世纪第一个黎明的眼睛,与世俗的眼睛全然不同。这双眼睛所看轻的正是世俗眼睛所看重的;这双眼睛所看重的正是被世俗眼睛所看轻的,于是,这双眼睛迷惘了,最后消失在白云深处。
5

向你致意,幽默大家吴承恩。感谢你献给我一个孙悟空,一个淘气的精灵,一颗顽皮而英勇的童心。孙悟空是举世无双的英雄,又是浑身活泼的孩子。没有欲望,没有心机,没有猜忌,没有野心,即使在与天兵天将的鏖战中也不失幽默与天真。超越所有的权威与教条,蔑视天宫天庭的名义,却敬服师父唐僧的慈悲慈祥。童心不是幼稚,童心是不屈不挠、不死不灭的正义的精灵。
6

孙悟空,我真喜欢你的眼睛。你的眼睛在太上老君的炼丹炉里烧掉了一切杂质,却留下孩子的瞳仁。孩子的眼睛是千里眼,云遮雾障,乔装打扮,你都能把它看穿。猪八戒的眼睛是混浊的,世俗的利益把它搅混。英雄而有赤子之心,大圣而有孩子正直的眼睛,天马行空而不失天真烂漫,这是怎样的美,怎样的好,怎样的动人心魄?!

7

你好,伟大的安徒生。那年我到哥本哈根,到处寻找你的踪迹。我知道你喜欢去哥本哈根的大街小巷漫步,监狱,济贫院,城墙,花园,都全变成你的童话王国。那天我疯了,到处寻找夜莺、丑小鸭、老房子、天鹅巢、单身汉的睡帽、老榭树的梦、墓里的孩子、妖山、红鞋、冰姑娘、世界上最美丽的一朵玫瑰。……这全是我少年时的梦,全是我的故乡。那天我想起了博尔赫斯,他临终时就想到日内瓦,那是他最后的乡恋。我到了这里,才知道我曾有过锥心的乡愁,渴念的正是你创造的儿童国。

8

那个衣不遮体的卖火柴的小姑娘,曾经在哪条小胡同里叫卖?我十二岁的时候就开始念她了,她是在离暖和的火炉、离圣诞树、离烤鸭只有几步远的地方死去的。在划亮最后一根火柴的时候,她彷佛觉得,死去的祖母把她带到天国里去了,可是,这只是幻相。伟大的安徒生,谢谢你,那么早就送给我这个卖火柴的小姑娘,这个不幸的孩子是人类给我孩提时代的馈赠,有这个小姑娘在心里,我就知道暖和的火炉、烤鸭、圣诞树离穷孩子那么近,但不属于她。那么近,又那么远,相隔几步路,却相隔几重山海。您让我看到这个距离,让我知道怎么为消除这个距离而生活。

9

陀思妥耶夫斯基,我向你致意。在我生活的年月里,我找不到一个像你和托尔斯泰这么伟大的人。没有一个人像你这样对真理如此渴望。神是不是存在?基督之深、之美、之爱,是不是真理的终极?人类是不是在不自然的状况行被创造出来的?倘若是,这个创造者是谁?你像孩子不断发问,“一边呻吟,一边探索人生”。谢谢你,谢谢你帮助我知道,生命固然重要,但不仅要渴望生命,而且要渴望生命的意义,我们不必把生命视为重担,也不能期待生命渴求意义时能够轻松。“基督终身辛苦,我等也不得休息”,这是巴斯噶的话,也是你的精神。


10

《卡拉玛佐夫兄弟》的伟大作者,你笔下的人物伊凡的话常让我记取:“我根本不相信凡事该有一定的秩序,只是对我而言,只有春天刚发出的芽,那一股清新透明亮丽的样子,才能引起我的崇敬。”今天这句话依然低回在我胸中。孩子,便是大地春天刚萌动的嫩芽。我的孩子的信赖,我对生命初始清新亮丽的活力的敬意,和伊凡的话有关。

11

哥德,你是个无神论者,但似乎不彻底。然而,这一不彻底却给你一个对于天才的精彩认识,你说:“每种最高级的创造,每种重要的发明,每种产生后果的伟大思想,都不是人力所能达到的,都是超越一切尘世力量之上的。人应该把它看作来自上界、出乎意外的礼物,看作纯是上帝的婴儿……它接近精灵或护神,能任意操纵人,使人不自觉地听它指使,而同时却自以为在凭自己的动机行事。”(参见爱克曼的《哥德谈话录》)你正是把自己看作上帝的婴儿,所以你赢得永不衰老与衰歇的罕见的幸福与奇迹。

12

 我喜欢浮士德,更喜欢唐.吉坷德。唐.吉坷德更富有童心。谢谢你,塞万提斯,谢谢你创造一个没有心机、没有心术、没有心眼而只知往前进击和打抱不平的呆子。阿Q往后退缩,而且满腹是退缩的理由,而唐.吉坷德则是一个大孩子。理由是灰色的,而天真则如草木常青。唐.吉坷德给我的启示是:个人与庞大的势利社会相比,力量悬殊,但还是要与之抗争,不能丢掉最后的侠义之心。

13

 老泰戈尔,我再次向你致意。如果你还健在,该有多好。我想告诉你:你的早晨与黄昏的飞鸟,一直停留在我的身上。它的最后一根羽毛,写着:我信赖你的爱。我不需要甚么旗帜,只要这一根洁白的羽毛就够了。

14

“每个婴孩的出世都带来了上帝对人类并未失望的消息”,泰戈尔,想起你这句话,我就不敢轻言绝望。世界彷佛愈来愈寒冷,但是,每一个婴儿的诞生都是一次早晨的日出,有日出就有暖意。热带的哲人与诗人,你所报告的这一伟大讯息,我在这莉必须重复,因为此时世纪末的寒气与怨气又再一次笼罩着人间。

15

想起你的名字,我又想起了游荡的光波。你说,游荡的光波正像一个赤裸的小孩,欢乐在绿叶丛中,他是不知道大人会说谎的。你不断赞美婴儿又不断赞美光明,原来是因为他们都漂流在撒谎的国度之外。

