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林子导航 山林子自然智慧系列丛书 自然智慧教育书 自然智慧创新书
自然智慧自然书 自然智慧科学书 自然智慧社会书 自然智慧经济书
自然智慧生活书 自然智慧女性书 自然智慧养生书 自然智慧文化书
自然智慧美学书 自然智慧传媒书 自然智慧心语书 自然智慧诗歌书
时代呼唤雷锋精神 时代呼唤焦裕禄精神 自然智慧正气歌 自然智慧正气篇
智慧教育导航 《时代呼唤焦裕禄精神》诗歌 《时代呼唤好人精神》 《你是谁》  
 
开国上将张爱萍之子披露海军筹建幕后
 
张爱萍:人民海军在战火中诞生

  正值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建军60周年之际,2009年4月21日,新浪网与央视新闻中心军事部联合邀请张爱萍将军之子张胜做客新浪访谈间,追忆开国上将、新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筹备者张爱萍将军鲜为人知的经历。

  人物简介:

  张爱萍将军(1910年-2003年),天下闻名的儒将。他在惊心动魄的战争年代里以及共和国特殊的历史时期中先后担负解放军副总参谋长、中央军委副秘书长、国务院副总理、国务委员、国防部长等要职。

  张爱萍组建新中国第一支海军是1949年4月23日。当时名称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区海军”,张爱萍被任命为司令员兼政委。他在泰州白马庙以仅有5名干部、8名战士,共计13个人开始建立这支崭新的军种。在解放战争的隆隆炮火中拉起了第一支舰队,并投入战斗;在全国狂喊“阶级斗争要天天讲,月月讲,年年讲”的年代里,挂帅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试验的总指挥,以卓越的组织和指挥才能,使蘑菇云腾空而起。

  张胜,张爱萍之子,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战役局局长。1964年参军,曾在步兵连、营、团和合成军指挥机关任职。文革中发配农场劳动;当过5年钳工。中文专业毕业。

  《从战争中走来:两代军人的对话》一书,是张胜利用16年时间打磨的一部传记文学精品力作。作者以对历史高度负责的态度和对父辈的无限敬仰之情,用独特的笔法展现历史,用全新的理念揭示人物,饱含深情地记录了张爱萍上将的传奇人生。



  精彩摘要:

  “海军是国家的海军,人民的海军,不是只属于哪个党的海军,而是新中国海军。这就涉及到我军的建军性质、宗旨是什么?是在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解放军是在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这个概念是非常重要的,绝对不能搞错了”(张胜谈张爱萍将军筹建人民海军背后的意义)

  “实际上我觉得我父亲不完全是一个有血性、有霸气、疾恶如仇、有个性的人,同时也是一个党性很强的人,而这点非常重要”(张胜眼中的张爱萍将军)

  “一江山战役的真正意义:形成了台海半个世纪不战不和的对峙局面。从这场斗争里面反映了什么问题呢?国共双方,一个要解放台湾,一个要反攻大陆,但背后的理念又是一样的,这就是一个中国的理念。这个恐怕是一江山作战留给后人值得思考的问题。”(张胜谈张爱萍将军指挥的一江山岛战役)

  “老一代人建立起来的文化思想体系,他们的价值观念、他们的信仰、他们的人生追求,对你们这代人、下一代人,究竟还有什么意义?换句话说,我们这个社会,我们这个民族究竟需要一个什么样的价值观?需要一群什么样的英雄?”(两代军人的对话)

  “我对他的敬仰是什么?不是出于他给了我什么,而是我对于他人格魅力的敬仰”(张胜谈父亲对其人生影响)

  访谈实录:

  主持人:张胜先生您好,今天非常荣幸能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建军60周年之际,和新中国海军创始人的后代对话。4月23是中国海军建军60周年,提到中国海军建军,不得不提您的父亲张爱萍将军,在当时船无一艘、人无一人的情况下,用了不到两年时间筹建起中国海军,您怎么看待您父亲的这段经历,您觉得他对新中国海军最大的贡献是什么?

