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林子导航 山林子自然智慧系列丛书 自然智慧教育书 自然智慧创新书
自然智慧自然书 自然智慧科学书 自然智慧社会书 自然智慧经济书
自然智慧生活书 自然智慧女性书 自然智慧养生书 自然智慧文化书
自然智慧美学书 自然智慧传媒书 自然智慧心语书 自然智慧诗歌书
时代呼唤雷锋精神 时代呼唤焦裕禄精神 自然智慧正气歌 自然智慧正气篇
智慧教育导航 《时代呼唤焦裕禄精神》诗歌 《时代呼唤好人精神》 《你是谁》  
 
灵感之梦
 


加菲:我决定,新的一年里每天只睡8小时……(掐指计算)5月3号叫我起床。
   ——《加菲猫》  

  人生苦短,却要将三分之一的时间花在睡觉上。这种似乎很没有生产率的状态对人非常重要。即使面临再强大的工作压力或娱乐诱惑,连续三天不睡觉也足以使大多数人发狂。不过一些人相信,睡觉除了能使人得到休息,还有助于激发创造性思维。《红楼梦》里香菱苦志学诗,于梦中得了八句,写出来居然是好诗一首。许多人可能也有这样的经验:带着对一个难题的苦苦思索入睡,第二天早上,答案竟轻而易举地出现在脑海里。

  科学史上也不缺乏这样的传奇。化学家凯库勒(Friedrich August Kekulé)在梦中悟出苯环的结构,是大众熟知的故事——虽然讲故事的人总要强调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尽量避免让我们以为灵感可以来得轻而易举。爱寻根究底的人也的确会有这样的疑问:在那些平常或传奇的事例中,灵光一现真的是睡觉和做梦的功劳吗?新思想的火花是受睡眠过程的锤打而产生的,还是已经潜藏在那里、仅仅是恰好在梦中迸发?科学家最近在英国《自然》杂志上报告说,他们通过实验首次证明,睡眠的确有助于思考。

  隐藏的捷径

  由于难以找到客观的衡量标准,涉及主观体验的科学实验是很难做的,在这里也是:在已经为一件事付出许多努力之后,连当事人自己都难以分辨究竟是哪个因素对找到答案起了关键作用。这也是睡眠促进灵感的假说提出后许多年来得不到证实的原因之一。不过德国吕贝克大学的瓦格纳(Ullrich Wagner)等人设计了一种巧妙的方法,清晰地辨别出灵感是否由睡眠引发。

  科学家募集了一百名左右志愿参与实验的人员,他们都来自吕贝克大学,年龄在18~32岁之间,身体健康。实验者们被要求做这样的题:每题给出8个按顺序排列的数字,要求按所给规则进行一番运算,转换成另外8个数字,取其最后一个(第8个)为答数。做题的实验者们所不知道的是,这其中还有一个隐藏规律,即按所给规则运算,所得8个数字中,最后3个数字(第6、7、8个)必定与它们前面的3个(第3、4、5个)呈现“镜像”关系,即构成相同但数字顺序相反。例如,在某一次运算中,所得到的8个数字是这样的:

这里的“491”与“194”就是镜像关系。因此,运算所得的8个数字中,第3个与第8个相必定相同。如果发现了这个规律——“抓住了灵感”,实验者算出第3个数字就可以给出题目的最终答案,而不必等到把8个数字全算出来,这可以大大加快解题的速度。

  科学家把实验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对实验者进行训练,让他们做3道题。隔8小时后,再让他们做10道题。在这8小时里,有的实验者被要求睡觉,有的则保持清醒。结果发现,睡过觉的实验者,有60%再次做题时发现了隐藏规律;而不睡觉的实验者只有22%发现这个规律。但如果不预先进行训练、直接让实验者们连续做13道题,则不管事先睡不睡觉,人们发现隐藏规律的比例,都与前一试验中不睡觉的小组基本相同。这表明,睡眠的确有助于捕捉灵感——在头脑有准备的前提下!

  实验还有一些有趣的发现:如果实验者在训练之后睡一觉再做题,则不管有没有发现隐藏规律,总体上他们计算出全部新的8个数字的速度都加快了,但找到灵感的那些人,加快的程度不太明显;而且灵感发现者们在计算前几个数字时显得比较慢。这表明,他们花了更多的时间去分析问题,而不是注重通过重复训练来加快计算的速度。
  

  勤劳的梦乡

  瓦格纳等人的实验表明,睡眠状态有利于记忆的重新组织,能在大脑的“离线状态”下将信息组合形成新的思想。当然,这只是一项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发现,它提出了新的问题:哪些脑神经在睡眠促使灵感产生的过程中起了作用?也就是说,当意识正在休眠、当事人自己几乎没有察觉时,大脑中的哪些部分还在为此继续忙碌?此外人们知道,睡眠分为脑部活动两种差异很大的状态,记忆的优化是在哪种状态下进行的?这还需要更多的实验去了解。

  睡眠是个看似普通却十分深奥的话题。我们为什么要睡觉、为什么要花这么长的时间睡觉?所有的哺乳动物和鸟类都要睡觉,但科学家还不清楚鱼、两栖动物、昆虫等生物是不是也要睡觉。各种动物用于睡觉的时间不同,一般地说来,体型越大的动物睡得越少:长颈鹿和大象一天只睡2到4小时,蝙蝠和负鼠要睡18小时以上。大多数动物要选一个特定的姿势安静地睡觉,但海豚能一边游泳一边睡。关于睡眠的进化起源,还没有公认的说法,一种理论是,睡觉大大减少了身体活动,能帮助动物避免在脆弱的时候被天敌发现。