16

开创哲学理想国的柏拉图,我向你致意。我虽然不能很深地进入你的世界,但是,自从我认识你,便学会思想。你第一次赋予思想以一种存在的功能,使思想的内在活动成为可能。因为你,我才觉得思想像物质那样实在,明晰,那样可能建构各种雄伟的高楼。人类思想者部落的第一个帐篷是你和你的老师苏格拉底搭起了的。我,一个从山野里走出来的农家子,今天如此酷爱思想,甚么都不想要,只要做一个有思想的人,一个思想者部落里的人,就甚么都满足了。老柏拉图,正是你,使我做出这样的选择。我原谅你对诗人的偏见,因为你留下孩子般的追求理想国的执着。

17

在图书馆里面对从亚里斯多德到莎士比亚、托尔斯泰的精神大海,我常常情不自禁地伸出手去抚摸他们的著作,这个时候,我便觉得自己是个刚刚出世不久的孩子,我所做的一切刚刚开始甚至还没有开始,我的路很远,我的彼岸也很远,跟着他们,才能走得很远。

18

通过一粒苹果打开真理大门的大科学家牛顿,你好!谢谢你在临终之前说你只是一个在大海边上拾贝壳的孩子。知识的沧海无限无垠,再明亮的眼睛也只能发现海岸边的几枚贝壳。这是少年时代老师献予我的第一个启示录。因为你的启示,我才把自己界定为一个坐在海边岩石上永远读着沧海的孩子,在沧海面前懂得谦卑的学生。

19

北美大地上的沉思者,爱默生,谢谢你告诉我古希腊文学所以具有永恒魅力的秘密:作为悲剧基础的希腊成年人,一举一动都像孩子那样单纯、优美。一个有孩子般的天资与天赋的精力的人,归根结蒂还是个希腊人。希腊文学不仅使我们“感觉到人的永生,还会让我们感觉到和数千年前的灵魂在同一直觉里相遇,并在相遇中感觉到时间的消失,以至觉得测量纬度和计算埃及的年代没有意义。”(参见爱默生的中译本散文集《美的透视》第一三八页,湖南文艺出版社)这些语言不仅带给我生的乐趣,而且还带给我对死的蔑视。

20

我向你致敬,冰心。
你的《寄小读者》养育了我。一个在山野里生长的农家子,在吮吸了生身母亲的乳汁之后,心灵是干旱的,幸而遇到你。读了你的通讯,我的人生就确定了。甚么仇恨也不能把我拉入深渊,唯有童心的向导能把我引入爱的天国。二十世纪中国的爱神,我的散文之母与精神之母,请你放心,儿时就确定的道路比甚么都更加正直更加坚定,在你的爱的旗帜下,我将是你忠诚的士兵。

21

在鲁迅呼吁“救救孩子”之后,你却呼吁“孩子救救我”。两种声音都是需要的。对于我,两种声音都是号角。

你在《寄小读者》的开篇就对小朋友作出这样的请求:“我从前也曾是一个小孩,现在还有时仍是一个小孩子。为着要保守这一点天真直到我转入另一世界为止,我恳切的希望你们帮助我,提携我。”你那么早就意识到孩子的纯正之心正是人生的救星。守住孩提时代的天真,避免落入社会的粪窖,便是人生的凯旋。有纯真的老师才有纯真的学生,自己满心邪恶,怎么去拯救孩子。

22

  林语堂,辛勤的老师,我向你致意。你在四十岁的时候,觉得自己是个孩子:“一点童心犹未灭,半丝白发尚且无。”在八十岁的时候,他又觉得自己还是个孩子:“我以为自己是一个到异地探险的孩子”;“我仍然是一个孩子,睁圆眼睛,注视这极奇异的世界。”到了八十岁,还睁着孩子的大眼睛,还好奇地打量着世界,还好事地到异地到一切陌生的地方去漫游、去探险、去发现。对于这个喜欢探险的作家,无论是中国还是世界,到处都是未经开发的大陆。在大陆上他随意行走,自由无碍,如同一个小孩走进大丛林一般,时而仰望星空,时而府看虫草。他说他的探险程序中没有预定的目的地,没有预定的游程,也不受规定的向导的限制。

23

人生的探险不受规定的向导的限制,但是,成功的探险者却在自己的身上找到最可靠的向导,这就是童心。童心把人引向无穷的领域,引向那些被陈腐的头脑所遗忘的最新鲜的领域,引向被世俗的眼睛所蔑视的却是最富饶的领域。人间永远不死的伟大向导,就在自己身上。这是无比卓越的造物主和聪慧仁慈的母亲赐与我的向导。

24

  丰子恺先生,我向你致意。你是二十世纪中国的童心,你写的是童心,画的是童心,胸中跳动的是连一层纱布都不包的赤裸裸的童心。二十世纪中国和世界充满争夺,你却与世无争;二十世纪的中国政治煽动仇恨,你却无所不爱;二十世纪的中国被权力和金钱弄得很脏,你的心地却纯洁无垢。你是一个奇迹,一个柔和的、脆弱的、美丽的奇迹,一个没有咆哮、没有风烟、没有喧嚣的奇迹。想起你的名字,我就会想起自己本是在母亲摇篮里的婴儿,除了企求温馨的阳光之外,并没有别的奢想。

25

康德说,在他心头永远燃烧的,只有天上的星辰和地上的道德律。而你,丰子恺先生,你说你的内心宇宙里,只有天上的星辰与地上的孩子。让我重温你的话:“近年我的心为四件事所占据了:天上的神明与星辰,人间的艺术与儿童。这小燕子似的一群儿女,是在人世间与我因缘最深的儿童,他们在我心中占有与神明、星辰、艺术同等的地位。”丰先生,你和康德的话都是我心中的座右铭。在海外漂流中,一想起你的话,我对宇宙与人生就充满情意与爱意。只要仰望天上的神明与星辰,我的分裂以至破碎的心思就会神奇地凝聚起来,在人生的复杂交叉口上,就会作出一个简单但又正确的决择。神明、星辰是人类伟大的向导,艺术与孩子也是人类伟大的向导。基督只活到三十三岁,其实,他还是个孩子。