  张爱萍将军筹建新中国海军关键:团结原国民党海军

  张胜:我在这本书里(新浪编者注:《从战争中走来:两代军人的对话》张胜/著)并没有系统地介绍中国海军组建的情况,因为我不是亲历者,这不属于我的任务。我只是根据我父亲的讲述,记载了他记忆最深的、引起他最多思考的事情;这些事情在当时有什么意义,现在又有什么意义?我的书主要是围绕这些来谈的。

  其中最重要的是海军建设方针的制定。当他受理了组建海军任务的时候,没有船,没有人,怎么办?他去苏联要,但苏联人什么都没有给,怎么办?他提出了一个方针,通俗化来说叫“两个跛子”的方针:共产党是一条腿,国民党是一条腿,把两个跛子绑在一起就成了两条腿,就可以走路了。他制定了一个33个字的方针“在共产党领导下,以人民解放军陆军为基础,团结原海军人员,共同建设人民海军”(新浪编者注:见《从战争中走来:两代军人的对话》第三章 第一代海军军人2 两个跛子(1)),在这33个字里,最关键的一个字是什么呢?就是“原海军人员”的“原”字,就凭这一个字注定了新中国海军的性质和命运。原海军指的是什么呢?就是国民党当时组建的海军。也就是说,团结国民党海军人员,共同建设新中国海军。

  这就涉及到我军的建军性质、宗旨的问题。海军是国家的海军,人民的海军,不是只属于哪个党的海军,是新中国海军。是在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的海军。解放军是在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这个概念是非常重要的,绝对不能搞错了。

  我父亲为什么从这点考虑?就是国民党中间有许多的爱国人士,现在新中国成立了,欢迎他们加入到海军的队伍里,继续为海军建设做贡献。从当时来讲,就是吸收了大批的国民党原海军人员,其实他们中间,有一些人是很有学识的,也很有爱国思想的。他们很多都是英国皇家海军学院的,从那里毕业以后一心想要施展海军理想的,我们国家沦为半殖民地国家,主要是因为帝国主义从海上入侵的,所以这些人有报效国家的志愿。但因为国民党的腐败,他们的抱负没有实现,那么现在新中国成立了,欢迎他们加入海军。所以他们的到来使海军在短短的时间内就发展起来了,有人了,这些人提出了很多很好的建议。

  团结国民党人员筹建海军对今天国共合作具有现实意义

  现在回忆海军建设,为什么我父亲要讲这个故事呢?除了当时历史上起的作用之外,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就是对现实是有意义的,对今天都是有意义的。国共两党的恩恩怨怨已经快一个世纪了。在这么几十年里面他们有过多次的合作,北伐战争,国共联合反对军阀割据。八年抗战,共同抵御帝国主义的侵略。国民党的将领中有很多“反共先锋”,但同样,这些人中有很多还是抗日英雄,是双重的。今天为了国家的独立、统一,防止分裂,国共两党为什么不能联合起来呢?为什么不能重新携起手来呢?我们回顾历史,就在于从历史中得到启示。今天回顾海军的建设,它的起步、它的发展,这点是不是很重要?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海军建设中怎么样搞船,怎么样找人的问题,不是一个具体的方法问题,而这是一个根本理念,一个政治观念的问题。为了中华民族的统一大业,为了中华民族独立富强,国共两党的有识之士,今天能不能够团结起来、联合起来,像我们前辈们一样,共同完成这个历史使命。所以我们回顾海军的初创时期,对我们今天来说,哪一点最重要,我想就是这一点。

  张胜披露一江山岛作战方案历经三次反复过程

  张胜眼中的父亲:有血性有信仰有气节的军人

  对父亲的敬仰源于其高贵的人格魅力

  对话《记上将张爱萍》编导李膺:一定让观众记住
主持人:您在《从战争中走来:两代军人的对话》这本书中,特别提到了张爱萍将军指挥的一江山岛战役,也是我国首次参加海陆空协同作战,您觉得这场战役对我们新中国的海军有哪些经验和教训?

