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林子导航 山林子自然智慧系列丛书 自然智慧教育书 自然智慧创新书
自然智慧自然书 自然智慧科学书 自然智慧社会书 自然智慧经济书
自然智慧生活书 自然智慧女性书 自然智慧养生书 自然智慧文化书
自然智慧美学书 自然智慧传媒书 自然智慧心语书 自然智慧诗歌书
时代呼唤雷锋精神 时代呼唤焦裕禄精神 自然智慧正气歌 自然智慧正气篇
智慧教育导航 《时代呼唤焦裕禄精神》诗歌 《时代呼唤好人精神》 《你是谁》  
 
伏的早晚与短长
 

伏,是二十四节气以外的杂节气,为我国先民所独创。据《史记正义》释义:“伏者,隐伏避盛暑也。”汉书《郊祀志》也云:“伏者,谓阴气将起,迫于阳而未得升,故为藏伏。因名伏日。”可知是借指盛暑季节。伏又分“头伏”、“中伏”、“末伏”。但从历本上发现,每年伏天有长有短,长则40天、短则30日。相应的是入伏日有早有迟,早可提前到7月中旬初,迟则推迟在7月中旬末。这是怎么回事呢?
这要从咱们老祖宗所创立的“干支纪法”说起。
在将时间细分为“年月日、时分秒”,这种西方纪法传入我国之前,先民是用“天干”和“地支”搭配起来记录年、月、日和时辰的。在古书中,今日尚可见到诸如“子时起床,丑时点卯”,这种表示时间概念的句子,其子时、卯时,就是一天的某个时辰。天干共10个,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12个,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把两者按顺序一一搭配起来循环使用,能不重复搭配60对,例如甲子、乙丑、丙寅等等,最后一对是癸亥。然后,再从头来过,循环使用。这60对,就是人们常说的“六十花甲子”。
干支记日,是把每一天用干支标注,例如2006年6月20日 (农历五月二十五)是“庚辰”日、21日是“辛巳”日,等等。如此以来,那含有天干“庚”字的日子,则被称为“庚日”,例如庚子日、庚寅日,等等。由于天干共10个,每隔10天就有会有一个庚日。
按我国传统历法之推算规定:每年“夏至”(6月21或22日)后的第三个“庚”日为“初伏”始(即“夏至三庚数头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始,“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起的10天为“末伏”(所谓“秋后一伏”)。这个安排方法是在历史上形成的,科学性并不强。因为,它每年的开始与结束有早有迟,伏期也就有长有短。如果夏至当天就是庚日,那么,这年入伏的时间就早,例如2000年和2002年就是这种情况,在7月11日就入伏了。如果赶上夏至的前一天是庚日,夏至后的第一个庚日离夏至最远,那么,这年入伏的时间就晚,例如2006年和2004年就是这种情况。夏至后的第一个庚日(庚寅)在6月30日;第三个庚日(庚戌)在7月20日。按口诀可知,这2年都是7月20日这天开始入伏。
同时,庚日每10天出现一次,而一年为365天或366天,不是10的整倍数,所以,每年庚日出现的日期就不相同。从夏至到立秋这47天内,可能有4个庚日,也可能有5个庚日。如果有4个庚日,中伏就是10天;如果有5个庚日,则中伏从夏至后的第四个庚日起,经第五个庚日,到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便为20天了。比如2006年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庚午”是8月9日,为三伏之始,其中伏到三伏也就只有10天,整个伏日则是30天。
就2007年来说,6月22日夏至,按天干纪日为“丁亥”日,至6月25日,农历五月十一,是夏至后的第一个庚日——庚寅日,为的前一天是庚日(庚辰),按上面的口诀,第三个庚日则是7月15日,庚戌,那2007年的入伏日,就是此日。自然,7月25日,就为中伏日。但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在8月14日,即庚辰日,则2007年三伏开始日在8月14日。这样,2007年伏天就是40天,要比2006年多10日。
至于“入伏”,为何要从“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开始?上面已说过,伏是隐伏避暑之意,并考虑了的节气因素。要躲避暑热,就要避开最热时节。所以,聪敏的古人,观察发现,过了夏至,白昼虽渐短黑夜渐长,但一日之中,白昼还是比黑夜长,每日地面吸收的热量仍比散失耗损得多,每日地面仍有热量的积累,地表面的热量仍在不断地加热着近地表的空气,到了7月下旬至8月上旬,地面热量储存达极大值。因而,此时天气最热。如此时段全国最热的长沙和杭州市,日平均气温多30摄氏度以上。这样,所确定的三伏时间正好与多年气候实际情况,略相吻合,就很便于古人避暑消夏了。不过,这里也仅只多年的平均情况。其实, 历史上绝没有天气完全相同的两年。每年都有每年的特点,不一定会热在“中伏 ”,提前或推后热的现象也是常有的。这要由当年的大气运动形势来决定。
因此,说伏短就高温天少,伏长就热天多,并没有多少说得过去的可信度。

 
【关闭】
版权所有 山东昆仑山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山林子网站 昆仑山网站© 鲁ICP备05032341号
联系电话:13853597301 18754159301建议您将显示器设为1024×768像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