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林子导航 山林子自然智慧系列丛书 自然智慧教育书 自然智慧创新书
自然智慧自然书 自然智慧科学书 自然智慧社会书 自然智慧经济书
自然智慧生活书 自然智慧女性书 自然智慧养生书 自然智慧文化书
自然智慧美学书 自然智慧传媒书 自然智慧心语书 自然智慧诗歌书
时代呼唤雷锋精神 时代呼唤焦裕禄精神 自然智慧正气歌 自然智慧正气篇
智慧教育导航 《时代呼唤焦裕禄精神》诗歌 《时代呼唤好人精神》 《你是谁》  
 
李玫瑾通过"画像"向社会回馈有价值的信息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犯罪心理学教授李玫瑾曾介入马加爵案、黄勇案、杨新海案、邱兴华案等近年主要恶性案件犯罪心理分析,因此也赢得了“中国犯罪心理画像第一人”的美誉。面对这些典型性恶性案件,李教授试图以自己的方式给出解答,并通过“画像”向社会回馈有价值的信息。

上海袭警案有可能避免

   了解了上海袭警案的具体情况后,李玫瑾教授陷入了沉思:杨佳和人发生争执是必然的,这是由其人格决定的,但杨佳杀人却不是必然的,要是有个人在身边提醒他,他可能不至于去杀人。

   在李玫瑾看来,心理问题和人的生理问题一样,人人都可能出现,严重的心理障碍就是导致自杀或者杀人。心理问题导致的犯罪大体上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人格障碍引发的。这些人的人格缺陷使得他们的犯罪成为一种必然。像石家庄爆炸案主犯靳如超、湖南常德抢劫大案主犯张君、流窜4省作案的杨新海,这些人犯罪是必然的。

   还有一类是心理问题。他可以是一个好人,正常人,但他在生活中的某一个刺激面前,过不去这个坎,这就属于特殊刺激引发的犯罪问题。像马加爵(云南大学生寝室锤杀同学凶手)、邱兴华(陕西血洗道院凶手)、赵承熙(美国校园枪案凶手)都属于心理障碍。

   就现在公布的情况,李玫瑾认为杨佳有偏执人格问题:“这表现在为小事纠缠不休、不体谅别人、自私。杨佳有他独有的成长背景、生理问题再加上生活状况不是太好,这三个原因导致他的人格问题。杨佳的自尊中隐藏着危机,甚至是自卑,生活窘迫,没有体面的工作,敏感,暴躁。”

   李玫瑾说:“杨佳的心理不太成熟。他有正常的一面,比如对母亲很在意,对律师很客气。但遗憾的是,他却做出了一个伤害母亲最深的举动,他去杀了人,要丢掉自己的性命——让母亲失去她生命中最重要的未来。无论杨佳为了什么‘委屈’,他这样做,让他母亲饱受的心灵之苦恐怕是他从来没有认真考虑过的。我不知现在他是否敢认真地想一想他母亲的感受,是否敢面对母亲说:儿子只为‘委屈’,就不能再陪您了……这说明杨佳是一个缺乏思考的人,有认识障碍。等以后有人点拨,他想明白了这个道理,我相信他是会后悔的。”

   李玫瑾指出:“人格犯罪往往受早年成长背景的影响。偏执人格的形成与生长环境也有关,偏执人格不是一下子就形成的,需要10年左右时间。杨佳的偏执性格的形成更多的是后天原因,他在犯罪过程中对男人下手狠,这与他父母离异、和父亲关系疏远有关。”

   李玫瑾认为可以进行“危险人格评估”。对陷入纠纷当中有危险迹象的人,进行特殊监护,及时采取措施帮助或调整。“杨佳事件有没有阻止其发生的可能,我认为督察在杨佳被处罚后的处理可以更好些,可以请心理学家介入。督察在与杨佳接触后,应当对杨佳的偏执有一定的认识,如果能带着心理学家去北京,及时对杨佳进行心理评估,对双方都有好处,心理学家会给警察以处理的建议,事情可能就不会这么激化。”

   当年震惊全国的马加爵杀人案发生后,人们最初是惊愕,继而是按常规的逻辑推导出他的犯罪诱因:马加爵由贫穷导致自卑,由自卑导致极度自尊,当脆弱的自尊受到伤害,当然会疯狂报复。而李玫瑾经过独立调研逐步得出自己的判断,她发现马加爵的悲剧更多的是由于其人格缺陷酿成的。