 26

 你太爱孩子,太珍惜人类的本真,所以你不忍心人随着年岁的增大一步一步地深进社会肮脏的泥潭。为此,丰子恺先生,你甚至希望造物主能把人的寿命定得更短促一些。这样,人类可多保持一些纯真,可“减少许多凶险残惨的争斗”。与你相似,曹雪芹也有这种动人的心思,所以他让自己最心爱的少女林黛玉、晴雯们,都带着孩子的天真与天籁离开人世。她们全都没有涉及社会后的肮脏故事。你的理想多么幼稚,但你的理想又是多么洁白。

27

几次从巴黎的香榭丽舍大街走过,都要在凯旋门的空地上停留。此时,总是想起你,伟大的雨果。想起你在一八四二年三月三十日的那一天,你在这块空地上注视着一个美丽的小孩,她在草地里寻找最早开花的香堇。草地上有三头石膏制作的巨鹰,有曾经在拿破仑出殡时用以装饰香榭丽舍短石柱的巨球,但你发现:孩子关注的是香堇,不是巨鹰。你为此沉思良久。谢谢你,雨果,你的这一发现让我激动不已,让我由此想到:一部份人类杀戮、征服另一部份人类的力的显耀,并非真正的凯旋;唯有人类爱美的天性像孩子那样在大地上跳跃翔舞,才给予凯旋门以真切的意义。


28

一切以孩子为师的诗人、作家、思想家,我向你们致意。克尔凯廓尔,你有哲人的大脑袋,但你以孩子我师,我向你致意。你曾说:谁能给我孩子的好心肠!在想象的或真实的需要将人投入忧虑与沮丧中,使人低沉或气馁时,人喜欢感受孩子有益的影响,并向他学习,于是心灵安宁下来,并以感激之情拜他为师。因为孩子,你在艰难中找到支柱,在忧虑中找的安宁,在气馁中找到力量,在坎坷中找到不屈不挠的勇气。孩子是你身上的原始宇宙,天真、坦率、正直、诚实、原创的灵感和思想的第一推动力,全在这不会衰老的鸿蒙世界里。在你的形而上的沉思中,人所以伟大,就因为他师法孩子。

我曾祈求全知全能的造物主,祈求不要收回他们赋予我的天真与天籁,祈求真与善不要离开我,如今,我于冥冥之中终于找到一条路:师法孩子,追随孩子,回到童年那一片清新绚丽的原野。

牧童之笛》是中国优秀钢琴作品之一。1934年,欧洲著名作曲家、钢琴家亚历山大·齐尔品来我国征集“中国风味的钢琴作品”时,曾举办了“中国钢琴作品比赛”,当时正在上海国立音专求学的贺绿汀以《牧童短笛》应征,荣获头奖。此后齐尔品把这首钢琴曲带到欧洲亲自演奏,并在日本出版。从此,这首钢琴曲闻名国内外,成为各国钢琴家们的常备曲目之一。

贺绿汀是一位伟大的作曲家、音乐教育家。他是湖南人。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优秀作品,主要的合唱曲有《游击队歌》、《垦春泥》;独唱曲《嘉陵江上》;钢琴曲《牧童短笛》、《摇篮曲》等。

这首钢琴小品以清新、流畅的线条,呼应、对答式的二声部复调旋律,成功地模仿出了中国民间乐器——笛子的特色,从而向听众展示了一幅传统的中国水墨画,仿佛使人们看到了江南水乡一个骑在牛背上的牧童,正在悠然自得地吹着牧笛。作者贺绿汀曾经说:“我所写的《牧童短笛》,有人说是这个民歌或那个民歌,其实什么都不是,但它是地地道道的中国民间风格……由于你知道的民歌太多了,流露出来的自然就有民间风格。”

  全曲共分三段。第一段犹如一幅淡淡的水墨画,一个牧童骑在牛背上悠闲地吹着笛子,在田野里漫游,天真无邪的神情令人喜爱(片段1)。 可以说这是作者童年生活的自我写照。乐曲中段是传统的民间舞蹈风格,用欢快的节奏和旋律写成(片段2)。 最后,再现第一段的主题。这首乐曲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它是我国近代钢琴音乐创作上一个具有创造性的范例。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山西汾阳,常有人提及

这六处杏花村,虽然都可以和杜牧诗牵扯点关系,但如杜牧笔下的杏花村只有一个,而非泛指栽有一些杏花的村落的话,当以山西省的汾阳县、安徽省的贵池县,比较有完整的史料佐证,又有遗迹可寻。

先谈汾阳的杏花村,原名「茂林堡」,西依吕梁山脉,东临汾水,风光蛮好的。唐代才在堡侧的子夏山麓,植杏成林,广约几百亩,春暖花开,色香弥漫,所以更名杏花村。不过后来杏花消失了,因为几度被子夏山(相传孔子之弟子子夏,尝授徒於此)下来的洪水,不断冲击,累次为灾,杏树大多淹死了。

当地的酿酒事业,由来已久。远在南北朝(西元五五○年)时候,就有了酿酒的酒烧锅,到了唐朝,尤其兴旺,已有六、七十家烧锅酒坊。地居交通要道,是一个著名的酒店闹市,有所谓「瓮头青更色香兼,处处街道揭翠帘」,也正如〈古碑记〉曰:「佳酿之誉,宇内甚驰,凡王公士庶,逢月夜花晨,莫不以争先一酌为快。」游客云集,不在话下,听说李白、杜甫也都慕名而至,成为常客。

饮誉的佳酿(即汾酒),清澈透明,色泽鲜美,气香味甜,入口绵软。余香长留舌底,令人心旷神怡。可是杏花村的酒为甚麼会这样好呢?当然是有得天独厚的好水,常人说「名酒产地,必有佳泉」。村中不少古井,勺上来的水没有一点杂质,而且甘甜。另外,酿造的老师傅说有六大要诀:「人必得其精,粮必得其实,麴必得其时,器必得其洁,缸必得其湿,火必得其缓。」

汾酒之名就是由此而来,出类拔萃,绝非偶然。民间一样有歌谣:「汾县府,汾阳县,离城三十杏花村。杏花村里出美酒,杏花村里出美人。」犹有传奇的故事,说很久很久以前,一位九十多岁的酒坊掌柜的,乐善好施。一年冬天,大雪纷飞,天候奇冷,来了两位衣衫褴褛的老人,投店要喝酒。喝得酒意阑珊,不付酒钱,便扬长而去。许多座客为店主抱不平,店主毫无愕然,委婉的回答:「富人饮酒为行乐,穷人饮酒为御寒,何必去为难他呢?」岂知第二天两人又来了,仍然衣不蔽体,浑身发抖,赶紧给他们两大碗酒,喝了后,踉踉跄跄便走。第三天也是如此,但却颓然醉倒了,迷迷糊糊。不得不留住脚步,扶上热炕,照顾他们入睡。

