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林子导航 山林子自然智慧系列丛书 自然智慧教育书 自然智慧创新书
自然智慧自然书 自然智慧科学书 自然智慧社会书 自然智慧经济书
自然智慧生活书 自然智慧女性书 自然智慧养生书 自然智慧文化书
自然智慧美学书 自然智慧传媒书 自然智慧心语书 自然智慧诗歌书
时代呼唤雷锋精神 时代呼唤焦裕禄精神 自然智慧正气歌 自然智慧正气篇
智慧教育导航 《时代呼唤焦裕禄精神》诗歌 《时代呼唤好人精神》 《你是谁》  
 
生态园林的艺术个性
 


  园林的服务对象、建设目的的不同,城市大环境面貌的不同,技术材料运用的不同以及人们审美情趣的变化和对园林需求的增加,都使得园林在形式上需要相应地发生变化。中国的古典园林,尤其是私家园林,在明清时达到登峰造极的程度,在造园艺术上深受绘画、诗歌的影响,讲求师法自然,重在诗情画意,以创造意境为园林设计的核心,“落花水面皆成文章”,追求含蓄之美。含蓄美的追求,使得园林的欣赏讲究近玩细赏,需要欣赏者具有相当高的艺术修养,仔细体味品评。而西方的古典园林以法国园林为代表,偏重于追求气派,讲究人工美,体现皇权意识,布局规划对称而严谨,连花草树木都修剪得方方正正,表现几何图案美,立足于用人工的方法改变自然的状态。
  现代城市园林内涵的不同使园林不再只为少数文人雅士或皇族服务,而是需要面向大众。一味沿袭古典园林的含蓄意境或皇家气派都是不适应的。现代的城市面貌、现代的技术材料,再完全采用古典的形式往往难以协调,现代文化艺术讲究自由流畅,追求简洁明快,古典园林繁琐的装饰已不再适应。城市生活繁忙紧张,上班族需要放松身心的休憩绿地,老年人要求有锻炼的场所,儿童寻觅游戏的空间,凡此种种都使得单纯的园林形式已难以满足城市的多种需求。园林内涵的扩大,引发了诸多方面质的变化。这些变化不仅反映在园林面积的扩大,还表现在形式、风格以及布局上的改变。尤其园林在现代更担负了提高生态环境质量的任务,因而在种植上应注重满足保护及调节环境的功能需要,要求突出整体的美和大体量的美。同时在对园林的欣赏上,由于现代城市人整日被包围在灰色混乱的城市中,已厌恶了过分的人工环境,因而希望园林能够更为接近自然的环境,渴望通过园林寻回日益失去的天然情趣,实现心理和生理上的平衡。现代人得自园林的感受已由单纯的艺术欣赏转为对园林空间物质与精神上的双重享受,因而现代城市园林在大体上而言,应当体现的是一种舒展大方的自然气息。同时,大凡艺术总是需要讲求文脉,园林亦是如此。
  中国古典园林理论源于绘画,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扮演着一个虔诚而忧郁的角色,在布局和造景理论上依附于绘画,在对自然的美好追求中始终囿于对诗意的追随,其实质是以“飓尺”塑造“自然”,是对自然的一种再现。西方园林设计的思想则直接来源于建筑,强调的是人的力量,“人是最为重要的主题”,充分展现的是人在自然面前的进取精神。中国园林面对的问题是要去打破古老院墙所围合的空间,从封闭的文化圈中走出来,脱离孤立的居住环境,走向公众参与的开放空间。西方则开始反省与自然过分对立的态度,开始向东方学习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关系。随着社会的发展,东西方不再因为长期地域上或人为上的分隔按自己的思想观念撰写各自的历史,世界已进入了大熔合的时代。两种文化的交错与撞击,势必会产生很多新的契合点,在未来的实践中开辟多种途径,使园林走向多元化风格的发展道路。
  园林之所以不同于其他艺术,主要是基于形象特征和游赏功能。现代人作为园林的使用者在层次上多样化,导致了园林功能上的多样化,功能反过来又影响形式。据统计,目前国际上仅公园的类型就有17大类,如主题公园,文艺、艺术、雕塑公园,历史、古迹公园,体育、康复公园,博览公园,民俗公园等。而城市园林作为塑造城市风貌特点的一个重要手段,在每个城市都要求有自己的特征的要求下,也需要以多元化的面貌出现,为城市增色添彩。
  (1)园林建设的艺术个性
