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林子导航 山林子自然智慧系列丛书 自然智慧教育书 自然智慧创新书
自然智慧自然书 自然智慧科学书 自然智慧社会书 自然智慧经济书
自然智慧生活书 自然智慧女性书 自然智慧养生书 自然智慧文化书
自然智慧美学书 自然智慧传媒书 自然智慧心语书 自然智慧诗歌书
时代呼唤雷锋精神 时代呼唤焦裕禄精神 自然智慧正气歌 自然智慧正气篇
智慧教育导航 《时代呼唤焦裕禄精神》诗歌 《时代呼唤好人精神》 《你是谁》  
 
杨怀远:为人民服务最光荣
 
见面礼永远是拖把

  特派记者 贾楚航 摄影 杨兵)墙壁上挂满了与周恩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四代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合影,桌子上堆放着学习雷锋的书和笔记,各种奖章奖状挤满了书柜,刻有“精神可嘉,红心永存”、“为人民服务”等字样的扁担静静站在角落里……不到10平米的小书屋里,74岁的杨怀远看到记者一行进门,高兴地扬起手,“送你个拖把当礼物”,同行77岁的王芳老师高兴地接过,宝贝一样收起来。

  拖把礼:
  永远以拖把作见面礼,见面礼永远是拖把。这,是杨怀远的本色

  “全国劳模”、“全国双百英雄”杨怀远送给友人的礼物只有一种——拖把,自己亲手扎的。以拖把当礼物,恐怕也只有杨怀远做得。“他未免送不起别的礼物,但与友人见面,他送的所有礼物只有拖把”,提起杨怀远,上海市松江区文联副主席、秘书长、许平感慨万千,“他想的永远只是为人民服务,这种精神,太难得了!”

  1963年3月5日毛主席题词“向雷锋学习”转眼已是47周年,74岁的杨怀远以雷锋为榜样,“为了人民挑扁担”,在平凡岗位为人民服务了47周年。星移斗转,“扁担精神”在大江南北依然闪耀着光芒。

  杨怀远原是上海海运局长柳号轮政委,后来他主动辞去领导职务,甘当一名普通的服务员,二十多年用一条自制的小扁担,穿梭于旅客之中,为人们排忧解难。他制定了120多项便民措施,自制了多种方便旅客的用具,建立了装有多种物品的方便箱,总结出旅客在旅途中可能遇到的12个方面、39种困难,被旅客赞誉为“老人的拐杖”、“孩子的保姆”、“聋子的耳朵”、“哑巴的嘴巴”、“瞎子的眼睛”、“病人的护士”。“我为人民挑扁担,春夏秋冬挑不闲”,在最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响应号召学习雷锋,开创了“扁担精神”,受到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名扬全国,蜚声海外。

  弹指间近半个世纪。3月4日,上海,南星小区,在自家不到10平米、记载了大半生光辉和荣耀的书房里,退休12年的杨老回忆往事,甚为平静:“为了人民挑扁担,春夏秋冬挑不闲”,“人民的困难就是我们的困难,恨不得变身大吊车、拖拉机,为人民排忧解难。

  杨老回忆说:“我的重大人生转折,就是学雷锋,它决定了我大半辈子的人生。”“一事当先想雷锋,一事之中仿雷锋,一事之后比雷锋,一生一世学雷锋”,“坚持学雷锋,贵在行动中,服务为人民,人生最光荣”。

  有企业借杨老的名义以宣传雷锋精神为名,牟私利之实,杨老甚为痛恨,对真正宣传、发扬雷锋精神、无私奉献的人,他很赞赏。他说,“为人民做好事人民不忘,为人民做坏事历史不容”。

  全国优秀辅导员、77岁的王芳老师一直执着于雷锋精神的传承教育,杨老形容她“你是硬着头皮,磨着嘴皮,饿着肚皮,跑断脚皮,不怕扯皮,不到长城非好汉啊!”同时称赞说“抓工作就得这个劲儿!”

