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林子导航 山林子自然智慧系列丛书 自然智慧教育书 自然智慧创新书
自然智慧自然书 自然智慧科学书 自然智慧社会书 自然智慧经济书
自然智慧生活书 自然智慧女性书 自然智慧养生书 自然智慧文化书
自然智慧美学书 自然智慧传媒书 自然智慧心语书 自然智慧诗歌书
时代呼唤雷锋精神 时代呼唤焦裕禄精神 自然智慧正气歌 自然智慧正气篇
智慧教育导航 《时代呼唤焦裕禄精神》诗歌 《时代呼唤好人精神》 《你是谁》  
 
高玉宝有点"愁"
 
莫树吉


  我跟高玉宝交往已有十多年。可以说,成了忘年之交。

  与高老最初的几次相见,主要是工作关系。我采写了一篇反映他的通讯《一颗永恒的爱心》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广播并引起反响。之后,还写过《生活中的高玉宝》、《高玉宝风采依然》等多篇文章刊播,也同样获得好评。有的网友大感其慨,“已经多年没有读到这样的好文章了!”

  大家知道,高老是个跨世纪的英雄模范人物。他的自传体小说《高玉宝》及其节选编入语文课本的《半夜鸡叫》和《我要读书》,教育和影响了全国好几代人。

  随着工作的变动、年龄的增加和资历的不断丰富,高玉宝与时俱进地成了全国全军的 “劳动模范”、“优秀共产党员”、“离休干部先进工作者”、“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中国少年儿童校外教育先进工作者”,等等。

  半个多世纪以来,他所得的各种荣誉、称号和头衔数不胜数。全国有72所中、小学成立了“高玉宝中队”、“高玉宝班”和“高玉宝读书小组”。他近30次受到过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江泽民、李鹏、朱镕基、胡锦涛等的接见。他甚至手持毛主席签名的请柬参加过国庆宴会,并在宴会上以一名军人代表的身份给毛主席、周总理敬过酒、碰过杯!

  纵观高老已经走过的80年生命历程,不难发现,他是一位矢志不渝为党和人民服务的模范,是党和人民培养哺育的英雄。

  我们从《高玉宝》中,知道高玉宝是个聪明、机智、倔犟的“苦孩子”。他1947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为了解放全中国,奋勇地拿起了枪杆子,并荣立6次大功和两次小功。

  与此同时,为了强军富国,他拿起了笔杆子,并采取边识字边读书边写作的独特方法学习,成了享誉全国乃至世界的“英雄的文艺战士”和“著名战士作家”。

  高老离休以后,为了关心下一代,一面笔耕一面发扬光大“嘴皮子”。从1948年到2008年此时此刻,这60年里,他一共报告了4938 场,直接听众达480多万人次。即便是去年,他年届80,还行程3万里,报告117场,听众近3万人。

  我不知道有无这方面的吉尼斯世界记录。如果没有,也不知道将来会不会新设一个。你可知道,这可是一项完全靠挚爱、靠信念、靠奋斗、靠毅力才能创下的记录!

  这是在中国这个举世闻名的古国里,一个苦孩子用“枪杆子、笔杆子和嘴皮子”书写的人生辉煌!这辉煌啊,它蕴含和昭示的东西实在太多太多!

  但是,岁月不饶人!英雄的精神可以不朽,但常人总是会老的。我最近这次登门探望他,虽说他风采不减,奋斗依旧,但就在他送我上车的那一刻,我看见他在清凉清凉的春风里,身子微微发抖,已经感到那风儿给他带来了丝丝凉意。

  这也印证了我们刚才长谈时他说的这句话:“我发现自己老了。”我们这次相见,也的确有些事情让我为他担心。其中,最叫我不安的是,他开始面对自己的“宝物”发愁。他忧虑再继续像先前一样靠自己和家人的单打独拼能不能让所有“宝物”各得其所。

  高老的“宝物”主要有十大类。一是书稿,待修改的有好几百万字;二是文章,经他收集装订写他的文章有上千万言;三是信函,满满3箱,多的时候,一天就收到全国各地的书信240封;四是字画,因为没地方挂,只好见缝插针地到处塞;五是各式各样的纪念品,其中不少是全国各地的少年儿童动手制作的;六是照片,数以万计,有的极其珍贵;七是奖章、奖品及各类证书,已多得无处摆放;八是藏书,干休所按标准配给的房子已达到饱和;九是各类题字题词,这包括他题的和别人题赠他的,林林总总数以千计;十是音像资料,但多数是胶带的,他知道这些东西如果保管得不好,那上面的磁粉就会脱落而导致失真变形。

  告别高老,我夹在还不算太拥挤的公交车上,全神贯注地静静思考着:为什么,我们党和国家历来把老干部当作宝贵财富?高玉宝是个功勋卓著的老干部,他是个宝。他的这些“宝物”当然也是宝,但它并不完全属于他自己,也属于祖国和人民——这是高老的本意,他打算在自己百年以后全部捐献给国家。他进而想到,等到将来不能出门作报告了,连话都不能说了,就放录像录音给孩子们看、给孩子们听。

  这是多么无私的奉献!

  这是多么宽广的关爱!

  这是多么博大的胸怀!

  然而,对比之下,他的住房容积委实是太小了,满打满算,建筑面积才90来平米。而“宝物”又太多太多,再加上看望者、来访者一拨接着一拨,房间都快挤爆了。有时遇到来的人太多,实在没办法了,就让客人先在卧室候着,家人统统靠边站在过道上。我有次到高老家采访录音,正巧赶上来的人多,儿孙们又一同回来团聚。无奈之下,他只好把老伴和晚辈们系数赶到卧室、书房、餐厅、厨房乃至卫生间里呆着。

  还有一次,我请他给西藏广播影视报题个词,随他去书房。我站在门口好半天愣是不敢举步进屋。我看到,书桌上堆满了书报杂志,地板上站立着成排成行的书稿和各种剪贴材料,看上去活像一个个威武雄壮的士兵,我怕进屋会被他们吓倒。

  我在公交车上还在想,高老对他的“宝物”发愁,我们的党和国家,还有我们个人,能不能帮他解解愁呢?我认为,他的“愁”和他的“宝物”一样,也不完全属于他自己。恰恰相反,这些“宝物”和他的“愁”,一头连着他自己,另一头紧密地关联着我们党、我们国家和我们正在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关闭】
版权所有 山东昆仑山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山林子网站 昆仑山网站© 鲁ICP备05032341号
联系电话:13853597301 18754159301建议您将显示器设为1024×768像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