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林子导航 山林子自然智慧系列丛书 自然智慧教育书 自然智慧创新书
自然智慧自然书 自然智慧科学书 自然智慧社会书 自然智慧经济书
自然智慧生活书 自然智慧女性书 自然智慧养生书 自然智慧文化书
自然智慧美学书 自然智慧传媒书 自然智慧心语书 自然智慧诗歌书
时代呼唤雷锋精神 时代呼唤焦裕禄精神 自然智慧正气歌 自然智慧正气篇
智慧教育导航 《时代呼唤焦裕禄精神》诗歌 《时代呼唤好人精神》 《你是谁》  
 
钱学森、蒋英伉俪:“航天之父”与音乐大师
 


在北京中关村中国科学院宿舍区一排老旧的红砖楼群中,有一座普通小楼,这就是被称为“中国航天之父”的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和中国“欧洲古典艺术歌曲”权威蒋英夫妇的家。走进这个家,除了满眼四壁藏书,在屋中最显赫的位置,摆放着一架德国制造的黑色大三角钢琴。这架琴,不仅说明了主人的身份与爱好,同时也记录了这对科学家与艺术家挚真的情感、至诚的追求、至上的奉献……

这架三角钢琴,是1947年钱学森送给新娘的第一件礼物,它辗转美国、中国,伴随他们50余载。

口琴和钢琴

在所有介绍钱学森和蒋英夫妇的故事中,都形容他们二人的结合是“青梅竹马”。钱学森的父亲钱均夫和蒋英的父亲蒋百里都是前清秀才,又同是留日学生,两人回国后都在北京供职,因此两家互相来往甚密。

在蒋英的记忆中,童年时对钱学森的最深印象是大哥哥的那只小口琴:

“钱学森是他们家的独生子,我们蒋家有5个女儿。钱学森的妈妈非要跟我妈要一个女儿。我妈说:那你就挑一个吧!她妈妈挑了老三,就是我。当时还请了几桌客,算我正式过继给钱家,从小跟我的奶妈也过去了,我的名字也改为钱学英。那时我才5岁,而钱学森已经10多岁了,跟我玩不到一块,我记得他会吹口琴,当时我也想吹,他不给我吹,我就闹,他爸爸问我怎么回事,我说大哥哥欺负我。他爸就带我到东安市场买了一个口琴给了我。

“过了一阵,我爸爸妈妈舍不得我,跟钱家说想把老三要回来。钱学森妈妈答应放我回去,但提出:你们老三,将来得给我当儿媳妇,也是我的干女儿。以后我就称钱学森父母干爹干妈,叫钱学森干哥。”

钱学森手里的那个小口琴,可能就是小蒋英对音乐世界的最初认识。有意思的是,当时钱学森并没意识到他“欺负”的小妹妹,从此再也没有走出他的视线,后来成为他一生的挚爱。就因这一只小小的口琴“欠”下了一世情,也结下了一生缘。

良好的家庭环境,使钱学森和蒋英自幼受到很好的文化熏陶和家庭教育。蒋英儿时喜爱唱歌,颇有音乐天赋。父亲“择其性之所近而辅导之”,让蒋英学习钢琴。这样,就读上海中西女塾时,蒋英已开始为将来当一名歌唱家而努力学习音乐。1935年,蒋英随父亲到欧洲考察,进入德国著名的冯·斯东凡尔德贵族学校学习。

1937年,蒋英考进柏林音乐大学声乐系,从此开始了她在欧洲学习、追求音乐的漫长旅程。

而那个吹着口琴一路长大的钱学森,不仅学业成绩优异,而且对艺术也很热爱。书法、绘画、写作、小品尽显才艺,音乐课上贝多芬憧憬世界大同的声响,时时激荡着钱学森的血脉。1929年,钱学森考上了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课余时间他经常去听音乐会,认真研讨《艺术史》、《艺术论》等论著。1935午钱学森赴美留学,先后取得了硕士和博士学位,毕业后继续在加州理工学院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

一个在美国苦攻航空机械理论,一个在欧洲畅游于声乐艺术海洋之中,10多个年头,他们彼此没有来往,只有艺术的种子孕育在各自的心田。然而,当蒋百里赴美国考察时把蒋英在欧洲的留影拿给钱学森看时,照片上那动人的微笑和儿时就依稀可见的美丽,又曾在钱学森的心里掀起了怎样的微澜?