翌晨,想要离开,掌柜的顺意扶持走出店门,门外有一口水井,贴近时,不料老人都哇的一声,把腹中的宿酒,全呕吐入井。几天过后,神奇的事出现了,打出来的井水,已经变成了酒,而且芳香凛冽。主人恍然大悟,知道这两位是神仙(有道是八仙中的张果老和吕洞宾),遂将这口井,取名为「神井」。井水汹汹,汲之不竭,生意也就越做越旺盛了。可惜,老掌柜去世,继承父业的儿子是为富不仁、贪婪无餍的小人。数年后,老人又来到,不再被盛情招待,问生意如何,反而口出怨言,说是「井水变美酒,却没有留下酒糟来餵猪。」老人听了,一言不发,即在井傍念咒,用袖一拂,井中的酒,顿时变成原来的水了,并且留下一首诗:「天高不算高,人心高一梢;井水当酒卖,还嫌猪无糟!」这是一个通俗风趣的神话,姑妄听之,却含有劝世(要行善积德,勿贪心不足)的意义和价值。


安徽的池州,比较可靠

如此述说汾酒出类拔萃,以及产地的风情风物,那麼杜牧诗中的「杏花村」,就在山西汾阳了吗?不是,因为有人提出———

根据史料记载,杜牧未曾到过汾州(今山西汾阳)。所饮的酒,更未指明为汾酒。

山西汾阳属於华北,而诗中「清明时节雨纷纷」,算是江南多雨的现象,不是黄河以北地区的气候。这是最重要的一点。自春季开始,北半球白昼渐长,南方暖气团逐渐北移,在阳历四月清明前后,正好移至大陆的江南地带,与北方冷气团交会,造成这一时段的蒙蒙春雨。但在北方,清明时节仍为乾冷的天气,不会有「雨纷纷」的情形。

因此,安徽人并「不甘示弱」。认为杜牧的清明诗,系在「池州」所作。「牧童遥指杏花村」,指的就是此地。自古有酒肆,产名酒,盛名不衰。且看文献记载———

《安徽风物志》:「杏花村在池州(贵池县)城西,有杏林百亩,春来杏花竞放,艳如锦云。……村中有黄公酒炉,自酿美酒,以飨客商,因此酒甘醇而远近驰名。」

《池州府志》:「杏花村,在池州城西里许,杜牧『借问』句即指此。」贵池位於长江南岸,县城西郊秀山门外的地方,是杏花村的故址,北濒大江,南连九华,是个山奇水秀,风景迷人的胜境。

至於杜牧曾到此一游吗?很可能的说法,到过。据《江南通志》记唐武宗会昌四年,牛李党争正烈,杜牧也身受其害,从黄州调任池州刺史,仕途不尽如意。以他的个性,公余之暇,到城外的野店喝上几杯,借酒浇愁,是必然的事情。

他那一首诗,写时正当清明前后,春光明媚,桃李争妍。踏青、扫墓者络绎於途。在牧童的指引下,若是遥见杏林丛中飘点著酒帘,一阵酒香也随著斜风细雨传来,逸兴遄飞,信口而吟诗。如同他在池州亦写过秋,因为有黄公佳酿的杏花村,仅一箭之地即是一座美丽的齐山,九日重阳登高之际,便有诗云:「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似乎杜牧吟春或写秋,都离不开酒事。

杜牧写下传世的诗篇,不但替杏花村扬了名,贵池也跟著出锋头。该城现在尚保存唐代「古井酒墟」的遗址,明天启年间、清康熙雍正时期,相继於此地筑亭榭、建碑坊、葺祠堂。明代著名诗人沈昌洛经池州时便有诗云:「杏花枝上著东风,十里烟村一色红,欲问当年沽酒处,竹篱西去小桥东。」池州太守顾元镜也说:「牧童遥指处,杜老旧题诗。」……均可证明此处为杜牧诗中「杏花村」及「酒家」之所在。

反正「杜牧之沽酒处」———杏花村,便与清明诗结缘,产生魅力,令人感到兴趣,闻其名而向往者,当然多了。唯年代既远,剪伐时侵,世俗不文,栽培绝少,导致「廉纤暮雨,止润桃花;摇曳东风,徒翻柳叶。寥寥村野,无枝留燕之飞;寂寂江城,何树听莺之语。」因此,清代贵池县的同知周疆是一位「惜花」雅人,发动村民遍种杏花万株,不几年后,杏花村又成为「长堤十里,灿若红霞;平野三春,纷如绛雪」之胜景。千古遗迹,遂维系於不坠,供人凭吊。


四季,指一年中交替出现的四个季节,即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在天文上,季节划分是以地球围绕太阳公转轨道上位置确定的。