  张胜披露一江山岛作战方案历经三次反复过程

  张胜:真正的意义好象还不能局限在仅仅是海军建设这个层面上,应该说在一江山岛陆海空军联合作战中,是海军建军以来参与的规模最大、动用的舰艇数量最多的一次作战行动。一江山岛作战全名叫做大陈列岛登陆战役。一江山之战只是整个大陈列岛登陆战役中的突破口,把一江山岛拿下来了,大陈主岛就失去了屏障,不战而得,兵法上叫做“不战而屈人之兵”。这个战役包括几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争夺制海、制空权,时间是54年的3月,一直到55年1月18日发起登陆的那一天,共10个月的时间。第二阶段,是一江山岛登陆作战。第三阶段,进占大陈主岛及周边其它16个岛屿。在争夺制海、制空权的近一年时间里,海军水面舰艇和航空兵、岸防炮兵等发挥了重大作用,其中最辉煌的战绩就是我在书里面记载的击沉太平号,它是我军击沉国民党舰艇中吨位最大的一艘。应该说这次战役全面检验了海军的作战能力,锻炼提高了海军的各级指挥水平。但一江山岛的意义绝不只是这些。

  第一次作战方案的提出是在52年,但彭德怀把这个作战方案否定了,理由是什么呢?因为此时台湾海峡的军事斗争性质已涉及到国际化问题了,朝鲜战争爆发以后,为策应朝鲜战场侧翼,美国宣布第7舰队开进台湾海峡,把台湾置于美国占领范围内。在这之前,我们打台湾是国际上公认的内战,而此后,则增加了中美对抗的国际因素。彭老总提出,我们进攻这些海岛,美国是否会作壁上观?因此,必须针对美军介入的可能预想对策。第二次在1953年,朝鲜战局逐步稳定后,华东军区提出了先取金门再取大陈的从南向北打的方案。但由于朝鲜战争后的国际形势和国内经济建设等原因又被搁置了。第三次,也就是大陈、一江山的作战计划是在54年得到了批准,作战行动是55年开始。三次作战方案的反复,中间跨度三年时间。原因何在?道理很简单,就是涉及到美国。我们要解放沿海诸岛,必然要和美国海空军发生正面冲突,而当时来讲,我们是没有这个实力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无所作为,对战争而言,战机总是存在的。这时出现了一个新的情况,就是美国人和蒋介石他们要共同签署一个条约,叫做美蒋共同防御条约。朝鲜战争以后,整个冷战格局形成了,美国在两大阵营中间,联合多个国家,组成了一条锁链,北大西洋公约、巴格达条约、然后是中央条约,东南亚条约,从柏林墙开始一直到日本、南朝鲜,构成一个半月形的锁链,把当时的社会主义阵营给封锁包围起来。但在这个链条中间,有一个环节是断裂的,这就是台湾这个环节。所以美蒋就想共同签订这么一个条约,来把这条锁链连上。

  我军从美蒋防御条约中找到破绽找出攻打大陈列岛战机

  台湾是我们的内政问题,怎么能允许它签订这种国际性的军事条约呢?我们一定是要做出回应的。对老一代共产党领导人来说,说他政治理念也好,说他的脾气也好,回应决不仅仅是口头上的,是要有实际行动的,那就是,如果你要继续搞下去,不听招呼,那我就可要打你了,这就是我们对于主权的态度。中央上层的决心这时逐渐形成了。但接下来的问题还是:会不会和美国人发生正面冲突呢?如果美军干预怎么办?我父亲回忆说,不怕的。仔细研究美蒋防御条约,这个中间存在着一个漏洞,什么漏洞呢?美国人的意思是,我和你共同防御不假,但我只管台湾本岛安全,沿海的、靠近大陆的那些小岛我可不管。用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的话说:“那不过是太平洋西岸比较大的几块石头”;第二,你防御可以,但反攻大陆得经过我同意,言外之意就是你不能随便就去进攻人家。像黑社会一样,你这个小兄弟想得到大哥的保护是有条件的,我可以保护你不受人家欺负,但是你绝不能给我惹事,惹了事以后,我把拖到中间,我何苦呢?所以上这个条约实际上的意思是,美蒋共同防御的只是台湾本土和澎湖,沿海诸岛不在条约范围内。这个漏洞就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战机:如果我们对沿海诸岛进行一次先发制人的,出其不意、速战速决的行动,是有可能避开美军干涉的。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一方的,一江山作战的战机成熟了。

