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林子导航 山林子自然智慧系列丛书 自然智慧教育书 自然智慧创新书
自然智慧自然书 自然智慧科学书 自然智慧社会书 自然智慧经济书
自然智慧生活书 自然智慧女性书 自然智慧养生书 自然智慧文化书
自然智慧美学书 自然智慧传媒书 自然智慧心语书 自然智慧诗歌书
时代呼唤雷锋精神 时代呼唤焦裕禄精神 自然智慧正气歌 自然智慧正气篇
智慧教育导航 《时代呼唤焦裕禄精神》诗歌 《时代呼唤好人精神》 《你是谁》  
 
重大科技创新还要等待多少年
 


我国重大科技创新产生的外部条件正在逐步形成:①国家加强了科研经费的投入;②对科技已产生重大的社会需求;③正在大力进行优秀人才的培养、选拔、吸引和集聚;④实行开放政策,保持了稳定的政治局面;⑤开始形成尊重知识和尊重科学的社会环境;⑥提倡创新,开始建立全国科技创新体系。

最关键的是,中国的年轻科学家的成长环境正在得到改善。中科院的"百人计划"旨在培养跨世纪学术带头人;人事部组织的“百千万人才工程”推动着年轻科学家的成长;国家攀登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实施使中国基础科学的研究得到保障,"863计划"的开展则力图使我国在高科技领域有一席之地;大量出国留学人员的回归和日益增加的国际科技交流将使中国科学家在某些前沿科研领域与国外科学家处于同一起跑线上;"科教兴国"战略的展开正在为我国的科学腾飞建立良好的社会氛围。

关于中国何时能够获奖的问题,杨振宁先生做过估计。他说:“我觉得20年之内,一定会有中国本土出来的诺贝尔奖级的工作。假如经济增长快,还不止一个,而是好些个。因为中国的经济增长很快,而且中国领导人对科技发展的速度有很殷切的要求,对研究工作的投资也有大幅度的增长。”

一个科学波动周期大约为35年,任何一个科研体制不存在严重缺陷的国家,很可能在此段时间内获得科学技术研究的重大突破。按此推断假如从1978年“科学的春天”算起,到2012年便是35年。那么,我们最多再等15年。中国大陆不乏科学精英,诺贝尔奖零的突破理应能够实现。

这不是一个大胆和乐观的预测,我们期盼着中国获诺贝尔科学奖的那一年提前到来。

 

9、中国需要该做些什么:10大行动纲领

原中国科学院院长、我国著名的科学家周光召在一篇文章里比较详细地介绍我国产生重大的科学发现的条件和对策 ,可以称为我国要获得诺贝尔奖的"10大行动纲领"。

①正视产生重大科学发现的困难。重大科学发现一般是在学科交叉的生长点上出现,而不是按照常规计划,在可预见结果的情况下进行实验和逻辑推理就能得到的。因为计划只能在原有的科学原理框架内制订,科学家个人又受到知识面狭窄和学科传统观念的限制,多数人很难有观念上的突破。这种局限和困难必须努力克服。

②充分认识科学发现的偶然性和必然性。通常在科研探索过程中要出现多次的失败,但在失败中可能发生偶然出现的现象,其中包含启发新思想的萌芽。只有不怕失败,观察敏锐的人才能在单调重复的试探中注意到新的现象或思想的萌芽,并将其发展下去。而科学发现的时机一旦成熟,发现就成为必然;至于由哪一位科学家发现则是偶然的。历史已经证明,只有那些及时抓住机遇的科学家才能成为最初的发现人。

③有创新力的科学家必备的素质。例如,包袱少,失败后不怕人笑话,对新事物非常敏感,有强烈的好奇心,不受原有思维方式和原有理论的束缚,敢想敢干;身体相对健康,精力充沛,工作非常努力;受各种社会和家庭事务的干扰,脑子高度集中,日夜处于创新的临界状态,从而容易作出重要的成果。