  现代和未来的城市园林,应该是一种确保城市健康发展的多元化生态风景园林,所以任何一处园林工程建设,首先应考虑如何来满足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要让园林艺术美建筑在生态环境美的基础上。也就是说只有能在确保城市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的前提下所造出来的园林艺术美,才称得上现代城市园林中的佼佼者。生态风景园林,是一种高科技、多功能式的园林,它既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物质因素,又是一门超国际、跨行业的多边科学和综合艺术。一个城市的生态风景园林建设质地好坏,不仅关系着该城市居民身心健康及各种经济体系的发展速度,而且还影响着周边各种环境文化氛围。所以完美的城市生态风景园林,除能有力地促进该城市的社会生产力高速发展,并带动百业兴旺外,亦必然是人们公认的明星城市,双文明建设成就的楷模和众所瞩目的旅游热点。人类在不断发展过程中逐步认识到生存与自然因素的依存关系;认识到对自然无休止索取,自然会给予人类报复性地惩罚;认识到环境中的大气、水、土地、植物、动物、微生物一一也包括人类自身等之间的互相依存、互相影响制约的大自然整体,这便是生态系统。
  提倡应用生态风景园林艺术手法来建设城市大环境,还得讲究地区特色和艺术个性,万万不可千篇一律,这是因为中国园林艺术,在世界造园史上,具有十分明显的艺术个性和独特的审美情趣。尽管近十几年来域外草坪园艺科学亦随着改革开放的浪潮大量渗人,中国园林又善于博采众长,广为借鉴。可是在推广草皮过程中,却坚持了“自然美”,回避了机械呆板或纯几何图案式的布局,并按中华民族传统美学法则,进行中国式的新园林创造,从而使城市生态环境美更明显地融汇了自然美、艺术美和社会美,构成了一个生机勃勃的完美整体。北京天安门广场如此,首都机场如此,上海浦东开发区和安徽合肥市亦是这样。它们争奇斗艳,各抒异彩,这就是不同的地区特色和艺术个性。我国拥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富饶国土,植物种质资源之多,在全球无与伦比。全国每个城市所在的地理位置和土壤结构、气候条件不同,周边的自然植被和植物群落千差万别,本身就明显地反映出各自不同的自然特色。仅就城市街道两旁的路树而言,10多年前,法桐几乎成了长江两岸城市的一统“天下”,殊不知广州的木棉花、白兰花、木麻黄,河南郑州的垂柳,重庆市的黄桷树等,给人留下多么美好独特的印象。我们应该知道,植物是美的物质基础,是大自然生态环境的主体,是生态风景资源的主要内容。若能就地就近选用植物材料来营造城市生态园林景观,则不仅可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而且可以造就成一个独具特色并充满生机的优美环境,并能与周边氛围亲和、融合。
  现代城市生态风景园林建设,应在刻意追求生态美、人文美、科学美、自然美、艺术美的前提下,尽力抒发个性美。因为工厂与学校的园林建设,各自功能要求不同,而园林景观的艺术个性,亦应各具特色,在植物品种、色泽配置上,必须有内涵和外展的差别。否则不仅失却园林应有的深邃意趣,更无法满足各自不同的功能需求。因此在规划植物配置方案时,必须做到因地制宜,因需选种,因势赋形,万万不可信笔调遣,浪费钱财买骂名!如某位造国家,不知是何用心,竟在一条通向名胜区的主干道两旁,不足2米宽的人行道上,按5米的株距,栽了两排雪松。对此人们不禁要问:雪松能满足路树本能的遮荫、吸尘、消音、挡风和方便行人漫步的功能需要 如此狭窄的地段,栽如此稠密的雪松,若干年后还能走人 何况据调查,就近所产的植物品种中,可以选作路树,且其形态、风韵、姿色的功能作用比雪松更好的树种,又何止十种,如樟树、柿树、大叶女贞、银杏。赤捕、楷把、桂花、胡桃、灯台树等,无论树干、枝幕、覆荫面以及路树必须具备的功能和季相变化都比雪松好,且造价低,适应性强。中国园林艺术,具有数千年的实践经验和雄厚的理论基础。它虽源于自然,却又高于自然。它所蕴藉的独特内涵,纯属文化范畴,故对高科技、高标准的追求,将永无休止。而我们在继承一发展一创新这一博大精深的艺术传统时,应不断锤炼自己的文化修养,并勇于实践,自强不息。广泛吸收古今中外造园精英中的精萃。当代园林设计,应首先着眼于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以植物配置艺术为主导,去营造跨世纪生态风景园林。至于其他功能,也只有在形韵各异的植物环境中才能充分发挥出各自不同的城市绿地应有的特异功能。要广泛吸取世界各国先进技术营养,来不断创新和完善中国城市生态风景园林,特别是空中园林、立体园艺、垂直绿化和绿篱多风姿造型,更应借鉴。
