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林子导航 山林子自然智慧系列丛书 自然智慧教育书 自然智慧创新书
自然智慧自然书 自然智慧科学书 自然智慧社会书 自然智慧经济书
自然智慧生活书 自然智慧女性书 自然智慧养生书 自然智慧文化书
自然智慧美学书 自然智慧传媒书 自然智慧心语书 自然智慧诗歌书
时代呼唤雷锋精神 时代呼唤焦裕禄精神 自然智慧正气歌 自然智慧正气篇
智慧教育导航 《时代呼唤焦裕禄精神》诗歌 《时代呼唤好人精神》 《你是谁》  
 
爱因斯坦的教育思想和自学实践
 


爱因斯坦是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和哲学家之一,但他并不是一位教育家。他自己也坦率地承认,在教育学领域,他是个半外行人,除去个人经验和个人信念以外,他的见解就别无基础。不过,正由于他自己在做学生和当教师时积累了丰富的个人经验,他就教育问题所发表的见解依然是引人入胜、发人深省的。

  爱因斯坦认为:“学校的目标应当是培养有独立行动和独立思考能力的个人,他们要把为社会服务看作是自己人生的最高目的。”他指出,把学校简单地看成是给成长中的一代传授最大量的知识,这是不正确的。知识是死的,而学校却要为活人服务。它应该发展青年人中那些有益于公共福利的品质和才能。但这并不意味着个性应当消灭,把个人变成像一只蜜蜂或蚂蚁那样,仅仅是社会的一种工具。因为一个由没有个人独创性和个人志愿的、规格统一的社会,将是一个没有发展可能的和不幸的社会。

  爱因斯坦坚决反对把个人当作死的工具看待。他认为学校应该把发展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始终放在首位,而不应当把获得专业知识放在首位。他的看法是有道理的:如果一个人掌握了他的学科的基础理论,并且学会了独立的思考和工作,他必定会找到自己的道路,而且比起那种主要以获得细节知识为其内容的人来,他一定会更好地适应进步和变化。

  因此,学校教育的目标始终应该是: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在某种意义上即使对专业技术学校来说,这也是正确的。

  爱因斯坦敏锐地看到,虽然使青年人发展批判的独立思考对于有价值的教育是至关重要的,但是由于青年人课程负担过重,大大危害了他们的独立思考的发展。他指出:“负担过重必导致肤浅。教育应当使所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接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去负担。”

  关于教育的准则,爱因斯坦说,做同样的工作,它的出发点可以是恐怖和强制,可以是追求威信和荣誉的好胜心,也可以是对于对象的诚挚的兴趣和追求真理与理解的愿望。爱因斯坦认为,对于学校来说,最坏的事莫过于靠强制、恐吓、暴力和人为的权威这些办法来进行工作。这种做法摧残学生健康的感情、诚实和自信,它制造出来的是顺从的人。爱因斯坦认为,研究问题的神圣的好奇心除了需要鼓励以外,主要需要自由,以为用强制和责任感就能增进观察和探索的乐趣,那是一种严重的错误。

  学校的教育往往也不能建立在好胜心上,因为在好胜心这种复杂的感情中,建设性的力量同破坏性的力量密切地交织在一起。想要得到赞许和表扬的愿望使人类合作成为可能,也是社会对个人的最大约束力之一,这本来也是一种健康的动机。但如果要求别人承认自己比其他人高明、能干、有才智,那就容易在心理上造成惟我独尊的态度,这无论对个人和社会都是有害的。因此,爱因斯坦认为,学校和教师必须防范使用那种容易产生个人野心的简单办法去引导学生从事辛勤的工作,也要防止向青年人鼓吹那种以习俗意义上的成功作为人生的目标。因为一个获得成功的人,从他的同胞那里所取得的,总是无可比拟地超过他对他们所做的贡献。然而看一个人的价值应当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

  爱因斯坦强调,学校的最重要的任务是启发和鼓励青年人的下述心理力量:工作的最重要的动机是工作获得结果时的乐趣,以及对其社会价值的认识。他指出:“只有这样的心理基础才能导致一种愉快的愿望,去追求人的最高财产——知识和艺术技能。”要启发这种创造性的心理能力,关键在于发展儿童对游戏的天真爱好和获得赞许的天真愿望,并且把他们引向对于社会更重要的领域。

