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林子导航 山林子自然智慧系列丛书 自然智慧教育书 自然智慧创新书
自然智慧自然书 自然智慧科学书 自然智慧社会书 自然智慧经济书
自然智慧生活书 自然智慧女性书 自然智慧养生书 自然智慧文化书
自然智慧美学书 自然智慧传媒书 自然智慧心语书 自然智慧诗歌书
时代呼唤雷锋精神 时代呼唤焦裕禄精神 自然智慧正气歌 自然智慧正气篇
智慧教育导航 《时代呼唤焦裕禄精神》诗歌 《时代呼唤好人精神》 《你是谁》  
 
央视《新闻调查》制片人张洁:新闻人的使命
 


《新闻调查》是中央电视台唯一一档深度新闻调查类节目,时长45分钟,每周一期。自1996年5月17日开播以来,《新闻调查》注重研究新问题,以记者调查采访的形式,探寻事实真相,追求理性、平衡和深入,为促进社会正义、和谐、进步发挥着积极作用,该节目的大量报道在社会上产生广泛影响。去年,被评为中国新闻奖名栏目。《新闻调查》制片人张洁被业内人士称为"理想主义者",而他笑称自己是"理想的现实主义者"。近日,记者采访了张洁,请他介绍了自己新闻理想的形成过程及对媒体责任的思考。相信其闪光的思想和责任意识,对新闻工作者如何实现自己的价值将是有益的启迪。

  从专题到新闻,深识新闻的力量和价值

记者:据了解,通过新闻节目推动社会进步,推动民主法制进程是你的主要新闻价值观,请问,你的这些理念是怎么形成的?

张洁:我最初从事电视工作是在云南的地方电视台。先做新闻,后从事专题报道。我当时的最高理想,是希望做一部人文的、能获国际奖的电视纪录片。

1993年,我到央视《东方时空》工作,接受了孙玉胜、时间、陈虻等这些中国电视界前行者的新闻理念。他们提出电视新闻要真诚面对观众,传播真实、粉碎虚假、平视社会。当时《东方之子》的制片人——时间提出来要让《东方之子》说真话,摒弃官话、假话、套话、大话。报道真相,满足公众的知情权。这些理念,加上当时舆论监督和深度报道的兴起,对我的新闻价值观影响很大。以前,我认为新闻的生命只有一天,工作中我逐步认识到,新闻能改变受众的观念,影响社会,对中国转型期社会的正向推动作用非常大。

我在《东方之子》的工作使我从大的理念上,找到了从事新闻业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促进社会的和谐。当然,前提是信息得到全面、均衡、准确的传播。1996年,我到《新闻调查》工作后,这种观念就更强。2003年我接手这个栏目后,"维护公共利益和公共价值观,促进社会的公正与和谐"就成了《新闻调查》栏目功能的清晰表述。

从改变自身做起,启蒙新闻理念符合国情

记者:一直以来,《新闻调查》都是以揭露性报道为主,这也符合当前不少观众的口味,然而,我发现这两年《新闻调查》批评性报道减少,增加了一些启迪性的节目,这是为什么?

张洁:《新闻调查》是以深度的揭示、分析社会问题为已任的调查性节目。我们希望通过积极的报道,对中国的民主、法制发挥建设性的作用。我们怎样做到呢?首先,对公共权力和公共领域的监督是我们节目的一项重要内容。此外,在2007年,我提出了一个"监督与启蒙并重"的理念。公民社会中政府如何做政府——民主、法治、廉洁、高效、透明?公民如何做公民——维权、博弈、妥协、平等、公平、规则?当然,启蒙的前提是我们媒体人自身,我们如何发现自身的不足,如何发现社会中进步的因子?监督节目选题是涉及到违法乱纪的问题,而启蒙的节目可以从日常生活中找选题。在当前利益多元化的转型社会,各个利益群体如何摆正自己的位置,维护自己正当权益,同时尊重他人的权益。从而达成有序和谐相处。

有了这样一个理念后,我们的选题就找得特别准。比如说我们做了一个电动自行车是开禁还是解禁的问题,以此来说明地方政府如何行政是法治政府的题中之义;比如说报道了成都市探索服务型政府的模式,把权力下放,比较好地避免了公务员"寻租"现象。这种启蒙类节目与监督类节目一样,也能促进民主法制社会的进程。所以,2007年,《新闻调查》在报道方向上变为监督和启蒙并重,这也适合中国的国情。

  媒体要有主动性,要有自己的声音

记者:我了解了你的新闻理念和《新闻调查》节目的追求,从中强烈地感受到了"责任"两个字。你认为,我们的新闻媒体应如何去履行责任?