  下面就是怎么样才能做到行动突然,速战速决呢?毕竟不敢保证使美国人就不做出反应啊!所以,必须要在他做出反应前,作战目的就要完成,行动就要结束。父亲回忆说,所以就要在大陈诸多岛屿中选择最要害的、也就是对全局影响最大的,同时又是最有把握、在最短时间内就能够攻克的这个岛,一江山岛被圈定了。拿下一江山,大陈主岛就在我军火力控制之内了。这时即使美军介入,迫使双方停火,大陈也守不住了。在一江山可以俯瞰整个上、下大陈,大陈就成了我囊中之物,火力控制和封锁它轻而易举。再就是战役发起的突然性问题。兵法上讲究出其不意,指的是要在对方意想不到的时间内发起攻击。什么是意想不到的时机呢?1月份是严冬天气,大陈海域风大浪急,根本不具备进行登陆作战的基本条件,所以美国舰队就跑到菲律宾避寒去了。华东军区当时调出了近20年的水文资料,发现1月份中有3-5天是基本接近符合登陆作战条件的,这就叫天赐良机。实际情况是,只有一天是好天气,1月18日这一天。但这已经足够了,在海空军配合下,20军60师、58师半天之内就把这个岛子给拿下来了。美军作出反应已经晚了,杜勒斯给莫洛托夫打电话,要苏联出面帮助调停。条件是让出大陈16个岛子,允许岛上军民平安撤出。这当然是最理想的结局了。大陈不战而得。

  从此以后,虽然还有军事冲突,但台湾海峡国共之间大规模的战争行动就此终结了。

  一江山战役的真正意义:形成了台海半个世纪不战不和的对峙局面

  从这场斗争里面反映了什么问题呢?我在书中说到,国共双方,一个要解放台湾,一个要反攻大陆,但背后的理念又是一样的,这就是一个中国的理念。从1947年开始美国就提出台湾由联合国托管的动议,1954年又提出将台湾问题提交联合国讨论,它一直试图将台湾问题国际化。蒋介石寻求美国保护不假,但他反对两个中国的设想,他说:“大陆台澎均我土地,中华民国领土不容任何人割裂。”所以,对我的主权,我一定要有坚定的态度,不允许任何人干预。打,要打痛,打威风来;但不能打跑,不能把美蒋打到一块去,不能打出两个中国来。一江山作战,到现在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台海一直维持着这种局面,双方不战不和,保持着一个中国的状态。这个恐怕就是一江山作战的真正意义。

我们这个时代需要什么样的英雄

  主持人:您在两代军人的对话过程中最大的感触是什么?您觉得两代军人之间,有哪些共性和差异?

  张胜: 我在这本书的前言中是这样表述的,把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的中国历史看作是两个时代:从建党到文化大革命结束的55年间,姑且称它为革命的时代;改革开放,就进入了一个市场化的时代。那么上一个时代建立起来的文化道德体系,还能驾驭眼前这匹狂奔的经济野马吗?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信仰?公众需要什么样的英雄?我这本书实际上提出这么一个问题。上一个时代的价值观和信仰对我们今天这个时代究竟还有什么意义呢?今天的时代和过去不一样了,我的父亲属于前一个时代,他少年时就投身革命,立志改天换地,并果真和他的战友们一起改写了中国的历史。我的儿子是后一个时代,他精通电脑、英语和跨国商务,在未来的岁月里,他们这代人将走出另外的人生,我相信你们的人生历程肯定不会是我书里写的我父亲的人生。我是跨时代的,我讲我是在老一代人的阴影里长大的,以他们的信念为信念,他们的信仰为信仰,注定了我们没出息,。但是也有好处,我了解他们,同时也了解你们。你不是说我和青年人接触得多吗?所以我在思考这个问题,老一代人建立起来的文化思想体系,他们的价值观念、他们的信仰、他们的人生追求,对你们这代人、下一代人,究竟还有什么意义?换句话说,我们这个社会,我们这个民族究竟需要一个什么样的价值观?需要一群什么样的英雄?我这本书试图回答的就是这个问题。

  张胜眼中的将军父亲:有血性有信仰有气节的军人

  那么我父亲属于什么样的人呢?我不想说一个概念,但是概括来讲,起码有这样几个特点:

  第一他是一个军人,有军人的血性和霸气,他具备这一点。当国家民族需要的时候,就能够站出来赴汤蹈火,献出自己的生命,这就是军人所必须具备的本性。

  但他又是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军人,不像巴顿,一个纯粹的军人。他是一个有政治信仰、有政治理念的人。他追求的是什么?是人类社会的平等和正义,为一个平等的、美好的社会去奋斗终生。出版社在书封上写到“他儿子说,我父亲是一个天真的共产主义者”,就是说,他具有共产主义的理想,是一个有政治信仰的军人。

  同时,在他身上又体现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许多美德,尤其是保持做人的气节。他讲究名节,孤傲忌俗,疾恶如仇,不屈服于邪恶势力,不向权贵低头。在他看来,做人要有尊严,不管什么时候,人格都是不能拿来做交易的。

  此外他身上又体现了老庄文化的特点,他很超脱,对于功名的淡漠,对于世俗诱惑的寡欲。对官阶地位,他自己讲:“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对功名利禄看的非常淡。他活到90多岁,心态非常好,人家说他是“仙风道骨”。

  我们这个民族到底需要什么样的英雄呢?好莱坞大片里面,出现的是美国式的英雄,肌肉发达、武功高强,而且懂得高科技;疾恶如仇,伸张正义,同时又浪漫、多情,风流倜傥。而且多是孤胆英雄。群胆是大家一起往上冲,孤胆就是你一个人,大不一样。这就是他民族的英雄。那么我们的英雄呢?

  我不是很欣赏许多作品中我军指挥员的形象,特别是些高级指挥员,粗野,甚至粗俗。有血性、有霸气,当然好,但是没有教养、没有文化、没有政治头脑和战略思维也不能算是英雄。当然我也不喜欢高大全的,像政委、指导员似的,除了说教不会干别的,官话、套话,满嘴都是。说到我的父亲,出版社在书封上给挑了几句话:就是毛泽东说的好犯上;叶剑英说他浑身是刺;邓小平说他军队中两个人惹不起,你张爱萍就是一个。这些话确实是领袖们针对他讲的,反映出他是个很有个性的人。但仅看这些,并不是我父亲,不错,我父亲是一个很有自我意志,敢于讲真话,又注重独立人格的人,但同时也是一个党性很强的人。他在海军干的很辉煌,突然一下子命令他调走,由别人干,他说有更合适的人那就别人干,没有关系。他被调到兵团,兵团又解散了,就训练民兵,他心态很好。他说我这么一个穷苦人,到杭州当父母官,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我就老死杭州吧。我问他,人家调你出海军,你有什么想法?他说“问这些有什么意义吗?这种事是组织上考虑的,不是我们个人该考虑的问题”,他讲“对这类问题,不用说是去问,就是连想,都是错误的。”

  我在书里写“但是你真的没有一点想法吗?”他说如果说有,那就是“今后我在工作中遇到年轻的同志,遇到我的下级,当安排他们工作时,我总会想到我自己的这些经历,我会很慎重的。”

  书里有这么一段,他和第一个恋人的分手,在热恋中,有人嫉妒,告了一状,组织出面说女方是托派,没有办法只好分手。直到他老年,回忆起来还很感慨。我在书中记述,我陪父亲在庭院里漫步,月光如水,已是风烛残年的父亲,用他浑浊的目光仰望那轮圆月,很久才说出一句话来:“这是没有选择的,……这是党的纪律。”我们现在的人可能会有完全不同的理念了。“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没有办法,只能是这样,因为这是战争,是革命,而他,是一个共产党员。

  书中记载他在一次关于核电站的争论后,在出差的路上,听到自己被免职的消息,副总理的职务没了。当时我和他在四川,是广播里听到了,免除他的职务。下去检查工作,走到半路把你免职了,就像今天你们采访我,突然电话告诉你,你不代表新浪了,你会怎么样?你非跳起来不可!这不是故意的出你洋相吗?他很平和,说,那就退休吧。但下一步怎么办?是继续走,还是打道回府?他说,既然来了,就和大家告个别吧,这么多国防工业单位的同志们都在山沟里,长年累月的,现在就这么走了,也和大家告一声别,看看还有什么需要我办的事情。他在对待功名,对待自己的职务上,就是这种很恬淡的心态。所以,我的父亲不仅仅是一个有血性、有霸气、疾恶如仇、有个性的人,同时也是一个党性很强的人,而这点非常重要。