关于教育方法,爱因斯坦认为最重要的不是靠说教,而是“鼓励学生去实际行动”。因为言词是并且永远是空洞的,而且通向地狱的道路总是伴随着理想的空谈。但是人格决不是靠所听到的和所说出的言语,而是靠劳动和行动来形成的。他还认为,惟一合理的教育方法是教师做出榜样,学生对教师尊敬的唯一源泉在于教师的德和才。

 爱因斯坦自幼就对自然事物怀有强烈的好奇心,他在四、五岁时看到罗盘时就发生过惊奇。青少年时代的爱因斯坦是一个执拗而又有自知之明的年轻人,他的知识主要靠自学得来,他热衷于独立思考、深入理解。他遵从母亲的吩咐学习音乐,玩乐器主要是为了休息,后来却成为有造诣的小提琴手。在叔父雅各布的影响下,激起他对数学的迷恋,他对科学如饥似渴的好奇心是由于舅舅凯撒•科赫的影响而激发起来的。在十岁时,他进入慕尼黑的卢伊德耳波中学学习。他学得既不特别好,也不特别坏,主要弱点是记忆力差,特别苦于记单词和课文。但是在数学和物理方面,他通过自学远远超过了学校课程,在哲学上也是如此。12岁那年,他由于读了通俗科学著作而抛弃了少年时代的宗教天堂,并对欧几里得几何学中的许多断言感到惊奇(请注意,爱因斯坦对“惊奇”的理解是很独特的。他说:“这种‘惊奇’似乎只是当经验同我们的充分固定的概念世界有冲突时才会发生。每当我们尖锐而强烈地经历到这种冲突时,它就会以一种决定性的方式反过来作用于我们的思维世界。这个思维世界的发展,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对‘惊奇’的不断摆脱。”。13岁时,他在大学生塔尔迈的建议下读了康德的著作,对于一般人来说难以理解的这部书,在他看来却是条理清楚的。在这里,他的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不为学校和老师所容,他受人漠视,孤苦零丁,一位希腊文老师断言他将“一事无成”。

  1895年,爱因斯坦投考瑞士联邦工业大学未成,被推荐到阿劳中学上学。这个学校以她的自由精神和那些毫不仰赖外界权威的教师们的纯朴热情给爱因斯坦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在这里,爱因斯坦不仅补齐了功课,而且可以自由地思考。著名的“追光”悖论就是在阿劳中学想到的,这是狭义相对论的萌芽。同处处受权威指导、令人窒息的德国中学的六年学习相比,爱因斯坦深切地感到:自由行动和自我负责的教育,比起那种依赖训练、外界权威和追求名利的教育来,是多么优越呀!

  爱因斯坦说过,他“热衷于深入理解,但很少去背诵”,他的“那一点零散的有关知识主要是靠自学得来的”。爱因斯坦青年时代坚持自学、坚持独立思考的两个最富有成效的时期是1896-1900年在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师范系学习的时期和1902-1905年的“奥林比亚科学院”时期。在第一个时期,他自主地安排自己去学习那些适合于他的求知欲和兴趣的东西。他以极大的兴趣去听某些课,但是也“刷掉了”很多课程。他用较多的时间在物理实验室工作,迷恋于同经验直接接触,其余时间,则用来自学基尔霍夫、亥姆霍兹、赫兹、弗普尔等人的著作。他从中学到了课堂上并不讲授的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为创立狭义相对论奠定了知识基础。特别是弗普尔的书,对爱因斯坦1905年的相对论论文的构思有很大的启发作用。在第二个时期,他和挚友哈比希特和索洛文成立了一个科学和哲学学习小组,他们曾以孩子般的喜悦,在一切明朗而有理性的东西中寻找乐趣。他们利用业余时间,兴致极浓、劲头十足地谈了皮尔逊的《科学的规范》、休谟的《人性论》、马赫的《力学史评》、斯宾诺莎的《伦理学》、彭加勒的《科学与假设》以及其他科学哲学著作。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一个追寻科学原理基础的英雄时代,当时他们主要考虑的也在这一方面。在研究概念时,爱因斯坦喜欢从概念的起源谈起,他还经常向同伴介绍自己的工作,从中已可以看出他的精神力量和巨大的创造性。在这一自学活动结束的1905年,爱因斯坦接连发表了三篇划时代的论文,全面打开了物理学革命的新局面,其间的因果关系是很明显的。

爱因斯坦的教育思想和自学实践,在今天不是也可以给我们很多启示吗?

 
【关闭】
版权所有 山东昆仑山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山林子网站 昆仑山网站© 鲁ICP备05032341号
联系电话:13853597301 18754159301建议您将显示器设为1024×768像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