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林子导航 山林子自然智慧系列丛书 自然智慧教育书 自然智慧创新书
自然智慧自然书 自然智慧科学书 自然智慧社会书 自然智慧经济书
自然智慧生活书 自然智慧女性书 自然智慧养生书 自然智慧文化书
自然智慧美学书 自然智慧传媒书 自然智慧心语书 自然智慧诗歌书
时代呼唤雷锋精神 时代呼唤焦裕禄精神 自然智慧正气歌 自然智慧正气篇
智慧教育导航 《时代呼唤焦裕禄精神》诗歌 《时代呼唤好人精神》 《你是谁》  
 
江宛柳:新闻语言最高境界是大音无声
 
[江宛柳]解放军报高级记者、第九届长江韬奋奖长江系列获得者

作为一名军旅记者您认为与其他记者相比有什么不同?  

从当今传媒时代的特点来看吧,从新闻工作的规律看我觉得没有什么不同。我国越来越开放了,军队也越来越开放了,中外联合军演有时对地方媒体也是公开的。前不久我军举行的军事演习完全是向世界媒体开放的,专门请了各国的驻华武官和西方媒体都来看,这是世界性、全方位的宣传。  

  重大突发事件,军队执行急难险重任务,军事记者上,其他媒体记者也上。重大军事行动往往是大新闻,抢新闻是记者共同的本能。今年抗震救灾,我们到灾区时有地方记者已经先赶到了,快速反应能力、一线采访吃苦、勇敢精神绝不在军事记者之下,很令人敬佩。伊拉克战争,纯军事行动,世界各国媒体的记者,不同语言、男女老少,能上的都上,差不多也是一场传媒"世界大战",你说谁是军事记者?当然要从国防的军队建设来看,还是有不同。军事领域与其他领域相比,是一个完全不同的领域。军事记者要懂军事,军事思想、军队编成、装备、训练、军队的政策制度、条令条例,军队的日常工作和生活,还有军事文化,等等,军事记者必须要懂,有些方面做不到精通但要略知一二,这是一个大专业。

当年我从解放军文艺出版社调到解放军报社时已经是一名老兵了,我以为我自然就是一块当记者的料,但来了才发现上述内容知之甚少。你不懂你就不知道新闻在哪儿。我是从头开始恶补。最根本的不同,是专业素质不同,如果真的战争打响,军事记者应该是最先可以进入战场前沿甚至核心部位的。国内外的军事行动也都如此。如果不具备良好的军事素质,那他很难担负军事报道任务。

[主持人]我们平常提起军人、军队,大家脑海里大概都是一副铁骨铮铮的印象,可是现在坐在我们面前的这位温柔的女性,居然是军旅记者,我想如果不穿军装,不经提醒的话很难把您和军人联系在一起。作为一名女性军旅记者您觉得有哪些优势?  

[江宛柳]我觉得现在从整个媒体的情况看,女记者还是有一定优势的。很多时候男记者搞不定的难关,我们女记者就可以四两拨千斤地搞定。但是我觉得在军事记者里女性记者没有优势,甚至可能会有劣势。因为军队是以男性为主的环境。比如说我在海军记者站的时候,当时海军所有的活动你是可以参加的,但是海军的远航我就没有参加过,因为海军的战舰舱位都是很小的,非常有限。而且你要是去的话,要占他一个单独的舱位,可是海军的大部分战士都是在一个通舱里。单独的舱位是舰长、副舰长、政委、副政委,如果出访的话还可能要把舱位腾给支队领导、舰队领导或者海军相关部门的领导,不可能让给你。人家就会觉得你和男记者完成的任务是一样的,但是你添的麻烦比男记者多。  

1990年底到1991年初,我跟随远望号航天测量船去采访,我开创了女性首次跟舰远航的历史。当时一去要几十天,因为我的强烈要求,领导专门开会讨论我的事儿,就当一次实验,如果你行的话,以后就都可以让女记者去,最后一致通过。这趟下来,我并没有晕船。当时船上400多人,都等着看我的笑话,但是他们都没有想到我不晕船,而且还正常工作。当时七天七夜的大风浪,我依然正常吃、正常睡,经历了40多天,从此以后,远望号就可以有女性上船了。 


