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林子导航 山林子自然智慧系列丛书 自然智慧教育书 自然智慧创新书
自然智慧自然书 自然智慧科学书 自然智慧社会书 自然智慧经济书
自然智慧生活书 自然智慧女性书 自然智慧养生书 自然智慧文化书
自然智慧美学书 自然智慧传媒书 自然智慧心语书 自然智慧诗歌书
时代呼唤雷锋精神 时代呼唤焦裕禄精神 自然智慧正气歌 自然智慧正气篇
智慧教育导航 《时代呼唤焦裕禄精神》诗歌 《时代呼唤好人精神》 《你是谁》  
 
刘兰芳走在说书与读书之巅
 
刘兰芳,1944年出生,满族,辽阳人,从小随母学唱东北大鼓;16岁入鞍山市曲艺团;1979年编写评书《岳飞传》,广播后轰动全国,获全国广播评书一等奖;
  1991荣获首届全国电台《小说连播》节目听众喜爱的演播艺术家称号;
  1993年荣获“全国十大评书名家”称号;
 
  现为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

  “学无止境,天道酬勤。这是至理名言。”这是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刘兰芳在接受本报独家采访时说的第一句话。

  单凭一张嘴,一把折扇,一块醒木,说得全国几亿听众心驰神往,为之倾倒。多少年过去了,刘兰芳的魅力依然不减当年,仍然让我们为之痴迷、沉醉。

  十几年前,一部长篇评书《岳飞传》曾伴随无数人走过了青春岁月;十几年后,虽然人们已经很少再听收音机,但这其中的故事人们仍记忆犹新。

  躺在床上看小说是最大幸福

  刘兰芳从小就爱看小说。中学就开始看《儒林外史》,武侠小说《青衣侠女》,《封神演义》、写鬼怪的《明清故事选》,对历史特别感兴趣。

  等到说书以后,她知道自己的知识不太够,就开始学习。很多小说就是在“文革”那段时间读的,像《战争与和平》、《苦难的历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果戈理的《外套》,赵树理、老舍、叶圣陶的作品等,那段时间的阅读对她的艺术人生影响特别大。尽管说有些东西并不是体会很深,只是把这些书当故事看,但这段时间的阅读对刘兰芳来说实在是幸福的事。

  后来传统书不让说了,说新书。刘兰芳又开始读大量的小说。《平原枪声》、《铁道游击队》、《战斗的青春》、《小城春秋》、《夜闯珊瑚台》、《沸腾的群山》、《闪闪的红星》等,看完之后,她又把它们改编成评书。

  “我没有什么别的业余爱好,就是看小说。如果今天不让我起床躺在床上看一天小说,那是最大的幸福。”

  刘兰芳的爱人也喜欢读书,经常买书,家里有读书的条件。小说对于刘兰芳来说就是精神食粮,从作者的第一感受里她学到很多东西再应用到她的评书上。“看书是我一大嗜好,从书里遨游世界,有忘我的精神。”

  刘兰芳最喜欢的一本书是《红楼梦》。她说:“曹雪芹的作品拿到今天一点都不过时,我好奇怪。《红楼梦》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它的涉猎的社会面太广了。不管是家庭、社会,还是官吏,甚至连改革承包这里面都有。书中所描写的官场交易、人与人之间的勾心斗角、奴才压制奴才等情节,成为一个社会的缩影,而其中反对科举、反对八股文的制度以及反对父母包办婚姻争取自由的精神仍然值得后人称赞。古人的知识很丰富。我过去总以为恩恩爱爱的有什么看头,现在一看这本书真是太好了。”

  刘兰芳的阅读兴趣很广泛,她对古今中外的传奇、故事、散文、小说、诗词歌赋,无一不爱。有一天,他爱人买回一本《西游记的故事》,她一直读了个通宵。她更喜欢访古和游览名胜,热心于搜集民间传说、谚语、小调小曲和歌谣等,因而练就了出口成章,即席说书的本领。

  甘愿寂寞才能长知识

  “我奉劝大家一定要与时俱进。”刘兰芳是个不断学习的人。说哪个朝代的历史,她就研究哪个朝代的历史。“作为我,谈到读书很遗憾。我的根底比较浅。初中的时候就已经学说书了。我的大学都是后来读的。先天不足,后天来补,肯定要有缺陷。但是专科必须得学习。举个简单例子,开始我们学习的时候。学说书不是看书,看书学不了。它是记问之学,首先由老师说你听,记录,我这字虽然写得不好,但是我是‘飞笔’,记录特别快,记录是一绝。你在上边说,这两个半小时的书,我能记个70%以上。只有看、听,耳濡目染,才能够学说书。”

  因为年轻的时候没有机会读书,刘兰芳总觉得这是她人生的一大缺憾,所以后来她又几次求学。她的大专班上了5年,最早是在鞍山党校上了2年,然后又在别的大学上了3年的大专。现在她在中央党校读研究生。这么多年的大学学习,刘兰芳一直学的是经济管理专业。有人问她,你学这干嘛呀?学点现代汉语不好吗?其实刘兰芳现在就是搞经济管理的。作为中国曲艺家协会的主席、中国文联的副主席,也有经济创收的问题。协会的各项活动都要有经济作为支撑,协会与企业互惠互利,两者要双赢,这些都需要经济管理。