  现在我们有的同志研究延安整风,只说是延安整风是整人,抢救运动,这个不假。但当时为什么要进行延安整风?西安事变后,全国大好的抗日局面形成了,成千上万的爱国青年、进步青年涌向了延安,参加到革命队伍里来。他们都是知识分子,有强烈的民主意识、报国热情,有对人生的追求。他们参加到革命队伍里来,这好不好?非常好!但是仅仅靠这些就能够打胜仗吗?就能够取得革命的成功吗?革命不仅需要有热情,需要有信仰,同时需要有纪律,必须统一行动,丢掉个人的东西。你不是参军了吗?就按照这个干,你的那套东西先放下,所以就有了延安整风。每个人来了,小知识分子来了以后,先进行一点思想改造,要求你放掉很多个人的东西,服从革命的大局。这就是我讲的党性问题。一个优秀的共产党员除了要有自我意志、独立的思考以外,同时也要学会服从党的纪律,否则就是一盘散沙。经过延安整风以后,革命的队伍、军队的战斗力大大加强了,为后面取得了抗战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建立新中国做了思想上、组织上的准备。所以延安整风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主持人:您刚才也提到张爱萍将军在政治上有一些起伏,当时您的感受是什么?今天你回过头来看那些事情的时候,又是什么样的感受?

  张胜:我父亲自己说,他的人生划为几个阶段,其中一个很重要的阶段就是文化大革命。文化大革命中间他被关押了五年,折断了一条腿,九死一生。在这期间,他的思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个质的飞跃,这一章我用的题目叫“大彻大悟”。 在这之前,应该说他是一个正直的人,在这之后,他就上升了,不仅仅是一个正直的人,而是一个高尚的人了。我们叫他什么呢?仙风道骨,他超俗了,他的思想境界一下子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一生非常敬仰彭德怀,在庐山会议彭德怀遭到批判的时候,他内心非常痛苦,但他当时还想不明白。当他上山以后,怕他们犯错误,周恩来给他们传达统一口径“当前彭德怀已经被打成反党分子了,你们要注意”,其实这也是一种爱护,你们这些人不要稀里糊涂的表态,政治上被动。看到党内高层领导都是一个口径,他内心非常痛苦,非常矛盾,不得已,他也做了一个批判性的发言,只是没有像其他人那样上纲上线,他说“彭老总爱骂人,脾气不好,很凶”,他内心是很痛苦的。但他毕竟没有像黄克诚、张闻天这样站出来为彭老总做辩护。为什么呢?我觉得当初他的思想还没有达到这个境界。用他自己的话讲,“老总你有气就对我们这些人发发就行了,你怎么能说毛泽东是小资产阶级呢?”从庐山下来以后心非常灰,给军委写报告,想离开,想调走。 他站在巴颜喀拉山顶上,就是黄河和长江的发源地,写了首诗;“源头同是莹洁水,清浊何以多变迁”,他想说些什么呢?一起从雪山草地过来的弟兄,今天何以如此泾渭分明?这是一种苍凉的心态。什么叫苍凉?就是你个人的价值观与现实社会撞击时的那种无奈。林冲夜奔的唱词,反映出的就是这种苍凉的心态。

  但是经过文革以后他不一样了,在关押中他开始思索,他逐渐认识到党内有很多深层次的问题,他说,是你们变了,我没有变,你们丢弃了当年的信仰,如果你们继续要这样的话,那我可以走。这时他的思想境界升华起来了,从一种自在走向自为。所以就有了1975年搞整顿的这段历史,就有了和四人帮殊死搏斗的这段历史,他复出后,坚定地站在邓小平这一边,对文化大革命提出置疑、提出反击。所以,一个人不是一生下来就先知先觉的,在这之前他只是一个勇敢正直的人,在这之后他就成了一个大彻大悟的人,这是人生境界的升华。