  人从工作岗位退了,但学习雷锋,宣传雷锋精神,为人民服务永远不能退。“现在是我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候,国家不搞运动了,也不打仗了,过去使用票子,什么粮票米票火车票,现在家里十几个机,什么电视机,空调机,手机,电话机,一生当中最幸福的。退休金2000块钱左右,我觉得蛮好的,不做事了,不上班了,一个月还拿2000块钱,哪个朝代有啊?”

  没有大房子,没有高收入,没有代步的车,没有很多他本可以拥有的东西,不是没有,是他不要。

  有一年时任交通部长到家里看望杨老,狭小的房子让这位部长大吃一惊,当场办公批示要给杨老换套大房,被坚决拒绝,杨老说“有的人,比我更需要房子。”这样,他感觉更加幸福和充实。

  现在的杨老经常去给人做报告,宣讲雷锋精神,平均三天一场,闲下来,他就在家扎拖把,自称“拖把匠”。他说:“知足者常乐,很好的。我扎拖把送给孤寡老人,送给老领导,送给纪念馆,送给劳模之家,大概扎了一千多把。”

  永远以拖把作见面礼,见面礼永远是拖把。这,是杨怀远的本色。

  扁担情:
  我只做了一点儿的小事,你们却记了四十多年

  “我挑扁担就是为山东老大娘挑的……”,得知记者从爱心城市烟台赶来,杨老脱口而出,“我对山东、对烟台感情很深,1956年就是在烟台的黄县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还驻守过长山岛,1958年因为蒋介石反攻大陆调到福建,才离开了烟台”。

  1965年1月的一天,寒风呼啸,满载旅客的轮船缓缓靠岸,年轻的杨怀远肩挑扁担,搀扶一名小脚老太,带着一名幼小的孩子,穿梭在人流中……当年,这样一幅照片刊登在全国各大报刊杂志,杨怀远的名字家喻户晓。多年后的今天,在自己不到10平米的小书屋,杨老指着这幅放大的照片说,“为人民做好事人民不忘,山东老大娘照顾了我。”

  这幅俨然一家三代被载入史册永远定格在历史镜头里的照片,拍摄者早已不知去向,在杨老的人生中,那是最为平常的一天最为普通的事,他从未刻意对镜表演,匆匆客流中闪光灯划过,几天后在《解放军报》突然看到了自己,40多年后镜头里不知名的小女孩长大成人,突然出现在面前,杨老以雷锋为榜样,以自己的无私奉献,无声无息影响了数代人。

  49岁的许平听着“扁担叔叔”的故事长大。许平老家青岛,生于上海成长于上海,幼时便跟着小脚的姥姥乘坐轮船,在青岛与上海间两地穿梭。4岁那年,忽然有一天她与全国劳模杨怀远的照片出现在上海的大街小巷报纸杂志上,姥姥的无数次叙述让少不更事的她记住了杨怀远的故事和名字。成了“童星”的许平,天天吵着做好事,三天两头把家里的馒头包子“偷”出去送小朋友……

  悠悠情深,恍如昨日。2006年,入伍参过军,现就职于松江报社、同时担任上海市江区文联副主席、秘书长的许平终于迎来与杨老的喜相逢。

  “时刻不忘‘扁担叔叔’的为百姓无私奉献”,许平说,“曾经我伸手携扶不相识的老人,曾经我毫不声张给受灾战友的父母寄去我的士兵津贴,曾经我替忘了带钱的农村孕妇付了门诊费……知道吗‘扁担叔叔’?是您,让我从小知道了什么是助人为乐,什么是善良。而这,是我们民族的优秀品德,是我们永远不能舍弃的财富呀。”

  自己服务过的小旅客长大成人成材站在面前,做梦也没想到的杨老说,“我只做了一点儿的小事,你们却记了四十多年。当年你们给了我荣誉,今天又是你们给了我欣慰。我谢旅客们啊。”

  许平记得,见面时杨老送了她一个见面礼——拖把,上面刻着“为人民服务 杨怀远赠”。

  巨雷人
  其实,众多雷锋精神的实践、传扬、继承者们有一个可爱的自称——“雷人”

  在上海打车,坐地铁,随便跟哪一个司机、乘客提起杨怀远,大家都能聊上几句。“全国劳模!双百英模!”“好人一个!”很多人由衷钦佩;当然也有不少人说他“太傻”,因为他做的事情有点“雷人”!