  在20世纪50年代,科学家发现,在睡眠的某些阶段,人的眼睛转动得很快,脑电波与清醒状态下相似,呈现为短周期的急促波形。如果此时将他们叫醒,人会清楚地记得做了什么梦。这种状态被称为“快速眼动睡眠(REM)”,也称为快波睡眠。另一种状态即“非快速眼动睡眠”(NREM)或慢波睡眠中,眼球基本不动,体温、血压、心率和呼吸频率都下降,脑电波表现为长周期的慢波,这种状态下醒来时,人很少记得有真切鲜明的梦境。

  在正常的夜晚,两种睡眠状态交替出现,快波睡眠每90分钟出现一次,延续10~30分钟,然后切换回慢波状态,成年人的快波睡眠时间占总睡眠时间的20%左右。人们还不清楚两种睡眠状态各自的功用。但由于许多科学家说自己在梦境中得到了启发,而活跃的梦境是快波睡眠的典型组成部分,似乎有理由认为,睡梦导致的灵感闪现中,快波睡眠应当有着很大功劳。慢波睡眠是否也是这个“灵感工作委员会”的一员?我们还不确定。


  Eureka!

  苯在1825年就被发现了,此后几十年间,人们一直不知道它的结构。所有的证据都表明苯分子非常对称,大家实在难以想象6个碳原子和6个氢原子怎么能够完全对称地排列、形成稳定的分子。1864年的某个冬天,德国化学家凯库勒坐在壁炉前打了个瞌睡,原子和分子们开始在幻觉中跳舞,一条碳原子链像蛇一样咬住自己的尾巴,在他眼前旋转。猛然惊醒之后,凯库勒明白了苯分子是一个环——就是现在充满了我们的有机化学教科书的那个六角形的圈圈。


Otto Loewi

  这个最著名的例子并不是唯一。1921年复活节星期天之前的那个夜晚,奥地利生物学家洛伊(Otto Loewi)从梦中醒来,打开灯,抓过一张纸迷迷糊糊地写了些东西,倒下去又睡着了。早上6点钟,他突然想到,自己昨夜记下了一些极其重要的东西,赶紧把那张纸拿来看,却怎么也看不明白自己写的是些什么鬼画符。幸运的是,第二天凌晨3点,逃走的新思想又回来了,它是一个实验的设计方法,可以用来验证洛伊17年前提出的某个假说是否正确。洛伊赶紧起床,跑到实验室,杀掉了两只不幸的青蛙,取出蛙心泡在生理盐水里,其中一号带着迷走神经,二号不带。用电极刺激第一号心脏的迷走神经使心脏跳动变慢,几分钟后把泡着它的盐水移到二号心脏所在的容器里,结果二号心脏的跳动也放慢了。这个实验表明,神经并不直接作用于肌肉,而是通过释放化学物质来起作用,一号心脏的迷走神经受刺激时产生了某些物质,它们溶解在盐水里,对二号心脏产生了作用。神经冲动的化学传递就这样被发现了,它开启了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并使洛伊获得193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洛伊的实验,碧声作图(谁也不许笑!……)

还有一个重要的梦发生在1869年2月,它关系到化学王国的宪法——元素周期律。当时已经发现了63种元素,科学家无可避免地要想到,自然界是否存在某种规律,使元素能够有序地分门别类、各得其所?彼得堡大学35岁的化学教授门捷列夫(Dmitry Mendeleyev)苦苦思索着这个问题,在疲倦中进入了梦乡。在梦里他看到一张表,元素们纷纷落在合适的格子里。醒来后他立刻记下了这个表的设计理念:元素的性质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呈现有规律的变化。门捷列夫在他的表里为未知元素留下了空位,很快就有新元素来填充,各种性质与他的预言惊人地吻合。


Elias Howe

还有人在梦中做出发明。在工业化的服装生产出现之前,人们概念里的缝纫针都是一样的:穿线的洞开在与针尖相反的一头,因此针穿过布料的时候,线最后才穿过。对手工缝纫来说这没什么问题,但工业化的缝纫机需要让线先穿过布料。当时的发明家们采用了双头针或多针的方法,但都效率不高。19世纪40年代,美国人埃利亚斯·豪(Elias Howe)在不能解决这个问题的困恼中入睡,梦见一帮野蛮人要砍掉他的头或煮他来吃——关于这个细节有不同的说法,总之是处境大大的不妙——豪拼命地想爬出锅子或躲过砍刀,但被生番们用长矛恐吓着,在这时他看到长矛的尖头上开着孔。这个梦使他决定放弃手工缝纫的原理,设计了针孔开在针头那一端的曲针,配合使用飞梭来锁线。1845年他的第一台模型问世,每分钟能缝250针,比好几个熟练工人还快,真正实用的工业缝纫原理终于出现了。(不过,豪的运气没有洛伊他们好,他的缝纫机由于其它方面的缺陷而无法批量生产。发明家在他的发明专利失效那一年去世,结束了穷愁潦倒的一生。)


Howe申请专利的缝纫机原理图

从这些例证——还有瓦格纳的实验——中可以看到,灵感的确偏爱有准备的脑袋,这些在梦中得到启示的人,都是事先已经为解决问题做了许多努力。弗洛伊德或者要说,这证实了他的理论“梦是愿望的达成”,但那些灵感如此珍贵而新奇,使我们无法认为这是简单的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那么,在苦思冥想的晚上,不再借助于更多的浓茶或黑咖啡,好好休息做个梦吧!就像凯库勒说的那样:“我们应该会做梦!……这样可以发现真理。但不要在清醒的理智检验之前,就宣布我们的梦。”



 
【关闭】
版权所有 山东昆仑山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山林子网站 昆仑山网站© 鲁ICP备05032341号
联系电话:13853597301 18754159301建议您将显示器设为1024×768像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