  前面讲到因为核电站的问题被突然免职,他是什么态度呢?我们路过三峡,我书里写着“俗话说,走出夔门便是龙,父亲指点两岸道‘1929年从这里出川,就再也没有回过头了’,江水日夜奔流,人却已经暮年,他不自禁地念出一首诗来,‘山川壮丽欣重睹,旧梦依稀认血痕。万千险滩皆稳渡,水头如箭破夔门’”。我写道:“是啊,面对大江东去的宏阔气象,回顾中国革命走过的千山万水,天地间个人显得如此渺小。天下熙熙攘攘,皆为利来名妄,一个革命者难道不应该持有更为达观的人生态度吗?”这就是他心态的写照。你们搞文学创作的,刻划一个英雄人物,关键是刻划他的内心世界,英雄常带有一种悲悯的情怀。他把事业的成败、个人的荣辱,把命运和整个时代联系在一起,这种东西我们叫做它英雄情结。

  主持人:您觉得父亲对您这一生最大的影响是什么?

  张胜:从小我常问自己,他是不是我父亲?他对我和我对我儿子完全不一样,他没管过我功课,没检查过我的作业,从小他就说你住到学校去,我幼儿园就在学校,小学、中学,然后参军,我没在家住过,他不让我住。为什么?他说这些不该是你享受的,你要过跟普通老百姓一样的生活。记住,将来要靠你自己。他带我出去问我要什么,我说什么都不要,他说好!如果你说想要这、想吃那,他就会讥讽你,没出息!再急再难的事,我也从不向他开口,包括家里的车我都不用,我知道,借助他的权势是可耻的。我总在想,我可不能让他小看我了。当然,每当这样做时,我能感觉到,这是他最愿意看到的。

  我对他的感情怎么解释呢?一首歌曲《酒干倘卖无》,唱的是,你给了我生命、给了我一个家、给了我什么什么……总之,给了我很多,这种父爱确实很值得珍惜,可贵难得的人间亲情,让人向往。但我父亲不是这样,绝对不是歌里唱的那样,他在我的记忆里,从来就是一个严格的象征。

  对父亲的敬仰不在于他给我了什么,而是他的人格魅力

  那么我对父亲是什么样的感情呢?不是他给了我什么,而是我对他人格魅力的敬仰。跟了他多年的警卫员要分配工作,问他能不能给说句话?“说什么?长期跟着我脱离实际,你要想当干部就到基层去锻炼,做出成绩来。有本事就被提拔上来了,没本事就只有被淘汰。”所以,那个警卫员见了我就说,“我对你父亲吐出的是血,他就看成是一口红水。”伤心啊!不理解。若干年以后他成了一个领导干部,自己锻炼成长起来,他跟我说,“对你父亲是不能用我们这些俗人的眼光去看待的,我们都是些凡夫俗子,他才是圣人啊!”

  一个老同志周立人,跟着他半年,他什么恩惠也没有给人家,但是这个老同志每年给他送螃蟹,后来去世了,还对他的家人说,每年一定要给爱萍首长送螃蟹啊。我跟我儿子说了这事,我儿子说,“真正让我思考的是我的爷爷,人家为什么要这样对他?他给了人家什么?没有啊,那人家干嘛要这样呢?”你们这代年轻人比我们强,思考得的问题深。现在有些领导干部,把身边的人提拔起来、安排工作、谋福利,因此被这些人认同、尊崇,这叫什么?小情小义。我父亲那代人不是这样的,包括一些老一代的革命家,我们爱戴他、尊重他,为什么?不是因为他给了我们什么、照顾了我们什么,他们是通过了自身的人格魅力来影响周围的人。靠人品、功业、思想境界、人生态度,也就是人格魅力来感染人、征服人。这叫什么?叫大情大义,就是以国家民族的利益为前提来决定自己的感情取向。在我的书里写到,他是我父亲吗?他是人还是神?他是我的老师还是偶像?弄不清楚。

 
【关闭】
版权所有 山东昆仑山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山林子网站 昆仑山网站© 鲁ICP备05032341号
联系电话:13853597301 18754159301建议您将显示器设为1024×768像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