目录

地理现象四季递变
变化规律
四季划分
二十四节气
相关诗词关于春
关于夏
关于秋
关于冬
传统意象
四季雅称春天的雅称
夏季的雅称
秋季的雅称
冬季的雅称
地理现象 四季递变
变化规律
四季划分
二十四节气
相关诗词 关于春
关于夏
关于秋
关于冬
传统意象
四季雅称 春天的雅称
夏季的雅称
秋季的雅称
冬季的雅称
展开 编辑本段地理现象
  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是椭圆的,而且与其自转的平面有一个夹角。当地球在一年中不同的时候,处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时,地球上各个地方受到的太阳光照是不一样的,接收到太阳的热量不同,因此就有了季节的变化和冷热的差异。   在气候上,四个季节是以温度来区分的。在北半球,每年的3~5月为春季,6~8月为夏季,9~11月为秋季,12~2月为冬季。在南半球,各个季节的时间刚好与北半球相反。南半球是夏季时,北半球正是冬季;南半球是冬季时,北半球是夏季。在各个季节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界限,季节的转换是逐渐的。
四季递变
  地球上的四季首先表现为一种天文现象,不仅是温度的周期性变化,而且是 春
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的周期性变化。当然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改变,决定了温度的变化。四季的递变全球不是统一的,北半球是夏季,南半球是冬季;北半球由暖变冷,南半球由冷变热。
变化规律
  现在分析一下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在不同季节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从春分经夏至到秋分,北半球处于夏半年,南半球处于冬半年。在此期间,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处于极昼,南极处于极夜;北回归线以北的太阳高度始终大于平均值,南回归线以南则小于平均值。北回归线以北太阳升起于东北方的地平圈上,降落于西北方的地平圈上。二分日全球各地太阳均升起于正东方,降落于正西方。   从秋分经冬至到春分,北半球处于冬半年,南半球处于夏半年。在此期间,南北半球的昼夜长短、极昼极夜和太阳高度,都同上述情况相反。北回归线以北太阳升起于东南方的地平圈上,降落于西南方的地平圈上。   从夏至经秋分到冬至,北半球由夏半年变为冬半年,南半球由冬半年变为夏半年。在此期间,北半球昼渐短,夜渐长,极昼带逐渐缩小;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极夜带逐渐缩小。北回归线以北太阳高度一直在减小,南回归线以南则在增大。北回归线以北太阳出升方向由东北变为东南,降落方向由西北变为西南。秋分日由正东升起,正西降落。   从冬至经春分到夏至,北半球由冬半年变为夏半年,南半球由夏半年变为冬半年。南北半球的昼夜长短、极昼极夜和太阳高度的变化同上述情况相反。北回归线以北太阳升起的方向由东南变为东北,降落方向由西南变为西北。   从冬至到春分和从夏至到秋分,全球各地昼长都向平均值(12小时)接近,极昼、极夜的范围都逐渐缩小。北回归线以北和南回归线以南的太阳高度都在向平均值接近。北回归线以北,太阳升起方向逐渐接近正东,降落方向接近于正西。   从春分到夏至和从秋分到冬至,全球各地昼夜长短都在向极值变化,极昼、极夜的范围都逐渐扩大。北回归线以北和南回归线以南的太阳高度也趋向极值。北回归线以北太阳升、落的方向,分别向东北、东南和西北、西南移动。   由于南北回归线之间的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的变化较复杂,所占篇幅较多,我们没有充分地说明,读者自行总结出规律来也是不难做到的。在分析的时候,最好能分成几个阶段来进行。例如,在北半球,可以从春分到太阳直射该地算做一个阶段,再到夏至为第二个阶段,夏至以后到再次太阳直射为第三个阶段,以后可以把到冬至作为下一个阶段,由冬至到春分是最后一个阶段,太阳完成了一次回归运动。每个阶段昼夜长短、太阳高度、太阳的升落方向及正午时太阳的方向(例如,北半球夏至时,太阳在正午时位于天顶以北,冬至时则在天顶以南),等等,都有较大的变化。 夏
四季划分
  四季是根据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的变化来划分的。在四季的划分中,以太阳在黄道上的视位置为依据,以二分日、二至日或以四立日为界限。但是,东西方各国在划分四季时所采用的界限点是不完全相同的。   第一种分类法:   我国传统的四季划分方法,是以二十四节气中的四立作为四季的始点,以二分和二至作为中点的。如春季立春为始点,太阳黄经为315°,春分为中点,立夏为终点,太阳黄经变为45°,太阳在黄道上运行了90°。这是一种传统的,常见的方法。   第二种分类法:   天文学分类法(即西方分类法)四季划分更强调四季的气候意义,是以二分二至日作为四季的起始点的,如春季以春分为起始点,以夏至为终止点。这种四季比我国传统划分的四季分别迟了一个半月。   第三种分类法:   为了准确地反映各地的实际气候情况,划分四季常采用气候上的方法既近代学者张宝坤分类法,采用候平均气温划分四季。并且规定:候平均气温大于或等于22℃的时期为夏季,小于或等于10℃的时期为冬季,介于10℃~22℃之间的为春季或秋季。按此标准划分四季,中纬地区季节与气候相一致,低纬地区和极地附近春、夏、秋、冬的温度变化很不明显。同时,在中纬地区,各季的长度也不一样。这就是气候四季。例如,北京春季有55天,夏季103天,秋季50天,冬季157天。这种方法,可以结合各地的具体气候,农业,故运用较多。   第四种分类法:   气候统计法,因为一般以1月份为最冷月,因此,春季,为3,4,5月.夏季,为6,7,8月.秋季,为9,10,11月.冬季,为12,1,2月.这种四季分类法,比较适用四季分明的温带地区。   浅论   春、秋二分日,全球各地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都等于全年的平均值,具有从极大值(或极小值)向极小值(或极大值)过渡的典型特征。因此,把春分作为春季的中点,和把秋分作为秋季的中点是非常合理的;夏季里,昼最长,夜最短,太阳高度最大的是夏至那一天,该日地表获得太阳能量是最多的。所以,夏至作为夏季的中点是很合理的;同理,冬至作为冬季的中点也是很科学的。   但是,从实际气候上讲,夏至并不是最热的时候,冬至也不是最冷的时候,气温高低的极值都要分别推迟1~2个月。我国有“热在三伏”,冷在三九”的说法。因此,把夏至和冬至分别安排为夏季和冬季的开始日期,与实际气候能更好地对应。所以,西方四季划分更能体现实际的气候意义。 无论是我国的具有天文意义的四季划分,还是西方具有气候意义的四季划分,都是天文上的划分方法。这是因为,二分、二至和四立在天文上都有确切的含义,都是把全年分成大体相等的四个季节,每个季节三个月,太阳在黄道上运行90°。它们都不能反映各地气候的实际情况。通过这种方法划分的季节,就是天文四季。   天文四季是半球统一的。在半球的范围内,每个季节有统一的开始和结束的时刻,并且在半球范围内,每一地点均存在着这四个季节,每个季节都是等长的。天文四季具有理论意义,气候四季具有实用价值。天文四季是气候四季划分的基础。天文四季是半球统一的。北半球是夏季,南半球是冬季;气候四季则是局部区域(中纬地区)统一的。天文四季的划分取决于天文现象的变化,气候四季的划分取决于气温的变化。无论哪个半球的哪个地点,都有等长的天文四季;而气候四季则在同一地点也不一定等长。这是天文四季和气候四季的主要不同之处。
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总览(按公元月日计算):    春季: 秋
2月3--5日交节 [立春(节气),黄经315度];2月18--20日交节[雨水(中气),黄经330度];    3月5--7日交节 [惊蛰(节气),黄经345度];3月20--22日交节[春分(中气),黄经 0 度];    4月4--6日交节 [清明(节气),黄经15度 ];4月19--21日交节[谷雨(中气),黄经30 度];    夏季:    5月5--7日交节 [立夏(节气),黄经45度 ];5月20--22日交节[小满(中气),黄经60 度];    6月5--7日交节 [芒种(节气),黄经75度 ];6月21--22日交节[夏至(中气),黄经90 度];    7月6--8日交节 [小暑(节气),黄经105度];7月22--24日交节[大暑(中气),黄经120度];    秋季:    8月7--9日交节 [立秋(节气),黄经135度];8月22--24日交节[处暑(中气),黄经150度];    9月7--9日交节 [白露(节气),黄经165度];9月22--24日交节[秋分(中气),黄经180度];    10月8--9日交节 [寒露(节气),黄经195度];10月23--24日交节[霜降(中气),黄经210度];    冬季: 冬