  (2)园林美的审视
  园林作为人类创造的充满大自然情趣的生活游憩空间,除具有实用功能外,还具有更深一层的艺术功能,即通过园林欣赏审美,以陶冶情操,获得有高尚情趣的精神享受。从审美心理角度讲,就是获得“一种赏心悦目的快感”(车尔尼雪夫斯基)。
  在以往对园林审美的论述中,大多是从意境角度来说明审美主体所获得的美感,运用了诸如“引起美的联想”、“产生了悠然意远而又怡然自得的哲学反思”等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人文语言,没有能够从心理学角度系统地说明欣赏者是如何获得这种美感的,以及欣赏者的审美需求是什么,怎样的园林审美对象才能满足这种需求。曾有人认为自然美经过提炼、浓缩成为艺术品,已不是纯自然的形式,可能与当前的生活存在显著的“距离”,这样的认识不无道理。格式塔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在日常生活和艺术欣赏中宁愿欣赏那些稍微不规则和稍稍复杂些的式样……,原因是这式样能唤起注意和紧张,继而(审美主体)对其积极地组织,最后是组织活动得以完成,开始的紧张消失,这是一种有始有终、有高潮、有起伏的经验,这样的经验当然不再是平直乏味的”。这说明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对象是不可能引起我们美感的,只有那些与生活有一定距离的对象,即在时间、空间、心理上超越生活的对象才能引起我们的注意和紧张,而这种紧张是通过对审美主体内在生理和内在情感的刺激产生的,即愉快感来自外在刺激。园林风景区、森林公园、各专类园等之所以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原因就在于此。那么是不是刺激愈强烈产生的美感也愈强烈 回答是否定的,“愉快所需要的刺激和紧张是中等程度的(相对内在生理和内在情感而言)”。从另一角度解释这句话,即快感来自审美信息的新颖度与可理解性之间的平衡。一个园林设计,它的审美信息新颖度越大,其独创性的量也越大,产生的刺激越强烈,而它的可理解量就越小,越不容易被欣赏者接受。园林的审美主体是游人,由于知识水平、修养程度的差异,游人对园林美的理解水平也不相同,因此,在创造园林美时要十分重视审美信息的可理解性。但同时园林又是游人认识世界、扩大知识、提高修养、陶冶情操的场所,必须具有一定的新颖度。因此园林设计者应该致力于寻求可理解性与新颖度之间的最佳点,才能充分体现园林艺术功能。
  随着社会的发展,游人对园林审美能力的提高,这个‘审美度”也随之变化,即满足审美需求的最佳点会向新颖量一方不断移动。相对于每一个特定时期,都要根据物质与精神文明发展的程度来决定这个“度”,创造出符合当代人审美观的园林作品,也就是做到园林创作审美与欣赏审美的相互统一。不可以经济条件为理由而草草了事,将园林等同于一般自然景观或城市绿地,也不可一味提高园林的新颖度,运用各种艺术手法来显示其高深和玄妙。了解了这个“度”的内容,我们就可以将它具体运用到园林美的创造中。继承与发展和借鉴与学习是任何艺术形式不断前进的必由之路。现在的问题是一定要处理好民族特色及洋为中用的问题,切不可盲目,做出不伦不类的园艺。
 
【关闭】
版权所有 山东昆仑山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山林子网站 昆仑山网站© 鲁ICP备05032341号
联系电话:13853597301 18754159301建议您将显示器设为1024×768像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