  “说书你必须得涉猎面广,你不用可以,但你不能不懂。”刘兰芳对什么都有兴趣,都有新鲜感。什么是宏观调控、什么是微观调控,刘兰芳都说得头头是道。“一个说书人如果做经营管理,必须开阔视野,更多的实践在书里。我要做一个学习型的干部。我非常羡慕人家有学问的。干到老,学到老。一些新鲜的语言我都没听说过,但我必须得学。我那孙子总是在说什么帅哥呀、靓妹呀,我都没听说过,不懂就得学啊。少小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学习是个心境,甘愿寂寞才能长知识。陈景润那么多年都能那么痴迷,说书也是一样的。”刘兰芳总怕落在别人的后面。最近有人跟她说《大染房》好,《玉观音》好,刘兰芳就拿来看,看看新小说什么样。

  《岳飞传》播出后,每天都要收到上百封的听众来信,要是说一个错白字,那就要接到几十封信。刘兰芳举了个例子,她在说《水浒传》时,里面有个人物叫呼延灼(音zhuó),但老师教他一直读shuò,就有听众来信跟她较真。

  为了让自己的评书更贴近史实,刘兰芳还经常查阅大量的书籍,及时地给评书内容做补充。《岳飞传》这部评书,史实上岳飞还有个弟弟,叫岳帆。刘兰芳核实以后,在后来再说的时候,他就把岳帆这个人物给加上了。

  说哪部书,除了研究历史之外,书里的人物走过的路她都重新走一遍。刘兰芳不仅是个评书表演艺术家,还是个旅游家。

  当年说书并非自己初衷

  刘兰芳的评书说演,声音洪亮,干练中透着豪迈。又因为她早年习唱大鼓书,嗓音受到过良好训练,对音乐的感悟也被自然地带到了评书说演之中。因而其评书说演在听觉上,更有一种铿锵起伏的声韵美感。尤其是其说书时高亢嘹亮的声音造型,使得刘兰芳成为家喻户晓特色鲜明的评书表演艺术家。

  很多人并不知道当初学说书其实并非刘兰芳的初衷。“我是辽宁省辽阳市人,我是满族,我15岁考上了辽宁省鞍山市曲艺团当学员,拜孙慧文为老师。我的家里都是搞曲艺的,我的母亲、两个姨母和一个表姐都是唱东北大鼓的。东北大鼓已经要失传了,找不到传人了。在家就开始学唱大鼓,像杜十娘、三国演义、王二姐思夫、灯下劝夫什么的。艺人家庭都比较苦,我母亲是学艺的,身世比较坎坷,所以当时我上学的时候是立志不学艺的。中学毕业之后,家里实在太穷了,不能再念书,才考上鞍山市曲艺团当学员。”

  刘兰芳的一部《岳飞传》,全国竟有63家电台同时播放,这在说书史上也是空前的,然而,有谁知晓,这是她字字凝心血、句句见真情的心血结晶啊!

  刘兰芳曾学过两种《岳飞传》。那时,老师在台上说,她在台下一字一字地认真往下记。两部书听完,她记下了几万字的“书道子”,也深深地被岳飞这位气壮山河的民族英雄所吸引。她同情岳飞,痛恨奸贼。出徒后,便到锦州、鹤岗等地去说这部书。边说边搜集意见,加工整理,补充“书道子”。

  正当刘兰芳的技艺大有长进、走向成熟的时候,10年浩劫开始了,她被赶到工厂去当酸洗工。今天“横扫”,明天“破四旧”,他爱人吓得偷偷把“书道子”塞进炉坑,付之一炬。刘兰芳得知后,大哭一场。

  说《岳飞传》的时候,是十年浩劫之后,鞍山曲艺团团长从废墟中找出一本钱采原著的《说岳全传》,因为“书道子”让他先生全烧了,要知道那里面都是精华啊,无奈刘兰芳又重新读,凭着自己的记忆费尽千辛万苦又改编了一次《岳飞传》。

  “全国粮票”永恒的魅力

  说到评书《岳飞传》,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胡同里有个大妈,急着要听《岳飞传》,省吃俭用买了台半导体。这天她美滋滋地一边听一边在院子里遛弯。忽然邻居的女儿拿着半导体从屋里出来,她也正在听《岳飞传》。大妈着急了:“怎么刘兰芳也在你那儿讲,我以为她就在我这个半导体里讲呢。”虽然这个故事现在听起来很搞笑,但刘兰芳的绰号“全国粮票”却伴随着这部评书《岳飞传》传遍了大江南北。

  那个铿锵有力的声音我们怎么也不能忘记。时至今日,人们已经习惯开着车、坐着出租车或者在网上听评书。不管怎么说,仍有那么多“听书迷们”在一遍又一遍地重温着《岳飞传》、《杨家将》、《赵匡胤演义》……今天,我们仍能感受许多的遗忘与坚持。也许,臧天朔的那句“你说的比那唱的还呀还好听……”说的就是刘兰芳呢。

  记忆中这样的场景总是挥之不去:每天半个小时的评书连播成了成千上万人最大的期待,许多人整天为她所说的“岳飞”、“杨家将”的命运揪心,牵肠挂肚。

  在中国曲艺界,她是一种声音,一种让千家万户的人享受的声音;她是一段记忆,一段伴随着一代人成长的记忆;她是一个故事,一个至今令人百听不厌的故事;她是一个传奇,一个经久不息永远流传的传奇……

  刘兰芳新近改编的长篇评书《红楼梦》已经开播了,据说退休之后她还要改编评书《林则徐》。她会把《林则徐》说成什么样?“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关闭】
版权所有 山东昆仑山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山林子网站 昆仑山网站© 鲁ICP备05032341号
联系电话:13853597301 18754159301建议您将显示器设为1024×768像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