张洁:我感觉我们不少媒体有种被动感。面对这么大的一个中国,他找不到自己应该干些什么。当前,公权力滥用、贪污腐败、公共资源被侵占现象比较严重。这些对社会主义的基石有危害的东西,不正是我们的媒体要主动去关注和呼吁清除的吗?但舆论监督会带来风险,阻力是很大的。所以,现在有一些记者缺少这种责任意识,部分记者甚至利用当前的位置,为自己谋利益,于是,就出现了虚假新闻、有偿新闻和有偿不新闻的现象。

说起舆论监督,也有一种偏颇现象,那就是道德先行。比如我是一个同情弱势的记者,在涉及民告官、警民冲突、医疗纠纷的报道上,可能会把强势方面的合理性放得小,无理性部分放得大,对另一方则反之。这样的新闻操作违背新闻专业主义公正性原则,它对社会的伤害同样不可低估。新闻作为一种媒介权力,它的公平是对所有公民,所有社会阶层的公平。也就是"事实面前人人平等"。我们在做深度报道时认识到:一个对立事件,你介入后会发现,往往矛盾双方都不同程度存在问题。因此,一个理性的深度报道,是要把矛盾各方的合理性和无理性全摆出来,让公众做出是非判断。否则会误导公众的情绪。一个负责任的媒体,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判断,知道所做的报道怎样才能对国家、民族和社会,甚至是全人类有利。

真实性非常重要,思想高度体现责任

记者:调查类新闻节目的基本要求就是客观真实性,对此,你如何认识?

张洁:我一直觉得记者这个行业挺神圣的。亨廷顿在他的"文明冲突论"中预言了人类几大文明之间的冲突,我认为,如果文明果真冲突的话,不是文明本身出了问题,而是传播文明的媒介出了问题。记者是文明的传播者,从这个角度说,不带偏见的传播是多么的重要。虽然,媒体不可能不受政治影响,但新闻报道的高级境界,一定是体现崇高的新闻理想,体现人类情怀的,是超越种族、宗教、党派、阶层等等限制的。如果这样去认识记者这个职业,所做的报道,一定是接近客观真实的。

我觉得真实性太重要了。比如说我要报道一个人物一个地区,如何传播才能是个真实的?即不粉饰,也不妖魔化?这样的传播是对社会负责的。把不具备的吹上了天,受众会觉得媒体在说假话;对很多有价值和意义的东西视而不见,将对方贬得一文不值,受众会认为媒体是个妖魔化的媒体。

好的报道的前提是什么?是责任,是新闻人对社会的美好预期。比如我们期待我们的社会理想是怎样的,未来是怎样的,人与人之间关系应该是怎样的。有了这样的美好预期之后,我们才会按我们的价值标准去做出判断。

记者:据了解,你对电视的批评也不少,请你谈一谈?

张洁:我认为,一些娱乐和法制类新闻中有些格调不高的内容,对人们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产生不小的影响。尤其对孩子们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我不否认电视的积极作用,但这几年,我对电视低俗化批判是很厉害的,主要针对的是娱乐节目的媚俗化、法制节目的猎奇化、民生新闻的庸常化。尤其是法制新闻的火爆有其隐患,带来的副作用是是媒体公信力的丧失。因为媒体与司法机构利益的互惠,必然会影响对公权力的监督;此外,法制节目为满足观众的猎奇心,会逐步走向极端,过度展示作案和侦破细节。我了解到,有的犯罪分子做案手段就是通过看电视学会的。

当前的电视界,娱乐、民生、法制类节目依然是收视率英雄,我批评这些节目,不是忽视他们的积极一面,重要的是希望大家警惕到收视奇迹的另一面。

我常把新闻这个职业的功能拔高。我认为,媒体是推动社会进步的积极力量,新闻人在思想上、视野上要有一定的高度,才能不辜负记者这个光荣的称号。

张洁,1984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学院中文系,1985年在云南投身电视业。1993年加盟央视《东方时空》,1996年供职于《新闻调查》,编导的主要节目有《西古县村纪事》、《公交是否优先》、《公开选拔副局》、《嘉化改制录》、《香港百年大事记》、《真理标准大讨论》、《第二次生命》、《眼球丢失的背后》、《硝烟中的霸权》、《战火中的中国记者》、《鱼死之谜》、《羊泉村记忆》、《厦门远华特大走私案》(上下集)。2000年11月起担任《新闻调查》副制片人,2003年3月起担任《新闻调查》制片人至今。

 
【关闭】
版权所有 山东昆仑山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山林子网站 昆仑山网站© 鲁ICP备05032341号
联系电话:13853597301 18754159301建议您将显示器设为1024×768像素