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林子导航 山林子自然智慧系列丛书 自然智慧教育书 自然智慧创新书
自然智慧自然书 自然智慧科学书 自然智慧社会书 自然智慧经济书
自然智慧生活书 自然智慧女性书 自然智慧养生书 自然智慧文化书
自然智慧美学书 自然智慧传媒书 自然智慧心语书 自然智慧诗歌书
时代呼唤雷锋精神 时代呼唤焦裕禄精神 自然智慧正气歌 自然智慧正气篇
智慧教育导航 《时代呼唤焦裕禄精神》诗歌 《时代呼唤好人精神》 《你是谁》  
 
武警总医院病理科主任纪小龙
 
“看病不讲‘理’,死了也是迷。”

在谈到病理诊断的重要性时,武警总医院病理科主任纪小龙回复给记者的第一封电子邮件只有以上寥寥数字。表面上看,这句话的意思很明了:“若不重视病理诊断,搞清楚疾病的真相,病人死了都不知道是怎么死的。”

客观的说,从传播效果来看,这样简单粗暴、让人心惊肉跳的警示语对号召人们重视病理诊断起不了很大作用,相反,很多人还会产生逆反心理,我就是这其中很“叛逆”的一个,我认为他在危言耸听。

然而,随着交流的深入,我在继续心惊肉跳的同时发现,纪小龙积累了多年的“反面案例”足以让他的这个“预言”变成沉甸甸的现实。

李某,女,32 岁,因阑尾炎住院手术。术后,外科医生凭借自己多年做手术的经验,确定阑尾肯定没什么大毛病,就好心的对病人说:“给你省点钱吧,不用做病理检查了!”然而就此却埋下祸根。两年后,李某因右上腹痛又一次来到医院检查,检查结果让人始料不及:她被确诊为肝脏转移性类癌。肝脏的多发类癌就是从阑尾转移而来的,而到了肝脏多发转移的阶段,她已失去了治疗的机会。

张某,男。半年前,他的右手拇指出现了一个米粒大的出血点,门诊医生初步诊断后认为,这只是个非常普通的小血管瘤,所以,在对张某的出血点做了简单的挖除手术后,根本没提让他去做病理检查这一茬儿。结果,事情的发展却很不妙:不久,张某的右腋下长了一个肿块,最后确诊为恶性黑色素瘤转移,而它的原始发生处就是拇指上那个米粒大的出血灶……

“这样的例子很多。如果病人和医生当时能意识到做个病理检查,及早发现病变,那这些悲剧也许就能避免。”纪小龙说,“病理检查是目前最可靠、准确的医学诊断方式之一。”

纪小龙介绍,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医学诊断方式已经逐渐形成了一套比较立体、多层次的系统:首先,医生会通过顺听患者自己讲述或者通过一问一答的对话形式对病情有个初步了解, 期间,医生会经常借助听诊器、血压仪等传统器具辅助检查,如果有必要,医生还会建议患者进行X线、CT、B超等先进仪器的检查,以便清晰的得知病变部位,此外,对患者的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进行取样检查,对疾病进行综合分析,也是诊断良策。

“病理诊断的准确率比上述诊断方法要更高。症状、体征、查体、病史等第一层次等检查手段的准确率在50%左右;CT、X线等影像学及实验学检查的准确率在75%左右;而病理诊断的准确率要求在99%以上。”

“因为病理检查观察的是人体细胞的形态变化,所揭示的疾病改变要诊断更微小、更客观也更直接。即便是在诊断新手段、新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病理学诊断的定论也是最具权威性的。”

说到底,病理诊断的重要目的是获知人类疾病的真实面目,从而使治疗更为有效。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人类同疾病旷日持久的抗争中,如果人能清楚的了解疾病是怎么发生、又怎么转归并消亡的,那胜算的把握肯定要比指望巫医、神僧的神秘祷告实在的多。古时,很多大瘟疫爆发时就如死神来袭,一阵扫荡之后,“死者不可胜计”,“丁尽户绝”。之所以出现如此惨境,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人们根本不知道这些病魔姓甚名谁,来自何方又去往何处,所以,对症下药治病救人根本无从谈起。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和诊断水平的提高,这些当年让人闻而色变的疾病在现代人眼里可能根本没有那么可怕,因为人类有能力通晓某些疾病的本质,并想方设法击中要害从而彻底歼灭它们。比如天花,比如黑死病。“病理诊断就是从细胞水平认识疾病的本质,上面病例中的李某和张某如果当时能做病理检查,那问题就会被及早发现。”