“我读中学时,他来看我,我还觉得挺别扭。那时我已是大姑娘了,记得给他弹过琴。后来他去美国,我去德国,关系就断了。”这是蒋英出国前记忆里的钱学森,言语间,透露出那个时候姑娘家单纯的性格和大哥哥对小妹妹心里的惦念。

不知是心灵的召唤还是冥冥中天赐良缘,两小无猜的钱学森和蒋英各自在国外奋斗。1947年……

科学和艺术

在美国的日子里,钱学森在事业上已处高峰,蒋英陪伴他左右,家中随处荡漾着她的歌声。他们共同品味婚后的幸福,用艺术营造家庭的温馨,以至于今天忆起当年,蒋英脸上仍洋溢着幸福:“那时候,我们都非常喜欢哲理性强的音乐作品,学森还很喜爱美术,他的水彩画也相当出色。因此,我们常常一起去听音乐,去看美展。我们的业余生活始终充满着艺术气息,不知为什么,我喜欢的,他也喜欢……”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的成立牵动了海外学子的心,身在海外的钱学森兴奋异常,夫妇俩即刻决定回去报效祖国。然而。钱学森的回国之举却遭到百般阻挠,他被指控为美国共产党员,受到残酷迫害,被软禁长达5年之久。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他们度过这段艰难?是一心回国的不灭的信念,是坚强自信的人格,是彼此相濡以沫的爱,还有,那贝多芬交响乐中与命运顽强抗争、奋斗不息的强音……

那时为了支持钱学森继续搞科学研究,蒋英在四周无窗的浴室里,放上一张小桌和沙发,这样钱学森就可以躲开窗外特务的监视,坐在那里专心阅读和研究。5年间,蒋英大部分时间是与特务进行斗争和周旋,她牺牲了自己最好的艺术年华。为了以后回到祖国还能继续歌唱,她每天都坚持练声。入夜,当孩子们进入梦乡后,夫妇两人悄悄打开唱机,在贝多芬、海顿、莫扎特的音乐声中去感受生命的不朽,寻找精神的慰藉,获得斗争的勇气,乐观地面对未来……回国的信念更加坚定了。

1955年8月,在周总理的关怀下,美国政府终于准许钱学森夫妇回国。但当他们在机场最后登机时,美国政府又无理扣留、没收了钱学森在美国20多年间积累下的研究笔记、资料、书刊。而那架随他们一起赴美的结婚“信物”———黑色三角钢琴和中国字画等艺术品,在蒋英的据理力争下,最终与他们一起回到祖国。这架三角钢琴也因此成为钱学森和蒋英幸福、坎坷、胜利的见证,成为这个家庭不能割舍的“伴侣”。

回国后……

事业和家庭

而给了钱学森如此丰富的艺术影响的蒋英,在音乐艺术领域里,同样硕果累累。

在音乐学院学生眼里,蒋老师是这样的人:“风度得体”,“与众不同”,“充满人格魅力”,“聪明、活跃、风趣、温和”,“艺术修养极佳”,“知识广博”,“对学生有一片爱心”,“干工作有点儿拼命三郎的劲儿”,“是非常严格的一个人”……

1999年,在中央音乐学院隆重举行的表彰蒋英老师庆祝活动上,年近九旬的钱学森一纸书面发言,表达了对蒋英几十年始终如一的情怀:“我和蒋英结婚已52年了,这是不平静的52年!我在这里特别要向同志们说明:蒋英对我的工作有很大的帮助和启示,这实际上是文艺对科学思维的启示和开拓!”

钱学森为中国在不到20年的短短时间一跃成为航天大国穷尽了毕生的才华与智慧;蒋英则以深厚的艺术修养和声乐造诣培育桃李满园,成为中国“欧洲古典艺术歌曲”的权威。

 
【关闭】
版权所有 山东昆仑山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山林子网站 昆仑山网站© 鲁ICP备05032341号
联系电话:13853597301 18754159301建议您将显示器设为1024×768像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