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林子导航 山林子自然智慧系列丛书 自然智慧教育书 自然智慧创新书
自然智慧自然书 自然智慧科学书 自然智慧社会书 自然智慧经济书
自然智慧生活书 自然智慧女性书 自然智慧养生书 自然智慧文化书
自然智慧美学书 自然智慧传媒书 自然智慧心语书 自然智慧诗歌书
时代呼唤雷锋精神 时代呼唤焦裕禄精神 自然智慧正气歌 自然智慧正气篇
智慧教育导航 《时代呼唤焦裕禄精神》诗歌 《时代呼唤好人精神》 《你是谁》  
 
园林艺术的集盛时期—明清
 

  四、江南私家园林(上)

江南以它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以及历史、文化、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原因,所形成的园林与北方园林有很大的不同。江南地区的无锡、苏州、扬州、杭州、上海、常熟和南京等地,所建园林大都是城市中建造的宅园,是为地主以及文人士大夫的需要而建造的具有城市山林式的园林。唐朝杜苟鹤的诗“君到姑苏见,人家皆枕河,姑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反映了江南水乡的面貌,所以江南园林的特点:“妙在小,精在景,贵在变,长在情”,“高低曲折随人意,好处多从假字来”。这也是我国园林艺术的精华所在。

苏州是我国古老的城市之一,远在三千年以前称“荆弯”之区。春秋时为吴国的都城,秦汉时代称会稽郡,六朝称吴都,隋朝起称苏州,宋元时称为平江府,明清时又复称苏州。从以上这些苏州名称的变迁,可以看出苏州历史的悠久。

苏州造园历史也相当悠久,特别是自明清开始,地主官僚竞相建园。自明迄今,据记载有七十多处,较著名的如沧浪亭、拙政园、狮子林、留园、网师园和环秀山庄等。

 

1、拙政园

拙政园位于苏州市娄门内东北街,元朝为大宏寺,明正德年间(公元1506~1621年)御史王献臣始建园,名拙政园,后多次易主,几经兴废。现园大体为清末规模,由中区(拙政园)、西区(补园)及东区(归田园)三部分组成。它是明清以来,苏州著名园林之一,也是我国江南园林的代表作之一。

拙政园全园的五分之三为水面,造园者采用了“南方欲就亭台,低凹可开池沼”的因地制宜的手法。不同形体的建筑物都傍水而建,建筑造型力求轻盈活泼;在开阔的水面上或布置小岛,或架设小桥,打破了单调的气氛,衬托了深远,使游人如置身于构图严谨的山水画中。

拙政园由园和住宅两部分组成,园子位于住宅的北侧。入口部分有院门,内迭石为假山,成为障景,使人入院门不能一下子看到全院的景物。在山后有一小池,循廊绕池便豁然开朗。

拙政园中部清初时归吴三桂婿王永宁所有,太平天国时属忠王府。总体布局以水面为中心,临水建不同形体和向低错落的建筑。山林葱郁,颇富江南水分情趣,是全园精华所在。

水池东西向长,池小仿瀛海三岛的意境,岛的南面隔水为远香堂。岛的东、西、南三面都有曲桥可通,西面从“柳荫路曲”的石桥可至西端小岛,路上布“荷风四面亭”,过亭往东,则可到三岛中最大的—个,岛上建“雪香云尉”亭,亭的周围遍植腊梅,山间曲径,两侧乔木丛竹相掩,满山遍植树木,蔽日浓荫,富有山林之感。由亭下坡,有一溪流横陈眼前,这水系正是水绕山转之意,过溪便到三岛之中的东面小岛,上建“北山亭”,又叫“待霜事”。

经亭过曲桥便到池畔的“梧竹幽居”亭。梧竹幽居亭是一个坐观静赏的极好景点,小阁枕清流,桥下水声长,人于亭内可望绣绮亭、远香堂、荷风四面亭、香洲、雪香云蔚亭等景点和水面之景,中部的景色也尽收眼底。

拙政园的主体建筑远香堂置于山池之间。周围环境开阔,建筑又采用四面空透的窗格,像是画家的取景框,以便尽收四周水山景色。远香堂周围环绕着九组建筑庭院,远香堂东隅,即从梧竹幽居南行,可到“海棠春坞”小庭院,庭院内海棠二株,翠竹一丛,东西有半廊,南为粉墒,北为书斋,这是一个极清幽的小庭院。海棠、翠竹、山石与粉墙组成一幅极好的立体画图。