在到军报当记者之前,是在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当文学编辑,同时又从事文学创作,写过很多军旅题材的报告文学,而且还获得过全国文学大奖。请你谈谈文学与新闻的关系。

[江宛柳]我在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干了15年的编辑工作,先在《解放军文艺》杂志当小说编辑,后来大型军事文学刊物《昆仑》创刊了,我又被调到《昆仑》当小说编辑,再后来军队第一个大型综合性文化杂志《军营文化天地》创办,我又调过去创办当副主编。这15年,一方面与军地作家们和优秀的文学作品打交道,另外自己业余写作,从文学理论和实践上有了一个系统的提升。调到解放军报的机会很偶然。我这人不怎么按规则出牌,干记者已经过了不惑之年了,是走逆行道。从来没人这么倒着走,但我觉得没什么不可以,我倒过来走,不是恰恰有一些优势吗。

我自认为我的记者生涯也可以从那时算起。那15年我虽然没在新闻单位,但实际上也在业余干着记者的工作。我写军旅报告文学。我们每年有很多下部队的机会,遇到感动我的人和事,就写报告文学,动机很单纯,就是想把这些感动我的人和事告诉更多的人。文学评论家周政保把报告文学定义为"非虚构"创作,我认为这种"非虚构"作品的生命就在于真实,这与后来我采写新闻遵循的原则是一样的,所以我一直认为"报告文学"的核心是"报告",应属新闻范畴,和通讯并没实质的区别,不过是脱离报纸篇幅可以不受限制,被划归为文学是一个误会。  

我以前写军旅题材的报告文学,和现在写通讯、写深度报道基本是一样的,没有什么根本的区别。有一年我到西藏高原采访,获悉西藏某团团长牺牲,我就写了报告文学《我在寻找那颗星》。当时媒体不发达,报告文学的影响力是非常大的。改革开放初期,经济建设刚刚起步,军队那个时候非常艰苦,边防部队就更加艰苦了,正是这些边防军人在艰苦中奉献、牺牲,才使我们国家的经济建设一步步平稳走过来。我当时在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工作,下部队的机会特别多,我听到了很多感人的事迹,也想把这些感人的故事讲给更多的人听,就写了很多报告文学,没有想到出来以后影响比较大。包括后来我写的《没有掌声的征途》,描写的是一个主动要求到山沟任职的坦克旅长,不靠父辈的将门之子的心路历程,酸甜苦辣,展示给读者和平年代,一个真正的职业军人的是什么样的。  

当时我虽然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记者,但是我觉得自己已经是在做着一个记者的事情。撰写《我们远航赤道》,我开创远望号女记者跟船远航的历史,全程40多天,记录了船上的400多人,一个鲜为人知的了不起的群体,从将军到士兵,从航海人员到科技人员,三代航海军人,三代科技人才,各种性格,各种家庭背景,各种情感故事,他们的音容笑貌,每个人都是活生生的,很有故事性。很多人看了以后都觉得非常有意思。后来还获得了中国作协评的报告文学奖。这些经历对我今天采写人物、深度报道帮助很大。

 记者的基本素质之一是文字表述能力,要你把文章写得可读,一方面不那么八股,不那么套话,不那么面目可憎,还可以让语言有韵律,有动感。另一方面又不是华丽词藻的堆砌,生僻语词的搬弄甚至吊书袋,应该自然准确,生活化口语化,你的文采是藏在你的思想内容里的。语言的至真至美是大音无声,这正是新闻语言最需要追求的。其实从语言上讲,文学与新闻并不完全能分开来说,它是好语言的一个整体,如果你的文章能有文学语言的生动丰富,又能有新闻语言的简洁凝练明快,那可能就是最好的语言了。一个好记者,应该是融会贯通的。



 
【关闭】
版权所有 山东昆仑山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山林子网站 昆仑山网站© 鲁ICP备05032341号
联系电话:13853597301 18754159301建议您将显示器设为1024×768像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