11月7--8日交节 [立冬(节气),黄经225度];11月22--23日交节[小雪(中气),黄经240度];    12月6--8日交节 [大雪(节气),黄经255度];12月21--23日交节[冬至(中气),黄经270度];    1月5--7日交节 [小寒(节气),黄经285度];1月20--21日交节 [大寒(中气),黄经300度]。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上半年来 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编辑本段相关诗词
  四季诗   四季诗是本人根据四季不同的特点所写的伤心四季   春花忧日短,夏雨苦思长.秋叶悲已落,冬风愁满肠.
关于春
  1.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然:《春晓》)   2.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3.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王维:《相思)》)   4.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5.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6.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李绅:《悯农》)   7.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8.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9.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10.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   11.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杜甫《赠卫八处士》)   12.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王安石《春夜》)   13.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杜甫《登楼》)   14.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   15.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僧志安《绝句》)   16.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17.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18.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19.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20.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21.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李绅:《悯农》)   22.春江潮水连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关于夏
  1.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白居易:《观刈麦》)   2.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李商隐:《晚晴》)   3.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   4.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杜甫:《夏夜叹》)   5.农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戴复古:《大热》)   6.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李昂:《夏日联句》)   7.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岑参:《水亭送华阴王少府还县》)   8.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范成大:《喜晴》)   9.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杜甫:《江村》)   10.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阳阴正可人。(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关于秋
  1.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2.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李峤:《风》)   3.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李绅:《悯农》)   4.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汉乐府?长歌行》)   5.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6.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刘禹锡:《望洞庭》)   7.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   8.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杜牧:《秋夕》)   9.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   10.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   11.秋风入庭树,孤客最先闻。(刘禹锡《秋风引》)   12.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李白《子夜吴歌秋歌》)   13.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贾岛《忆江上吴处士》)   14.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刘彻《秋风辞》)
关于冬
  1.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杜甫:《兵车行》)   2.秋月扬明恽,冬岭秀寒松。(陶渊明:《四时》)   3.南邻更可念,布破冬未赎。(陆游:《十月二十八日风雨大作》)   4.冬尽今宵促,年开明日长。(董思恭:《守岁》)   5.鸣笙起秋风,置酒飞冬雪。(王微:《四气诗》)   6.隆冬到来时,百花即已绝。(陈毅:《梅》)   7.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张谓:《早梅》)   8.儿童冬学闹比邻,据岸愚儒却子珍。(陆游:《秋日郊居》)   9.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白居易:《冬至夜思家》)   10.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杜甫:《小至》)
编辑本段传统意象
  春代表柳 青龙    夏代表莲 朱雀    秋代表枫 白虎   冬代表梅 玄武
编辑本段四季雅称
春天的雅称