远香堂之西,有朱红栋梁的荷风四面亭,亭边柳条摇曳,春光月夜,或中秋佳节,漫步其中,倍晌雅静清幽。丽在远香堂西南角上,有小飞虹和小沧浪等一组建筑。这些庭院都饶有浓郁的江南水乡风味。

由于水多,故而桥多,桥皆平桥,设有低栏,轮廊横平,简沽轻快,与平静的水面十分协调。当人们由小沧浪凭栏北望,透过小飞虹遥望北向的荷风四面亭时,以见山楼作为远处背景,空间层次深远,景面如画。而那迂回曲折的石桥紧贴水面,人们站在桥边小憩,犹如到了瑶池仙境。漫步其中,水光倒影映照其面,正是“溪边照影行,天在清溪底,天上有行云,人在行云里。”

苏州园林大都为封闭式,难借园外景色,于是采取了另一种借景的办法,即对景。如拙政园内的枇杷园,月门正对雪香云尉亭,漏窗、洞门既联系空间,又组成对景;而雪香云蔚亭一景,又是枇杷园小庭院的借景。绣绮亭在假山之上,紧倚枇杷园,在绣倚亭内俯视枇杷园小庭院,可远眺见山楼,这是前后左右高低互借的佳例。

拙政园西区也有一片水池,池北水面低处建倒影楼,池南有宜两亭,隔池互为对景,并倒映于清澈的池水之中,成为一处佳景。宜两亭建于山上,人于亭内既可看到西区园景,又可以俯瞰中区园景。宜两亭和北边的倒影楼之间有一曲折起伏跨水而建的波状长廊相连,水廊沿池水走向,顺势而建,空间贯通多层次。

以池为中心,环绕水池布置了三十六鸳鸯馆与十八曼陀罗花馆,形成院中院。池中挖土堆石成岛,扇亭建于岛上。流水环抱,近水楼台,池岸亭榭,构筑得体,倒影浮映,为拙政园西部园景的绝佳处。

东区为“归田园居”旧址,旧有建筑及山石大半已不存在,现有者多系解放后所建。园内设假山、水池、亭榭、茶室等,与中区依墙构复廊,辟南北二门相通。此区山池建筑的布置较为疏朗,又置大片草地,与我国传统造园手法有所不同,是一种新尝试。

 

2、留园

留园在苏州市榈门外。明嘉靖时太仆徐泰时建东园于此,清嘉庆时为刘恕所居,名寒碧山庄,又名刘园。咸丰同治年间,苏州诸园多毁于兵乱,而此园独存,光绪时盛康重修,易名留园。园中有湖石峰十二,其中冠云峰最为突出。从布局上看,留园分为中区、东区、北区和西区四个主要部分,而以中区和东区为全园的精华所在。

园林艺术的时空变化与持续,在苏州园林中发挥得淋漓尽致。其中虚实、高低、明暗、动静、变化等,处理得巧妙的佳例,莫过于苏州留园了。留园的入口是一古朴典雅的大门,而从入口步入到庭院,利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走进入口是一小小的庭院,有几只盆景,使得小小的庭院富有生机。然后,游人进入一条小过道,这可以说是收。游人经过了这一段迂回曲折的狭小空间之后,来到“古木交柯”处,古树、山石、天竺,犹如立体的四面,进入视野的恰是那美丽的花窗。不同的精巧的楼窗有数十种,具有将景物隔开,又将景物联成一气的功能。透过漏窗,浏览窗外若隐若现,一藏一露的景色,千变万化,令人神往。—忽儿紫藤、桃花、茶花等万紫千红,芬芳四溢;一会又是远处亭台矗立,假山壁立,深壑丛林,溪流潺潺。透过漏窗上的各种图案北望,园林中部的山池楼阁隐约可见,步移景异,时过境迁,随着一年四季和一天内早、中、晚的时间变化,出现不同的景色。