  62岁那年,杨怀远从单位退休。单位领导给他算了一下,工作期间,杨怀远有1336个礼拜没过,相当于25年没过一个周末。他把时间,都用在了为人民服务上;

  甘做人民的服务员,杨怀远辞去了“政委”的职务,很多人骂他傻瓜——“干部不当往下爬”;

  为人民服务无私奉献,杨老从不图名利。3月3日,上海市延吉初级中学请他为孩子们做报告,校长秦娟打了5遍电话商量开车去家里接他,杨老都予以婉拒,硬是自己花钱,坐了八站地铁独自赶到学校;

  直到退休,35年没在家过个春节,他自知对老伴欠下的孤独账太多。教师出身的老伴佘秀英却毫无怨言,67岁的她对记者说,自己接受过党的教育,也深为老伴的精神感动,并将一如既往,坚持和追随。

  ……

  雷锋精神,杨老一生都在践行。他把一生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了为人民服务上。“宁愿自己多麻烦,不使旅客不方便;宁愿自己多流汗,不使旅客有困难”,为人民服务,他不要官,不要钱,不顾家,也不顾身体,每次出门,老伴佘秀英都有点提心吊胆。

  杨老做的上述事情,哪一件拿出来用现在网友的话说也的确很“雷人”。但是,人们所不知道的是,其实,众多雷锋精神的实践、传扬、继承者们有一个可爱的自称——“雷人”。

  沪上行短短两天时间,记者见到了雷锋战友乔安山,雷锋中队创始人、全国优秀辅导员王芳;抚顺市雷锋中学校长许桂玲,第22任雷锋班班长吴锡有……平凡中创造了非凡,他们的事迹和精神令人一次次受到心灵的洗礼,他们有的人身体不好,却依然在学习雷锋为人民服务,时代呼唤雷锋精神,这样一群“雷人”,可爱又可敬。而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不也正需要这样的“雷人”吗。雷锋精神当永存,我们呼唤、期待越来越多这样“雷人”的活雷锋。

  采访后记:

  从杨老家采访出来已是中午12时10分,最近的地铁站距杨老所住的新疆路南星小区近一公里,想要打车前往,杨老却制止“走过去就行,不要浪费汽油,浪费资源。”身患糖尿病的他坚持将我们一行送到地铁口。

  路上,我与同事杨兵肩扛手提带着摄像机、三脚架、笔记本等设备,还帮77的王芳老师抱着获赠的拖把,一行人走在路上甚是有趣。行至曲阜西街119号,路边站的一位老大爷突然奔过来握住杨老的手惊喜道“杨怀远!你是杨怀远!”杨老与其握握手,继续往地铁走去。老大爷告诉记者,他叫夏世兰,与杨老同岁,很多年前听过杨老的报告。

  身体疲劳,精神亢奋,甩甩酸疼的胳膊,心里却充满喜悦,犹如刚刚虎食饕餮大宴。看着杨老远去的背影,我想,雷锋精神是爱,对人民对国家的爱,爱永不过时,雷锋精神永不过时。或许,雷锋将被诸如志愿者、义工等名词所代替,但时代呼唤雷锋精神,雷锋精神永存!
 
【关闭】
版权所有 山东昆仑山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山林子网站 昆仑山网站© 鲁ICP备05032341号
联系电话:13853597301 18754159301建议您将显示器设为1024×768像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