④自信、善于学习和做好战略选择是有所发现的基本条件。要有严格的科学态度,掌握先进的科学方法,在此基础上建立起充分的自信。自信不足,不敢碰难问题,仅仅满足于跟踪模仿,是巨大的思想障碍。要善于学习,既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前进,又不盲从权威人士的意见。要从自身的实际条件出发,做好课题方向的战略性选择。要扬长避短,着力发现学科的新生长点和突破点,集中力量,坚持不懈,才有收获。在这方面,有经验的学科带头人会起到重要的作用。

⑤要形成创新的学术集体和良好的科学生态环境。要在开放流动的环境下建立能不断创新的学术集体;要有追求真理、实事求是、崇尚科研道德的精神。科研人员来往要频繁,学术争论气氛要热烈。通过各种学术观点的激烈交锋、单个学科的深入开拓、不同学科的交叉融合,才能形成良好的科学生态环境,实现科学系统的协同进化,科学家个人也才能在这个环境中激发出创造力和新思维。

⑥充分发挥哲学和科学方法论的作用。当前,科学前沿研究的对象多是复杂的系统,很多对象具有无穷多自由度,过去常用的科学方法和思维方式很可能不够需要,必须进一步发展才能处理复杂系统。因此,要加强对哲学的研讨,加强科学方法论、数学及计算方法的研究。另外,观测仪器是发现新现象的先导,要重视新仪器的研制和实验手段的开发。

⑦攀登顶峰永不停歇,处于逆境更应奋进。许多人在还没有建树时,渴望得到社会的承认、得到社会稳定的职业和社会地位,有一股拼劲;但一旦拿到永久职位和职称,就不再努力,缺少内在的动力去攀登科学的顶峰。显然,条件过于优越,可能使人懈怠,而逆境却常能促使人奋发图强。现在还没有得到社会承认、没有列入重点支持的科技工作者不要灰心,很可能将来出现重大创新的部分科学家是那些身在内地、没有得到国家重大资助的科学家。

⑧青年要成为科研的主力军。青年最有条件具备上面所说的素质和条件,因而可能最有创新的活力。青年要想有所发现,就必须刻苦学习和锻炼。科学研究没有捷径可走,尝试、失败;再尝试、再失败,只有经过千锤百炼,直到最后才可能取得成功。只有从心理、身体、知识和能力诸方面做好准备的青年,才能抓住难得的机遇,实现理想,作出重大的科学发现。

⑨搞好老中青三结合,发挥中年科技工作者的骨干作用。一个好的科研集体中,老、中、青科学家各有各的作用,他们互相支持、共同协作,才能形成思想活跃、干劲十足、经验得到继承、技术不断发展、科研方向始终处于前沿的集体。

当前,在着力培养和选拔年轻科技人员的同时,要充分发挥中年科技工作者的骨干作用和老年科技工作者的指导作用。有造诣的中年科学家已经得到社会的承认,承担了许多重要科研项目的领导任务,是多数科研课题的负责人。在没有经过识别,也没有更好识别机制的情况下,社会应当也只能将这些职责主要交给中年的一代,而不会交给品质和能力尚未充分显现的青年。

⑩尊重和发挥老师的作用。很多时候年青人作出的工作还不完善,需要有经验的科学家给以指导和加工。如量子力学的完整理论是在海森堡的老师玻恩带领下完成的。年青人的才华常常要由有经验的科学家来识别,给以培养和鼓励,才能得到发挥的机会。一个成功的年青科学家身后必定都有一些值得称道的老师。很多科学大师,如玻尔、波恩、布拉格、费米等在他们生命的后期都带出了一大批杰出的青年科学家。

 

 
【关闭】
版权所有 山东昆仑山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山林子网站 昆仑山网站© 鲁ICP备05032341号
联系电话:13853597301 18754159301建议您将显示器设为1024×768像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