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林子导航 山林子自然智慧系列丛书 自然智慧教育书 自然智慧创新书
自然智慧自然书 自然智慧科学书 自然智慧社会书 自然智慧经济书
自然智慧生活书 自然智慧女性书 自然智慧养生书 自然智慧文化书
自然智慧美学书 自然智慧传媒书 自然智慧心语书 自然智慧诗歌书
时代呼唤雷锋精神 时代呼唤焦裕禄精神 自然智慧正气歌 自然智慧正气篇
智慧教育导航 《时代呼唤焦裕禄精神》诗歌 《时代呼唤好人精神》 《你是谁》  
 
望远镜里的宇宙
 

天文望远镜的运用将人们的视野扩展到了遥远的宇宙深处。

星空璀璨,遥不可及,自古以来令人们遐想无限,但是直到1630年,当伽利略第一次将望远镜指向月球,人们才开始揭开星空的神秘面纱,而现代天文望远镜的应用,更是将人们的视野一直扩展到了遥远的宇宙深处。

我曾在中央电视台 “百家讲坛”节目做了一次题为“望远镜里的宇宙”的讲座。为宇宙天体壮丽风光及神秘感所吸引,观众反映十分强烈,据统计,大约有一百多万人观看了这个节目。感谢《大自然探索》编辑部盛情邀我撰文,使那些经历漫长岁月(以百年、千年、万年、亿年为单位)、穿越浩瀚太空来到人们眼前的宇宙图照得以时光常驻、美景再现。这真是一次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宇宙之旅。

眼睛·望远镜·天体摄影

要想探索星空的奥秘,欣赏宇宙的奇观,必须具备三个最基本的条件:眼睛、望远镜、天体摄影。眼睛是人望世界、观赏星空的窗口,但是眼睛所见有限,只能看到天地之间的浮光掠影,也就是山光水色、日月星辰而已。望远镜是眼睛的延长,为我们揭开了天体的一层层面纱:月球上的山脉、太阳上的黑子、行星的一些细节,特别是月牙状的金星、火星的极冠、有大红斑的木星、令人赞不绝口的土星环。当然,还有那些壮丽无比的星系、星云⋯⋯

虽然我们能从望远镜中看到一些目所不及的世界,但是,由于人眼的疲劳感和迟钝感,通过望远镜观星不能持久,更不能辨别遥远天体微弱星光中的细节和色彩。那些星光来自天边远方,经过漫长旅途来到地球,地球大气层把它们层层过滤,又经过人为的污染感光,能留在我们眼前的已经是疲软无力的暗淡微光,即使用再大的望远镜去看,看得再久,也无济于事,反而是疲劳观测,越看越不清楚。

照相技术的发明和发展给天文学送来了福音。天体摄影不但使人们观赏到了从望远镜中看不到的景象,而且还拍摄了天体照片成为天文学研究的重要资料。所以可以说,没有望远镜和天体摄影,现代天文学就无从谈起。

天体摄影的成果不但供天文学家们作为科研之用,也让普通大众对宇宙天体有了正确的认识,同时还可以让人们欣赏那无比壮丽的宇宙美景,把人和宇宙的距离大大缩小。

以观测为基础

天文学是一门自然基础科学,其最大特点是以观测为基础。但是,不像物理、化学、地学等可以到野外去考察,可以在实验室做实验,天上的星星月亮是没法拿到地上来做实验的,只能进行观测,然后根据观测资料进行研究,这就是天文学家为什么要用望远镜观测宇宙的原因。在天文观测中,天体摄影是最重要的、不可或缺的工作。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天体摄影技术逐渐发展,人们从此可以用大型望远镜拍摄非常遥远的天体。到20世纪50年代,彩色天体摄影技术的应用更是使天文观测大放光彩。到1957年,人造卫星发射成功,人类进入太空时代,各种行星探测器(如“旅行者号”飞船)、太空望远镜(如“哈勃”望远镜)的问世,使人们对宇宙的认识有了飞跃的进步,许多星球世界的神秘面貌更加展示无遗。

天文学又是一门精确的科学,因为天体照片必须精确无误。在1926年出版的一本《天文图册》中,详细记录了拍摄天体照片所使用的望远镜的规格、天体照片的曝光时间,等等。除了太阳、月球等明亮天体可以在秒、分级的时间段中拍摄,其他天体的拍摄大多要用几十分钟到几个小时。例如,拍摄一些银河系的局部照片需要曝光3个小时,人马座三叶星云照片需要曝光2.5小时,大熊座星系M101照片需要曝光7.5小时,而猎户座旋涡星系所需要的曝光时间甚至达到10.5小时!

为星星照相

怎样用望远镜拍摄天上的银河和灿烂的繁星呢?简单地说,就是打开天窗,用望远镜寻找到要拍摄的星星并对准,然后把大型照相底片放在望远镜后面的底片盒子里,对着天上的星星照相。不过,不像人们在地面拍摄,使用1/60秒、1/125秒或1/250秒进行曝光,拍摄天上的星星需要进行长时间的曝光,几十分钟、几小时、甚至十几个小时。50多年前,我在紫金山天文台曾用了3个多小时拍摄著名的仙女座星系,可惜冲洗底片时不慎使星像破坏,令我心痛无比!1995年,“哈勃”望远镜拍摄北斗星附近、距离地球百亿光年(光走1年的距离被称为1光年,约为9.5万亿千米)远处的星系照片时,足足拍了好多天!

由于地球在自转,天上的星星在底片上会留下一道一道的痕迹,为了保证望远镜里面的星星不动,望远镜必须跟着地球转动。望远镜的转动依靠机械装置完成。最早的机械装置是手摇的或者是上发条的,后来有了电动的。但还是不可靠,还要靠人盯着,这叫导星。使用导星镜时,先将星星锁定在镜筒的十字丝上面,然后进行微调,让它保持在中心。过去,天文观测人员用望远镜拍摄天体照片是非常辛苦的事情。如果拍摄一个天体需要曝光10小时,那么观测人员就要在望远镜旁待10小时。为了保证星象成为圆点而不是椭圆,观测人员要用眼睛从望远镜中监视位于十字丝中心的天体,稍有移动就立刻调整。此外,为了使天文观测室中的空气达到最大的宁静,在整个观测时间里,观测室内不可使用电扇或暖气。现在,计算机、大型地面天文望远镜、在太空中飞行的望远镜和无人宇宙飞船(行星探测器)的应用,大大改进了天文观测的条件,促进了天文学的发展。

我相信,未来更好的望远镜将会为我们带来更多更美好的宇宙胜景。

作者简介:李元,1925年6月出生,山西朔州人。曾任《大众天文》总编辑、中国天文学会理事、北京天文馆学术委员、中国科普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常务理事等职。1990年获“建国以来有突出贡献的科普作家”称号,1998年获永久编号第6471号小行星被命名为“李元星”的国际荣誉。




 
【关闭】
版权所有 山东昆仑山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山林子网站 昆仑山网站© 鲁ICP备05032341号
联系电话:13853597301 18754159301建议您将显示器设为1024×768像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