“当出现病因不明、或者怀疑有细胞异变的情况下,都需要送病理检查。”



纵然病理诊断是严肃而权威的,它的是施动者也只能是人。因而,归根到底,一个病理医生的水平高低直接决定了病理诊断是否能维护它本该拥有的声誉和地位,做个高水平的病理医生,不简单。

如果刚从医学院毕业的学生决定立志成为一名可以让人信赖的高明病理医生,那他必须做好耐得住寂寞的准备,漫漫长路,需要一步一个脚印的走。

“一个合格的病理医生是在切片堆中成长的。”纪小龙说,“他需要认真阅读1万例以上切片,才能发初步的病理报告,经手3万例以上,才能复查下级医生的报告,经手5万例以上,才能解决疑难诊断。”

光听这些数字,就够让人头疼了。“如果‘当事人’一天能读10例切片,并且还需保证他的每一个工作日都不能偷懒,那么,他一年可以阅读2510例,要完成1万例的入门目标,他需要读近4年;要完成5万例的高级目标,他需要无怨无悔的读近20年。”在纪小龙看来,不熬一定的年头,想要“鹤立鸡群”是不可能的。

从1978年研究生毕业之后,纪小龙就踏进了病理学科的大门。那个年代,那个年龄,豪言壮志几乎是每个热血青年生活的座右铭,纪小龙当时说:“我要建立中国最好的病理诊断中心,我还要成为最有本事的病理医生。”

在任何一个领域,想要做一个默默无闻、不惹是生非的螺丝钉不是难事,但若想出人头地而又让人心服口服,那可真不是件容易的事。

“刚分配到医院后,我用不到2年的时间阅读了10万病理切片。”

这是个惊人的数字,也就是说,一年365天,即便是纪小龙不休周末、天天都读,他也需要每天读将近140个才能完成任务。让一个人风雨无阻的每天读140页小说也不是什么好差事,何况读病理切片可不会像读小说那么轻松。

参照以上我们提到“如何炼成一名合格病理医生”的标准,纪小龙超额提前完成了任务,他是把自己的两年掰碎了,当作别人的几十年用。

“这两年的机遇不是每个医生都会有的,当时,医院资料库里保存着建院以来所有的病理切片,我和管资料库的老大夫关系很好,他就悄悄给了我一把资料库的钥匙。”

后面的事大家可想而知,纪小龙每天晚上下班后偷偷溜进资料室,开始了他艰苦卓绝的“地下作业”。作为回报,他也理所当然的成了那一届新毕业的医生中进步最快的。“最初做病理切片分析时,30例切片我只能看明白一例。但后来,不但我的阅片水平有了提高,有时候甚至在还会按捺不住跟老医生较真儿辨别疑难杂症。”

就像孙猴子学会72变之后就憋不住想要炫耀一番一样,阅片分析会上,纪小龙也开始屡屡“抢”着把自己日积月累的战果展示出来接受实践的检验——他总是能看懂和他同时期年轻医生看不懂的切片。

“一开始大家以为我是蒙对的,后来‘东窗事发’了,大家知道了我晚上偷偷看切片的事,我的钥匙被收回去了。”

可以说,在进行这段“地下工作”的两年中,纪小龙跟切片上的细胞们已经混得非常熟且有感情,以至于他从此养成了一个习惯,每遇到难以诊断的病例,他就会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把自己关进实验室,在显微镜下和他的细胞们“对话”,询问它们的来历和使命,了解它们的习惯和性情。

我听说过女孩子和水“对话”的故事,据说,水是有生命的,在洗脸之前,如果可以真诚的感谢它带给我们洁净和美丽,水是能听到的。所以,为了更美丽,有女孩子会不厌其烦的每天跟水说一声“谢谢”。