当游人穿过涵碧山房,空间骤变,视野顿时开阔。眼前一汪湖水,湖中堆土成的小岛,犹如缩小了的“蓬莱仙境”,使人心逸神飞。

从寒碧山房西北,缓登爬山游廊,中途有亭,叫“闻木樨香轩’。这只可环视景色绝佳的中区各景。望园东部的建筑群前后参差,高低错落;相互呼应的楼阁轩屋,掩映在古木奇石之间;东南角是水池的尽头,灵空的长排空窗,古木交柯的廊屋和水连成一角美景。再看那涵碧山房的平台突出水际,层次错落分明,更有倒影清晰在目,富有山林野趣。

因东部以建筑与庭院为重点,远翠阁、曲豀楼、清风池馆、汲古得绠处、五峰仙馆等皆参错有致,颇具匠心。主厅五峰仙馆又称楠木厅,是目前苏州园林中最大厅堂,内部装修甚为精美,馆的前后左右都有置石成景的院子,厅南庭中矗石峰五座,山上相传有十二生肖,后院也堆叠石峰假山,低处又砌筑小小金鱼缸,一汲清泉,清意幽新。所叠假山后沿墙绕以回廊,可通达前后左右。整个五峰仙馆就置身在山石、树木、水池形成的庭院中,不出室门,而能坐观山林之美。

五峰仙馆与林泉耆硕之馆之间,夹有两个小院,南面是石林小院和辑峰轩,北面是“还我读书处”。小院占地不多,却回廊环绕,空间通透,层次分明。庭中又植佳木修竹,芭蕉数片,精巧得体。

东区竖立着江南著名的峰石美景“留园三峰”,高耸奇特而冠世,又具嵌空瘦挺之妙,隔沼与鸳鸯馆相望,成为极好的对景。左右又有瑞云和灿云两峰作伴,成为江南园林中峰石最为集中的一只。林泉耆硕之馆的鸳鸯厅,是欣赏石峰主要所在。冠云峰之北为冠云楼,登楼可一览全园景色。留园北区原建筑已毁,现广植竹、李、杏,余地辟置盆景。

留园西区之土阜为全园最高处,可借景虎丘、天平、上方诸山,阜上植以青枫、银杏,秋季红叶遍山,堪称一绝。

 

3、网师园

网师园在苏州市友谊路,南宋为史正志万卷堂址,园称“渔隐”。清乾隆时宋宗元重修,取其旧义,改名网师园。它是园与居住相结合的宅园,园在宅西,全宅面积约九亩,以布局紧凑,建筑精巧与空间尺度比例良好著称,是当地中型园林代表作。

园中部凿池,岸周叠砌石矶、假山,其东南与西北并有水湾,曲折深奥,若渊源之无穷。池东为原住宅厅堂,有大门、轿厅、大厅、花厅及庭院二重,依中轴对称布置。池南为小山丛桂轩,是园中主厅,四周罗石植竹,环境甚为清幽。

从北岸看松读画轩与集虚斋退隐于松石轩廊之后,而东北角的竹外一枝轩以其玲珑空透突出于诸景之前,使建筑有前后空间变化,又有对比。东侧厅屋的巨大山墙,因局部作了处理而不显得呆板,从各个角度都能构成良好画面,是此园设计成功的一个方面。

园林艺术中的动静处理手法,在以小巧玲珑、曲折幽深见长的网师园尤为成功。如在“月到风来亭”,游人走进了静中有动,而又变化着的美妙景色之中:那沿墙走廊、爬山廊、回廊等迤逦曲折,满池清水倒映着园中的景色,随着一天中时间的变化,景色也跟着变化,待到皓月中天时,月光、灯光、池水波光交相辉映,具有说不尽的诗情画意。这种景观随着时间而变化,形成了静中有动的艺术效果。

造园家不仅注意到一天中时间的变化,还考虑到一年四季的变化,那种春宜花、秋宜月、夏宜凉风、冬宜晴雪的静中有动的艺术构思手法,在网师园中是极为成功的。

殿春簃是网师园中极好的—景,该庭院以梅和芍药闻名。院内有简朴、古雅的小轩两间,另有复室,竹、石、梅、蕉隐于室内后窗几块小小的空地上,窗框仿佛是中国山水画的轴绫边,画就是一角空地上一一湖石,几支翠竹或三二华滋的花草,几株芭蕉构成生机勃勃而又不同的静观画面。

这些“插曲”运用前后不同的层次,随时间的变化,在不同的光阴效果之下,犹如浓、重、淡、清的水壁画展现在人们眼前,而又是静中有动的画面。通过漏窗或隔扇看殿春簃的室外院内景色时,移花栽木,假山重叠。