  阳春 我国南方人民给春天以“阳春”和“阳春三月”的美称。如李白诗云:“阳春召我以烟景”,正是对春天绝妙的写照。   三春 昔日农历以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合称“三春”。孟郊就有“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诗句。   九春 古时的“三春”3个月共90天,10天为一春,故有“九春”之名。阮籍的笔下就有“悦怪若九春,馨折似秋霜”的名句。   青春 春天万物复苏,草木繁茂,生机盎然,一片青绿,因之呼春天为“青春”。杜甫的绝句“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指此。   芳春 春天百草萌发,万紫千红,欣欣向荣,故有“芳春”之名。如陆机诗曰:“烈火厉劲草,丽服鲜芳春。”   青阳 春天阳光明媚,暖意洋洋,故有“青阳”之美称。如陈子昂就有“白日美不归,青阳时暮矣”的诗句。   艳阳 春天阳光灿烂,和风丽日,故称“艳阳”。如清代华广生辑俗曲集《白雪遗音·艳阳天》中说:“艳阳天,和风荡漾,杨柳依依”;再如鲍照的诗句:“艳阳桃季节,皎洁下成妍。”   我国实行夏历时间很长,在民间,人们根据节气、农事等又分别将正月称早春,二月称酣春,三月称晚春、暮春或末春。此外,春天还有“阳节”、“昭节”、“淑节”、“韵节”及“苍灵”等雅称。   另外,春天各月还有下列别称:一月又叫陬月、孟陬,二月又叫令月、杏月,三月又叫蚕月、桃月。
夏季的雅称
  朱明 古代称夏为“朱明”。《尔雅·释天》:“夏为朱明”,注:“气赤而光明。”《汉书·礼乐志》:“朱明盛长,敷与万物。”   朱夏 据《尔雅·释天》曰:“夏为朱明”,后因称夏季为“朱夏”。三国魏曹植《槐赋》曰:“在季春以初茂,践朱夏而乃繁。”杜甫有诗云:“我有阴江竹,能令朱夏寒。”   长嬴 《尔雅·释天》:“春为发生,夏为长嬴,”也作“长赢”。赢,通盈。谓使草木长盈者为夏,故称夏为长赢。   长夏 《素问六节藏论》:“春胜长夏,长夏胜冬。”注:“长夏者六月也。”也泛指夏季。杜甫有诗云:“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昊天 《尔雅·释天》:“夏为昊天。”郭璞注:“言气皓旰。”   槐序 槐树夏季开花,故称夏为槐序。明杨慎《艺林伐山·槐序》:“槐序,指夏日也。”   炎节 唐钱起诗曰:“单车动夙夜,越境正炎节。”   三夏 夏季三个月,简称“三夏”。《乐府诗集·子夜四时歌·夏歌》曰:“情知三夏熟,今日偏独甚。”   九夏 夏季共90天,简称“九夏”。陶潜《荣木》诗序有“日月推迁,已复九夏”之句。范椁诗曰:“情知已是秋风后,留作明年九夏寒。”   农历四、五、六月为夏季,古时分别称为孟夏、仲夏、季夏。孟夏又称为“初夏”、“首夏”、“槐夏”,均是四月的别称。仲夏是五月,“仲”是一季中的第二个月,又称为“超夏”。季夏是六月,即末夏。
秋季的雅称
  三秋 古时七、八、九月分别称为孟秋、仲秋、季秋,简称三秋。亦指秋季的第三个月,即农历九月。唐代王勃《滕王阁序》中有:“时为九月,序属三秋”之句。   九秋 秋季共90天,简称九秋。张协《七命》诗:“唏三春之溢露,溯九秋之鸣飚。”   金天 按“五行”推演,秋属金,故称金天或金秋。唐代陈子昂诗曰:“金天方肃杀,白露始专征。”   金素 谢灵运诗:“述职期阑署,理棹变金素。”李善注:“金素,秋也。秋为金而色白,故曰金素也。”   素节 又叫素秋,有时专指重阳节,有时则泛指秋天。欧阳修诗云:“我来夏云初,素节今已届。”王绩《九月九日赠崖使君善为》诗也有:“忽见黄花吐,方知素节回。”   素商 按古代“五行”说法,秋天色尚白,又属“五音”之中“商”的音阶,故有此称。元代马祖常《秋夜》诗云:“素商凄清扬微风,草根之秋有鸣蛩。”   白商 萧统编撰的《昭明文选》:“若乃白商素节,月既授衣。”李善注:“《周礼》:‘西方白。’《礼记》:‘孟秋之月,其音商。’”   白藏 《尔雅·释天》:“秋为白藏。”郭璞注:“气白而收藏。”   西陆 晋朝司马彪《读汉书》云:“日行西陆之秋。”“西陆”即二十八宿中的昂宿之别名。唐代骆宾王《在狱咏蝉》云:“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在民间,人们根据节气、农事等又分别将七月称为首秋、初秋、早秋、上秋、新秋、兰秋、肇秋;八月称为中秋、佳秋、仲秋、正秋;九月称为深秋、凉秋、穷秋、暮秋、耖秋。秋天还有“高商”、“商节”、“白茂”、“凌辰”等雅称。
冬季的雅称
  玄英 《尔雅·释天》:“冬为玄英。”   隆冬 《晋书·王献之传赞》:“观其字势,如隆冬枯柯。”   三冬 古代以农历十月为孟冬,冬月为仲冬,腊月为季冬,简称为“三冬”。唐杜荀鹤《溪居》诗:“不说风霜苦,三冬一草衣。”   九冬 冬季共90天,故云。南朝梁沈约《夕行夜间鹤》诗云:“九冬霜雪苦,六翮飞不住。”   严冬 南朝梁简文帝集《大同冬月庚戌》诗:“是节严冬景,寒云掩落晖。”   冬节 有时专对冬至而言,《南齐书·武陵昭王晔传》:“冬节间讯,诸王皆书,晔独后来。”有时泛指冬天,《后汉书·马融传》:“方涉冬节,农事闲隙。”曹操《却东西门行》:“冬节食南稻,春归复北翔。”
《牧童》, 能用自己的话表达诗词的意思。 2.体会诗词的意境,丰富学生情感, 从诗句中感受童年的快乐。 3. 会写“牧”和“蓑”两个字。理解 “弄”、在诗句中的意思。 所见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 意欲捕鸣蝉, 突然闭口立。 突然闭口立。 吕岩,字洞宾, 唐代京兆人。咸通举 进士,曾两为县令。 值黄巢起义,携家入 终南山学道,不知所 终。是传说中的逍遥 大仙。 牧童 唐 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 草铺横野六七里, 笛弄晚风三四声。 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 归来饱饭黄昏后, 不脱蓑衣卧月明。 不脱蓑衣卧月明。 弄:逗弄。 逗弄。 蓑衣: 蓑衣 棕或草编织的外衣, 棕或草编织的外衣, 用来遮风挡雨。 用来遮风挡雨。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诗句给我们以视觉和听觉上的感受,放眼望去, 诗句给我们以视觉和听觉上的感受,放眼望去, 原野上草色葱茏;侧耳倾听,晚风中牧笛声声。 原野上草色葱茏;侧耳倾听,晚风中牧笛声声。一个 “铺”字,把草的茂盛和草原给人的那种平缓舒服的 感觉,表现出来了;一个“ 感觉,表现出来了;一个“弄”字,更显出了一种情 把风中笛声的时断时续、 趣,把风中笛声的时断时续、悠扬飘逸和牧童吹笛嬉 戏的意味,传达出来了。 戏的意味,传达出来了。草场的宽阔无垠为牧童的出 场铺垫了一个场景,笛声的悠扬悦耳, 场铺垫了一个场景,笛声的悠扬悦耳,使我们想象到 晚归牧童劳作一天后的轻松闲适的心境。未见牧童, 晚归牧童劳作一天后的轻松闲适的心境。未见牧童, 先闻其声,给人无限美好的想象空间。当然, 先闻其声,给人无限美好的想象空间。当然,这里的 六七里” 三四声”不是确指的数字, “六七里”和“三四声”不是确指的数字,只是为了 突出原野的宽阔和乡村傍晚的静寂。 突出原野的宽阔和乡村傍晚的静寂。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诗人笔锋一转, 诗人笔锋一转,开始写吃饱饭的牧童休息的 情景。把以地为床,以天为帐,饥来即食, 情景。把以地为床,以天为帐,饥来即食,困来 即眠,无牵无挂, 即眠,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牧童形象刻画得活 灵活现。没有家人聚集的场景, 灵活现。没有家人聚集的场景,没有伙伴嬉戏的 情景,吃饱了饭的牧童,连蓑衣都不脱, 情景,吃饱了饭的牧童,连蓑衣都不脱,就躺在 月夜里的草地上。是累了, 月夜里的草地上。是累了,想躺下来好好地舒展 一下身子?是喜欢月夜的景色, 一下身子?是喜欢月夜的景色,想好好地欣赏一 仰望明亮的月儿,牧童心里会想些什么? 下?仰望明亮的月儿,牧童心里会想些什么?或者 什么都没想,就睡着了……诗人似乎只把他之所 什么都没想,就睡着了 诗人似乎只把他之所 见如实地写了下来,却让我们不禁浮想联翩。 见如实地写了下来,却让我们不禁浮想联翩。 草场、笛声、月夜、牧童, 草场、笛声、月夜、牧童,像一幅 恬淡的水墨画,使我们的心灵感到宁静。 恬淡的水墨画,使我们的心灵感到宁静。 牧童》一诗,不仅让我们感到了“ 《牧童》一诗,不仅让我们感到了“日 出而作,日落而息” 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的安然与恬 静,也让我们感受到了牧童心灵的无羁 无绊,自然放松。白天有牛和牧笛为友, 无绊,自然放松。白天有牛和牧笛为友, 晚上有清风明月相伴, 晚上有清风明月相伴,真如世外桃源的 生活。当然,透过诗, 生活。当然,透过诗,我们也看到作者 心灵世界的一种追求,对远离喧嚣、 心灵世界的一种追求,对远离喧嚣、安 然自乐的生活状态的一种向往。 然自乐的生活状态的一种向往。 请你再次诵读全诗,发挥想象,在脑 海中把诗歌的语言变成一幅画面,然后用 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 (茫茫原野,一眼望去,尽是长势茂 盛的青草,晚风中,牧童吹奏的笛声悠扬 悦耳。黄昏时分,吃完晚饭,连蓑衣也不 脱,就悠闲自在地躺在月光下欣赏月夜的 美景。)