万物有灵。也许和纪小龙打交道的细胞,会对他的执着有所感触。所以,据说纪小龙看病理切片的悟性很高,他曾经灵机一动发现被误诊的疑难杂症,让病人免除了手术的苦恼,也曾经明察秋毫发现隐患,让病人及时得到了救治。

结束了这段地下工作,他继续执着的到处搜罗切片来读,为了扩充切片来源,他先认认真真的读完分到自己手中的切片,之后,他也会把别人经手的切片要来统统都看一遍。

在外人看来,这就跟着了魔一样,因为到现在,他读过的切片至少有30万例了。但如果你认为这已经是很了不起的事的话,那纪小龙关于“如何炼成一名合格病理医生”的另一个“杀手锏”会让你感慨怎么才叫百炼成钢。

“医学经验是以个性为特征的,而不是共性特征。”因此,要想从几十万例病理切片中总结出一定的规律和医疗原则,便以为从此可以高枕无忧的话,那就大错特错了。

医学上没有放诸四海皆准的真理和定律,同样的疾病在不同的人身上也会有不同的表现,这也是为什么我国传统医学典籍中少有“专著”,而却有诸多“医案”的原因。

所以,在完成“阅片无数”这个艰巨的任务的同时,纪小龙也在留心收集每一例疑难病例切片。据了解,人的机体除头发和指甲之外,肿瘤无处不在,一例肿瘤切片,是炎症?还是瘤?是恶性,还是良性?是上皮的,是间叶的,还是神经的、淋巴的?是原发的,还是转移的?如果再进行分类的话,究竟是这个,还是那个?这些医学奥秘就像一个无底深渊,让人怎么也无法穷尽。

“要想解决疑难诊断,不是多多的看片子就可以解决问题的,需要一例一例的记录、分析、观察、追踪。”一例一例记录、分析、观察、追踪,这一连串动作要完成一个周期并不是件轻松的事。与细胞“对话”,需要奉献的是心智和体力。

纪小龙说,他积攒的疑难、典型、少见的病理超过了1万例,每当遇到新的疑难病例,他就会把以往积攒下来的切片调出来对比着看, 这样一来,也许,他能获得一些启发,也许,他又能解决一个疑难杂症。

也许,离他“成为最有本事的病理医生”,“建立最好的病理诊断中心”的目标,又近了一步。

——我问纪小龙,他怎么会有耐心去做到这些?他说,因为这都是兴趣所在,他喜欢。

十几岁的时候他开始下地种田,日子过得很苦,待嫁的女孩儿嫌他穷,相过一次亲后死活再不上他家的门儿。

1969年,当被选中当兵之时,他兴奋得都忘记问要去什么地方当兵,东西也没怎么收拾坐上火车就上路了。当时他觉得,只要离开就好,去哪里都行。

到了部队,新兵们觉得很苦,经常有人为此偷偷的哭,纪小龙却整天乐呵呵的,兴冲冲的扫完厕所扫院子,什么脏活苦活都不怕。

上了大学,他发现了图书馆这个大宝库,从此,日日夜夜泡在那里,英语也被这个“农民”学得像模像样,居然最后读懂了国外医学专著。

他说,他是个农民,懂得只有耕耘,才会有收获。当庄稼熟了的时候,收获的不仅仅是来年的粮食,还有丰收的喜悦。

在采访过程中,纪小龙开玩笑说了这么一句话,“(作为病理医生),现在没人能超过我。”我不知道他指的是,在全国病理学领域没人能超过他,还是指在他们这个科室没人能超过他。

但不管是什么情况,此刻对于一直想了解真相的我来说并不重要。因为我知道我从他身上获得了什么。

我时常觉得,只要自己愿意,每个人都可以当第一名,因为每个人心中都孕育着一股强大到可以创造奇迹的力量。只是,在平淡又平凡的日子里,很多人的惰性在渐渐消磨着这股力量的锋芒。我们在哀叹上天给我们的不够多,对我们不够公正的同时,也忘记了一点:我们不够执着,同样也不够热情。
 
【关闭】
版权所有 山东昆仑山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山林子网站 昆仑山网站© 鲁ICP备05032341号
联系电话:13853597301 18754159301建议您将显示器设为1024×768像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