假山靠墙处,有“冷泉亭”,亭旁泉水清澈见底,又有滴水叮咚,形成殿春簃极幽的静境,又有拨动心弦的动境之意。占地虽只一亩左右,庭院构思却有极妙之处。

 

4、狮子林

狮子林与拙政园、留园、沧浪亭共称为苏州四大名园,它位于园林路,始建于元代(公元前1350年前后)。据记载,创园者天加禅师为纪念其师中峰和尚,邀请当时名画家共同策划构思而成,因中峰曾在浙江天月山“狮子峰”住过,故定名为“狮子林”。

园的整个布局以东西横向的水池为全园中心,池的东、西、南三面都叠石堆山,山上峰峦起伏,山下洞壑宛转,间以溪谷,古木交柯,绿树掩映。园以叠山取胜,奇峰林立。其中有含晖、吐月、玄玉、昂霄等峰,而又以狮子峰为最。

园东有三院二厅的一组建筑,即鸳鸯厅、燕眷堂和其后的小方厅,原是园主宴客所在,西侧前有立雪堂、堂侧有洞门可登假山,山间建有卧云室、修竹阁,山北为二层建筑揖峰指柏轩,轩沏石桥横架于溪上,跨桥便登假山北部。

苏州狮子林不大,但其叠山理水的艺术处理较佳,那飞瀑亭的瀑布,分成三段跌落,依崖壁泻下或临空直下,犹如岩崖峭壁上飘下一层薄如蝉翼的水纱,声如激流澎湃,状若万马奔腾。一流清水运转注入荷池,其上又架以石板桥,桥上行人,仿佛置身于山谷间。这景色俨如缩小了的自然式瀑布,人工为之,妙极自然。特别是池上架桥的处里办法,可使水面空间相互贯通,似分非分,增加空间层次,又有倒影效果。

桥面临水,既便于观赏游鳞莲蕖,又使人感到水面宽阔。池岸叠石参错,池中莲荷高下,水面亭楼倒影,池边绿树拂波,附近又有假山、岩壁,烘托出了飞瀑山势的峥嵘。

园北部以园林建筑为主,有真趣亭、暗香琉影楼、早船等,全园廊庑周接,随地势起伏变化,高下错落,曲折多变。

 

5、环秀山庄

环秀山庄位于苏州景德路,宋时为景德寺,清乾隆时建为私家园林。它的特点是以山为主,辅以池水。此山为清乾隆时叠山名家戈裕良所建,能逼真地模拟自然山水,在一亩左右的有限空间,山体仅占半亩,却构出了谷溪、石梁、悬崖、绝壁、洞室、幽径,建有补秋舫、问泉亭等园林建筑。以质朴、自然、幽静的山水,来体现委婉含蓄的诗情,通过合理安排山石、树木、水体,体现深远与层次多变的画意。

全园布局是池东为主山,使人有在一畴平川之内,忽地一峰突起,耸峙于原野之上的感觉。山虽不高,却如巨石磅礴,很有气派。主山分前后两部分,其间有幽谷,荫山全用叠万构成,外形峭壁峰峦,内构为洞,后山临池水部分为湖石石壁,与前山之间留有仅一米左右的距离内,构成洞谷,谷高五米左右。

一山二峰,巍然矗立,其形给人有悬崖峭壁之感。其间植以花草树木,倍觉幽深自然。山脚止于池边,犹如高山山麓断谷截溪,气势雄奇峭拔。构置于西南部的主山峰,有几个低峰衬托,左右峡谷架以石梁。站在石梁仰望,仰则青天一线,俯则清流几曲,形成活泼生动的园林艺术空间效果。

池在园之西、南,盘曲如带,又有水谷二道深入南、北假山中,婉蜒深邃,益增变化。水上架曲桥飞梁,以为交通。北面之补秋舫,前临山池,后依小院,附近浓荫蔽日,峰石嵯峨,是为园中幽静所在。

环秀山庄凿池引水,富有情趣,使得山有脉,水有源,山分水,又以水分山,水绕山转,山因水活,咫尺园景富有生机。

 

 
 
【关闭】
版权所有 山东昆仑山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山林子网站 昆仑山网站© 鲁ICP备05032341号
联系电话:13853597301 18754159301建议您将显示器设为1024×768像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