童心未泯

  童心未泯 发音:tóng xīn wèi mǐn   解释 泯:泯灭。 童贞的心志尚未泯灭形容:年岁虽大但仍有天真之心。形容成年人还有着孩子的天真。   出处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于是昭公十九年矣,犹有童心,君子是以知其不能终也。”   事例 她~,很快就打入少儿圈。   这一类人,他们对家有着完全不同的两种在孔。家可以是童话般的暖粉色当道,与那些粉红、粉蓝、粉紫、粉黄等颜色打造一个田园风格的甜美家。家也可以让动漫里的炫冷色横行,用黑色和金色营造一种未来风格的摩登的家。
编辑本段判断标准
  童心:在宫崎骏老爷子的《哈尔的移动城堡》里,索菲虽然被变成了90岁的老太婆,却还保留着小女孩的天真和纯洁。这部动画要表达的就是永远的童心精神,容颜可以苍老,心灵却永远年轻。 他们崇拜时尚,可爱的事物、漫书,关心潮流、新奇事物,口头禅 :好可爱啊!~~ 这很容易啊~~   童趣:这涉及到一个严肃的问题,当你已经长大成人时,小时候的简单快乐还可以拥有吗?如果看电视时,你的频道总是不由自主地转到《聪明的一休》而不是《××证券分析》,恭喜你,你就是童心未泯的人 。
编辑本段典型风格
  童心未泯说到底,不仅是一种表象,更是种life style。   小时候喜欢《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不喜欢《人鱼公主》;伴随着《米老鼠和唐老鸭》长大;对迪斯尼的卡通耳熟能详;看过《灌篮高手》;收集了宫崎峻所有的卡通电影;至少有一件“hello kitty”的饰品;看到喜欢的东西,通常都会抗拒不住诱惑,虽然常常会为了可爱而不实用的东西心甘情愿的掏出银子;手机上挂着各种各样的卡通饰品,并且要常换常新;熟悉最流行的卡通偶像,第一时间知道什么最“in”;挂在嘴边的经典台词是小新的口头禅:“滚来滚去”,见到蟑螂就大叫:“小强!”;为“有情节、没剧情”的《草莓棉花糖》卡通片疯狂;甚至连家居风格,都要打上童心未泯的标志才过瘾。   所以说童心未泯 是代表一类人的生活态度,一类很有个性的人吧。有一个网站叫 童心未泯Kidults的网站叫毛豆网, 里面的内容都是跟童心未泯有关的事物,去看看就了解了。
编辑本段代言人物
  小丸子的爷爷:首先,读到“爷爷”的时候请使用上声,小丸子全家人里,爷爷算是最能跟紧潮流的一个了。提到男朋友的时候,爷爷顺其自然地想像着自己帅得一塌糊涂迷倒一片的样子,连小丸子一个小朋友的恭维都相信,爷爷是童心未泯至极了!   麦兜: 这个被称为“温暖了整个香港”的小猪入选了某知名杂志的2004年度评选。这头呆头呆脑的小粉猪似乎永远不知道艰险,妈妈做的麻油鸡是他的最爱,能去马尔代夫旅行是它的梦想,是不是跟我们小的时候一样?

我把小树苗栽到春天的故事里
我把小蜻蜓送回夏天的目光里
我把小鸽子放飞在秋天的歌声里
我把小雪人堆在冬天的童话里

啦啦啦啦啦啦啦 啦啦啦啦啦啦啦

童心是小鸟 羽毛很美丽
飞来飞去在四季的怀抱里
童心是小鸟 羽毛很美丽
飞来飞去在四季的怀抱里


我把小树苗栽到春天的故事里
我把小蜻蜓送回夏天的目光里
我把小鸽子放飞在秋天的歌声里
我把小雪人堆在冬天的童话里

啦啦啦啦啦啦啦 啦啦啦啦啦啦啦

童心是小鸟 羽毛很美丽
飞来飞去在四季的怀抱里
童心是小鸟 羽毛很美丽
飞来飞去在四季的怀抱里........
 
【关闭】
版权所有 山东昆仑山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山林子网站 昆仑山网站© 鲁ICP备05032341号
联系电话:13853597301 18754159301建议您将显示器设为1024×768像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