   马加爵的思维方式有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几乎一切都是以“我”为出发点。心理学研究指出,许多心理上存在严重疾病的人,一个最突出的表现是谈论任何事情时都以“我”为主题词,“我”的出现频率极高。他们从不会站在别人的角度上换位思考。这种性格特征也是许多犯罪人共有的心理特征之一。

破译犯罪的心理密码

   几年前,河北某地接连发生三起凶杀案,其中一起发生在一家小旅馆,店家的一家老小都被杀害了,一位老太太还遭到强奸。凶手几乎没在现场留下任何线索,当地警方一筹莫展。
人生许多问题 容不得悔牌

   李玫瑾是一个学者,也是一个母亲。她特别指出:每个人的成长都受到其个人秉性、家庭背景的影响,教育更不容忽视。现在我们的教育以升学为导向,采取客观淘汰式。考得好就是成功者,否则就是失败者。这种筛选使得一些年轻学子认为:成功只在于个人智商、个人努力。他们不懂得社会生活的基本方式是学会与别人相处、共事。

   有一次,李玫瑾与一位家长聊天,他喜滋滋地讲起自己小孩学习成绩怎样。李玫瑾当时就告诉他:那是老师的事情,作为父亲,你该关注的是他在学校与人如何相处?有没有好朋友?每天上学快乐不快乐?

   李玫瑾说:学校也需要关注与年轻人的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不仅教授专业知识,更要教人如何面对人生。因为人生许多问题往往是一次性的,容不得“悔牌”。

   李玫瑾认为,学校最应该重视的是——人生教育。人生教育就是让学生知道做人做事会遇到哪些问题,应该怎么处理。孩子最初处理的问题是怎样和人交往。现在青少年犯罪的案例中有许多“变态犯罪”,犯罪的青少年都有一个问题——内向,不愿意表达,也不知道该怎样表达。

   学校所应当做的是,让孩子学会正常的交际和交流方式。例如,学校可以组织人生教育的讨论,和别人发生冲突的时候,用什么样的表现方式最好?怎样既表达了自己的愤怒,同时又避免违法行为的发生,怎样有“风度”地让对方知道自己的厉害等等。李玫瑾就曾告诉自己的孩子,要让你所不喜欢的人能喜欢你,这才是你的厉害。这些教育搞好了,就可以避免许多问题的发生。

   “有些人从小就显示出异常,如惹是生非、暴躁易怒、轻易地离家出走等。如果家庭教育不当,父母不负责任,出问题只是迟早的事。”李玫瑾说:假如一个30来岁的人,没有恋爱婚姻、没有工作,性格孤僻,老待在家里,或游手好闲……你说,他既没有良好的经济来源,又没有基本的人生乐趣,难道不值得关注?黄勇就是独居,成天上网,最后在27岁那年设计杀人游戏。有人说,你吃饱了撑的,管人家结不结婚、郁不郁闷?这不是窥探隐私吗?但生活就是这么辨证:个人隐私空间越大,安全系数就越低。就像美国在9·11之后发生的重大变化:要安全,就必须让出部分自由,甚至包括个人隐私。

   德国一位著名的犯罪学家也曾指出:对犯罪行为的控制有两种:一是正式的控制,包括法律、警察等;另一种重要的控制就是“非正式的社会控制”。譬如“人的视线”就是一种非正式的社会控制,熟人的视线则更有控制力,让犯罪者顾虑重重。“所以,我们不要鄙视‘小脚侦缉队’(即爱管社会公共事和别人闲事的老太太们),事实上它具有重要的犯罪预防能力。”

   李玫瑾说:在某些国家,如果发现家庭出了问题,社会就会启动“家庭干预机制”,不只是为了帮助一个孩子,更是为了整个社会的安全。

   由于我国暂时没有家庭干预机制,发现危险人格或者异常家庭时,李玫瑾建议:无论在社区还是在学校,对青少年的异常表现和行为,都应给予更多的关注,包括关心、帮助、交流、及时惩罚等。对于行为问题严重的少年,更要及时干预,可以送入特殊学校接受教育。

