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林子导航 山林子自然智慧系列丛书 自然智慧教育书 自然智慧创新书
自然智慧自然书 自然智慧科学书 自然智慧社会书 自然智慧经济书
自然智慧生活书 自然智慧女性书 自然智慧养生书 自然智慧文化书
自然智慧美学书 自然智慧传媒书 自然智慧心语书 自然智慧诗歌书
时代呼唤雷锋精神 时代呼唤焦裕禄精神 自然智慧正气歌 自然智慧正气篇
智慧教育导航 《时代呼唤焦裕禄精神》诗歌 《时代呼唤好人精神》 《你是谁》  
 
范敬宜:穆青的三个遗憾
 
穆青同志匆匆地走了,在千千万万读者、同志、亲友的一片痛惜、啜泣声中匆匆地走了,也带着自己许多未了的心愿和遗憾匆匆地走了。

穆青同志在长达六十多年的新闻生涯中,为中国的新闻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他采写的以《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为代表的大量经典作品,可以说教育、影响了我国三代人,其知名度、影响力在当代新闻工作者中,罕有可以和他比肩。从这个意义上说,穆青同志在离开这个世界时,应该是无憾的。但是,就他个人而言,我想至少还有三件事情是他引以为憾的。

第一个遗憾是他没能看到2008年的奥运会在北京举行

2001年3月,穆青同志八十初度。中国新闻摄影学会的十几位同志,为他举行祝寿小宴。那天晚上,穆青同志十分高兴。席间,他深情地说:“我真没有想到自己能够活到八十岁。抗日战争时期,我最大的愿望是能活到打败日本帝国主义,看到抗战胜利;解放战争时期,我最大的愿望是能看到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建国初期,我最大的愿望是能看到我们的国家建成社会主义;文革时期,我最大的愿望是能看到‘四人帮’垮台,出现一个太平盛世。这几个愿望,已经都实现了,可以说是没有遗憾了……”当时几位同志抢着说:“老头儿,您早着哩,应该还有更大的愿望!”穆青同志沉吟了一会儿,说:“那就是希望能够活到2008年,亲眼看到奥运会在北京举行!”

当时,大家都认为这是没有问题的,纷纷说,您身体那么好,不久前还爬山涉水去采访、摄影,连年轻人都比不上您的体力。穆青同志也自信地说:“我有这个信心!”谁也想不到,过这最后一关竟是这样的难。

第二个遗憾是他没能看到自己两本作品集的出版

2002年秋天,穆青同志病发,动完手术后到广州疗养。这时他对自己的康复充满信心,计划着出版一套他的作品集,包括《穆青书法》和《穆青摄影选》。他曾委托新华社的责任编辑侯书明同志给我打来长途电话,要我为《穆青书法》写一篇序言。我当然毫不犹豫地接受了这个任务,但心情和当年为他的《十个共产党员》作序大不一样,觉得这可能是“老头儿”对我们的最后嘱托。因为预感到他时日无多,便在今年元旦前夕,抓紧时间写完了题为《正气浩然上笔端》的序言。为了避免引起他的伤感,我用这样一段话作为结尾:

“三十年前,穆青同志游览黄山时写过一首七律,其中有‘愿借天赐生花笔,挥出悬崖劲松枝’之句。当时,他正处在险恶的政治环境之中,但在他诗中漾溢出来的傲然挺立的浩然正气,足以使人能摸到他那赤诚的心和不屈不挠的骨气。三十年过去了,祖国大地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穆青同志更加精神焕发,豪兴胜昔。‘庾信文章老更成’。包括他的散文、摄影、书法艺术也更加趋于老到和成熟。从这本书法集里,我们看到的是更加年轻、更加深沉的穆青。在又一个新年到来的时候,我们衷心祝福他健康长寿,老当益壮,用他天赐的生花妙笔,挥写出更多更美的篇章。”

据说,穆青同志收到这篇序言后,相当兴奋,嘱咐编辑一字别改。在电话中,他爽朗地对我说:“你放心,我的疗效很好,一定能够闯过这一关!”

可是,几个月过去了,还不见书法作品集和摄影作品集出版。我打电话问他,他回答说:“我对出版集里的几幅字不太满意,想等身体再好一点,另写几幅好一点的。”我一听就着急了,说:“穆青同志,我觉得已经够好了,千万不要再追求更完美了。大家都希望早一些看到这本书。”但他似乎还坚持自己的意见。不久,他回到北京,我以为他的病情真的出现了奇迹,后来知道并非如此,虽然心里着急,但怕他多心,不便再问。

谁知进入10月以后,穆青同志病情骤变,8日不得不再次入院,11日凌晨就停止了呼吸。他没有来得及亲眼看到自己特别关注的两本作品集出版。据说,10月10日下午,当广州派专人送书到北京,穆青同志已经不省人事了。

据穆青身边的同志告诉我,他对这两本作品集的出版特别重视,一遍又一遍地审阅书样,一改再改;精益求精,为的是给读者留下一个最完美的印象。岂料未能亲眼看到新书的正式出版,我想他一定是抱恨终天的。

第三个遗憾是他没能再写出几篇示范性的作品

穆青同志对于新闻改革不仅作了大量探索,而且有许多理论性的创见,比如提倡写“散文化新闻”、“实录性新闻”。新闻界部分同志对此缺乏正确理解,持有各种异议。穆青同志很为此苦闷,曾经多次对我说,真希望能再像普通记者那样深入实际,写出一些有说服力的“样品”来,说明思想性、真实性、可读性是完全可以统一起来的。他也寄希望于新闻界有志于此的同志,能够用实际行动响应他的创意。1998年3月“两会”期间,我写了两篇实录性新闻:《“打的”赴会》和《“共和国长子”的形象》,穆青同志读后十分高兴,在电话里向我表示祝贺,说“真为你高兴”。还说:“我过去写过一些文章,提倡记者写实录性的新闻,赞同者虽然不少,好作品却不多。这次读了你的几篇作品,更加坚定了我的信心,为此,我也应该感谢你。”这些语重心长的话,使我深深感动,并下决心按照他的思路,继续实验下去。意想不到的是,他当时在电话里说的那一番话,竟详细地记在了他的日记里(最近读《穆青书法》才发现)。从他的话里,我触摸到他内心的某种焦灼和不安——既是为能够体现他意图、构想的作品不多,又是为自己难以再像当年那样身先士卒去开创新局面。这是一种“老骥伏枥”的痛苦和无奈。我知道,党中央新一届领导集体提出“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三贴近”新闻宣传方针后,穆青同志非常振奋,但是“心欲奋飞病在床”,他已经再也没有能力去实现自己的心愿了。

逝者长已矣,存者犹可追。穆青同志的三个遗憾,我们不应该停留在惋叹,而应该看作是他的三个遗愿,看作是对我们生者的提醒:提醒我们要更加珍惜自己生命的每一分钟,抓紧有限的时间,为国家和人民做更好更多的事情;提醒我们要更加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加强自己各方面的修养;提醒我们要更加重视新闻改革的理论与实践,去开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新局面。

穆青同志,请您告诉我,我理解了您的遗憾吗?……

 
【关闭】
版权所有 山东昆仑山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山林子网站 昆仑山网站© 鲁ICP备05032341号
联系电话:13853597301 18754159301建议您将显示器设为1024×768像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