   李玫瑾赞成适当的惩罚教育,当然前提是不造成“身体伤害”。“新加坡让4岁的孩子去看鞭刑。鞭刑的现场很有威严,让孩子从小就意识到违法犯罪很可怕。相反,在北京市海淀区就有4个孩子以为对未成年人不会判死罪,就去抢劫杀人。他们当然没有判死刑,但是他们的后半生就这样毁了。所以我们必须要对他们进行必要的人生教育。要让青少年知道:做错事,就要付出代价。形成对做坏事的恐惧感。”

心理疾病的主要诱因

   一,超负荷的工作压力。在社会整体节奏迅速加快的同时,都市白领群体更是被高强度的工作压力所困。他们中的很多人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下,且常常得不到及时的调适,久而久之便会产生焦虑不安、精神抑郁等症状,重则诱发心理障碍或精神疾病。从生理角度讲,一个人的精神如果总是高度紧张的话,会造成内分泌功能失调及免疫力下降,易产生各种身心疾病,甚至会导致“过劳死”。

   二,感情与家庭的变故。现代社会中,因为感情受挫和婚姻变故所引发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多。失恋无疑是很痛苦的情感体验,失恋的一方会因对感情的难以割舍而痛苦不已,失落感会加重心理失衡的程度,有些人因此产生心理障碍甚至是不理性的过激行为,给对方和自己造成难以弥补的伤害。随着现代思想观念的转变,以及对婚姻质量的重视和要求,离婚率在我国也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离婚后的受损方,尤其是女性,往往经受不住这种变故的打击,造成心理伤害。一项相关调查表明,目前我国离婚人群中,感到心理压力过重的约占70%,这一群体非常需要心理支持与帮助。

   三,生活贫困加重心理压力。这一群体主要是下岗职工和高校的贫困生。下岗职工心理压力可想而知,又由于一些下岗职工观念一时难以转换,对家政、建筑等工作不屑一顾,因而形成“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局面。在心理压力与生活压力的双重作用下,极易导致心理疾患,甚至造成家庭破裂。“贫困生”一直是高校的敏感话题。对于迈入高等学府的有些贫困生而言,一方面是经济状况的窘迫,一方面是虚荣心的作祟,这种现实会加剧矛盾心理,使这些贫困生心理疾患的概率增高。

   四,急功近利的心理倾向。在对事业的追求上,有些人过于急功近利,他们经不起失败的打击。对成功期望很高,又不想耗费太多的力气,总想以小博大,希望事半功倍。可现实往往不因人的主观意愿而改变,当然就容易失望、失落。也有些人因急于求成而拚命工作,不断自我加压,总是苛求自己,结果常常因心有余而力不足导致失败,并诱发抑郁症、自闭症等心理障碍。

   五,学习任务过于繁重。众所周知,从某种角度而言,目前最苦的是学生,尤其是中学生。他们天天面对着读不完的书和看不完的复习资料,面对着父母老师的殷切期盼,深感不堪重负。目前无论是小学生、中学生还是大学生,患有各种不同程度心理疾病者不在少数。考试压力所引发的心理症状主要有:反应迟钝过激、焦躁不安、学习恐惧、抑郁及厌学心理。

   六,投资受损后无法承受。近年来,人们的投资意识不断增强,如买股票、买彩票、买房子、做生意等等。这其中既有投资的成分,也有投机的操作,当长期的投入没有得到期望的回报或资本严重亏损时,难免造成人们心理失衡。强烈的挫败感、情绪的剧烈波动、巨额资金的流失,极可能摧垮一个人的心理防线,有的人甚至因此而轻生。

   七,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现代社会飞速发展、瞬息万变,有些人因种种原因而难以适应。这种不适应包括很多方面:对社会的不公平现象看不惯,又因自己无力改变现状而郁闷、烦躁;对单位里的分配不均看不惯,为自己的报酬偏低而愤愤不平;因信仰的苍白而产生失落感、无归属感;因个人技能与现代化的差距而焦急、无奈等等。上述这些都可导致人们产生“心病”。

   八,老年人缺乏精神关爱。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对老年人的精神关爱是全社会都应当关注的大事。目前,我国绝大部分老年人的物质生活基本得以满足,但他们的精神生活和心理需求却未必尽如人意。一项调查表明,目前我国老年人心理疾病有上升趋势,而其主因就是缺乏精神关怀。由此可见,老人晚年失爱已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这是引发老年人心理问题的重要诱因。
 
【关闭】
版权所有 山东昆仑山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山林子网站 昆仑山网站© 鲁ICP备05032341号
联系电话:13853597301 18754159301建议您将显示器设为1024×768像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